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脑黑客 >

第154章

超脑黑客-第154章

小说: 超脑黑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应当是一种全部可软件编程的无线电,并以无线电平台具有最大的灵活性为特征。全部可编程包括可编程射频波段、信道接入方式和信道调制。

林鸿看到这部分定义,顿时精神一振,实际上,这其中所涉及的概念,他之前在研究手机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过。

现在出现的移动通信系统,似乎和之前他所看到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有了比较大的区别,不仅仅是以前的那种基于电台的无线电通信。

林鸿接下来迫不及待地继续看了下去。

不过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这篇文章只是一篇介绍性的文章,所有内容都只是停留在发展历史、宏观理论的论述上,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技术细节。

“……由于无线电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领域的扩大和技术复杂度的不断提高,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大,硬件系统也越来越庞大……

为了克服技术复杂度带来的问题、满足应用多样性的需求,特别是军事通信对宽带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在通用硬件基础上利用不同软件编程的方法,软件无线电应运而生。

软件无线电的革命,将把无线电的功能和业务,从硬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林鸿有些不舍地将这篇文章仔细地看了好几遍。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指出,现代卫星通信就大规模利用了软件无线电的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步伐,让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变得更加简单起来。

当然,这方面的内容都是属于机密技术,作者并没有详细论述,只是稍微提到了一下。

“软件无线电……”

林鸿反复念着这个概念。他的确被这篇文章中所提出的思想给深深震撼了。

当初他在接触到游戏模拟器概念的时候,就曾经冒出过类似的念头,但是当时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基础,也仅仅是想想而已。

游戏模拟器的思想,就是使用软件的方式对硬件进行模拟。

而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也基本相类似,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

要知道,以前的电台,都是基于硬件、面向用途而设计的。这就导致,它们的硬件电路的功能非常单一,灵活性也差,很多都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

而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则有点朝计算机这种设备靠近的意思,强调平台的通用性、模块化和全面的可编程性。

这样一来,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功能,以前必须对硬件配置进行改变,而现在则只需要进行软件更新或升级就行了,实在要添加硬件,则像计算机那样,直接在通用接口上,插上一个模块就行了,非常方便。

看完这本杂志之后,林鸿再将其他杂志稍微翻了一下,没有看到什么感兴趣的内容。

看看时间,也差不多四点了,于是他便踩着自行车回去了。

※※※※※

林鸿和吴飞他们前脚刚刚离开MIT无线电协会活动室不久,后脚大门又被重新打开了。

进来的人是两个中年男人,其中一位戴着厚厚的眼睛,头发有些稀糟,年纪大约六十来岁,他正是卫星监控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默里教授。

另外一位,则身穿职业西装,有着一头比较精神的短发,年纪要比默里教授稍微年轻,他叫哈维·怀特,是默里教授以前的得意门生,刚刚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那边过来。

“教授,你的研究项目,怎么会放在无线电协会进行?”哈维走了进来,好奇地打量着整个活动室。

“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比较靠近GNSS监控站天线,设备移动起来方便,另外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这里的孩子们对无线电非常了解,我的很多学生都是协会的成员……”

默里教授一边说着,一边走到监控站的便携式地面设备小车上,将学生们记录下来的监控记录稿纸拿到手中,翻看着。与此同时,脸上露出满意之色,他的学生们做的记录非常详细,符合要求。

“数据已经拿到了,我们走吧,去我办公室,在计算机中使用那个数学模型进行推导……”

默里教授说道这里,口中的话语顿时停了下来,说着说着顿时住口,非常地突兀。

正在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活动室中其他古董设备的哈维突然没有听到教授的话,顿时有些疑惑地回头看了他一眼,发现对方正拿眼看着墙壁上的黑板。

“教授?怎么了?”哈维问道。

第二百四十章 到底是谁

MIT无线电协会活动室,默里教授正呆呆地看着黑板上的内容不说话。

哈维好奇地问道:“教授?怎么了?”

可是,默里教授似乎根本没有听到一般,他凑上前去,认真看了一会儿,然后立刻将手中的测量记录稿纸本拿了起来,看一眼记录本,再看一眼黑板上的内容。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眉头皱得很深,不停地对比黑板上和稿纸上的内容,猜测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哈维喊了一次之后,见自己的老师没有回应,便没有再出声了。

他非常清楚默里教授的脾性,在遇到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变得特别专注,自动将外界任何干扰都屏蔽掉。

黑板上写的那些数字,到底是什么数据?竟然能够让教授如此着迷?

哈维也感到非常奇怪。

默里教授,是无线通信方面的权威,在这方面的造诣,在国际上都排在前列,哈维身为他的学生,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

当年,他就是在他手下读完研究生之后才去创业的,创业的领域也和无线通信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这一次回来,就是代表公司,想聘请教授给他们当荣誉技术指导,并且争取能够和MIT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将其作为后备研发人才储备基地之一。

好奇之下,哈维也走了过去,观看起黑板上的内容来。

刚开始的时候,他看到这些数据还有些迷糊,毕竟他并没有参与过这个项目,但是他看到默里教授时不时地将手中的记录本和黑板上的数据想对应的时候,顿时有些明白了。

“黑板上的这些数字,是学生们测量下来的卫星通信信道编码码片?”

这样一想,哈维也认真看了起来。

黑板上的内容已经完全将默里教授给吸引住了。

他发现,这上面的所有数据,都是以他手中的这本观测数据为基础,然后从中挑选了一些信道码片写在黑板上。

并不是简单的摘抄,而是挑选,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挑选出连续的一串数字。

然后,将这些数字组成矩阵,再经过特定的变换,就变成了另外一个矩阵。

接下来来,再将这个所得到的矩阵,和另外一个挑选出来的矩阵进行运算,然后得到了一个被放大了很多倍的矩阵。

默里不知道,为什么会挑选这些数据,但是看到黑板上经过计算而所得到结果,他的心中却是非常震惊了!

因为,到了这一步,他都有些能够看出这些数字中所蕴含的一些规律了。

“这竟然是信道去噪算法!”

长期和无线电通信以及卫星通信编码打交道的他,自然能够明白这个过程到底代表着什么,真是因为如此,他才感到非常震惊!

要知道,卫星通信里面,最为关键的就是去噪算法,因为从卫星在离地球通常都是成千上万公里,并且是使用电池工作,发射功率根本不可能很大,它在向地球发送信号,还会要穿过厚厚的电离层以及各种人为的屏蔽层,到达地球的时候,信号功率会衰减到很小很小,甚至会直接淹没在背景噪声之中。

地球上的天线,还是能够接收到微弱的信号,但是到底能不能将这些信号分辨出来,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例如,他们使用监控站的1。8米碟形天线,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主动放大三百倍,但是这种级别的强度,还是无法满足要求。

还必须对这些信号进行特殊处理。

首先,卫星上的信号编码技术并不能使用普通的编码方式,而是必须使用一种名为“扩频通信”的技术。

长期以来,扩频通信技术主要用于军事保密通信和电子对抗系统,所以这种技术是极度机密的,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

由于默里教授的身份特殊,他是有资格接触这种技术的,不过,他也并不清楚这种技术的真正发明者是到底谁。

默里教授所能知道的是,这种技术最早见于五十年代中期,那个时候,美国海军给了霍夫曼无线电公司一份专利,让它生产声纳浮标以及伴随飞机的无线电,用于在飞机和声纳浮标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

不过,在那份专利中,发明者的名字被从文件中抹去了,给出的信息处于极度保密状态,霍夫曼无线电公司也不知道这份专利到底是谁的。

扩频通信技术的确是一种非常让人意想不到却又功能强大的技术。

它具有非常多的优点,例如抗干扰性好,隐蔽性强,可以提高频带的利用率等。

常规的通信编码技术,被称为“窄带通信技术”。

传输任何信息,都需要一定的带宽,例如语音信息的带宽大约为20Hz~20000Hz、普通电视图像信息带宽大约为6MHz。

为了充分利用频率资源,通常都是尽量压缩传输带宽。如电话是基带传输,人们通常把带宽限制在3400Hz左右。

但是,扩频通信技术却反其道而行,它属于宽带通信技术,通常的扩频信号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将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倍。

这种技术,是利用长度换取准确度。将信息的长度加长,然后利用特定的编码解码算法,可以利用非常小的功率,达到准确通信的目的。

例如,原本只有一个信号,代表编码“1”,但是为了避免这个信号彻底被空间中的其他干扰噪声给抵消掉,通常需要将这个编码扩充为长达几十位,甚至上百位的编码串。

通过这种方式,就算其中丢失了一定的编码片段,但是对于整体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经过解码,还是能够将接收到的那部分码片给还原为“1”。

信号在卫星上的时候,就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码扩频,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是对数据进行加密,在原来的信息上插入很多特定的信息,让它的码片变为原来的N倍。

但是到达地面上之后,就要进行反方向的操作,进行解码。

这个过程,就好比下床时按先内衣后外衣的次序穿衣服,上床时就要按先外衣后内衣的次序脱衣服。

但是,并不是随便什么人让它脱衣服它就会脱,而是要给他一个解码序列,就相当于是一把钥匙一样,用这个序列对应进行算法操作,才能够最终将原来的面目还原出来。

但是,这把钥匙是保密的,通常是不会告诉你。而默里教授他们正在做的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SU联或者MEI国的卫星进行监控,然后经过大量的数据运算,来推算这把钥匙。

只要将这把钥匙拿到手了,那么就意味着这颗卫星被破解了。

但是,这个过程却是非常复杂而艰难的。这个项目从建立到现在,已经超过一年多的时间,默里教授为此建立了几十种数学模型,但是依然没有摸到钥匙的边缘。

可是,今天,他在活动室的黑板上,竟然看到了钥匙的曙光!

黑板上的数字矩阵显示,似乎经过几次矩阵运算之后,背景噪声已经大为消除,也就是说,这种方式将信号原来的面目恢复到了一定程度。

要是继续下去,很可能就能将真实的编码给还原出来!

而这个时候,默里教授已经将黑板上的内容已经看完了,最后一个数字矩阵只有一半,后面的全部被擦除了。

“怎么擦掉了?”默里教授惊呼道,“为什么擦掉!谁擦的!”

他正看到关键处,却发现没有了,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和老婆正OOXX,即将达到顶点的时候,突然之间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即将喷薄的激情霎时间降到冰点。

后半部分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可是竟然被人擦掉了,这让默里教授感到非常可惜的同时又很是愤怒。

默里教授瞪大着眼睛,期待着想从黑板上还留下来的淡淡地痕迹看到后面的内容,可是他的这个期望落空了,对方擦得很彻底,连轻微的痕迹都没有留下来。

面对这种情况,他简直有点抓狂的倾向。

“教授,这些内容……”哈维见教授回过神来,连忙出言。

还没等他说完,默里教授就直接道:“哈维,你们高通公司不是想在卫星无线通信领域开发一种商业化的产品吗?这就是关键!”

“什么?”哈维闻言精神顿时一振,进而有些惊喜!

他知道,自己的老师不是那种信口开河的人,他说是,那肯定是。

他这次来,实际上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默里教授能够将他所掌握的扩频通信技术民用化。

但是,默里教授对此却一直没有点头,因为这项技术是机密技术,他当初是签过保密协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