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珠光宝气 >

第11章

珠光宝气-第11章

小说: 珠光宝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行里面称之为厂官釉,其中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是为其中的代表做。
    国际国内市场行情相当不错。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我方才看这件玩意有意思,想找机会吃下来,海师傅你看如何。”
    这茶叶末釉色瓷器,在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比海师傅手中的这件要看上去稍微的技高一筹。乾隆款的茶叶末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是很受国际欢迎的瓷器。
    不过,能够在城隍庙遇到一件疑似雍正款的茶叶末釉色瓷器,楚公子已经相当的得意了。
    这时候,海师傅倒转瓶口看底款,大清雍正年制,字体工整,落笔流畅,倒像是官窑师父的手笔。这个时候,海师傅戴上眼镜仔细的看釉色,看内壁,发现没有什么大的破绽,这才放下心来。
    但是他却没有说出口来,倒是放下茶叶末釉双耳瓶说:“玩意不错,民国初年能够有这般手笔,相当不容易了。合适的话,让个我吧。”
    这个合适,自然是指的价格合适,北方行里面的人,买下叫做匀,但是到了滨海,这买下瓷器,便是叫做让了。话里话外,不提钱的事情,透着风雅,这也是古董行李冬人自誉为讲究人的一个底气。
    蓝布农民倒是还没有说什么,但是楚公子倒是有点着急了,雍正款的茶叶末双耳瓶,他好不容易发现了这件瓷器,方才为了掩护自己的喜爱,还特意到一旁那个四眼摊子上壮美着的看了一番,闹出来老大笑话,到了海师傅这里,没来由的成了民国初年的了。
    这个时候,海师傅看到楚公子有待发作,朝他使了一个隐蔽的眼色。
    楚公子到嘴边的话,总算是咽下去了。
    蓝布农民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吧嗒吧嗒抽了两口烟说:“这东西我也不懂行,但是,听村子里面的老人说,拿到城里能换几个钱回去娶媳妇,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的,什么大清民国的我也不愿意弄清楚,反正和我娶媳妇没有关系,倒是这价格,五万,少一分钱不卖。我都在这里一个星期了,开三万的也有,我就是不卖,不差多等几天。”
    这话一听,地道的农民,只是认钱娶媳妇,根本就不谈什么风雅,倒是实在人。遇到这种人,海师傅也是有点无可奈何,苦笑了一声说:“你这东西不是清朝的瓷器,清朝的才值钱,民国初年的仿制品,不是真的厂官釉,给你两万怎么样,行的话我就收下了。”
    蓝布农民十分坚决的摇摇头,也不还价,伸手要过来双耳瓶小心的摆放好,抽着烟说:“一看你就是大老板,还计较我这几个钱,我们村的老人说了,这东西值钱着呢,要不是我急着娶媳妇用钱,十万都不卖,五万,算是便宜你了。”
    看到蓝布农民有点油盐不进,但是,楚公子还真信的喜欢这茶叶末釉色双耳瓶,而且,他自己也急需一件自己淘换来的瓷器。
    因此,不等海师傅说什么,楚公子便开口说:“五万就五万,我也不差你这点钱,但是,东西要是有问题,小心我收拾你。”
    楚公子确实不差这几个钱,五万眼睛都不眨一下给了,带着瓶子兴高采烈的离开了。
    海师傅稍微的想了一下还是抱怨说:“楚少,等一会的话,这价格还是有商量的余地的,尤其是他们这些农民,都是漫天要价,基本上来讲吗,不会给你太合适的价格的。”
    在古董行里面混的时间长了,海师傅也是很清楚,像是蓝布农民一般,漫天要价的多的是,这种价格,海师傅有把握能够谈到至少三万,但是无奈楚公子病不愿意等,直接给钱了。
    楚公子一边得意的看着手中的茶叶末釉色双耳瓶,一边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两万嘛,我还真的不看在眼中,海师傅,你说,这东西要是拍卖的话,能多少钱呢?”
    看到楚公子一副土豪的样子,海师傅也不好继续多说什么了,想了一下说:“这东西,保守的价格,十五到二十万之间,若是遇到喜欢的人,三十万也不是不可能的。”
    楚公子更加得意地说:“得了,就是它了,没有想到,我范长龙也有捡漏的一天,这回可是要大大的露脸一番了。”

第十六章砑花纸和《锦州报捷疏》书
    这个时候,宋军也是转悠了一圈,正好回到了蓝布农民的摊子前面,看到摊子上的几件东西,瓷瓶,算盘,七八个青铜墨盒。
    砚台,这玩意是有钱人才用的起的,不是什么人都用得起的,因此,便是有了这种墨盒子,一般都是圆形方形的居多,一般都是两寸大小,托在手中,携带使用都比较方便,实在是寒门学子必备的东西。
    一串铜钱扔在一边,几件瓷器,看上去也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倒是有一件青铜关公像,做的还不错,能够糊弄一下外行人,但是宋军嘛,根本就不会把这样子的玩意给看在眼中。
    至于说摊子上的玉器什么的,更是不值一提,只要是脑子不进水,绝对没有人买的那种。
    这个时候,倒是在那两件雕工拙劣的玉佩下面的一封陈旧的信封,倒是让宋军有点意外,看样子,这信封有年头了,信封上面没有任何的落款和文字,不知道寄给谁的。
    但是看那信封的纸张,居然是砑花纸,这种纸张,乃是古代明清时期发明的一种纸张,砑花纸纸料为上等较坚韧的皮纸,有厚有薄,厚一点的多作为信封,书籍,拜帖表皮,薄一点的,多是用来书写。
    这种纸张大多有有各种图案,图案多以山水,花鸟,鱼虫,龙凤,云纹或水纹,也有人物故事或文字。
    此纸透光一看,能显示一幅美丽的暗纹图画。
    不过,这种纸张,自然不是一般的人能够用得起的。而这个时候看到信封居然是砑花纸,宋军也是来了兴趣,信封都是这种珍贵的纸张了,内里到底有什么乾坤,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但是,其实说起来,这种砑花纸有一种非常要不得的缺点,那就是看上去像是现在工厂里面大规模做出来的那种硬纸板一般。
    因为这种纸张不容易磨损,因此,就算是古代的纸张,流传到现在,只要是保存得当,看上去确实像现在的工厂货。
    但是,若是说仔细看上面的暗纹,便是能够看的出来,古代的这种砑花纸流传到现在,其纹理便是会暗淡下来,而现在工厂生产出来的类似特征的纸张,在光线下看那暗纹,有一种闪闪发亮的感觉。
    但是嘛,这种特征,可不是什么人都会去注意的,若非有心人,只有把两种纸张拿到一处做对比,或者能够看出来一二来。
    因此,这信封不被摊主重视,大约,摊主也是没有把这信封放在心中的缘故。还有一点比较关键,那就是这信封上面没有任何的字迹鸟。
    一封外表没有字迹的信封,得不到重视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宋军却从中看到了一丝疑点,拿起来信封,小心的打开,里面露出来的是两张比较薄的宣纸,开头便写,
    【仰仗天威,退敌解围,恭纾圣虑事:
    准总兵官赵率教飞报前事,切照五月十一日,锦州四面被围,大战三次三捷;小战二十五日,无日不战,且克。
    初四日,敌复益兵攻城,内用西洋巨石炮、火炮、火弹与矢石,损伤城外士卒无算。
    随至是夜五鼓,撤兵东行。尚在小凌河扎营,留精兵收后。太府纪与职等,发精兵防哨外。
    是役也,若非仗皇上天威,司礼监庙谟,令内镇纪与职,率同前锋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等,扼守锦州要地,安可以出奇制胜!
    今果解围挫锋,实内镇纪苦心鏖战,阁部秘筹,督、抚、部、道数年鼓舞将士,安能保守六年弃遗之瑕城,一月乌合之兵众,获此奇捷也。
    为此理合飞报等因到臣。臣看得敌来此一番,乘东江方胜之威,已机上视我宁与锦。孰知皇上中兴之伟烈,师出以律,xx帷幄嘉谟,诸臣人人敢死。
    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十年未有之武功也!
    】
    看到这里,宋军心头一震,袁崇焕的《锦州捷报疏》书,这东西若是真的话,那价值倒也是不小。
    千古名臣,悲剧式的英雄,忠贞一生,却梦缘被杀。
    看墨色,看纸张,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宣纸那微微发黄的颜色,断然不是暴晒或者是化学做旧能够做出来的。
    宋军眼中闪过一道紫气,发现在宣纸之上,也是闪现出来一层紫气来,于是毫不客气的吸收了。
    看到这里,宋军已经肯定,这确实是袁崇焕的《锦州捷报疏》的书信。当下,宋军挥挥手说:“这东西我看着有点意思,让给我吧。”
    不过这东西被人修改过,有两个字是明显的被人用墨汁掩盖住的,而且,这还是后来的笔墨。
    古代书籍字画什么的,最忌讳的就是这种被涂改的痕迹,可能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涂改的痕迹,蓝布农民才觉得这是赝品,不像是真的,因此没有特别关心。
    蓝布农民自然是认得宋军,刚才在牛主任的面前,还把那个范公子给弄了一个灰头土脸,看宋军的样子,也是个半熟脸,但是,想要放弃到手的利益,蓝布农民却有点不舍得。
    咬咬牙,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这位小兄弟要是喜欢,五千块钱吧,正经的明代宣纸,开门到代的东西,收你五千绝对不贵。说实话,小兄弟刚才的作为,大为我等涨志气啊,不然的话,就算是给我一万,我都不会出手的。”
    其实,宋军不过是因为看到了这是《锦州捷报疏》而震惊了,可能是真的东西,因此,多看了两眼。但是,其实这是古董市场的大忌。
    在古董市场上面,如果是说看上了一件玩意,只有两种人会一直盯着看,一种就是那种棒槌,外行人,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不撒手,这种人,就等着被当成肥羊宰一刀吧。
    还有一种就是那种喜爱成痴,比如说喜欢古籍的,遇到自己喜欢的古籍善本就容易痴迷陷进去,这种人,虽然是行里面的人,但是,想要很便宜的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吗,也是不容易的。
    因为只有要是说卖主看到了那种抓住一件古董,眼中放光,舍不得丢开的人,都是轻易不会降价的,赚的就是这样子的一种人的钱。
    就算是范公子,看中那茶叶末釉色双耳瓶,也是在刘满仓的摊子上装模作样一番,结果几乎被刘满仓给算计了。
    可见这种忌讳若是犯了的话,这价格就不容易压下来了。
    但是,宋军虽然知道这个忌讳,但是毕竟他也是没有想到里面居然是袁崇焕的锦州捷报疏的真迹啊,恍惚之间,便是被蓝布农民给看在眼中了。
    说实在的,就算是一般的明代臣子的书信,若是那种正史上有记载的,便是五千块真心不算多。
    但是,这一封信,明显的摊主没有把它当成什么宝贝,甚至是说给玉佩做了垫子,因此,宋军也就不肯当这冤大头了。
    挥挥手中的信封说:“这东西,我就看着里面的信纸倒是有意思,整个的我可是不怎么样的看好,五百,若是你愿意的话,那五百我拿下了。”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在古董市场上面很正常。不怕你还价,就怕是你不还价,那种问了价格就不再言语的就基本上没有买的意思了。
    但是,若是说紧紧的跟着讨价还价的,这种人八成是会成生意的。

第十七章一串珠子
    因此,蓝布农民并没有因此而沮丧,而是笑呵呵地说:“小兄弟说笑话了,五百,就看这宣纸,看这墨色,字体苍劲有力,绝对是好玩意,五百块,我进都进不来。
    得了,若是你真心想要,我也就是转个辛苦钱,四千八你拿走,我这可是四千五进的,也就是留你三百辛苦钱。”
    听了宋军的还价,蓝布农民新中也是一惊,这小子,真狠啊,拦腰砍的还价在行里面就算是相当的厉害的了,这小子倒是厉害,直接来个一折。
    此刻,蓝布农民并没有恼怒,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笑呵呵的跟着讨价还价。
    宋军拿着信封和信纸,互相看了一眼说:“这东西,若是直接两张宣纸的话,我能出一千左右吧,但是,配上这个信封,当着真人不说假话,实在是没有意思啊。
    我也就是一学生,也没有多少钱,买这东西,也就是玩玩而已,就这钱,还是我剩下来的吃饭的钱呢。我加两百,七百,要是你看着合适,就算成了。”
    在古董市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宋军还价的时候自然也是一点都不客气了。
    七百,蓝布农民自然是不会满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