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征途 >

第497章

战国征途-第497章

小说: 战国征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从大营又传来了高原带领代军,袭击了匈奴军队的营地,斩杀了近五千匈奴士兵的胜利消息,结果自然大大鼓舞了白灵族众人,对匈奴军队的恐惧也就淡化了许多。
  而这时出去寻找扎营地点的斥候也都陆续回来,找到了几个适合的地方,而仲孙奇又亲自领人去一一的查看,终于选择了一个山谷的地势驻营,然后下令,将大队人马都迁移过去。
  等白灵族的大队人马驻扎下来之后,仲孙奇又马上开始建立防御阵地,虽然经过几番来回,有十余名身体较弱的白灵族人受不了拆腾,死在途中,但绝大多数的白灵族人的状态还不错,再加上现在终于稳定了下来,心态也渐渐安定了,因此在仲孙奇的指挥下,男女老少一齐动手,列车建壁,掘土为堑,垒石成墙,伐木立栅,同时还进行打猎,放牧等等活动,为迎击匈奴做着各种准备。
  高原一行人马到达驻营地点时,己是黄昏时分,自然受到了营中人员的热烈欢迎,因为除了刚开始击袭匈奴一役之外,随后远袭匈奴主营,并且击败匈奴追军的两场胜利也都传回了营地中,胜利的消息往往是最容易鼓舞人心的,因此白灵族的众人得知这几场胜利之后,自然都欢心鼓舞,同时也对击退匈奴大军充满了信心。
  因为这时天色己晚,高原也没有马上视查营地的布置和地势,只是下令,宰杀了五百头羊、二十头牛,并且还拿出一些酒来,举行一场全体的欢庆。一来是大队人马已经走了一个多月,尽管在中途有休息的时候;但人马依然十分疲惫;二来是受到匈奴军队来袭的惊吓,多少还是也有一些人心不稳,因此高原才决定趁着驻扎下营地,举行一次宴会,安定人心,鼓舞士气。当然由于有代军的三场胜仗垫底,众人的心气都很高,宴会的气氛也十分热烈,丝毫也没有一点大军压境的样子。
  当然在欢宴之间,虽然是闲谈,也免不了要谈起最近的战事,虽然高原和白灵族的大队一直都有书信联系,代军的行动战事,大队也都知道,但在书信上不可能说得十分详细,只能了解一个大概情况,由其是白灵族的几名高层人员,他们对军事所知不多,因此更是不知其中的困难凶险。现在众人聚在一起,才听高原讲话了详细的情况。
  听完了这几场战事的经过之后,白灵族的几名高层人员这才知道,这几场战斗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确实来之不易,如果不是因为高原指挥得当,计划详尽,还有代军也确实骁勇善战,胜负结果还真的很难说。不过这几场战斗毕竟是都赢下来了,也说明高原的用兵才能确实值得信任。
  而仲孙奇也向高原讲话了选择驻营地点的经过,原来选择在这里驻营立寨,抵御匈奴,也是经过了一番争论。原来当时经过斥候的探査之后,是确定了两个候选地点。这两个地点的地形都差不多,都是群山环绕,入口狭窄,易守难攻。
  不过在确定驻营地点的时候,风昊、云静等白灵族人都更倾向于另一个候选地点,这是一个山凹的地形,三面环山,都是崖壁,有一道瀑布从山崖上泻落,而且在出口处有一个明显的坡度,可以居高临下,和白灵族过去的驻地十分相似,只要守住出口,就可以保证在山凹中的人员安全;而仲孙奇选择的驻营地点虽然是一个山谷,但前后相通,另外在山谷中还有二三个其他出口和山谷相连,虽然这些出口都不大,但毕竟通向山外,必须要派兵驻守,这样就分散了防守的兵力。另外在山谷地区内,还发现了一些人为的痕迹,说明这一带地区有人来往。
  但仲孙奇却并不认为出口多是缺点,相反还是优势,因为这些出口都不大,就算是驻守也用不了多少兵力,在每个出口只派驻百余士兵,用一些车辆木栅拒马,完全可以守住。而且有了这些出口,对代军出击袭扰匈奴军队,十分有用。而有人迹更不算什么问题,这样的山谷,有一些游牧民族来往通过,再正常也不过了,并不能成为不能驻营的理由。
  仲孙奇是最早追随高原的人员之一,这些年以来,几乎参加了代军所有的战斗,立下过不少战功,同时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能够自领一军作战的大将,当然他的作战思想也深受高原的影响,不仅崇尚进攻,而且重视掌握战场的主动。
  虽然仲孙奇知道,这一次抵御匈奴大军,是以防守为主,一直耗到匈奴大军耗不下去了,主动撤军。但并不等于要代军完全放弃进攻,必须要在守中有攻,在必要的时候还要以攻代守,才能最终击溃匈奴的大军。
  而这些出口通道,正是代军出击,袭击匈奴大军的最佳通道。如果选择另一个驻营地点,只要是让匈奴军队堵住了出口,就可以将代军完全封锁在山凹里,使代军完全陷入到被动当中,任由匈奴军队攻击,万一匈奴军队坚持的时间比自己预想得强,或是出现其他的意外事件,代军就只能被动的等着匈奴军队撤军。
  不过虽然仲孙奇是高原任命,临时带领大队人马转移的主将,但在驻营地点上遭到白灵族的主要人员的异议,也不能轻易的做出决定来。于是众人只好来找云瑶,由她来进行裁决。
  尽管云瑶不懂军事,也不知道这两种意见到底那一种更好一些,但她知道高原既然任命仲孙奇为带领大队人马转移的主将,并且让仲孙奇付责选择驻营的地点,就说明高原相信仲孙奇的判断能力,因此最终云瑶还是决定釆纳仲孙奇的意见,就在仲孙奇选择的地点驻营。
  而确定了驻营的地点之后,仲孙奇一面在山谷中布置营地,并且组织人员修建防御阵地,一面也派出大量斥候,探查每一个出口通道,了解这些出口通向那里,并且画出了一份详细的地图,注明了各条出谷的路线,以及需要防守的关建据点。
  不过就在今天白天,探查山谷深处的斥候回来,向仲孙奇报告,原来在山谷深处大约五十里左右的地方,竟然发现了一个村落,房间数量大约有数百间,估计人口约在二三千左右,不过斥候只是远远的观察,并没有抵近侦察,因此也没有惊动村民。
  听完了仲孙奇的讲说,又看了画好的地形图,高原对仲孙奇选择的驻营地点十分满意,因为这样的地形才好灵动用兵,不过在群山中发现了有村落,到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毕竟这里还是属于草原范围,一般来说是不会有定居的族群,难到这又是一个类似于白灵族的部落吗?因此到是有必要弄清楚。


第七一六章 新营地(二)

  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一早,高原起身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会同众将一起去察看仲孙奇布置的防御阵地。
  虽然山谷的入口并不宽,但仲孙奇并没有将防御阵地设在山谷口,而是将防线向山谷口外推出了大约一百余步的距离,设为第一道防线。整条防线是呈棱形状布置,以马车、矩马,木栅和石块组成防御工事,同时还垒起来四余座一丈多高的箭塔。
  而在防御工事的外沿约十步左右的地方,还挖了一条宽达一丈,深约八尺的战壕,并且还通过十余条壕沟和营地内相连,用木栅做隔断。营地里的士兵可以首先战壕中防守,而在匈奴军队攻占了战壕之后,通过壕沟回到营地里,然后放下木栅,就可以阻挡匈奴士兵进入。在战壕上用木栅架成了十余道桥梁,可以供军队平时进出。
  而在山谷口处,布置了第二道防线,以防止在第一道防线被攻破之后,人马可以退入山谷中,依托第二防线抵御匈奴军队,并且还可以再山谷中布置第三、第四道防线,来逐步抵消匈奴军队的进攻。在其他和山谷相连的通道,也都是同样如此,将防线扩大到山谷以外,容出后撤的空间来。
  这个时候,在山谷口外,以及其他各谷口用马车、矩马,木栅和石块等物建成防御工事基本完工,但战壕还有近一半的工程未完,而第二道防线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现在仲孙奇正集中大部份力量,加紧战壕的施工,毕竟建立第二道防线并不是十分迫切的事情,可以放缓一步。
  总体看来,防线虽然布置得有些简陋,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不过匈奴军队也不像华夏各国的军队,没有攻坚的器俱,只能用人垫,而且又缺少盔甲护体,因此高原认为这样的防线,完全可以阻挡住匈奴军队的进攻。
  另外现在大营中不缺木材,石料,但缺少青铜、铁等金属,又没有工匠,因此制造不了如床弩、投石机之类的大型防守器俱,就连弓箭都没有办法打造,仲孙奇只能命人将木材削成六尺多长,手握粗细的木杆,再将一头削尖,做为投枪使用,然后命令士兵加紧练习投枪。
  高原对防线的布置十分满意,能够在这短短的几天内,把防线建成这个样孑,也确实很不错了,这主要是因为仲孙奇督促得很紧,白灵族人也知道这是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存亡,因此也十分努力的工作,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是畜力充足,虽然白灵族的人数不多,但还有近八千头牛和两万余匹马,放在那里都是十分庞大的畜力,也保证了工程的快速进展;现在离匈奴大军到达,估计还有二三天的时间,如果加紧赶工的话,还是有可能在匈奴大军到达之前完成所有的工程。
  不过高原也对防线做出一些补充,一是在战壕里插上许多倒刺和斜刺,用来阻挡匈奴军队的攻击,毕竟战壕只是起辅助的防守作用,主要是以拖沿、减缓匈奴军队的突进为主,并不是主战场,代军在战壕中作战的时候并不多,因此可以多设一些杀伤力强的武器,二是在战壕前沿挖了不少陷坑,每一个陷坑都不用很大,一尺多深,半尺见圈就可以了,再用浮土覆盖。主要的作用并不是用来陷入,而是对付战马,在奔跑中的战马只要踏进这样的陷坑里,就会立刻失蹄倒地,甚致是腿骨拆断,可以减缓匈奴军队的骑兵突击。
  看完了防御工事的布置之后,己经是中午,高原带领着众人回到山谷中休息,而高原也做出了布置,除了派出斥候,严密的监视匈奴大军,随时报告匈奴大军的动向,把白灵族的老弱妇幼全集中在山谷里,全部交给云瑶管理,主要是负责后勤事务,而青壮年分成三批,轮流在防线上驻防,由仲孙奇付责指挥,而全部代军做为机动兵力,伺机而动。同时又派出两千余名白灵族人,在山岭中去寻找野兽进行训服,为全面迎战匈奴军队做准备。
  到了下午,高原又对山谷的出口,还可山谷后的防御阵地一一的视察,而且就在下午黄昏时分,营地里开始做晚饭的时候,斥候在营地西北大约十里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支人数约为五百余的匈奴军队,虽然代军的大队赶过去的时候,匈奴军队已经撤退了,但这也表示匈奴军队己经找到了白灵族大营的位置。
  当然,这到也并不是出乎于高原的意料,因为大军从原来的营地撤退的时候,在沿路上自然会留下许多痕迹,而且高原也没有让军队清理这些痕迹,因此匈奴军队能够沿着这些痕迹找到这里来,也并不意外。从一定程度上说,高原还希望匈奴军队能力找到这里来,如里匈奴军队真的不来,那么高原前期做的这些事情也就等于是白废了。
  于是高原只是下令,加派斥候的巡逻密度,严密的监视匈奴大军的动向,防止匈奴军队的袭击,而其他的事情,则依然照旧。
  就在这时,只见一名士兵走进大帐,道:“禀报主公,我们在后营抓住了几名奸细。”
  高原微微一怔,后营也就是在山谷的后端,虽然也建立了防御工事,但毕竟不如在山谷的阵地这么坚固完善,如果匈奴军队找到了通向山谷后端的道路,对自己来说,自然是一个重大的危胁,迫使自己不得不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中。
  不过高原还是有一些不信,因为这一带地区并不是匈奴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匈奴人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找到了通向山谷后端的道路,难到是找到了向导吗?这时高原不禁又想起仲孙奇说起过,在山谷中发现了一个村落,难道是这个村落的人吗?而这个村落会和匈奴有联系吗?
  想到了这里,高原才道:“问过他们没有,他们是什么人?”
  报事的士兵迟疑了一下,才道:“他们好像是华夏族人。”
  高原听了,也不禁大为意外,这里居然会有华夏族人存在吗?转头对水心月道:“除了辅公衍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人在匈奴部落里?”
  水心月也想起来,自己手下的赵新、马宇两个人己经完全投靠了辅公衍,不过想了一想,道:“他当然会带几个手下人,为他处理一些杂事,不过探路这样的事情,应该不会让他们去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