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欢乐土匪闹民国 >

第73章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73章

小说: 欢乐土匪闹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李景林和肖林进来,大家纷纷起身相迎,把李景林让到上手落座,然后摆宴开席。
    李叔白早已知道自己要去奉天讲武堂,这是从张学良那里压过来的命令,事关家族安危,不容他推脱;既然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事到临头,李叔白反而很平静,并没有什么抗拒心理。
    分手在即,席中的气氛沉闷压抑,该说的话早就已经说完,大家就这么默默地喝了一顿闷酒。眼看着肖林几个渐渐都有些醉意,李景林咳嗽一声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叔白还要……”
    正在这个时候,雅间的房门突然被推开了,王一民走了进来,手捧两张大红请柬递给了肖林:“肖林兄,李二公子,张军团长请您两位到梦巴黎一聚!”
    ;

一三零章 王状元

    肖林和李叔白坐着王一民的汽车,朝着梦巴黎夜总会开去。
    “王副官,汉卿大哥找我们什么事?”'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李叔白忍耐不住,向王一民询问着事情的原委,自从听说张学良强逼父亲下野,又命自己去奉天讲武堂,他这几天一直闷闷不乐,非常矛盾。一方面是骨肉至亲,一方面是知交良朋,现在却翻脸成仇,刀枪相向,李叔白对此既无奈又失望。
    “李二公子,军团长请你们去是好意,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他想和你们解释一下。”王一民手扶方向盘,从后视镜里瞟了一眼李叔白:“我听他不止一次说过,长辈之间的恩怨是长辈的事情,不能影响了你们之间的交情。”
    李叔白轻轻叹了口气,他也知道父亲和张学良父子之间的恩怨,之间还牵扯到郭裕秋的父亲郭松龄,这段公案纠缠不清,牵扯到太多的政治因素,很难说谁对谁错。
    也许,张学良让自己去奉天真是出于好意,虽然令人感到很不舒服。
    三个人随口聊着,汽车很快来到了梦巴黎夜总会。
    离着老远,就看到坤子正站在门口探头探脑,汽车刚刚停在夜总会的门口,坤子就小跑着上来,替肖李二人打开了车门。
    “肖二爷,李二公子,你们可来了!”
    坤子的眼睛不停地闪动着,既兴奋又紧张:“张汉卿来梦巴黎了,还带着好多大人物,我正担心着呢……”
    肖林抬眼一看,夜总会的门口停着一长溜小汽车,不少还挂着镇威军的牌子,三三两两的卫兵和司机正凑在一起聊天抽烟,明显来了一伙子达官贵人。
    这么大的场面难怪坤子心虚,当初就是因为得罪了张学良,梦巴黎被李景林封了好长时间,坤子自己也吃了几天牢饭。吃一堑长一智,突然见到张学良再次上门,坤子自然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又得罪了这位大仙。
    “来的客人都有谁?”肖林本来以为张学良只邀请了他和李叔白,没想到却是一个大聚会,当然要先打听一下情况。
    “有褚玉璞司令,好像还有一个张司令,样子很凶的……”坤子也说不清楚,这些客人身份尊贵,根本就不会理他,坤子自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是张宗昌司令。”
    王一民已经停好了汽车,走过来接话说道:“还有很多重要的客人,军团长想介绍你们认识一下,请吧。”
    王一民向着肖李二人微微一笑,点点头示以善意,肖林和李叔白对视一眼,随即迈步走进了梦巴黎。
    坤子在前面带着路,却没有进入大厅,反而登上楼梯,领着肖林他们来到了二楼的一个套间,外间里七七八八坐着几个人,看模样打扮都是副官秘书一类的人物,见到王一民纷纷热情地打着招呼。
    王一民却不停步,只是对他们笑着点了点头,径自走到里间的门口,轻轻敲了两下门,然后转身摆手,请肖李二人进去。
    肖林和李叔白刚刚进屋,就听见一个粗犷的声音说道:“这世道,别说人了,连老天爷都害怕大炮!去年山东大旱,老子在庙里烧了几天高香也没求来一滴雨,最后把大炮架到千佛山上,冲着老天轰了几炮,你猜怎么着,一根烟的功夫就给我下了一场大雨!……”
    抬眼一看,屋子里坐着十来个人,首位上坐着的正是张学良,他的左手是个高大魁梧的中年军人,虽然坐在那里也比张学良高了半头,身着镇威军上将军服,光着头没带帽子,正在摇头晃脑,得意洋洋地说个不停。
    一片哄笑声中,张学良已经起身迎了过来,把肖林和李叔白二人让进席中,就坐在自己的右手旁,然后对大家介绍道:“这两位都是学良的至交好友,叔白大家应该都认识,李景林督军的二公子,这位是肖林先生,嗯,著名的现代诗人……”
    介绍到肖林,张学良犹豫了一下,最终给肖林安了个诗人的头衔。
    李叔白突然出现在这里,座中的气氛立刻冷了下来,好几个人的脸色都有些尴尬,刚才说话的镇威军上将也是一愣,随即又恢复了自然,转过头向肖林问道:“诗人?!小伙子,你会写诗?”
    “这位是齐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将军。”张学良又对肖林介绍着此人。
    张宗昌这个名字已经听得太多,他原来是山东督军,齐鲁联军副总司令,李景林现在已经倒台,他自然上位,成了齐鲁联军的总司令。对于这种大人物,肖林当然很客气,连忙点头答话:“张将军你好,我写过两首歪诗,不敢说会……”
    “歪诗?!”
    张宗昌的脸色越发不善:“我老张也是文化人,最喜欢写诗,偏偏有些酸秀才,说老子写的都是歪诗,他娘的,我一听这两个字就来气!”
    “我写的是歪诗,张将军的大作一定是精品……”
    肖林正在讪讪地应付着,张宗昌却‘啪’地一拍桌子:“这话说得在理,我拜的师傅是状元郎,跟着他老人家学了这么几年,怎么也有两把刷子了,都是那帮酸秀才不识货……王状元,您说是不是啊?”
    “当然,当然,效坤(张宗昌字)的诗作已至通幽入神之境,妙趣天成,等闲凡夫俗子难窥其中奥妙,曲高和寡,不足为奇!”张宗昌身旁的一个中年文人连连点头,语调中正平和,目光温润亲切,缓缓地扫过座中诸人。
    “还是状元郎有眼光!”
    张宗昌兴奋不已,有心炫耀,指着这个中年人介绍道:“这位就是大清朝最后一位状元郎,王寿彭王状元,现在是俺们山东省的教育厅长,诸位都听说过吧?”
    听说此人竟然是状元出身,肖林不禁来了兴趣,仔细打量着王寿彭,见他头戴一顶瓜皮帽,留着两抹一字须,五十来岁的年纪,实在是貌不惊人,看不出有什么稀奇。
    肖林悄悄扭头向李叔白小声问道:“他真的是状元吗?”
    “是真的,还是慈禧太后钦点的……”
    王寿彭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恩并正科殿试中第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后入进士馆读书,是根正苗红的正牌状元出身,不过有传言他是沾了名字的光,只因殿试的时候正好赶上西太后慈禧老佛爷的生日,老太太第一眼就看到了这个大为吉利的名字(寿彭,意为“寿比彭祖”,又姓王),当即凤颜大悦,即点王寿彭为状元。

一三一章 遇不着不生气

    张宗昌正在洋洋得意,突然看到肖林在说悄悄话,当即脸色一变,身子前倾,伸手在他的肩膀上重重一拍,也是他身高手长,中间隔着张学良仍然轻松就够到了肖林。
    “小伙子,嘀嘀咕咕干什么?看来你还是不服气呀!”'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张宗昌皱着眉头,对肖林很不满意:“汉卿说你是著名诗人,好,我有一首诗请你评点评点,看看你肚子里到底有没有墨水!”
    “啊,我实在不敢……”
    肖林刚要推脱,张学良却在桌子底下轻轻一按他的胳膊,微笑着对张宗昌说道:“效坤既然又有大作,学良当然也要领教。”说着话,张学良转过头,冲着肖林狡黠地眨了眨眼睛。
    肖林还在莫名其妙,张宗昌已经哈哈一笑,左右看了看众人,才矜持地说道:“今天我老张就献丑了,给大家送上一首游览济南大明湖的旧作,名字嘛就叫大明湖……”
    “好名字,俗中见雅,守拙成趣,大气之至!”不等众人有何表示,王状元已经连连点头,称赞不已。肖林不禁微微一愣,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不知道,但名字起的明显没用脑子,不至于夸到天上去吧?
    张宗昌瞥了肖林一眼,这才朗声念了起来。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小伙子,我这首诗怎么样啊?!”
    肖林一时张口结舌,转头看向了张学良,张学良却对他微微一笑,然后带头鼓起掌来,褚玉璞等人连忙跟着拍起了巴掌,屋子里面掌声雷动。
    “好诗,好诗呀!”
    王寿彭感慨地叹了一口气,摇头晃脑地点评着:“此诗第一句‘大明湖,明湖大’,正是妙手偶得的回文佳句,虽无任何一个动作,却动感十足,表达了将军对国家山河的热爱;而至‘有荷花’一句,却笔锋一转,由大见小,将我等都引入了大明湖满堂荷花红的遐想之中,就在老朽闭目掩卷满鼻荷花香时,诗文却突然化静为动,以鲜活的生命力——蛤蟆之动,对比荷花之静,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则动静剧增十倍矣……”
    肖林不禁目瞪口呆,这王寿彭果然是状元之才,哪怕是一坨狗屎,他也能讲出个一二三四;至于张学良等其他人,自然早就领教过张宗昌的大作,满屋子里只有自己大惊小怪,白白担了半天心事。
    “过奖,过奖,王状元就是有学问,听你这么一说,我又有许多心得”
    张宗昌笑得开心无比,又向着肖林招招手道:“哎,小伙子,你也评点评点我这首诗。”
    “这个……的确是难得的佳作!前面几句王状元已经有了精彩的点评,小弟不敢班门弄斧,只就此诗的尾句谈谈个人的感受。”
    不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人至贱则无敌,这种问题难不倒肖林,当即正色侃侃而谈:“此诗的诗眼正在结尾之句——‘一戳一蹦跶’。这‘一戳’,反映了诗人的童心和爱心,又把全诗从‘无人之境’带入了‘有我之境’,诗人以己入画,与大明湖美景浑然天成,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一戳’二字还显示出诗人不甘只欣赏美景,而要创造改变这个世界的入世精神。故此,此诗既表达了淡然出世的情怀,但细品之下,又暗示了诗人的抱负与志向……”
    “那是!老子是张宗昌,不是张邦昌,为国尽忠,平定倭寇才是老张的志向!”张宗昌闻听肖林的马屁,不禁大喜过望,平日里虽然也有人称赞自己的诗作,却没有一个人拔高到这种高度,抱负,志向,他***,这几个词听着就那么提劲!
    肖林却在琢磨张邦昌是谁,脑子里模模糊糊好像有个印象,最后终于想起来了,这个家伙是评书《说岳全传》里面的大汉奸,专门和岳飞作对的……
    “不错呀,小伙子,你叫肖林?嗯,也算得上是个有学问的。”张宗昌又‘啪啪’拍着肖林的肩膀,对他很是亲热:“我老张最喜欢文化人,一到山东就把王状元请来当厅长,你想不想去山东呀,我给你个大学校长干干……哎,王状元,山东大学筹办的怎么样了,缺不缺校长啊?”
    肖林被吓了一跳,连忙推辞:“大学校长我真干不了!”
    “有什么干不了的,我那个山东大学厉害着呢,请的教授都是翰林,讲师最起码都是举人,你只要帮我看着学生们别闹事,什么都好说……”
    褚玉璞突然插话说道:“张大哥哎,张司令,您怎么来挖我的墙角了,肖林先生是我们直隶的人才,可不能去山东呀!”
    说着话,褚玉璞笑眯眯地看了张学良一眼。
    张宗昌装傻充愣,还摆出了一副粗鄙直爽的模样,一惊一乍之间,却在不停地和肖林套着近乎,这番做作又怎能逃出褚玉璞的眼睛。
    褚玉璞一直盘踞天津,自然知道张学良有这么一位市井好友,今天张学良遍邀津门军政要人,来得都是重量级的大人物,在这个场合,却偏偏把肖林介绍给大家,又紧挨着他的下手坐着,此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看来少帅是想推荐此人,加以重用了,这个拍马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只冲着肖林和张学良的交情,给他个局长什么的都不成问题。
    张宗昌却已经勃然大怒,指着褚玉璞骂道:“嗯,老褚你个丘八大老粗,敢跟我抢人,你会写诗吗?就你肚子里那点干货,能说出几个整词来?!***,有句成语说得好——遇不着不生气,我一碰上你老褚就生不完的气!……”
    遇不着不生气,这算什么成语?
    座中诸人都是一愣,互相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