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宫廷营养师 >

第59章

宫廷营养师-第59章

小说: 宫廷营养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呀,这我哪能收,我还没出师呢,不行不行,绝对不行。”香茹完全没想到有这出,看着那吊钱直接傻眼。

“香茹姑娘,别推辞了,这是金厨家的亲戚,给诊金是应当的,若是我们自己的父母妻儿,我们腆着脸白得就白得了,亲戚不算在内的。”刘大武帮着劝道。

“刘厨说得是,姑娘就收下吧,等过个几年,姑娘离宫回家也要钱使不是,宫里那点份例就算全攒下来又够用到几时,您又是凭本事赚钱,应该的。”金厨接着道。

“你们这样说倒叫我不好意思了,实在是受之有愧,多谢多谢。”香茹拿起那吊钱与秋饼放在一块,又对金厨道,“大夫的方子带了么?那媳妇平常的饮食习惯写下来了么?”

“有有有,都备着呢,我们都知姑娘开方的习惯,人家一来求就嘱咐备好了,姑娘请过目。”金厨又从怀里掏出个信封,打开抽出几页纸双手奉给香茹,旁边刘大武则拿来纸笔备用。

香茹先看大夫的方子,从上面的药材上推断那位孕妇的体质,“哟,是寒底子呀。”

“是呢,寒得可厉害,天气一冷她就手足冰凉,人人都打扇子的季节她一点汗都没有,过门好几年吃了不少药这才好不容易怀上头胎,可就因为她体质关系差点滑掉,为了保胎我亲戚一家人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稳婆说她几时会生?”

“好像还有一个多月的样子吧,确切啥日子我就没问了,这很要紧么?”

“自然是的,不同月份的饮食各不相同,又要把她调理成健康的微热体质,这需要好好划算一下,还有,她寒成这样,光食疗方已经不顶用了,要开药膳方,但又不能和她月子里的饮食相冲突。这样吧,金厨,麻烦您回去再仔细问问,如果可以的话,我来开月子餐,如何?”

“啊,原来还有这些讲究,我明白了,明天我不当值,我明天就去问个仔细明白。”

“行,那就这样说了,我等你消息。”香茹把方子放进信封,连同茶几上的饼子和钱一块放进书箱里并站起身,“如果没别的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您二位忙着。”

“我们送姑娘出去,姑娘慢走,有劳您帮忙了,后天我就给您回消息。”

“这不急,女人坐月子是大事,人家想照传统习俗来也是情理之中,容人家好好考虑,别紧着催,毕竟我只是个未出师的医徒,人家信不信我还得另说呢。”香茹边说,边跨出了屋门槛,往小门处走。

“姑娘这是说得哪里话?别人不知,我们厨房这些人哪个不知姑娘本事,您这些日子开出来的方子谁吃谁好,不然我亲戚也不会求了我来找姑娘,人家相信您的本事呢,他家媳妇就指着坐月子调理身体,等我跟他们把利害讲明了,他们自然就知道怎么做的,后天一准给您消息。”

“行,那我等着。”这时香茹已经走到了厨房小门前,回声道别,“好了,你们也忙,就送到这吧,我先告辞了,后天见。”

“后天见,姑娘慢走。”

香茹回到女医馆,先回了自己屋把钱和东西各自归整好,又提了点心上楼分给谢医婆她们品尝,但她没说这收钱开方的事,怕引起她们的不满,毕竟属内廷的宫人与厨房外聘的男厨子接触频繁不是什么好事。

稍事坐了会子吃了几块点心,香茹就又出门去看望二位姑姑,如实记录今天一天的情况,玉桂和白薇都说今天谢医婆来看过,开了新的补益方子,叮嘱香茹再开膳方时记得也要做些变化。

香茹看了看药方,手下立刻写出明天一天的食疗方,叫玉桂白薇自行吩咐厨房预备。

晚饭时,香茹跟谢医婆报告了新的学习方案,听说邵太医要开始抓香茹的文化课了大家都很高兴,并在饭后给香茹拿来好些书给她看,鼓励香茹努力学习,食医的课程大家帮不上忙,这文化课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师傅师叔随时是她的后盾。

香茹和茜草一人一摞把这些沉甸甸的书搬回香茹房间,略略一翻,有讲述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有历史著作,有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有名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

好嘛,经史子集全齐了。

“这些书都要看啊——”香茹瞪着堆了一桌子的各种书籍苦了脸。

“这还只是一部分呢,邵太医那里肯定还有更多的书给你看。”茜草笑道,“师傅说,只有读遍万卷书,才知道怎么做文章。

“那是考科举,不是考医婆,邵太医说医婆的考试是所有医家考试中最简单的一种,因为上头都知道,没几个医婆离宫还乡后还会继续行医,多数都直接嫁人,所以。对医婆的要求也就非常非常地低。”

“既然这么简单,那怎么每年考试只有几人能过?像今年的医婆考试,应考的有十人,竟然只有一人过关。这要是正经的医家考试,岂不更难?”

“这个问题就复杂了,事关上头决策我也不好跟你瞎说,只是告诉你,要改变这种现状不容易。”这事事关医婆自身水平,香茹的确不好跟茜草明说,以免有什么流言蜚语传到众人耳里。

“唉,听你这样一说,我更没信心了,只希望到我应考时,别是落榜的那个就行了。”茜草垂下双肩叹气。

“别太担心,我会尽力帮你,你自己也要勤勉刻苦才行,别丢师傅师叔的脸。”香茹摸摸茜草的发顶,打发她回去休息,“天晚了,早些歇了吧,小孩子不能熬夜。”

茜草一面嘟起了嘴嘟囔一面乖乖往外走,“你才大我几岁也这样说我,我可是你师姐。”

“师姐大人,天色已晚,早些歇了吧。”香茹笑眯眯地立马改口,这才哄了茜草昂首挺胸高高兴兴地走了。

香茹回到书桌前,把满桌的书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重新整理一遍放到书架上,想想傍晚被邵太医那通吓,弄得现在没什么精力看书。于是也早早地洗洗睡下了。

次日早饭后照旧看过二位姑姑的情况,安排好今日的事,香茹匆匆赶往太医院。给邵太医请安问好后坐到邵太医身边,邵太医翻开一本诗集教香茹诵读其中第一首,那是首讲述一个爱情故事的长诗。

邵太医一点都不避讳这情呀爱的东西,只带着香茹反反复复认真诵读,教她认生僻字,解释诗中引用的典故及诗句含义,然后布置下当堂功课,写一篇读后感。

“你就依你的行文习惯去写,先不要管文法,八百字为限,我看看你平常的文章水平,中午以前写完给我。”

“是,老师。”

香茹拿了书走到后头墙下小桌旁,铺纸研墨,又将那首长诗仔仔细细读了几遍,思索一刻多钟,这才提笔将成型的腹稿落于纸面之上。

托了前头在谢医婆手下筑基的福,那半年写了各种体裁不同的文章,香茹已经养成了使用半文半白语法的习惯,虽然别扭,但句子读起来还算通顺,意思表达也清晰,到中午前香茹顺利完成这篇读后感交给邵太医审阅。

邵太医看完文章,拈须而笑,道:“若是把这文章再扩写一些内容,倒是篇可以卖钱的市井文章,遣词造句颇有些新意。来来,看我怎么给你改成规范文体。”

说罢,邵太医拿了支朱笔开始在香茹的文章上圈圈点点起来。

香茹在边上看了一会儿就佩服得五体投地,邵太医把她很多表述绕口的长句高度浓缩成精致短语,而含意一点不变,另外有很多字词被删除,换成别的同义字词,香茹想这恐怕是因为避讳的文法要求。

只要是写文章就有很多要遵守的规矩,香茹想她这门功课有得学了,她知道文字狱的厉害,可不想大好人生终结在这上头

入门 第73章

邵太医这一番七改八改,八百字的文章,经他手这么一改,就看到纸上满眼一片朱红色。

“照着这红字重新誊抄一遍,我再来给你讲解文法。”邵太医把文章还给香茹,香茹立马到后头抄去了。

全文抄完后,香茹与原文一对比,惊讶发现这篇读后感竟然被邵太医给压缩了一半,她很多长句一经浓缩提炼,整段话都没剩几个字了,而她原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却全都在那几个字里完全体现出来,并且邵太医用了好些对仗的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情感丰富,是篇佳作。

如果这就是考试时要达到的文章水准的话,香茹想她得练习写多少文章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搔搔头,稳定住情绪,香茹把重新誊抄的文章交给邵太医。

“老师,我抄完了。”

“先放下吧,休息一下,马上就吃饭了,等下午我们再接着上课。

邵太医的计划是蛮好,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午饭刚结束,一盅新茶才端在手上,外面有小太监匆匆进来传话,宫外某家的老太君急招邵太医请平安脉。邵太医一听是自己的老病人,立刻放下茶盅起身准备,并直接放了香茹半天假。

“我下午可能回来得晚,今天就上课到这里,你回去把后面那首诗多读几遍,不懂的就问你师傅,再写篇读后感明天给我。”

“是,老师。老师慢走。”

邵太医提着药箱走后,香茹把环境收拾好,桌椅笔墨各归各位,诗集和文章收进书箱里,香茹随后走人。

回到女医馆时,医婆们都已在歇中觉,香茹不好打扰,回了自己房中也脱衣歇息,好好睡了个午觉起来,听到外面院子里有人说话走动的声音,估摸着谢医婆她们应该都起来了,于是拿上自己那两篇文体不同的作文和诗集上楼去找师傅。

谢医婆果然已经歇了中觉起来,正拿了以往的诊籍档案给茜草上课,见到香茹今天回来这么早顺口问了原因,得知是放假这才放了心。

“师傅,邵太医布置了读诗写读后感的功课,我看不懂,想请师傅给讲讲,师傅方便么?”

“什么诗?我看看。”谢医婆接过诗集随手一翻,颇为诧异,“哎哟,邵太医怎地拿这种诗集给你看?你这小小年纪怎能看这些?”

“因为这种诗写读后感比较容易,诗中描述的感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创作灵感。师傅看,这是我写的第一篇读后感,这是邵太医给修改后我再誊抄一遍的文章。看,邵太医是不是很厉害,他说这就是我考试要用到的规范文体,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种水平。”邵太医根本没说过这话,香茹扯起谎来眼睛都不眨一下,给情诗写读后感这种事对她根本没啥不好意思的。

“邵太医那一把年纪,他的文章水准自然是年轻人比不了的,他改的文,你要记住的重点是文体格式和规范,尤其是文章中牵涉到纲常伦理道理规范的内容,在写文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有避讳的字词都要避讳掉,比如说你父亲名讳中的那两个字,为了体现孝道,写文的时候一般都要少个一笔两笔。”谢医婆看到文章,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也就没管这课本的事了。

“师傅,家父名的笔画已经极致简单,而且又是常用字,再少一两笔,那就不成字了,万一让阅卷官误认是错别字,我岂不冤枉?”

“我且问你,四讳还记得是哪几个么?”

“国讳、家讳、圣贤讳和宪讳。”香茹顺口答来。

“这就是了,考试时的章主要避的是国讳和圣贤讳,你不避家讳也无太大关系,反正阅卷官又不知道你父名为何,日后回到家中再加多注意就是了。”

“嗯,我知道了,以后会更加注意的。等师傅待会儿有空的时候给我讲讲诗吧,我今天还要再写一篇明天给太医看呢。”

“讲诗我就不内行了,你去找小夏医婆,她更擅长诗词歌赋的东西,看的杂书也多,把你的文章也一起带去给她看看,请她给你说说。以前你启蒙时专攻专业,写的文章得过且过就算了,现在你开始专攻文章了,我们可就要对你严格要求了。”

“是,师傅,我这就过去,先行告退。”香茹拿起书本辞别谢医婆,去找小夏医婆。

“师傅,邵太医那样的文章好难写哦,我要是写不出来怎么办?”香茹和谢医婆说话的时候,茜草就在旁边看香茹的文章,邵太医改的那篇文章在她脑海里不停浮现。

“多写多练,记住文体格式规范,用词准确,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通常过关就不难了。”

“师傅,这话谁都是这样说,可是您看今年应考的医徒,只有一个人过关,那些落榜的当中有好几人是最后—次机会,如此青黄不接,这样下去,没过几年,医婆的数量不就要大幅减少?”

“是啊,医婆本身良莠不齐,带出来的徒弟的水平自然也参差不齐,要解决这个难题除非太医们能介入进来,以他们高水平的学识来提高医婆的整体水平,但这事院使大人一个人做不了这个主,这后面牵涉的东西太多了。”没想到谢医婆原来也知道这一点,那么恐怕另二位夏医婆也是心知肚明的吧,说不定其他医婆都知道其中原因,只是无力改变现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