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417章

秦皇纪-第417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人?”

“希望?”

“这从何说起?”

这话就更绕了,令秦军锐士更加迷糊了,个个不解。

“近来多有读书人出没,大说秦国的好处,要不是他们说起,我们还不知道呢。秦国一体国人,没有贵贱之别,不象我们韩国,到处都是横行不法、横征暴敛的贵族,鱼肉国人庶民的豪强。秦国不分贵贱,一体同法,哪怕是王子王孙,犯了法也要与庶民同罪,这叫‘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我们韩国却是王公贵族多行不法之事,他们那不叫犯法,唯有我们才能犯法,这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真是没天理啊。”适才那个提起读书人的韩人立时竹筒倒豆子般说出来。

“好!采!”韩人齐声喝采,大是赞成这说法。

山东之地是一锅夹生饭,半封建制度,半奴隶制度,也就是变法不彻底,仍是在沿用周公那一套“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屁话。也就是贵族特权横行,鱼肉国人,欺压庶民是家常便饭,这些韩人谁没有这样的痛苦经历呢?

要他们不赞成都不成,而且,他们一提起韩国有贵族豪强就是咬牙切齿,恨得牙根发痒。

“你们总算是明白了,与大秦作对,那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你们与大秦打生打死,到头来,你们得到了什么?你们什么也得不到。”

“你们虽是骂大秦为虎狼,残暴不仁,骂秦法苛暴,可是,你瞧瞧我们这样儿,象是虎狼吗?我们安居乐来,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放眼天下间,除了大秦,谁能做到?”

“瞧你们这吃食,真的不怎么样。你瞧瞧我们的战饭吧。”

一提起秦国的好,秦军锐士就是喜笑颜开,大是自豪,一打开话匣子就关不上了,滔滔不绝。

有秦军锐士取出秦军的战饭,一块锅盔,还有喷香的肉干。

对于锅盔,韩人倒不在意,对于肉干,却是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的眼珠子一下子陷进去了,难以拔出来。

肉,在战国时代是金贵的象征,一般要做官的才能吃上肉,是以“肉食者”就成了做官的代名词。

对于穷困潦倒的韩人来说,肉是传说中的存在,他们知道世上有肉,就是与他们没关系,难得一见。这些韩人,这辈子吃肉的次数可以扳着手指头数过来,乍见肉干他们是馋虫大动,无不是大咽口水。

“想吃吧?来,给!尝尝我们大秦的肉干!”秦军锐士很是大方,把肉干塞在韩人手里。

一有人行,立时有人仿效,秦军锐士不断给韩人塞肉干。韩人紧握着肉干,如同在做梦似的,直接石化了,连感谢的话都不知道说了。

“吃!吃吧!”秦军锐士提醒一句。

“呜呜!”韩人机械的把肉干送到嘴里咀嚼起来,激动得泪流满面。

这些韩人这辈子吃肉的次数可以扳着手指头数,他们已经很久没有闻过肉香了,咀嚼起来,那是满嘴生香,差点把舌头吞下去了。同时,他们激动异常,哽咽难言。

听着韩人的哭泣声,秦军锐士的鼻头发酸,眼圈儿发红,道:“你们的好日子就要到了,容大秦灭了韩国,你们就是秦人了。到那时,你们就能食有肉,饮有酒,不用再过这种苦日子了。”

“没错!我们大秦的国人庶民天天有肉吃,有酒喝,你们也会有这样的好日子了。”秦军锐士齐声附和。

“我听读书人唱过一首童谣,我还记得,果是一点不假。是这样唱的‘朝求升,暮求合,历来庶民难存活。早早开门迎王师,管教大小都欢悦’。”那个提起读书人的韩人扯起嗓子唱起来,异常激动,跑调了,却是喜气洋洋。

“谁是王师?”唱完了,这个韩人还扯起嗓子大吼一声问道。

“秦军!”

“秦军!”

韩人挥着胳膊,晃着拳头,扯起嗓子大吼。

韩人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转变,是因为秦异人出重金给顿弱和姚贾,让他们收买天下读书人,为秦国背书,进行宣扬的结果。

在灭韩之前,一定要把宣扬之事做好,这可以省很多事,可以减少很多伤亡。

一场好的宣扬,可顶一支大军!

同样的情景白起也遇到了,白起一开始也是诧异,大是惊奇,亮出身份说他是白起。白起凶威甚著,令山东谈之色变,然而,这次韩人不仅不怕他,反而要亲近他,这令白起想起了秦异人的话,慨然一叹:“君上有言:得心者得天下,果如是也!”

第六章 兵临韩都

韩人实在是太热情了,不仅迎接秦军的到来,还要跟在秦军后面,前去新郑,亲眼见证秦国灭韩。

秦军一路前进,随在后面的韩人越来越多,如同一片海潮似的,个个脸上泛着开心的笑容,眼里全是希冀之色。

要是在以往的话,每当秦军打来,韩人就会痛恨,就会大骂秦军是虎狼,象今日这般不仅不反对不说,还持欢迎态度的事儿还是头一遭,这令白起又是一通感慨。

“想我白起,征战一生,平生征韩不知几多,每当我率军到来时,都会看见韩人仇恨的脸庞。象今日这般热情热忱,还是头一遭遇到。”白起一脸的难以置信,感慨万端。

白起身为秦国上将军,平生大小数十战,其中就有不少是征韩,他对韩人的态度最是了解不过了。依他的记忆,历来只有韩人仇恨秦军,仇视秦军的事儿,象眼下这般热烈欢迎秦军的事儿他还是平生头一遭遇到,要不是亲眼看见,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这都是君上英明,大出金,收买天下读书人,为大秦宣扬。”王翦骑马随行的车旁,道出原委。

韩国与秦国接壤,更是处在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上,受“秦祸”最烈,上百年打下来,哪家哪户没有人死在秦军手里?是以,韩人对秦国最为仇视,最为痛恨。

韩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转变,就是因为秦国改变了策略,大力宣扬,把秦国的国策说给韩人知晓,让韩人知道只有秦国灭了韩国,他们才有好日子过,他们的日子才有盼头。

这一切,都是秦异人的功劳。在往昔,秦国的武力是没得说的,打得山东之地谈秦色变,可是要说到宣扬就乏善可陈了。直到秦异人提出,秦国这才开始重视宣扬,收买读书人,为秦国背书。

而眼下要灭韩国,对韩国的宣扬就是重中之重了,顿弱和姚贾深体秦异人的用心,没少花功夫,方有眼前之事。

其实,秦国代表的是先进的封建制度,而山东之地代表的是半封建半奴隶制度,秦国本就是胜上一筹。更别说,秦国政治清明,官吏勤政、清廉,国人庶民安居乐业,这本身就很有说服力,只要宣扬得法,就能改变韩人的态度。

随在秦军后面的韩人队伍不断壮大,到后来,到了新郑时不知几多。

当然,随在秦军后面的韩人是清一色的国人庶民,也就是被统治者,他们的未来全部寄托在秦军身上。

韩国的王公贵族和豪强,一个也没有。这些拥有特权的统治者,他们最是仇恨秦军,痛恨秦国,因为秦国若是灭了韩国的话,秦国必将在韩地推行秦法,他们的特权就不保了,他们的根本利益就会化为乌有,他们当然不会欢迎秦军的到来。

一听说秦军要来了,他们早就逃了,逃到韩国都城新郑去躲起来了。

秦军在韩国境内的行军异常顺利,因为没有韩军敢于抵抗秦军。韩军要么逃走了,要么就是投降了秦国,可以说是望风而溃,秦军兵不血刃,连下数十城。

每下一城,白起就发布安民告示,宣扬秦国的国策,指出秦军此来非为杀戮韩人,而是要解救韩人于倒悬,从此以后,韩人就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这着实令韩人欢喜,大为振奋。

最让韩人安心的是,秦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只要不攻击秦军,秦军就不会对韩人怎么样。这与山东之地历来谩骂的“虎狼”扯不上任何关系,要让韩人不安心都不成。

就这样,秦军一路兵不血刃,就赶到了韩国都城新郑。

韩国王宫,韩桓王脸色苍白,没有一丝儿血色,如同在土里埋过似的,身子打颤,一个劲的问道:“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一众大臣个个垂头丧气,紧闭着嘴唇,大气也不敢出。

虽然早就接到秦国进军的消息,不过,那时节的韩桓惠王却是不太担心。以他想来,韩国虽然弱小,秦国虽然强大,然而秦国打了韩国上百年,也没能把韩国怎么样,韩国还是韩国,顶多就是丢土失地。

至于丢土失地,韩桓惠王才不会放在心上,土地算什么?丢了就丢了,至少韩国还存在,他还是韩王。

哪里想得到,战事的进展大出他的意料,秦军的推进速度极为迅速,连下数十城,即将逼近韩都新郑。

这还不是最让韩桓惠王最为忧心的,最让他忧心的是韩人对秦军态度的转变,由仇恨转变为欢迎。要是韩人不改变对秦军的态度,仍是如往昔里那般仇恨秦军的话,韩国还可以拼死一战,韩人一转变态度,韩国想拼死一战都不可能了。

秦国的宣扬非常成功,令韩人改变了态度,这是釜底抽薪之计,没有了国人庶民的韩国还是韩国吗?韩国还能拿什么来一战呢?

“说呀,说呀。你们都说呀。”韩桓惠王扯起嗓子,大吼大叫起来:“寡人养你不是喂猪,是要为大韩出谋献策,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

你不是自诩奇计绝世吗?你自己都没有办法了,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一众大臣只能在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来。

“隆隆!”就在这时,只听一阵惊天动地的声响传来,如同万千惊雷炸响似的。

这声音太有震憾力了,震得地皮都在抖动。

“这是……”韩桓惠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惊疑不定。

“不好!秦军到了!”丞相韩开地还算是个明白人,率先明白过来,如同火烧了屁股似的,一蹦而起。

“秦军到了?”一片惊呼声响起,一众大臣个个如同炭火掉进裤裆烧了小JJ似的,一蹦老高,脸色苍白,浑身发抖。

“噗嗵!”韩桓惠王一个没坐稳,摔倒在地上,四仰八叉的,好不狼狈。

此时此刻,韩国君臣最怕的就是秦军到了,那意味着他们的末日不远了,他们能惊惧不安吗?

“格格!”牙齿相击声响成一片,如同雷鸣似的。

“君上,事已至此,再怕也是没用,还是先去探看一番为是。”还是韩开地率先反应过来,冲韩桓惠王道。

这话说得在理,韩国已经没有退路了,再怕也没有用。如何处置,还是先去查看一番,再作计较。

韩桓惠王有气无力的道:“那就先去看看吧。”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是双腿打颤,无力站起,还是两个宫女过来把他扶起来。

“呼!”韩桓惠王长叹一口气,甩甩衣袍,迈步而去。

只是他吓得太惨了,双腿乏力,一步一颤,那叫一个步步惊心。

堂堂一国之君,乍闻秦军到来的消息,竟然吓得如此厉害,实在是枉为国君,徒令人笑。

然而,如同韩桓惠王这般的大臣不在少数,个个心惊胆跳,瞧他们那样儿,哪里是去城头上查看情形,就象是在走向断头台似的。

要说镇定的话,也许是韩开地最为镇定了,走路不打颤,还有点儿走路的样儿,只是惨白的脸色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惧。

从王宫去城头的路程并不算远,要是在寻常时日,很快就到了。今儿却是费时老长,好半天这才赶到城头上,实是因为韩桓惠王他们太过惊惧,万分不愿赶去,磨磨蹭蹭的。

来到城头上,放眼一瞧,韩桓惠王差点从城头上一头载下去。

目力所极之处,只见一朵巨大的乌云,连天接地,笼罩了数十里方圆,给人沉重的压抑感,让人生出世界末日降临的感觉。

不用想也知道,这乌云定是秦军行进中溅起的泥土灰尘形成的。这乌云是如此的巨大,那么,秦军会是几多?

在乌云下方,是一片黑色的浪潮,波澜壮阔,汪洋姿肆,汹涌澎湃,具有不可阻挡之势,快速朝新郑城下涌来。

这黑色的浪潮就是秦军,秦军还未到,一股肃杀之气已经扑面而来,令人窒息。

“可怕!真可怕!”韩桓惠王在心里一个劲的叫嚷,身子摇摇晃晃,一头朝城下载去,要不是他身边的韩军士卒手疾眼快抓住他的话,他已可耻的成了战国历史上第一个摔死的国君了。

“咝!”一片吸凉气的声音响起,出自一众大臣之口。

这些大臣虽是多闻秦国虎狼之名,却是很快见到秦军,因为在往昔里,与秦军交战这种事儿打死他们,他们也不会去的,是以很多人还没有亲眼见过秦军的阵势。今日一见,方知秦军之可怕远胜传闻。

秦军如同汹涌的海潮一般,快速涌来,很快就能看得清了,只见秦军盔明甲亮,行列整齐,虽是在行进间,却是具有无坚不摧之势,仿佛就是泰山挡在他们面前也会被他们推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