果茶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让孩子快乐成才 >

第21章

让孩子快乐成才-第21章

小说: 让孩子快乐成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减少老人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要向老人讲清道理,共同学习早教方案,取得老人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对老人娇惯溺爱孩子的行为,要让孩子明白妈妈是不允许的:“这是奶奶宠爱你,要是妈妈是不会同意的。”这样孩子至少不敢太过分。只要父母对孩子保持一个教育爱,不娇惯孩子,那么,孩子是会按照一个正确的轨迹前行的。因为,孩子毕竟是受父母影响最大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怎样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冯德全
  教育孩子;让孩子形成好习惯,重在对孩子心灵的把握;而不只是讲知识和道理。怎样触动孩子心灵;鼓励孩子上进;更是一门艺术!不允许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那孩子就没有痛苦,要让孩子从小在严格要求中形成良好心态。
  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要有“爱你没商量”的决心,坚定对孩子的正确要求;他最终总能快乐的服从。
  当孩子发生严重的不良行为,例如偷摸、撒谎时,要决心一次管下来;给孩子最强的冲击和教训,包括表现出愤怒、伤心、不满的样子。
  教育孩子时全家人态度要绝对一致;配合默契;切勿有人当面袒护孩子;同时要鼓励他改正错误。
  教育时不要怕孩子哭闹;可表现出不在意;继续专心做自己的事。能走开最好走开;让孩子自己“下台”。
  家长群体中要有一人出面,认真而又有耐心的关爱他;鼓励他改正错误。
  发生一次教育撞击以后;在之后几天内家庭亲情关系要保持相对沉默;对孩子态度要较为冷淡;切不可短时间内就嬉笑亲热;那样则前功尽弃;孩子就不当回事了。
  等孩子改正错误以后也不要马上表扬;但要在适当的时候认真地告诉他:“你正在改正错误!我们相信你是好孩子;是会改正错误的!”讲的时候仍然注意话不在多;而在于态度和表情能触动和鼓励孩子。
  
发展群体早教是大趋势
冯德全
  3~6岁的幼儿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部分,幼儿园是早期教育的主阵地,定要走一条教育创新的金光大道。
  幼儿园教育应向前延伸到0岁开始,那就要创办胎教、早教家长学校,指导家庭开展早期教育;要创办亲子园、婴儿园,同时改革传统婴幼教育中“简单照看化”“系统传授化”“生活贵族化”“行为女性化”“单纯玩乐化”的倾向。中小学则务必改革教学中千年一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和淹没孩子童年生活的“一讲到底”“满堂灌”“作业海”“考试山”的教育法,定要把儿童少年解放出来,使我国3亿多的孩子生活、学习更幸福,更快乐,都有积极探索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科学的群体早教不仅要促进婴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还要促进他们充分发展,有个性特长地发展。这是人的发展最佳期,生活游戏中开发巨大潜能的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它通过集体培养使儿童具备健美的身体,良好的习惯,优良的性格,广泛的兴趣,趋向发达的语言,有爱心和美感等基本素质,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为后续教育创造高起点和强优势。
  
让孩子充分发展

()免费TXT小说下载
王忠威
  充分发展就是在0~6岁人的发展最佳期,充分、自然地开发人类经亿万年进化积淀于体内的巨大潜能,不要压抑和束缚他的发展。我国近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陶行知、陈鹤琴,是早期教育和创造教育的最早倡导者,他们提倡孩子“做中学”,“教、学、做合一”。陈鹤琴先生早在1925年就这样写道:“人类进步一天快似一天,同时因为‘生了有涯,知也无涯’,所以对各科知识的获得能早一天,就应该极力设法提早。……据各方面的经验看,幼稚园至少可帮助小学一二年级课程的一部分。如自然、图画、常识等。”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自贤先生1961年曾写道:“幼儿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就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有的研究者认为,儿童从4岁起,就可以通过直观教具、动作和情景、游戏、唱歌、故事等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方法……适当地把小学的语文、外语、数学课程融合一部分到幼儿园的游戏活动里,确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值得我们大力研究和积极注意。”
  钱学森先生曾说:“我观察了我家里第三代,本来4岁就可以开始学了,但是中国不让学,还得到幼儿园里去再泡两年,在幼儿园里这两年是可以节约的。”他有一句名言:“二十一世纪中叶,每个18岁的中国公民,都达到硕士水平,中华民族才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认为钱先生上述的观点绝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不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成效
谷秋萍
  2005年5月,在《0岁方案》专家组的指导下,长沙市第一家“冯德全早教方案”家庭幼稚园开园了。这里教室布置的风格与一般的幼稚园迥然不同,没有过多的花花绿绿的彩花贴在窗户和墙壁上,而是中国地图、世界地图、长沙地图,小朋友学习的字卡、唐诗。教室的一角还有小朋友喜欢的图书架,那里有《婴儿画报》《格林童话》《三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快乐学数学》等。小桌上则摆着雪花片、积木、算珠等玩具。
  我作为幼稚园的任教老师,也是《0岁方案》的函授学员,按此方案从孩子三个月开始亲自对他实施早教,孩子现在两岁了,成长得很好。
  我们的幼稚园有了三名小朋友,一个叫彭乐,两岁零十个月;一个叫黄梓晋,两岁;还有一个是王一帆,三岁零两个月。虽然人数少,但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丝毫不怠慢。我们希望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根据幼儿的生理特征,一般的教学活动只安排5~10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中间穿插一些游戏、手工、体育活动,做到有张有弛,不像一般的幼稚园那样做笼统的周计划,把很多时间用在了维持纪律上。
  我们的孩子早晨八点三十分到园,就开始听读或跟读《论语》,休息5分钟后锻炼身体,做做操,在儿歌声中孩子们蹦蹦跳跳,开心极了。接着我们来玩识字卡,分别读《格林童话》《幼儿诵读》《看图说话》或《宝宝爱读书》等书,还学习唐诗。学习完后,小朋友就来动手堆积木,比比谁堆得高,堆的东西最新奇;插插雪花片,孩子们有的插出了彩球,有的插出了毛毛虫,还有的变出了一只大蝴蝶。
  该到学习英语的时间了,打开电脑,蹦出了孩子们喜欢的《迪士尼英语》,纯正的读音,可爱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们的目光。我还会把单词和一些语句打印出来,教孩子认读。现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熟悉的物品能用英语说出来,还能用英语和人打招呼,彭乐小朋友还经常主动问这个英语怎么说,那个英语怎么说,求知欲挺强的。
  看完了英语,我们就要到音乐教室去上钢琴课了。在钢琴课上,孩子们听音阶,做律动,欣赏钢琴名曲,认识五线谱以及全音符、二分音符、高音谱号、低音谱号等,打节奏,玩得不亦乐乎。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上完钢琴课,我们就带孩子们去进行户外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沐浴着阳光,摸摸草地,在上面蹦一蹦,跳一跳,爬一爬。接着玩玩沙子,亲亲雕塑,爬滑梯等,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体质。在户外,他们学习和大人、小朋友交往;亲亲大自然,了解万物的特点。
  快到午餐时间了,孩子们用流水洗净小手后,排着队朗诵《悯农》,大声齐说:“爱惜粮食,每餐都要把饭菜吃完。”然后坐到自己的小凳子上等待吃饭,养成了良好的就餐习惯。吃完饭,玩耍一阵就上床睡觉了,伴着《爱和乐》的优美旋律进入甜蜜梦乡。
  下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朗读《三字经》,讲故事,学习折纸,堆积木,学中有玩,玩中有学。下午我们再到户外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小朋友有了很大的进步。
  彭乐现在三岁零四个月,已识字2000多,爱好阅读,每天抱着《格林童话》《婴儿画报》《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宝宝爱读书》等书读来读去。如果要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书,他就读得更起劲了,一篇500字左右的故事,他一般只有###个字不认识。他比以前大方多了,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游戏了,需要什么东西,就和其他小朋友商量:“这个玩具给我玩一下,可以吗?”遇到困难就对大人说:“请老师帮忙。”在户外活动时,不再像以前抓着大人的手,而是放手蹦跳,追逐,很开心。
  黄梓晋是从三个月开始对其实施《0岁方案》的,在认知、动手、自理、运动、语言方面都还发展得不错,一学期后他两岁多时已能识字1000多个进入阅读,每天晚上都要听妈妈讲故事,会自己朗读唐诗10余首。
  王一帆小朋友刚入园时,情绪有些不稳定,经常哭着脸要妈妈。我们耐心地给她讲故事,陪她堆积木,带她唱歌跳舞,做游戏,多抱抱,多亲亲她。帆帆很快地喜欢上了我们,入园一个多星期后,她就养成了良好的日常生活作息习惯,每天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
  
培养“T”型人才
王忠威
  1995年于北京召开的中国与亚太地区早期教育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在《融东西方教育模式,培养“T”型人才》的演讲中,有一个明确的关于“T”型人才的表述,图示如下。
  林先生认为:“西方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广阔的知识、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突出地表现在以培养学生适应力为基础,以训练动手(实践)能力为手段,以增长创造能力为根本,以发展个性为目的。”“东方的教育模式,则重视培养学生精深的知识、逻辑思维、理解能力、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精神。这种教育模式突出地表现在以理解知识为基础,崇尚读书(理论)为手段,逻辑思维为根本,追求统一规范为目的。”
  究竟哪一种模式好呢?我们认为两种模式各有千秋,我们要融东西方教育思想和实践所长,培养考试和竞赛成绩优,逻辑思维能力强,集体主义精神好,合作求发展的速度快,生活适应能力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从婴幼儿开始培养出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夺冠人才。
  
人生因从事早教而长青
李守民

()好看的txt电子书
  1981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太钢二中任高中的物理课兼班主任,后任教导处主任。在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时候,许多问题一直困惑着我而始终找不到答案,如有的中学生厌学、逃学,有的中学生不愿与老师、家长沟通,还有的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负担过重等。1985年从《中国青年报》看到关于冯德全教授的报道《早期教育——人类文明的新觉醒》受到启发,才知道这些问题主要是0~6岁婴幼儿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错过了一生当中教育的最佳期。
  于是我决心做一次早期教育的尝试,而恰好这年10月27日我的孩子李卓出生了。按照《0岁方案》的理念和方法,我在孩子的周围挂上了彩灯、玩具,每天定时给孩子说儿歌、唱歌、读古诗、讲故事,还用糖、酱油、醋对她进行味觉刺激训练,八个月时在大门、窗户、柜子上贴上相应的汉字,吃饭时认“吃饭”,喝牛奶时认“娃哈哈”,就这样我的孩子十个月会说话,周岁能识字58个,一岁半会说儿歌,两岁能讲故事,三岁会做10以内数的加减法,四岁能创编儿歌故事,阅读《365夜故事》《上下五千年》等儿童文学作品。
  教育女儿的初步“成功”,尤其是1987年在武汉聆听冯教授的教诲,并与日本早教专家古川先生交流,使我更加坚定了早教的信念。我觉得要使更多的孩子成才成长,既减轻学习负担又取得好成绩,必须抓好0~6岁的早期教育。于是我在1988年3月毅然辞去太钢二中教导处主任的职务,到太钢九幼小一班当了主班老师。三年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既注重孩子语言、数学、音乐、美工等知识的学习,更注重从穿衣、吃饭、上厕所等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开展孩子情感、性格、意志的培养。其中张强小朋友在大班时主动报名参加小学四年级的长跑,尽管没有取得任何名次,但他坚持跑完了最后一圈,表现出了坚强的性格,深得全校师生的好评。
  1995~1997年,我应邀到胜利油田、大庆油田、武钢、昆钢、北京首钢、石家庄等地为0~6岁孩子的年轻父母做报告与培训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