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征途 >

第635章

战国征途-第635章

小说: 战国征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到齐之后,高原首先简单的将咸阳的战事经过讲说了一遍,而重点说明了昨夜的经过,而听完了高原的讲说之后,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也才完全相信,三十万秦军真的完全都投降了。同时也对高原这招“四面秦歌”之计佩服不己,想不到高原居然就用这样简单的办法,使三十万秦军在一夜之间全部都倒戈投降了。
  这一来那怕是再笨的人,也知道双方的实力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开战之初,驻守邯郸的汉秦联军的兵力约有四十二三万左右,而三国联军的兵力则在九十万到百万之间。而经过连日激战以后,汉秦联军的兵力下降到三十五六万,而三国联军的兵力则在八十五到九十万左右。
  但秦军全部投降,齐楚两国联军的兵力将会下降到六十万左右,而汉秦联军的兵力则可以上升到六十万以上,这还仅仅只是数字上的变化,如果将双方军队的战斗力和主将的用兵能力再计算进来,汉秦联军的实力实际己经远远的超过了齐楚两军,既使是加上九黎族的军队,也弥补不了这个差距,因为九黎族军队的数量毕竟太少了。因此也可以说,胜利己经就在汉秦联军的眼前了。
  因此等高原讲说完毕之后,司马尚立刻出列道:“大王,既然秦军都己投降我们,那么三国联军,只剩下齐楚两国,而且必然军心大动,我们得到秦军相助,实力大增,又占据了秦军大营,正是齐楚两军的侧肘之傍,因此何不趁势立刻出兵,全面进攻敌军,完全可以一举击破敌军,取得全胜。”
  高原点了点头,司马尚的这一计确实是正中自己的下怀,其实在带领秦军来到邯郸的途中,高原就在思考下一步的计划,毕竟这一夜的战果太大,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估,因此后面的计划自然也要进行调整了,高原精通兵法,自然知道兵随势变的道理。而司马尚的进言,和高原的想法不谋而合,现在确实是全面反击齐楚联军的大好时机,另外高原也想到,如果这一战能够尽快结束,对自己也是有利的,毕竟现在自己刚刚控制秦国并不稳定,急需要时间来消化目前所得的成果。
  于是高原道:“蒙大将军。”
  蒙武立刻出列,道:“大王。”
  高原道:“就劳你辛苦一趟,立刻赶到秦军的大营去主持秦军军务,扶助荷华公主,指挥秦军作战,然后听候号令,我们互相配合协作,击败齐楚二军。”
  蒙武听了,立刻道:“末将尊令,立刻就动身赶往秦军大营。”
  虽然荷华可以提升秦军的士气,增强秦军的战斗力,但她毕竟不懂军务,在行军布阵,指挥作战方面,完全是一个外行,因为如果要和秦军互相配合协作,击败齐楚二军,那么荷华那边就需要一名威信素著,并且久经战阵,精通兵法的名将来主持军务,调兵遣将,而高原留在荷华身边的辛胜、冯劫两将显然都还资历不够,现在只有蒙武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高原首先将蒙武派去秦军大营。
  ――――――――分割线―――――――――分割线――――――――其实突出重围之后,闾修弘、火烈阳、水心月、王贲等人逃到了齐军大营,查点损失,逃回来的夸父族战士只剩下三百余人。
  而闾修弘也顾不得休息,立刻招集齐楚两军的主将,以及王贲商议军情,当然,决策早就己经做了出来,就是尽快撤军,因为这一点自知之明闾修弘还是有的,秦军整体倒戈,再加上桑青缇又带领着桑、屠雍、姜黎三族的军队离开齐军大营,夸父族也被打残了,自己一方己经元气大伤,根本就无力再和汉秦军打下去,还是尽早撤到大梁去驻守,凭借着大梁城高墙厚,易守难守,还可以形成天下东西对立之势,九黎族至少还能够保住一半的天下。
  另外荷华出现在邯郸,意味着咸阳的战事绝对不利于九黎族,而韩腾、风伯、雨师等人生死不知,闾修弘估计,如果他们都没有阵亡,很大的可能是回到九黎族去了,因此现在闾修弘也无心在这里多做纠缠,只想着尽快赶回九黎族去,弄清楚战局。
  在昨天晚上的战斗,闾修弘一直都洠в邢铝畹髌氤骄握剑褪呛ε缕氤焦木右彩艿蕉。虼瞬畔蚱氤骄馑ⅰ5鼐拇笥嗬肫氤骄拇笥⒉辉叮共坏绞铮殖稣饷创蟮亩玻氤骄趺纯赡苊挥幸坏悴榫酢
  不过由于闾修弘的封锁消息,齐楚两军所知的情况也并不全,只知道秦军集体背叛了三国联军,但对原因则所知不详,或者是只知一二,其他要么是道听途说,要么是以讹传讹,要么是个人揣测,因此各种说法都有,流言满天,而齐楚两军也是人心惶惶,军心不安。
  闾修弘招集了齐楚两军的主要将领聚议,对他们自然不能再有所隐瞒,将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讲说了一遍。但事情有时偏偏就是真像反而没有人相信,当然这也是因为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过诡异了,一开始四面秦歌,齐楚两军的将领还都是半信半疑,但说到荷华出现,显示玄鸟化身,齐楚两军的将领就是完全不信了。
  荷华的传说,在列国间到不是秘密,不过除了秦国之外,其他各国都不相信,认为这不过是秦国捏造出来,欺哄秦人的谣言。虽然在这个时代,神鬼之说流传很广,但多数是在民间流传、,而在士人当中,其实并不怎么流传,大多数士人都是持“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毕竟士人的见识阅历都都远强于普通平民,如孔子甚致干脆就不语怪力乱神之事。
  虽然在开战之前,荷华倒是在两军阵前也显示过一次玄鸟化身,不过那一次出战的全是秦军,齐军并未出阵,而楚军干脆就没有赶到邯郸,因此都没有亲眼见过,自然就更不会相信。而现在闾修弘说出来,齐楚两军的将领都生出一种“又是这一套把戏”的念头来。
  不过对于闾修弘做出的撤军决定,齐楚两军的将领到是有不同的态度,齐军因为是由汉军一手训练出来的,对汉军一直都有一股敬愄,由其是对高原,更是崇敬有加,另外田克臧突然转变态度,与汉国为敌,也让人颇为怀疑,因此齐军到是并不想与汉军为敌,闾修弘决定撤军到大梁去,齐军的将领到是都十分赞同。
  而楚军的心态就不同了,因为在楚国主张和汉国结盟的,主要是项氏一族,但现在项氏在楚国己经失势,楚国的将领都是来自昭、景、屈三族,他们对高原并没有什么好感,甚致可以说是有些忌恨,因为高原是他们政敌的盟友,而且楚军来到邯郸战场之后,汉秦联军就己经退守邯郸,三国联军一直都占据着战场的主动权,因此这也让楚军自我感觉颇好,认为汉秦联军的实力也不过如此。
  闾修弘决定撤军后,楚军的将领就向闾修弘进言,不如趁着现在秦军还并未撤进邯郸城去,集中齐楚两国的军队,进攻秦军大营,先消灭秦军,然后再继续进攻邯郸。
  不过这个建议立刻就遭到了王贲的否定,因为这样做的话,就正中了高原的下怀,他是秦军主将,自然知道秦军的营寨修建得十分坚固,不是轻易就容易攻破的,何况邯郸城里的汉军也不会坐视秦军大营被攻破,一定会出兵救援,到了那时,秦军、汉军里应外合,前后夹击,就可以大破齐楚两军了。高原是精通兵法的人,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战机。
  而在大梁还有六七万秦军驻守,还准备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再加上有齐楚两军,王贲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守住大梁。只有这样,战局还有挽回的余地。
  闾修弘自然是全力支持王贲的意见,但楚军的将领似乎是来了劲要和王贲抬扛一样,王贲越是说不能打,越是要打,这主要还是因为楚国一向仇视秦国,而尽管王贲背叛了秦国,但在楚军的将领看来,他还是秦国人,由其是秦军都投降了荷华,王贲只是一个光杆,还再这里指手划脚,发号施令,楚军的将领自然心里不服,于是也铆上劲和王贲对着干。
  九黎族对楚国的控制,主要还是通过在楚国的代理人来间接控制,而闾修弘在名议上还是齐军的人,因此也不能直接对楚军的将领下令,只能耐心说服,于是众人争论了一个上午,闾修弘甚放出狠话,楚军要打就自己留下来打,齐军可不奉陪了,仍然撤到大梁去,楚军的将领这才服了软,他们心里也清楚,如果只靠楚军,当然是敌不过汉秦联军的,只好也同意撤军。


第九一九章 趁胜进击(二)

  好不容易才终于统一了意见,下一步就是进行布置撤退的计划,而按照王贲的想法,连夜就应该立刻撤军,而且将所有的辎重物资全都扔弃掉,士兵只带上十天的口粮,足够全军撤回到大梁就够了。因为秦军在大梁屯集了大量的物资,足够供应齐楚两国的军队使用,何况还可以背靠齐国,能够得到齐国的供应。
  但在撤军的时间问题上,又遭到了楚军的抵制,理由是时间太匆忙,根本就来不及准备,因此楚军的将领要求,至少要三天的准备时间,而且楚军的将领这一次的态度十分强硬,声称如果齐军等不起,可以先撤,但楚军一定要等到三天以后,做好了充份的撤军准备之后再行撤退。
  楚军的将领之所以一定要在撤军的时间问题上和王贲对着干,除了是想报刚才撤军的决策上的一箭之仇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扔下军中的物资。因为在这里面每个楚军的将领都有大量的利益,在军用物资上中饱私囊,积累了大量的私人财产,这也是楚国的惯例,自己的财产自然是舍不得扔下。
  双方又争吵了一天,闾修弘和王贲还是无法说服楚军的将领,尽管闾修弘恨不得出手击毙了这几名楚军将领,但也只好妥协。
  虽然说杀了这几名楚军将领并不是难事,但却会彻底和楚国闹僵,而到了这个时候,如果和楚军闹得太僵了,对九黎族来说,并不是好事,一来是关系到这一战的结果,如果没有楚军,只靠齐军就算是撤退到了大梁,能不能守得住还很难说;二来如果不出意外,高原现在己经合并了汉秦二国,因此九黎族必须要集齐楚两国之力,才能和高原抗衡,如果失去了楚国,就算是守住了大梁,从长远来看,九黎族还是无法和高原相匹敌的。
  结果闾修弘只得同意,留给楚军三天的准备时间,而齐军则先期分批逐步撤军。等到三天以后,剩余的齐军再随同楚军一起撤离。不过闾修弘心里却下定了决心,等局势稍稍平静了一点,就一定要尽力完全控制住楚国,让楚军像齐军一样听从指挥。
  见王贲、闾修弘终于妥协,楚军的将领这才满意,于是告辞离开了齐军大营,返回楚军大营去准备收拾自己的私人财物。而闾修弘也赶忙下令,命令齐军准备,今夜连夜先撤离十万齐军,由王贲率领,先期赶到大梁,并且准备接应随后的人马。
  不过为了说服楚军的将领,己经花废了大半天的时间,闾修弘下令的时候,己是下午三时左右,尽管只是撤离十万人马,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本来王贲是计划入更以后就从大营撤军,但一直拖到了三更未,快四更的时候,才带领着大军从大营出发。
  而经过了大半夜的拆腾,首批撤离的齐军都己经十分疲惫了,因此行走的速度并不快,走了一个多更次,等到天光放亮的时候,才走出了三十余里的距离,而齐兵们又累又觉,都有些支撑不住,纷纷向王贲要求要休息一会儿。
  王贲的心里也十分恼火,如果按照他的计划,入更以后就应该从大营中撤军,哪么一夜的急行,应是能够走出六七十里的距离,基本己经走出了邯郸的范围,再休息也不会有什么事,而现在齐军还在邯郸战场的范围以内,可以说十分危险,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汉军的袭击,因此在这个时候,绝对不能休息,必须继续行军。于是王贲立刻拒绝了齐军休息的要求,下令继续前进。
  如果带领的是秦军,王贲的命令当然没什么,一来是王贲在秦国素有威信,二来秦军一向军纪严明,令行禁止,秦兵自然只有老实的听命。但齐军并不是秦军,尽管受过汉军的训练,而且也打了几场硬仗,但和秦军相比,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加上齐军对王贲并无敬畏之心,因此对王贲的命令,自然也不会无条件的执行。于是拖拖拉拉,停停走走,有的士兵干脆就坐在路边休息。王贲的心里虽然着急,但也呼之不灵。
  而就在这时,只听一阵密集的马蹄声传来,在泛着鱼肚白的天际之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无数的骑军从两侧向齐军冲杀过来。王贲的脸色不禁大变,不用问这一定的汉军的骑军,因此立刻下令,命齐军准备迎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