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阅兵 >

第13章

大阅兵-第13章

小说: 大阅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薇薇和张莉莉是女兵方队的两名指挥员(走在方队前列的领队)。这是太难得的巧合了。她俩从进入女兵方队的那一天起,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张薇薇、张莉莉,1977年1月23日出生,1990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家在辽宁省鞍山市。父亲在鞍钢某运输部门工作,母亲已退休。她俩在14岁初中刚毕业那年,被招到北京军区某分部业余演出队当了文艺兵。从这以后,她俩甜美的歌声、翩翩的舞姿,给部队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她俩特别要强,干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在业余演出队期间,一有空闲,就补习没有学过的高中文化课程。第一次考军校虽落榜了,又下决心再来。终于在1995年的夏天双双考取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姐姐薇薇学护理,妹妹莉莉学药检。
    薇薇身高1。69米,莉莉身高1。70米,不知是不是这一丝差别,使妹妹莉莉比姐姐薇薇在许多方面多了些亮点。莉莉立过三次三等功,中尉军衔,现为女兵方队一区队队长;薇薇立过两次三等功,中尉军衔,现为女兵方队一区队二班班长。妹妹是姐姐的〃上级〃。
    1998年秋天,莉莉毕业了,被评为优等生。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在毕业去向上她可以在北京军区部队和医院中优先作选择。得知学校将抽组国庆阅兵的女兵方队,她毅然报名参加阅兵。这时,有的同学劝她:〃你是优等生,应挑一个好单位去工作,阅兵训练那么苦,那么累,你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她在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中国女兵,能够参加建国五十周年国庆首都阅兵,这是一生的光荣;作为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等生,更要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去摔打自己。〃
    女兵方队开始组队,第一批队员的名单上有张莉莉,同时也有了张薇薇。
    加入女兵方队后,她俩以苦为乐,立志为全军女兵争光。她俩像演唱每一首喜爱的歌、表演每一段熟悉的舞蹈那样,体会着每个训练动作,尽力达到最佳水平。毕竟没有受过严格的锤炼,毕竟是女孩子,规范化的队列动作不是想做就能做出来的,那需要吃苦,需要流汗。为了提高踢腿速度,她俩主动在双腿上绑了2。5公斤的沙袋;为了练习踢腿定位,姐妹互不相让,都光着脚对着床头踢。当然,青一块,紫一块是难免的。
    1999年初,在阅兵总指挥部组织的受阅服装展示会上,姐俩一起被选上去展示女兵、女民兵受阅服装。为了做好展示的每一个动作,她们在寒冷的冬天,穿着夏常服坚持训练,结果都患了重感冒。但即使这样也休息不了,因为时间表上本来没有〃休息〃二字。在展示过程中,她们以正规到位的动作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总指首长和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会后,军区联勤部专门写信给她姐俩请功。
    5月26日,她俩作为指挥员第一次带领方队接受总指首长检查,因精神紧张,提前30米下达了正步行进的口令。尽管整个方队顺利地走下来了,但她俩却觉得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流着眼泪找到中队和方队领导,请求处分。



3。我们的队伍向太阳(3)

           作为方队的指挥员,她俩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在整体队伍中,受到万众注目,不仅要求自己的动作标准漂亮,还要分毫不差地做好引导,从到达敬礼线下达口令,举手敬礼开始,绝对不能有任何失误。为了使下达的口令在军乐声中让广场上50米内的每个队员都清清楚楚地听到,她俩训练场上叫,课余时间喊,练得嗓子一次次出血;行进间的敬礼已不知练了几万遍了,但还要练。她俩在宿舍、在路上互相监督,互相纠正,抓紧点滴时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由于训练强度大,莉莉原来饱满的脸颊陷了下去。但作为指挥员,形象又非常重要。为了增加体重,莉莉每餐都强迫自己多吃一些。
    女兵方队板报上登着这样一行文字:张薇薇、张莉莉在分指挥部组织的各方队指挥员考核中,取得第一名。她俩是训练明星。
    驾驶歼击机的孪生兄弟李支农、李支刚,他俩从长相、性格、举止甚至生活道路都完全相同:同时被招飞入伍,同时被提升为中队长、大队长,同时晋升为特级飞行员,同时荣立二等功,1999年又双双被选中参加国庆阅兵,一起飞过天安门。据有关资料介绍,孪生兄弟是同时成为歼击机飞行员的,这在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而中国空军的李支农、李支刚则是惟一的一对。
    〃三〃是指〃三军航空兵组成空中梯队〃。
    如果你以为飞过天安门上空的受阅飞机都是空军的,那你可就错了。因为飞过天安门上空的空中梯队的庞大机群,是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这在我国阅兵史上还是第一次。
    参加空中梯队的飞机共有132架,是历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其中有空军的轰炸机、歼击机、强击机,还有海军航空兵的歼击轰炸机和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海军航空兵的歼击轰炸机〃飞豹〃,在阅兵式上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直…9型武装直升机,驻香港部队航空兵装备的也是这种飞机。
    〃四〃是指〃四大军兵种导弹同时亮相〃。
    在国庆阅兵的战车方阵里,威武壮观的导弹群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汇集到一起的中国导弹群体,是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四大军兵种的导弹部队组成的。走在最前面的是陆军导弹方队,这种导弹是我国最先进的低空和超低空防空导弹,是陆军的重点防空武器。载有蓝白相间导弹的方队是海军舰空导弹和舰舰导弹方队,海军导弹主要用于海上作战。而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则是我国国土防空的重要力量,它主要防守万米以上的领空。车辆方队的压阵阵容是第二炮兵的战略导弹方队阵容,它的出现立刻成为中外来宾、新闻记者和群众的关注重点。这些射程在数千乃至上万公里的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为祖国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宁构筑起了强大的立体屏障。
    12.世纪大方队
    白色方阵,波涛汹涌,海军院校方队,令人心潮澎拜。
    他们来自被誉为〃中国海军军官摇篮〃的大连舰艇学院。海军安东学校就是这个学院的前身。由这个学院组建的海军院校方队,已代表人民海军参加了11次国庆大阅兵。该院学员旅是我国目前100多所军校中唯一的旅级建制单位。该旅以从严治军、科学治学、正规管理而闻名中外,被誉为〃军中第一旅〃。从建校到现在,这里走出了18000多名共和国海军的技术指挥军官,走出了数以千计的舰艇长,走出了一大批航海专家和学者,造就了100多位共和国的海军将领。他们操练的千人大方队被誉为〃世纪大方队〃。
    所谓〃世纪大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人方队,方队由1050名军校学员组成,人数正好是阅兵式一支受阅方队的3倍。1995年11月9日、12月10日,这支〃世纪大方队〃,曾为专程来访的23个国家的驻华武官作了精彩表演:千人大方队踩着乐点,42个排面步伐有力、整齐划一,无论纵线、横线,还是斜线,都笔直如切。那白色的军上衣、蓝色的军裤交相辉映,恰似蓝色的海面上泛起朵朵美丽的海花。甩臂、踢腿,虎虎生威。他们高唱着国歌与军歌,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地通过了观礼台。观礼台上不断传出〃OK;0K!〃的赞叹声。忽然间,白色方阵原地转变180度,再次通过观礼台,此时的队形已经变成两个三角形与一个菱形,接着又变成三个巨大的V字形。
    各国武官们立即看懂了图形的含意:三角形代表稳固,菱形代表严整,而V字形则是胜利的象征……他们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这真是一艘威力无比的人体航空母舰!〃
    在国庆五十周年前夕,世纪大方队又创新了几何图形训练法。一是在正步中,取消传统的〃拔慢步〃,变站为动,使队列动作和人体生理机能相吻合、协调、美观而有力度;二是用几何图形分解法改变受训者所处的环境位置,使每个人都处在直线、纵线、斜线的交叉点上。美的遐思,变成力的挖掘。美的极致,既在于瞬间的定格,更在于无数个变化的闪现。
    参加国庆五十周年盛大阅兵的380名队员中,有327人是直接从地方参加全国高考入校的热血青年。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最小的才16岁。但没有一个因为训练艰苦而退缩的。
    在这个方队中,每个学员都有两件特别的东西:一副5千克重的沙袋,一套英语教材和口语磁带。训练时,沙袋绑在腿上,有助于腿部力量和踢腿速度的磨炼。带英语书可忙里偷闲,不荒废学业。按照学籍管理规定,英语过不了四级,他们将失去学士学位。在阅兵村,海军阅兵方队学英语已成为人人皆知的一景。每天早餐集合时,队员需进行3分钟的英语演讲,平日还要唱英语歌曲,几位来阅兵村视察工作的将军闻讯后大为感动:〃你们不愧为海军知识军官群体的年轻一代,不愧为军校第一旅的优秀学子。〃是的,这是一支跨世纪的方阵,不久的将来,他们每个人的身后就是一艘劈波斩浪的军舰,一支远涉重洋的编队,一个所向披靡的舰队。
    16.地对空导弹英雄营击落U…2高空侦察机
    在世纪大阅兵方队中,16台发射车载着16枚灰白色的导弹,这是由空军地空导弹兵某师组成的中高空地空导弹方队。这支部队首开我军军事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高空飞机的先河!继后这支部队六进西北,五下江南,机动作战10次,先后击落三架U…2高空侦察机和两架无人驾驶机,捍卫了祖国领空。
    全国解放以后,叫嚣〃反攻大陆〃的国民党空军不断地向大陆派侦察机实施侦察。自1962年1月到6月,在短短的6个月内,国民党的U…2型高空侦察飞机已窜入大陆11架次。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区,而我空军则因飞机作战性能的差距,只能是〃望机兴叹。〃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对此十分焦急。这种高空间谍飞机,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于1958年研制成功并经不断改进的间谍飞机,是当时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性能最优异的高空远程侦察机。飞行高度可达2。2万米以上。机上装有高空巨型航空摄相机,可以在两万米的高空向地面拍照,横向判断范围达150公里,而且可以清晰到看清人的面容和动作。续航时间可在八九个小时以上,可一直从台湾窜到我国西北,在新疆、甘肃、青海兜上几圈再飞回驻地。这样的飞机造成的麻烦是可想而知的。而华东恰恰正是它进出大陆的主要通道。最让刘亚楼伤神的是,它的每一次入侵,几乎都被我发现,歼击机一次次起飞迎击,却一次次让它逍遥自在地溜掉。有什么办法呢?最好性能的米格…19飞机也只能爬高到1。7万多米,和它还相差好几千米呢!
    刘亚楼突然想到了地空导弹!
    但仔细一想,地对空导弹是一种新型的武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研制的水平也不太高,至今虽已装备部队,但从未应用过实战,能成功么?
    可从另一角度考虑问题,用地对空导弹打U…2正是检验技、战术水平,积累实战经验的最好时机。
    于是,刘亚楼立即向中央军委疾写报告。



4。我们的队伍向太阳(4)

           1962年6月27日,在首都要地驻防的地空导弹部队乘坐一列秘密军列,悄悄离开北京,挥师南下。
    当时,人民解放军的地空导弹部队唯一能够对付U…2型高空侦察飞机的,就是那几颗从苏联引进的性能十分有限的萨姆…11地对空导弹。这种导弹是固定式或平均固定式的,机动性能极差。而且,只有飞机进入它的〃有效范围〃内才有可能将它击落,若超出〃有效射程〃,就只好望天兴叹。因此,要想打下U…2型高空侦察机,就必须先找一个敌机有可能经常光顾的地方把导弹埋伏好,然后静候它的到来。
    6月底,按照空军提供的数据资料,地空导弹部队首先在湖南长沙附近设伏。但将近两个月过去了,未遇到敌机入侵。
    空军领导机关和地空导弹部队,再一次悉心研究了U…2型高空侦察飞机入窜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分析了U…2型高空侦察飞机每次进入大陆的航线,发现敌机几次进入侦察都经过南昌,而且当福建方向有航空兵部队调动时,通常都要飞临侦察。
    刘亚楼司令员当即签署命令,决定将某地空导弹营从长沙转至南昌设伏。为出其不意,导弹营从装车、行军、到进入阵地,均在夜间进行。
    为了诱使U…2型敌机出动,又实施了一系列动作。空军总部9月7日命令南京的一个轰炸机大队空中转场到南昌。8日又从南京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