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齐英雄 >

第116章

大齐英雄-第116章

小说: 大齐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靳琬、靳璐、靳珑、靳璎、靳琳、李公迪、张全义、马恭、李谠、杨能等人。

黄巢开言道:“众爱卿,此次军事会议,大齐中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的大部分文官武将都来参加了。如今陕地战局,复杂多变。李儇人虽在蜀川,但心却在二京。李儇千方百计要收复长安,继续他的李唐基业。现在长安北面,李克用的沙陀兵蠢蠢欲动;西面的宋文通、朱玫二路唐军,加强了攻势;东面的王铎,也是跃跃欲试;就剩下南面相对安全些,但也有一些地主武装结寨固守,与大齐为敌。其它各地的唐军,也加强了合作,妄图消灭大齐军主力,摧毁大齐的指挥中心。黑云压城,形势严峻!”

右仆射兼辅国将军盖洪奏道:“现在二京粮草告急,严冬即将来临,陕地大齐将士衣衫单薄,战力急剧下降。臣认为应该早作规划,以应对目前的危机。如果听之任之,数月后,大齐的军事优势将丧失怠尽,届时悔之晚矣!”

黄巢听了盖洪之言,紧蹙眉头,默然不语。

赵璋来到大殿中央,朗声道:“陛下,臣认为盖洪所奏十分在理,陛下应早定大计,方保大齐无虞!”

大殿里像开了锅,众文武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

黄巢已经习惯了这种会议讨论方式,攻入长安前,大齐军事会议就是这样进行的,像拉家常一样;占领长安后,尽管订了一些规定,但长期流动作战形成的会议模式却很难在短时间里消弭。加之李唐不时出兵缠住大齐厮杀,使得大齐的各项规章制度难以落到实处。

等众文武争执得口干舌燥,声音越来越小了,黄巢开口说话了:“众爱卿,孤刚才从你们的嘴里,听到了二种主要意见。一种认为要坚守长安,我们千辛万苦打下了长安、洛阳,如果放弃,各地唐军就认为大齐军是软蛋,实力不行了,就会进一步加紧对大齐军的围剿;另一种意见是主动放弃二京,撤回中原、江南,消灭那里的唐军,然后再攻占二京,一统华夏。”

众文武听了黄巢的话,纷纷点头,静等黄巢作出决定。

黄巢苦笑一声:“孤知道国事艰危,其实不管采取哪种意见,大齐要摆脱目前的被动局面,都会面临不少变数。”

大殿里鸦雀无声,众文武在认真听取大齐皇帝的分析。

过了一会,黄巢继续说道:“我认为要破解目前困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命令第一军朱温部迅速北上,攻占同州,确保二京东侧安全;第二件,命令第四军岳灵飞部向江南唐军发起进攻,牵制李唐中原各方镇兵马,减少陕地大齐军压力;第三件,遣使到李克用处,与沙陀谈判,尽量做到大齐与沙陀井水不犯河水。尽最大努力阻止沙陀协助李唐,对付大齐。”

突然,黄巢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大声说:“至于陕地战场,大齐军要转危为安,必须果断出击,要不惜一切代价,出动精兵奔赴深山老林,攻破地主武装的山寨,夺取军需物资,让陕地大齐军安全度冬!”

黄巢话音刚落,大殿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第三章 叛齐降唐(1)

在大齐军事会议上,黄巢提出要破解目前大齐危局,必须做好三件事,得到了大齐众文武的充分认可。

就这样,这三件事的运转在这次会议上有了决定。

先说说第一件事处理办法,黄巢命令朱温从邓州出兵北上,攻打同州,确保大齐二京东侧安全。为了打好这一仗,黄巢决定让马恭领兵五千,前往华州,等待朱温大军北上,与之会合后,一起进攻同州。

第二件事的处理也不难,黄巢写了封亲笔信,派使者快马加鞭,赶赴岳州,呈交给大齐征北将军岳灵飞。在信中,黄巢命令岳灵飞指挥第四军,在江南尽快展开军事行动,吸引中原唐军南下,以减少陕地大齐军的军事压力。

第三件事的处理最麻烦了,因为沙陀李克用部毕竟是李唐的军队,要让大齐与沙陀进行议和,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黄巢决定先派出使者,携带金银珠宝,到代州李克用的驻军处探探口风。

此外,黄巢命令孟楷、黄揆等将领进攻长安南面的地主武装,夺取这些地主山寨里的军需物资。

且说朱温接到黄巢的命令后,盘算开了:大齐主力占领二京后,一些与我同级别的将领在城里居住了,有的还纳了美女做妻室,天天逍遥快活。而我朱温呢,自打投奔大齐起,一直在前线舍命杀敌。在广州之战中,二哥朱存把命都丢了。想想我的顶头上司孟楷,总是鸡蛋里挑骨头,在军书里斥责我作战不力,限我半年内必须消灭王重荣的主力,否则军法从事。

朱温越想越气,骨子里对大齐十分不满,但不好发作,因为朱温深知,自己不过是大齐里的一名战将而已,和他同档次的战将有不少。但想到自己因为经略中原,打了几个大胜仗,如今已经拥兵十万,朱温的野心就陡然膨胀了起来。

幕僚谢瞳善于察言观色,他见朱温愁眉紧锁,就知道朱温肯定为出兵同州的事烦恼。谢瞳走到朱温身边,转动着狡黠的眼珠,小声说道:“朱将军,这次大齐皇帝让你提兵攻打同州,你准备得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差很多!”朱温手托豹头,眯着鹰眼,面无表情。

谢瞳奸笑一声:“朱将军,你可能认为攻打同州,我军要蒙受重大损失,所以才迟迟不肯发兵北上。依我看来,这样做对我们十分不利呀!”

“有什么不利?”朱温问道。

谢瞳答道:“朱将军如果拖延,马恭肯定要向皇上报告。皇上怪罪下来,朱将军能否成为现在这支劲旅的主将,我看很成问题!”

朱温听了,倒吸了一口凉气。

谢瞳走到门口,张望了一会,见周围没有其它将士,才转身回到朱温身边,附耳低语:“朱将军,某有一言,憋在心里好久了,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你是我的心腹幕僚,有好的计策,就要统统说出来嘛!”朱温催促着。

谢瞳趁机煽动:“朱将军,你为大齐南征北战多年,到现在得到什么了?统兵打仗有你的份,在二京享受却没你的份!这公平合理吗?”

谢瞳原是李唐小吏,虽然降了大齐,但骨子里一直心向李唐,做着奴役百姓的美梦。谢瞳和朱温相处日久,经过细心观察,发现朱温为人奸诈,热衷功名。这二人臭味相投,狼狈为奸,在军中大力培植亲信,排斥异己,无所不用其极。

朱温听了谢瞳的话,轻叹一声:“谢先生说得极是,我为大齐立下了很多军功,可不能到京城享受,着实可恼!”

谢瞳见朱温脸有愠色,就知道朱温对大齐的不满到了悬崖边了,这时只要再推一把,就能让朱温掉到李唐一边去。

想到这里,谢瞳壮着胆,讲出了他的心里话:“朱将军,依在下看来,这次攻打同州,正是你脱离苦海的最好机会!”

“怎么个脱离法?”朱温逼视着谢瞳。

第四章 叛齐降唐(2)

谢瞳压低声音:“朱将军,我看大齐军势日见衰弱,而各地李唐藩镇军马之间联合力度空前加大。二京缺粮很久了,沙陀李克用部驻军代州,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对二京发起攻击。我们拼死保大齐,大齐就算度过这场危机,那又怎么样?孟楷不会因为我们的胜利而同意朱将军到长安定居的!孟楷肯定命令你继续领兵作战,朱将军想想,大唐这么多方镇兵马,都不是泥捏的,这样打打杀杀,何时才是个尽头?我看不如向大唐称臣,李儇肯定会让你继续统兵的。只要大唐接纳我们,就不会发兵来打我们,沙陀也就不会打我们。在这乱世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全性命,将来才有机会出人头地!”

谢瞳这一番话,真是说到朱温心田里去了。

良久,朱温缓缓说道:“我何尝不想消停下来,好好歇一下。打了这么多年仗,我的确厌倦了。什么大齐、李唐、沙陀,我看都靠不住!只有自己手里的兵才靠得住!如今黄巢命令马恭驻军华州,等着咱们北上。黄巢让马恭做我的副将,那个监军严实,天天带着手下兵士巡查军营,实在讨厌!如果我们现在就起兵独立,马恭、严实那帮将士肯定不同意,一旦被黄巢、孙梅、赵璋、盖洪、孟楷、曹敏等大齐最高层领导人知道了,肯定要发兵来打我们的!朝廷里,只有尚让等少数人不为难咱们。做人难,做一军之将更难啊!”

此时的朱温,虽然还没有在行动上正式叛齐,但在思想上已经叛齐了。这个市井无赖也不用脑子好好想一想,是谁将他从一个小兵提拔为一军主将的?是谁一直爱护着他这支军队,使这支军队由弱变强的?是大齐军民的有力支持!是大齐皇帝黄巢的悉心关怀!

世上之人有好多种,但忘恩负义之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被人唾骂!

且说马恭领兵到了华州后,左等朱温一军不来,右等不来。马恭可真急了,一连写了十几封军书,交给亲兵前往邓州,呈给朱温。

朱温被马恭催得屁股实在坐不住了,这才点了八万精兵,离开邓州,浩浩荡荡地向华州开来。

马恭与朱温见面后,一起商议攻打同州的办法。不久,朱温、马恭率军攻下了同州,李唐同州剌史米诚吓得屁滚尿流,一路狂奔,逃到河中去了。

朱温虽有反意,但毕竟自己统领的军队是大齐的武装,大齐将士必须根据大齐皇帝的命令行事。马恭是黄巢亲自任命的朱温这支军队的副将,马恭表面上服从朱温的指挥,实际上是黄巢在朱温军中安了一个眼。马恭有权随时检查朱温军队中的所有军营,发现异常情况,有临机处置权。

自从马恭来到朱温军中后,他和监军严实一起,密切关注着这支军队的动态,这让朱温如坐针毡,寝食不安。

朱温这个市井无赖,此时使出了浑身解数,竭力掩饰自己的狼子野心。由于朱温格外谨慎奸诈,马恭、严实一时间还真找不到朱温要叛齐的铁证。

一天深夜,谢瞳悄悄来到朱温军营,见军帐里烛光摇曳,朱温正把盏饮酒,嘴里叽里咕噜,不知说些什么,其妻张惠在一旁小声劝阻,要朱温少喝几杯。

谢瞳走进中军帐,站在朱温面前,一动不动。

朱温醉眼朦胧,斜视着谢瞳,突然转过头来,一口酒气喷在谢瞳脸上。

张惠见状,急忙向谢瞳赔礼道歉:“谢先生,朱将军这几天心情不好,天天喝酒解闷,我说了几次,他不听。你来得真好,快劝劝他吧!”

“酒为何物?解忧极品也!李白曾写过‘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样的诗句。我知道朱将军为何这样苦闷消沉,夫人,你先到里面歇息,我单独和朱将军聊聊!”谢瞳不紧不慢说道。

“谢谢你,谢先生,那我先去歇息了!”张惠说罢,欠身入内。

朱温左手握着酒杯,右手抓住谢瞳的衣襟,睁着红红的鹰眼,粗声叫道:“你就是那个姓谢的智囊吧,你来得真,真好!来,今晚就……就陪俺喝几盅,哈哈哈,这酒真香啊,真甜,好酒,好酒啊!”

“朱阿三,你现在大祸临头,依然沉迷酒乡,你算什么汉子?”谢瞳喊道。

谢瞳这一喊,朱温听了一哆嗦,这一惊,酒性也去了大半,朱温额头上沁出了豆大的汗珠。霎时间,朱温感到遍体生寒,如置身冰窑中。

“朱将军,我这一喊你酒也醒了,那咱俩就议论正事吧!”谢瞳打开羽扇,神色冷峻。

朱温此时方知谢瞳不是来喝酒的,是有要事与他相商。

“谢先生,我佩服你的见识,说吧,我听着!”朱温恢复了常态,像往常那样询问谢瞳。

谢瞳望着那忽明忽暗的烛光,徐徐说道:“朱将军,据我所知,最近我军与大唐王重荣部作战,因屡屡失利,马恭、严实怕军心动摇,故尔加紧了对各营的检查。一些兵士已经向马恭、严实反映你拥兵自重,说你经常打骂士卒。马恭、严实已经写了材料,要派亲兵到京师,交给黄巢,让黄巢来处理这件事。”

朱温大惊:“谢先生,黄巢一向爱兵如子,此事如果被黄巢知道了,肯定不会轻饶我们的,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我看先下手为强!”谢瞳用手一擦脖子,做了个砍头的姿势。

“杀了马恭、严实?那这就是正式与大齐决裂了!”朱温紧皱眉头。

谢瞳森然道:“自古成大事者,都能当机立断!大唐因久不用兵,故战力下降。黄巢乘大唐处灾荒之年,起兵作乱。其兵虽有数十万,但在我看来,并不可怕。因为大齐一向以流动作战作为军事行动的主要选择,流动作战虽然灵活多变,但因没有巩固的根据地,一旦遇到军需物资短缺状况,战力必然一落千丈。大唐各方镇虽然一时间不能战胜齐兵,但因为牢牢控制着很多关键城镇,力量依然雄厚。只要战机来到,大唐各方镇联手反攻齐军,则大唐定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