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世界十大黑社会巨头 >

第5章

世界十大黑社会巨头-第5章

小说: 世界十大黑社会巨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针对政府的严厉措施和对贩毒集团的沉重打击,贩毒集团进行了疯狂的报复。

11月22日,就在巴尔科总统下令在全国继续大规模搜索贩毒分子的同一天,刚刚从“黄金庄园”逃出的毒枭们利用他们所控制的广播电视媒介向社会散发他们所谓的,‘麦德林公报”。公报中一方面声称要与政府谈判;另一方面,又紧急动员所有贩毒分子向政府作出坚决、全面的应战。

他们在公报中威胁说,政府每抓住一名贩毒头目或向美国引渡一名贩毒分子,他们就要杀死10名法官作为报复,报复对象包括支持扫毒战争的人士及其家属。

“麦德林公报”发表的头一天夜里,贩毒集团又用炸弹袭击了自由党和保守党总部,炸毁了几座哥伦比亚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别墅。

11月27日凌晨,一架从波哥大国际机场起飞的727—100型客机在起飞不到5分钟就发生了爆炸,机上100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

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宣称,这架飞机是由他们的特别行动队放置的定时炸弹炸毁的,目的是为了处死乘坐在这架飞机上的5名告密者。

面对贩毒集团的狂烈反攻,哥伦比亚政府没有胆怯、退缩。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斗争,扫毒战捷报频传,成果辉煌。

据哥伦比亚政府12月26日公布战报统计,此次“黄金行动”攻势一个多月以来,扫毒部队共出击约2100次,清剿或占领了近1200座贩毒分子的庄园、房屋、别墅和其他同贩毒分子财产有关的不动产。查封走私贩毒飞机约400架,船只75艘,各类汽车530余辆,缴获了3刚套通讯器材和1322件武器。弹药,没收可卡因9吨。

为了防止贩毒集团的疯狂报复,哥伦比亚政府又相继宣布:由陆军接管全国46座国家机场的安全保卫,由空军全面控制国家领空,对飞越禁区。不听指挥和调度的任何飞机,都可将其击落;对贩毒分子相对集中的波哥大和麦德林等大城市实行宵禁和交通管制;对国家要害机关采取重点保护的防暴安全措施;为了完成扫毒防暴任务,政府决定对1990年服役期满的军人推迟退役。

哥伦比亚的黄金扫毒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邻国政府纷纷发表公开声明,支持哥伦比亚政府开展的扫毒攻坚战,并加强边境地区的控制和检查,防止哥伦比亚贩毒集团头目从边境逃脱。美国等西方国家决定向哥伦比亚提供6500万美元,用于购买扫毒所需的器材和武器。

形势对毒贩越来越严峻。巴尔科政府的强硬态度和全面宣战,使埃斯科瓦尔受到惨重打击,并预感前途不妙。尤其是麦德林集团的财务主管、32岁的罗迈罗(Eduardo Martinez Romero)被捕,加之其军事首领“墨西哥人”加查阵亡,使埃斯科瓦尔失去了左膀右臂,元气大损。

12月19日,埃斯科瓦尔等绑架了蒙托亚的儿子阿尔瓦罗·迪戈,以迫使政府恢复对话。

三周后,总统府秘书长的儿子获释。1990年1月27日会谈重新开始,巴列霍再次提出原来的建议。

休战持续了70天,到3月22日爱国联盟总统候选人哈拉米略被暗杀那天休战结束,第二次谈判陷入僵局。

虽然巴尔科政府在1989年9月6日到1990年1月初向美国总共引渡了13名贩毒分子,但巴尔科还是准备适可而止。

政府在加紧围剿、严厉打击的同时,及时改变措施,将围剿和对自首投降的贩毒分子予以宽大处理结合起来。

1990年4月5日,巴尔科总统访问了法国,在向欧洲议会代表的讲话中,他宣布,哥伦比亚不会把埃斯科瓦尔引渡给美国。

此时埃斯科瓦尔对这位即将卸职的总统还是将信将疑。

1990年9月5日,哥伦比亚新总统加维里亚针对贩毒分子惧怕被引渡的心理,继承了前任“一手硬,一手软”的策略,在对贩毒集团加紧围剿的同时,宣布在此法令颁布之日前犯有罪行的贩毒分子只要自首投降,司法当局将对他们从轻判处,并保证不把他们引渡到美国或其他国家。

这一宽大政策对贩毒分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那些在美国毒品管理局通缉令上有名的“可被引渡者”来讲,这正是几年前他们在与政府的秘密谈判中希望得到满足的主要条件。

在贩毒分子中有“宁要哥伦比亚坟墓,不要美国监狱”的说法。因为只要留在哥伦比亚,他们还可能利用金钱,达到减刑、赦免的目的。

如果说巴尔科和加维里亚的宣布还只是一种口头承诺的话,那么,奥乔亚三兄弟在1990年底到1991年年初分别向政府投降、在国内受审的事实,就从行动上表明了哥伦比亚政府说话算数,不会把贩毒首犯引渡给美国。因为奥乔亚家族贩毒集团的知名度也是相当高的,美国数家法院指控他们兄弟3人向美国偷运了几十亿美元的毒品。

鉴于哥伦比亚政府对毒果的优待政策,埃斯科瓦尔动心了。
[·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但是,与政府兵戎相见、血火厮杀近20年的“巴布洛大爷”要投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还需要观察气候,还需要物色中人,还需要投石问路。

84岁高龄的天主教牧师赫瑞罗斯(Garcia Herreros)就充当了埃斯科瓦尔投诚的斡旋人和顾问。他劝说埃斯科瓦尔释放在押的两名著名记者,以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给自己“下台”留个阶梯。

赫瑞罗斯在当地的一家电台上说:

“经过我们私下里沟通,在促成埃斯科瓦尔投降方面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埃斯科瓦尔相信哥伦比亚,相信总统,相信正义的审判。”

1991年5月19日,麦德林贩毒集团通知新闻机构,说他们将释放新闻记者桑特斯(Francisco Santos)和帕柯昂(Maruja Pa…chon)。

舆论界马上意识到,两名记者的获释,可能预示着埃斯科瓦尔准备投降。

桑特斯,28岁,是一家报社的新闻编辑;帕柯昂,55岁,是一家电影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两人都是于1990年在波哥大遭绑架的。

自从他们被毒品贩于扣作人质以来,全世界(包括罗马教皇)一直在呼吁释放他们。他们的被囚禁在哥伦比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教会举行仪式祈祷他们的平安。电视不定期提醒人们他们被捕的时间。

在哥伦比亚,他俩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5月20日晚上,被释放回家的桑特斯告诉记者:逃亡中的埃斯科瓦尔马上可能会投降,持续多年的毒品战争可能走向和平。对此他深信不疑。

桑特斯释放后几小时,帕柯昂也获得了自由。

5月22日,波哥大报纸发表消息:赫瑞罗斯牧师于21日在麦德林附近的一个秘密地点会见了埃斯科瓦尔。经过磋商,埃斯科瓦尔同意在15天内向政府投降,因为他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处理“私人事情”。

这期间,埃斯科瓦尔提出了三项条件:

政府要保障他的个人财产合法化;

惩办侵犯过毒犯及其家属人权的警察;

建造一座由正规部队看守的专门监狱以确保他的生命安全。

政府接受了后两个条件,但拒绝使埃斯科瓦尔贩毒所得的亿万家产合法化。

5月30日,埃斯科瓦尔写信给麦德林市的新闻机构,表示他愿意向政府自首,他没要求政府对他实行大赦,也没有要求政府停止正在进行的扫毒行动,更没有要求把他贩毒得来的钱财合法化。

双方继续进行着交涉和谈判。

6月17日,15天过去了,埃斯科瓦尔还不见动静。

1991年6月19日凌晨,大地依然处在一片暮色之中。

双方协商的中间人赫瑞罗斯牧师乘坐政府提供的直升飞机从麦德林城出发,进入埃斯科瓦尔指定的地点。在那里等候的向导在确认飞机上除驾驶员和赫瑞罗斯牧师外别无他人之后,登机引路同往埃斯科瓦尔藏身秘地。

这天下午,在哥伦比亚修宪委员会通过禁止引渡哥伦比亚人议案之后,埃斯科瓦尔终于下定决心,走出了他的地下魔窟,在麦德林市郊外,向警方交出了他的手枪。下午5时,埃斯科瓦尔被带到麦德林市府大楼,锁上了手铐。在国家检察总监阿里埃塔、刑事审理局长梅希亚和赫瑞罗斯牧师的陪同下,登上停在市府大楼顶层平台上的直升飞机,被直接送往安第斯山脚下的一所特殊监狱中,即早已给他准备好了的距离麦德林南部60公里处的恩维加多监狱。从这里正好望见童年长大的家乡。

在埃斯科瓦尔投降之前数小时,麦德林集团的重要头目罗德里格斯先行投降。

恩维加多监狱位于海拔26oo米的埃尔瓦列山庄上。这所监狱被4.6米高的带电带刺的铁丝网包围着,四周还有4座9米高的了望哨。屋顶焊铸了厚钢板,墙壁是花岗石和足有半米厚的钢筋水泥砌成的,门窗上钉着粗重的钢条。四周围的电网高压达1万伏,大小监视岗楼69座。

狱内40余名狱警日夜看守,狱外有160余名正规部队的士兵轮流巡逻值勤,附近还有数十辆随时备用的坦克。

这一切与其说是为防止埃斯科瓦尔逃跑的,倒不如说是为避免有人溜进监狱刺杀埃斯科瓦尔的。

这里既没有暖气又没有空调,四个大房间放着钢制的高低床,娱乐室除了一台电视机外什么也没有。

有人说埃斯科瓦尔也许要在监狱制造一种思乡怀旧的气氛,而不会仿效“墨西哥的监狱皇帝”,将这里建成豪华的“五星级监狱”。

美国方面认为,虽然麦德林集团遭到了致命的一击,但还不能排除埃斯科瓦尔三五年内获释的可能性,也不能保证他不在狱中仍然指挥遥控着麦德林集团的毒品贸易。这个监狱大得足以容纳40个人,也许正是为埃斯科瓦尔手下人准备的。因为他的部属有许多人都追随其主子投降政府,19日以来,已有包括大小头目在内的9名毒品贩子向当局举起了双手,其中包括埃斯科瓦尔的哥哥罗伯特·埃斯科瓦尔和麦德林集团的重要人物约翰·海罗·贝拉斯克斯。

哥伦比亚总统府高级官员透露,司法部门将对埃斯科瓦尔进行电话审讯。采取这种方式是为了向全世界和全国人民表明,当局有能力保护法官和证人,使法庭能对被告作出公正的判决。

哥伦比亚的“不引渡”政策激怒了美国,一些美国官员对哥伦比亚这一政策提出批评,认为哥伦比亚司法机构还不能做到不受贩毒恐怖活动的恐吓而对毒贩作出应有的裁决。

1991年5月3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谦·韦伯斯特对哥伦比平的宽大政策感到失望。他说,美国曾强有力地支持过他们的扫毒战争,但他们自己却打退堂鼓,不履行引渡条约。

加维里亚总统则呼吁国际社会承担起扫毒斗争中应尽的责任,“而不要对开始和平进程的哥伦比亚评头品足”。

毒王人狱后,在哥伦比亚五大城市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75%的人认为哥伦比亚的法官完全有能力对埃斯科瓦尔作出公正的裁决,84%的人认为美国对哥伦比亚政府的政策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

1991年7月2日,哥伦比亚政府宣布,以新宪法的生效(7月4日)为标志,结束为期7年之久的“围攻状态”(这一紧急状态是从1984年4月贝坦库尔总统执政时开始的,法律规定限制公民的某些自由,赋予总统以重建社会秩序的特殊权力)。第二天(7月3日)麦德林集团的武装组织宣布解散。如果以1981年11月“M·A·S”的出现算作这个组织的诞生,那么它经历了近十年的暴行终于寿终正寝了。

1.6越狱衍动

国人希望政府与毒王之间的和平延续下去。然而这仅仅是哥伦比亚人所希望的一种“和平状态”。

1992年7月22日夜,开始收看晚间新闻的哥伦比亚人惊奇地发现,此刻本应越洋飞赴马德里的加维里亚总统,却在神情严肃地发表广播电视讲话。

这位决定暂不去参加第2届伊比利亚美洲首脑盛会的国家元首向全国宣布,囚禁达1年的哥伦比亚最大贩毒集团麦德林卡特尔的头号首领巴勃罗·埃斯科瓦尔于21日夜间越狱,至今下落不明。哥伦比亚政府将继续追查,并重申必须依法严惩罪犯。

与此同时,哥伦比亚总统表示,政府的和平政策依然不变,只要毒王埃斯科瓦尔自首,政府将保证其生命安全,并进行公正审判。

总统话音甫落,全国一片哗然。

总统讲话道出铁的事实:的确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

哥伦比亚政府发现,在事情发生前,毒王埃斯科瓦尔虽然身陷囹圄,但依然神通广大,继续遥控狱外的犯罪活动。而7月中旬以来,一些麦德林集团的成员在看守配合下,多次出入恩雏加多监狱,麦德林市也不断发生暴力事件,被绑架和谋杀者多达22人。

21日,哥伦比亚总统决定当日下午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会议。

军警首脑、内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