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清太医 >

第76章

大清太医-第76章

小说: 大清太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歹人起了坏心,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臣以为,皇上可以微服前往,路经之处,还能暗查一下官心、民情之类,岂不两全?”

康熙闻言思索片刻,转而笑道:“硕爱卿鬼点子真多,这主意的确不错,好,咱们几人微服前往福建,既省去不少花销,又能暗查民情。真是又安全,又便捷埃”

方案一定,于成龙即刻下去准备,奉皇谕给金陵城外的五千人马下旨,令其明早前往温州驻守,静待命令,又按照硕海的悄悄话,挑选出了一小队精锐侍卫,乔装改扮成贫民百姓的模样,暗中随行,保护皇上。

而明处,三人之外,梁九功这个随侍是少不了的,另外只带了两名武功高强的近身侍卫,命梁九功和两名侍卫换成随从的短衣襟,简单携带了一些银两和吃食同行。

康熙、于成龙、硕海三人则扮成了三位官商老爷,一行六人神不知鬼不觉,悄然的离开了两江总督府。

盛夏的南方,热度可想而知,几人闷在船上,再加上心里急躁,简直就是坐立不安,同他们心情相仿的,还有那些镇守京都的人们。

俗话云:“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盛夏伏天,酷暑难耐,伏天,在我国无南北之分,大江南北都是一致的炎暑流金之时。

京城里因气候高爽。伏天虽不像江南那般的“黄梅天”,但伏天里也常是阴晴不定的,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炎炎似火烧,转眼之间,那轮炙热的太阳,就像是在故意跟人捉迷藏似的,躲进了云彩里,天气顿时闷的如同将人装进了闷罐里一般。

片云可招雨,转瞬间,豆大的雨点儿“噼里啪啦”的落下,房顶、墙上、路面……处处浸在了雨水之中。

皇宫中的气氛,远比这恼人的天气还令人压抑,皇上不在宫中,宫里便比平日少了生机。

景阳宫中的馨兰,正玉手擎着珠帘,望着院中低洼处的积水出神,转而又扬起俏脸,呆呆的望着空中飘散而下的雨滴,樱唇微启,自言自语的道:“何时才能见到雨后的彩虹呢?”

伺候馨兰的近身婢女匆忙走出,慌张的唤着:“主子,主子。快进来,主子大病未愈,可千万不能再让潮气侵了您的身子呀,否则等皇上回来了,还不要了奴才的小命埃”

馨兰不屑的微笑不理,放下珠帘,仍旧站在门前看雨,皇上临行前的叮嘱,对这些奴才还真起作用,可哪儿不能忙,光看着她有何用。

瞧瞧慈宁宫里的老太后。每日不停的参拜列祖列宗,诵经礼佛,将心中的一切都寄予了诸神,祈祷神佛保佑孙儿玄烨早日凯旋归来,人家在忙的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替祖宗守着大清的江山。

再看承乾宫里的佟皇贵妃,过的虽然有些郁闷,可她却能找些事儿做,比如,千方百计的盘算着,怎样才能让老太后开口,立她为后,她位主中宫的愿望,可是一等就是好多年,至今未果,可皇上不开口,她还有希望寄托在老太后身上。

想到佟佳氏,馨兰笑意更深,想当初佟佳氏本以为有了自己这招棋,皇上的心定会被笼络在她的管辖范围内,可却未料皇上没霸着,还完全拖离了她的掌控,便宜了永和宫的德妃,想必佟佳氏是再也不想见到自己了。

永和宫的德妃,日子过的最是舒坦,两个皇子,一个小格格,那温馨的氛围日日包围着她,她才是最幸福之人,也难怪,德妃宽厚大度,不争不抢,反而得到了皇上的欢心。

再看自己呢?心上之人远赴战场,走了多日可却毫无消息,真是恨不得就此跟着去了啊!

雨啊雨啊,将我的思念带给我远方的爱人吧,苍天在上。保佑我心爱之人早日归来吧,馨兰愿少活十年,来换取爱人的平安。

馨兰就这样痴痴的,痴痴的,望着门外的瓢泼大雨,静静的伫立着,思念着……。

正文 【下册 宫闱沉缚 第七十三章 吓煞人香

第七十三章吓煞人香

同样的心情。同样的烟雨蒙蒙,硕海伫立在船头,望着江面上雨点溅起的层层波浪,思绪万千,这一圈圈的水晕,逐层漾开,瞬间便扩散的不知去向。

硕海忽然有种飘忽的感觉,这世间,自己的归宿到底在哪里?如今,连他心中唯一紧系的馨兰都相隔千里,她,还好吗?是否也如我思念她一般的思念我?

“硕公子……硕公子……咱们爷叫您进去呢。”梁九功不阴不阳的声音,不合时宜的扰了硕海的静默,硕海轻轻的摇摇头,将自己的思绪从神游中唤回,转头便回了船舱。

从金陵到福建,这一路,只有康熙兴致盎然,无所畏惧,但硕海和于成龙并不轻松,几人虽是换了便装。可心里仍旧是时刻提心吊胆着皇上,能够平安抵达福建,便是他们几个随从的福分吧。

“皇上,唤臣何事?”硕海扫视了一眼康熙和于成龙,二人正在端着香茗,满脸是笑,看起来十分的悠闲自得。

“嘘……硕爷。”康熙用手指了指船夫,谨慎的道:“小心被他们听了去,忘了咱们之间的称呼了?不要称朕皇上,叫黄老爷……。”

硕海巨汗,自己一边称呼着自己是“朕”,却不要别人称呼他为皇上,硕海不禁嘴角上扬,笑意慢慢的晕在了嘴角边上。

“好,黄老爷,爷,您有何吩咐?”硕海貌似恭敬,心里却在玩味,谁会想到茫茫人海中,与自己擦肩而过的这位老爷,是当今圣上呢。

康熙淡然笑道:“无事,无事,朕,哦,不,老爷我是想让你过来品品这茶,这可是今年的新茶埃”

“谢老爷。”硕海礼毕。便坐在下首,端起茶先闻了闻,那淡淡的清香顿时扑鼻而来,只这一闻便沁人心脾,清香宜人,喝起来还不鲜爽甘甜。

硕海并未急着品尝,而是端着茶碗,仔细的瞧着,只见那水中徐徐舒展而开的小小叶片,正上下翻飞着,杯中水的颜色很快便被晕成银澄碧绿,清香再次袭人而来。

康熙见硕海望着茶碗出神,得意的笑着,“怎么?硕……公子未品过此茶吗?”

硕海微微一笑,“黄老爷,在下很少留意口中之物,吃饱穿暖不冷不饿就得,还真不记得是否饮过此茶,在下对茶也是毫无研究,这茶……。”

硕海正琢磨着这是什么茶的时候,只见杯中底层翻起一叶尚未泡开的叶片。硕海顿时笑了。

“黄老爷,在下晓得这是什么茶了,平时还真未仔细观察过,瞧它形状卷曲如螺,又清香幽雅,定是碧螺春吧?”

康熙早知道硕海聪明过人,被他猜到也不是什么难事,便“呵呵”一笑,掩盖了自己的小小伎俩,转而黯然的道:“没错,正是碧螺春,这是今年的新茶,可咱们宫……家里却从未给老爷我上过这样的新茶,咱们家的大总管,可真是煞费苦心埃”

硕海见本是兴高采烈的康熙,忽然面带怒色,一番话又是话中有话,便知宫中内务府有蹊跷,敢情皇上整日喝的都是烂叶子,任谁不气恼?

可眼下不是恼人的时候,还是待收兵回京之后,再去跟内务府理论吧,硕海便莞尔一笑,道:“黄老爷,可知这碧螺春之名的来历?”

果然,此问很是引人注意,康熙也不例外,一听碧螺春茶的名字还有深刻的含义,便好奇的道:“来历?是何来历?硕公子不妨说说。”

一旁沉默不语的于成龙。心知硕海这是在转移皇上的注意力,便笑道:“在下只知,这碧螺春主产于太湖的洞庭山,原本民间最早称之为‘洞庭茶’,后来又有了个俗名,叫做‘吓煞人香’,早在唐末宋初时,便被列为贡茶。”

硕海经典著作之类虽看的不多,但对地方志,传说类总是会被吸引,尤其是国之特色为甚,于成龙的一番碧螺春的由来,他也是早有耳闻,此时,颔首道:“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果树交错种植,根脉相通,令碧螺春茶独具茶香果味,可在下所讲的这来历,源于一段传说。”

“哦?你这儿还有个不为人知的传说呢?快快道来。”康熙一边品着香茗,一边好整以暇的听着硕海讲碧螺春的传说。

硕海并不着急,端起茶细细的品了一口,润了润喉咙。这才神秘的开始道来:“相传在云昔年,太湖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位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深深的相爱着;

某年的早春一日,太湖中突然跃出一条恶龙,蹯踞湖山,强使人们在西洞庭山上为其立庙,且要每年选一少女为其做‘太湖夫人’,太湖人民不应其强暴所求。恶龙扬言要荡平西山,劫走碧螺;

阿祥闻讯,怒火中烧,为保卫洞庭乡邻与碧螺的安全,趁夜潜游至西洞庭,手持渔叉,与恶龙决一死战, 这一战就是七天七夜,双方都已俱负重伤、筋疲力尽,阿祥昏倒在洞庭之滨,乡邻们赶到湖畔,斩除了恶龙,将血泊中的阿祥救回村中;

碧螺姑娘为报答阿祥救命之恩,亲自煎药,照料阿祥,可阿祥的伤势太重,生命垂危;

一天,碧螺寻草药,来到阿祥与恶龙博斗之地,忽然发现那儿长出一株枝繁叶茂的小茶树,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好生培育啊,到清明前后时,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便以口衔茶牙,回家泡给阿祥喝;

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大有起色,阿祥得救,姑娘满心欢喜,便将采摘‘仙茗’之事告知了阿祥,碧螺每日清晨上山,将饱含晶莹lou珠的新茶芽以口衔回,揉搓焙干,泡成香茶,以饮阿祥;

二人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阿祥的身体渐渐复原。可碧螺却因天天衔茶,以至情相报阿祥,渐渐失去了原气,身体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憔悴而死;

阿祥万万没想到,自己得救,却失去了善良的碧螺姑娘,他悲痛欲绝,将姑娘埋在了洞庭山的茶树之下,以告慰碧螺的芳魂,并把这株奇异的茶树称之为碧螺茶;

从此,阿祥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便有了这后来名贵的碧螺春。”

硕海讲完,端着茶碗,凝视着杯中已完全泡开的碧螺春,他竟被自己所讲的传说给感动了,人世间什么最美?是善良?是真爱?亦或是其他?

康熙蹙眉思索着,片刻后正色道:“人之大善胜于大恶,这是千古不变的事实,作恶多端遗臭万年,仁慈善良流传百世,只可惜那碧螺姑娘,没能和她心爱之人有个善终,不过这碧螺春茶却是茶之极品,‘从来佳茗似佳人’,这话说的一点儿都不假。”

于成龙望着茶碗,沉默不语,此时他在想什么,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人不约而同的再饮了一口茶。

正文 【下册 宫闱沉缚 第七十四章 共商大计

第七十四章共商大计

康熙此次出征。真可谓是一路顺畅,从京城出发至金陵,再从金陵至福州,一路无惊无险,即使海上偶遇大雨,却也并未激起难以抵挡的风浪,船行依旧。

这日清早,硕海、康熙等人终于到了福州,休息片刻,便又从福州马不停蹄的前往了金门。

金门位于福建东南海域,与台湾岛隔海峡相望,施琅水师早已从铜山集结于此,只待康熙圣驾到来,便可挥军攻台。

远在福建的水师提督施琅,自接到康熙皇上决定攻打台湾的诏书后,便同姚启圣二人,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练兵,兼工制造器械。历时数月,使原来全无头绪的水师,船坚兵练,此时,已是万事全备,只等令牌令箭。

康熙御驾一到,简单的用了点儿膳食,小憩了一会儿,便连夜急着与施琅和姚启圣商议战事,攻取台湾,康熙已是筹谋已久,此时身临其境,更感觉刻不容缓,。

福建、台湾海峡一带均属ya热带海洋气候,全年降雨多集中于四至八月,台风多生于七、八月,眼下正值八月,用兵是否有利,如何实施战术等等问题,作为旱鸭子的康熙和硕海等人都不是十分了解,好在有施琅和姚启圣二人对此颇通。

大堂上,康熙正襟危坐,硕海与于成龙二人坐在下首,一边饮茶,一边等着施琅和姚启圣前来议事。

片刻后,施琅与姚启圣先后而入。

按说,姚启圣是福建总督。应走在施琅这个水师提督之前的,提督一职是正二品,比总督低一级,可施琅这个水师提督是以钦差身份驻防于此,而且康熙先前已下旨,命姚启圣的人马,统归施琅调遣,姚启圣主要负责后勤储备,所以姚启圣也不敢托大,跟在施琅身后走了进来。

二人行了跪拜礼后,施琅便急忙展开海舆图,要向康熙做战术汇报,康熙一抬头,阻止了施琅,注视着二人,真诚的道:“二位爱卿,辛苦了。”

施琅和姚启圣先是一怔,随后,连忙跪地道:“皇上……。”

话还未讲出,康熙语重心长的道:“快起来,快起来。姚启圣,朕听闻先前你病了,不知现在好些了没?能否参加此次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