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长女 >

第141章

重生之长女-第141章

小说: 重生之长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可能就……”嫣儿不敢再往下说,只轻声的叹着气。

罗晋人皱着眉一言不发,心里却痛的紧,半响才低声道:“既然如此,那从今儿起就让他随咱们回家吧!他这心结便是当年的愧疚之情,若是我们都能原谅了他,他或者会好些。至于方子上的药,我去弄,你就别管了。”

嫣儿点了点头,可心中又想起罗母来,遂问了一句“那若是您让爷爷回去,那奶奶那边怎么办?谁去说?”

罗晋人又默了半响,才道:“这你也别管了,我去说吧!现在你去前堂瞧病就是了,过会子派人雇辆马车来,我和你爷爷先回去。”

嫣儿惊喜的听见父亲说“爷爷”二字,看来他已经上释然了。

嫣儿点了点头,施施然回了前堂,一面又叫六子去叫了马车来。

杜萧娘冷眼旁观,心里也知道了个七八分。

再说罗晋人默默的回了屋内,陪在郭大夫的身边。两人之间的话虽不多,可罗晋人却将要接郭大夫回家的事儿向他说了一遍。

那郭大夫听了自然不依,他已经是死了的人,若是回去,这村里的人呢该如何看他。这些年他躲在镇子上,每每瞧见熟人都要躲过去,生怕露出马脚来。如今回去,该如何面对?尤其是面对当年被他抛弃掉的发妻,一想到这些,他都觉得没有颜面回去。

罗晋人明白他心里的想法,方才在门外他就已经想好了说辞,就说是郭大夫将药堂给了嫣儿,罗家人为了表示感谢,才会替他养老。即便是样子被人认了出来,这普天下长的像的人多了去了,多一个又能怎样。

郭大夫见推不掉,只能点头答应。

待嫣儿雇的马车一到,这二人便上了马车一路的回了罗家。

且说着罗母经过昨晚之事与林氏和好,婆媳二人此刻正坐在炕沿上说话,忽听的门外一阵马嘶鸣的声音,林氏急忙起身去看。心里想着会不会又是那个夏孜墨来访,若是他,必定要早些打发他回去才行。

到了门口处,却见是罗晋人带着郭大夫从车内下来,这郭大夫面色十分的憔悴,比那日见面又老了许多。

郭大夫细细的打量着这熟悉的房舍,当年还是简单的三间小木屋,如今却也变了模样。看着熟悉却又陌生的房屋,郭大夫心中一阵怅然,感叹着时光飞逝的无情……

若是林氏不知道郭大夫的身份,只怕此刻早殷勤的赶上前去问好。可既然她知道了他的身份,自然就显得颇为尴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呆呆的站在门口处看着。

“秀荷,你还愣着做什么?快来搭把手扶着他。他身子虚,得格外仔细。”罗晋人一面向马车夫道谢,一面喊了一声林氏。

林氏这才缓过神来,忙上前搀扶住了郭大夫的另一只胳膊,看着罗晋人的脸,不解的低声道:“这是怎么回事?娘知道吗?”

郭大夫脸上悻悻的,也不知道和林氏说什么,只低着头走路。

“说来话长,你且先扶着他去东边的空着的厢房,我先去禀过母亲。”罗晋人说着就要往罗母的房中去,一步还未挪动,却见罗母就站在自己的房门口,此刻一双眼睛正呆呆的盯着林氏身旁的郭大夫。那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似是有些惊喜却又充满了哀怨。

罗晋人心中一惊,他并不知道母亲已经站在了门口出,看着母亲的眼神,他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郭大夫也一动不动的站在了原地,目光直直的看向罗母,只是这眼神中却是愧疚和不安。

林氏站在边上尴尬的看着,心里想着该如何打破这个沉默。

踟蹰半响,郭大夫忽的往前踱了一步,皱着眉颤音道:“月如(罗母的闺名),多年不见,你可还好?”

只是这一句,郭大夫便已是泪如雨下。原来多年不见,心里想的却还是这个家,念的也还是那个人。

罗母听了这一句,似是有些站立不稳,整个人不由的往前倾了倾,脸色十分的难看。这一刻原本该是她盼望的,可如今中间缺隔了好多的事儿,叫她放不下。

罗母也只是流泪,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

罗晋人见此,急忙叫林氏拉了郭大夫走,自己却上前去安抚罗母:“娘,您听孩儿说。”

罗母似是痛极了,似是有些疯癫一般,一把打在了罗晋人的脸颊上,怒吼道:“我不听,谁叫你把那个人给我带家中来的?”

这一巴掌打的罗晋人嘴角马上渗出血迹来,脸颊上一片红紫。

打完了这一巴掌,罗母似是又清醒了过来,搂着罗晋人的脖子大哭起来,边哭边道:“儿子,娘不是故意要打你的。娘只是心里难受,心里难受啊……”

罗母哭的几乎气噎。

罗晋人又怎么会不理解母亲的心情,莫说是一巴掌,就是砍一刀那又如何?只是无论怎样,这心里的痛也是好不了了。

罗晋人轻拍着罗母的后背,将罗母带回了房内。一阵劝解后,罗母的情绪才渐渐的平稳下来。待情绪平稳,罗晋人才将为何带郭大夫来家中的意图说了出来。

那罗母一听自己的男人最多也只有五年可活,心中原本的恨陡然间又变成了痛,感叹着造化弄人,好不容易全家人团聚,却又是这样的结局。

只是世事无常,谁人又能躲得过逃得了?

感叹之余,却也不得不接受。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释然

罗母神情沮丧,几乎有些坐不住身子,眉眼间满是惆怅,拉了罗晋人的手细问道:“你爹爹……你爹爹真的只有五年可活?嫣儿就没有一丝的办法了?”

她实在不肯相信这是真的,在她的印象里她的男人是那么的健康,冬季那么的寒冷,他只穿一件棉袍子就能去外面出诊,回来也不会着凉,。如今却得了这样的病,家她如何接受!

罗晋人默默的点了点头,心头也是思绪万千:“嫣儿说着五年还要一直的吃药才能保命,若是不吃药,最多只有两月时间。他既然都成了这样,我又怎忍心将他抛弃在外面,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走。”罗晋人拉紧了罗母的手,几乎带着祈求“娘,您就原谅了我爹爹吧!五年能有多少时间,咱们一家人何不开开心心的过日子?您说呢?”

其实罗母昨晚就已经做好了原谅郭大夫的打算,如今听儿子说的情真意切,她只能流着泪点了点头,一手摸了摸罗晋人的头,叹气道“罢了!过去的事儿我全不在乎了,只要往后咱们一家人能过的好就行。”罗母默了半响又道“既然你爹爹这病是因为常年忧思过度造成,不如就让嫣丫头和暮生那小子早日成婚吧!也好让他乐一乐,冲冲喜,兴许这病就能好。我看日子也别二十九了,就这几日挑个日子,把这事儿给办了吧!”

罗母本就信佛,自然也十分相信冲喜一说。反正迟早都是要成婚的,早一晚一日也是无妨的。

罗晋人见母亲憔悴,也不想拂了她的意思,只顺从的点了点头“行,就照您说的办吧!等会子我就去看个日子去,回来再去和李家说。”

罗母点了点头。又站起身来,犹豫道:“那……那我随你去瞧瞧他吧!虽说当年是他负了我在先,可毕竟他也是你爹爹。”

罗晋人只好扶了罗母往郭大夫住的屋里去了。

郭大夫此刻正坐在炕沿上,林氏刚倒了热茶给他喝。见罗母和罗晋人进来,郭大夫有些不大自然的站起身来,两眼又直直的看向了罗母。

罗晋人知道他们二人多年未见,必定有话要说,便向林氏递了个眼色,二人寻了个由头急急的出了门去。

这二人一走,屋内瞬间安静了下来。连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听见。

沉默良久,郭大夫见罗母站着,遂有些不安的拿了一个小椅子过来。放在了罗母的身后,低声道:“月如,你快坐着吧!”

只这一句,罗母的眼泪霎时间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刷刷掉落下来,一时哽咽道:“这么些年你都跑去那里了?为何要抛下我们母子两个不管?”

似是怨恨可又颇为心酸。

郭大夫见罗母哭也急了。以前他是最见不得罗母哭,她这一哭他的心里就特别的不舒服。

郭大夫有些慌乱,笨拙的替罗母擦着泪水,一面又皱眉叹气道:“月如,都是我的不是,你快别哭了。当心身子。”

罗母仍旧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你说你这抛下我们母子去了别处,一走就是这么多年,回来却又当了什么郭大夫。你说你这心为何就如此的狠。回来了都不肯来看我们母子。”

罗母似是要把这二十多年的悲痛都哭出来一般,弄的郭大夫越发手忙脚乱,一时又赔礼道歉,“月如,我知道都是我的错。当年都是我鬼迷心窍,才会犯下这样不可饶恕的错误。你过着现在这样的日子。也都是我一手造成的,你打我吧!打了我或者心里能好受些。”

郭大夫拉了罗母的手死命往自己的脸上扇,罗母急的急忙抽手,一面跺脚道:“你快别打了!过去了就过去吧!”

这一句算是原谅了郭大夫的全部罪责,郭大夫几乎雀跃,忍不住像年轻时候搂住了罗母,在罗母的耳边低喃道:“月如,你受苦了。”

罗母感受着当年熟悉的体温,又是一阵泪如雨下。

如此折腾了大半天,才渐渐的消停下来。

郭大夫拉了罗母坐在炕沿上,数十年未见,自然是有许多话要说。

再说罗晋人带着林氏回了房中,将父亲的情况向林氏说了一遍,林氏听闻后心中也颇为感叹,怪不得他会带了公公来呢!想着只有五年可活,林氏不由叹气道:“那这往后咱们可要好好的孝顺他才行,毕竟五年时间并不长,说过就过了!”

罗晋人听林氏如此的识大体,心中更是对林氏多出许多爱怜来,一时拉过林氏搂在了怀中,长叹道:“是啊!五年时光却也不长,转瞬即逝。所以往后我会对你加倍的好,要不然老了我怕会留遗憾。”

林氏靠在罗晋人的怀中,心中十分的安定。经过了张氏事件和此次的风波,却也让他们二人的心又更加的近了一层,彼此的依赖也深了许多。

“对了,娘说让嫣儿和暮生就在几日成亲,说是给爹爹冲冲喜,你说如何?”罗晋人虽然已经答应了母亲,可也想听听林氏的意见。毕竟女儿是她的,若是她能同意,那便是锦上添花再好不过了。

林氏温顺的点了点头“早成亲和晚成亲我看也差不了几日,既然母亲想替父亲冲冲喜,那就早点办了吧!至于嫣儿的嫁妆什么的我都已经准备好了。既然是冲喜,我看婚宴咱们也要办的热热闹闹才好,你看如何?”

罗晋人感激林氏的体贴,二人又是一阵耳鬓厮磨,直到锦儿拉了下豆子回来,二人才急急的整了衣裳分开。

锦儿又带着小豆子去了田里抓蝌蚪,小肚子手里那这个半碎的白瓷帛儿,帛里面上几只小蝌蚪。

锦儿并不知道家里来了人,进屋就笑道:“娘,你瞅瞅小豆子抓的小蝌蚪,有六只呢!”

小豆子也兴冲冲的走了进来,如同献宝一般的将白瓷帛儿抱在了胸前。进屋一看罗晋人也在,急忙唤道:“干爹。”

罗晋人就喜欢这小豆子的可爱,忙将小豆子抱在了怀中,逗弄道:“来,给干爹瞅瞅你抓的小蝌蚪。”

小豆子自然十分乐意给罗晋人看,一时得意的递上了白色的瓷帛。

锦儿也问过了罗晋人和林氏,林氏遂拉了锦儿将郭大夫来家里的事儿告诉了锦儿,又嘱咐锦儿不许乱说话。锦儿想着往后家中多了个爷爷,心中虽说有种怪怪的感觉,可也只能遵命。

罗晋人逗了一阵子小豆子,遂起身出门,打算给嫣儿和李暮生去看日子。林氏嘱咐了几句,便由着罗晋人去了。

罗晋人出门先去了罗母的房中,刚到了窗下,听着屋内的人有说有笑的,脸上不觉浮出了一丝笑容来。既然冰释前嫌,一家人又能再次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心中自然有种失而复得的愉悦。

罗晋人不忍心打扰母亲和父亲之间的絮语,自己独自去找人看黄道吉日。那看日子的人翻了一番黄历,却是本月二十二是个好日子,现在已经是十五,离二十二却也只有七天的时间,虽是仓促些,却也能应付的来。

定好了日子,罗晋人便急急的回来去李家商议。刚好今日李家人全在,那李父铁匠铺里不忙,也在家中帮衬着婚事上用的东西。

三人见罗晋人走了进来,不由的都笑脸迎了出去。自打定了婚事,这两家人的关系愈发的亲密。

待罗晋人坐定,苏氏便急急的端了茶碗来:“大兄弟今儿个怎么有空来了?看你这喜上眉梢的,莫不是有什么好事儿?”

“是啊!我也瞅着满脸喜色的,必定是有什么好事儿要说。”李父对罗晋人十分的看重,他是个大老粗,能和这样的识文懂医之人成为亲家,他是打心眼里高兴。

罗晋人恭恭敬敬的接过了茶碗,也不喝,随手搁在了桌上,又笑着向苏氏和李父作了一揖,“哥哥嫂子大喜啊!”

这李家夫妻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