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征途 >

第314章

战国征途-第314章

小说: 战国征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胜道:“还有就是船筏在水面上晃动不定,士兵们很难站立得稳,自然也就无法作战,更匆论是登梯攻城,因此必须让士兵们多加训练乘坐船筏作战,做到在舟筏上如履平地才行。另外床弩、投石机等器俱一但开动,对木筏的影响甚大,由其是投石机,一经使用,木筏十有四五都会翻覆,因此想在木筏上使用投石机,还需要更大的木筏才行,或许将几个木筏连结起来,情况就要好一些。”顿了一顿,辛胜又道:“还有一点,就是士兵们都要学习凫水水技,这样就算是落水之后,也不会立刻就溺水而亡,可以等待其他船筏的救援。”
  听完了辛胜的讲说之后,王剪沉呤了片刻,道:“好,传令下去,从各营抽调会操舟驶船的士兵,集中起来,再选三万士兵,马上进行水战训练,而训练的各项内容事务,就由你来负责,如有什么需要,可以尽管向老夫提出。”
  辛胜听了之后,也赶忙道:“末将尊令。”
  辛胜离开之后,王剪看了看远方屹立在水中的大梁城,也不禁苦笑了一声,看来在短时间内,想从水面上用船筏进攻大梁城,基本是不可能了,虽然自己己经下令,开始让士兵们训练水战,但王剪十分清楚,从现在开始训练,至少也要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才能有效果,而且到时候能不能攻破大梁城,连王剪自己的心里也没有底,毕竟王剪从来没有打过水战,不知道水战到底能够达到那一步。而既使是放水灌淹了大梁,但想要攻破大梁城,也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另外王剪心里也一直有一点疑惑不能消係,那就是从放水灌城到现在,己经过去了十几天的时间,而除了在放水之前,蕃勇军突破了秦军的围困,突围而出之后,就再也没有一点动静了,包括这一次秦军向大梁城发现进攻,守军除了在城墙上驻守之外,也没有再出做什么基本的举动。
  这很显然不符合高原的用兵之道,因为从以前的情况来看,高原早就预料到了秦军会放水淹灌大梁城,而且高原也在城里做了大量的预备工作,如加强城墙,守住城门之类,当然这些都是预备性的准备,但高原决不可能在军事没有一点准备,毕竟现在大梁城己经被大水围困,高原不会就么甘心被困在大梁城中吧。
  虽然王剪也知道,大梁城里的粮草物资储备十分丰富,至少可以支持一二年的时间,但物资储备再多,也总有用完的一天,以秦国强大的国力,保证围困大梁三四年的时间,是完全做得到的,虽然代军的骑军再不断的袭击秦军的运输队伍,但双方拼消耗,守军也未必拼得过秦军。当然,在大梁城坚守的时间里,也许会有别的变化,其他国家或许会向秦国进攻,秦军会被迫撤退,这样大梁城的围困也就自然解除。
  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高,现存的几个国家中,燕国可以忽略不计,代军的战斗力虽强,但国力太弱,根本支持不了一场进攻战争,何况现在高原又不在代郡坐镇。因此唯一有能力进攻秦军的,就是齐楚两国,但这两个国家都是守城有余,进取不足。受到别的国家进攻,或许可以奋起抵抗,但让他们主动去进攻秦国,两个国家的君臣恐怕还没有这种气魄。那么高原到底是有什么倚仗呢?


第四五零章 船队到达(上)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双方又罢兵停战,而是各自加紧水战的训练,为以后的战争准备。
  就在秦军向大梁发动水攻之后的第六天,王剪收到了守卫荥口的士兵的报告,有一支船队,大约有一百余艘各种船只,通出了鸿沟,正在向大梁的方向驶进了过来,但这并不是秦军的运输船队。
  自从放水淹灌了大梁之后,秦军意外的发现了水攻的一个附加成果,就是鸿沟的水面上涨,并且可以通过修建的河道,将相当一部份粮草物资通过水路运送到秦军的大营,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的减化运输的成本,而且还可以避开蕃勇军的袭击。因此在这一段时间里,大量的运输船只到达秦军大营,本来是用来临时引水灌淹大梁的临时河道,结果反而成为了秦军主要的运需航道。
  如果这支船队并不是秦军的运输船队,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这是代军的船队,上一次攻魏之战,杨端和曾想渡过黄河,配合正面的秦军进攻大梁,但在渡河的时候遭到了代军船队的打击,结果渡河的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因此这也说明代军确实有一支水军存在,现在秦军水灌大梁,于是高原也将这一支水军调来参战。
  驻守荥口的秦军发现了代军的船队之后,就立到派人骑快马赶到秦军大营来报告,现在船队尚未到达,秦军还有一段时间来准备应对,因此王剪立刻下令,招集众将商议应该怎样应对代军的船队。
  听了王剪的讲说之后,章邯首先道:“上将军,现在大梁城本来就己经十分难以攻打了,如果这支船队到达了大梁,一定会让守军如虎添翼,更难应付了,因此我们应该立刻截断河道,不让船队进入大梁城。”
  李信皱了皱眉头,道:“如果截断了河道,那么我们的粮草物资也就都不能通过水路运抵大营,走陆路的话又会遭到代军骑军的突袭,损失重大,这样对我军也十分不利啊。”
  辛胜也道:“是啊,现在代军不过只是百余艘船只,而我们现在拥有各种船只四五百余艘,大小木筏三千多个,就算是代军的船队到达大梁,又有什么可担心的,而且现在守军在大梁城中龟缩不出,我们还拿他们没有办法,如果船队到达大梁之后,守军主动出战,反到是一件好事。”
  这段时间己来,辛胜奉王剪之命,训练水战。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己经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在大部份士兵都学会了几下游水,在船筏上至少也不会心慌了。而且工匠们还集果广益,又想出了不少在水中稳定船筏的办法。最主要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将若干船筏连结起来,可以加大船筏在水中的稳定;二是用一块大石,系上绳索,扔到水中,然后系住船筏,实际和下锚的效果相似;三是在水中打上木桩,将船筏绑定在木桩上,也能使船筏在水中稳定。
  经过测试之后,这几种方式都十分有效,第一种方式可以用来攻击大梁城,而后两种用于在木筏上使用床弩、投石机一类的大型器俱,基本就不会在出现距烈摇晃,翻覆的现像。因此辛胜也觉得信心大增,认为如果现在再向大梁城发动进攻的话,结果也一定会大大不同了。现在代军的船队也赶到了大梁,辛胜也颇有一些跃跃欲试,想和代军再打一场水仗,看一看秦军训练的效果。
  羌瘣道:“高原用兵一向都是谋定而动,难以预料,而且他又善于制造一些看似不起眼,却能将军队的战斗力极大提升的工俱,如他设计的新式马俱,就可以使骑军的战斗力大增,因此他既然敢将船队调到大梁,就一定是有所持仗,说不定他又会在船只做出什么新的设计,能够使代军的水战实力大增,我们将代军的船队放入,说不定会犯了一个大错误。”
  听他这么一说,秦军的诸将也都沉思起来,虽然羌瘣所说只是一种推测,但谁都不敢小视,只看高原设计的新式马鞍和马蹬,就能使骑军的战斗力大増,也让秦军头疼不已,还有用投石机投射的火球,谁都不怀疑,高原不会在船只上会做出一些什么类似于新式马俱的改造来。
  王剪这时也觉得有些左右为难,万一代军的水军真的有什么类似于新式马俱的新式器俱,秦军岂不是自找苦吃吗?但这仅仅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事实支撑,在这个时代,水战不仅原始,而且也不普及,列国之中只有楚国建立有一支专业的水军,秦军对水军水战的常极度缺乏,因此王剪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来。
  如果将河道堵死,不放代军的船队进来,就会同时也切断秦军的水路运输线,只能依靠陆路的运输,而陆路就会面临着代军蕃勇军的突袭,损耗巨大。虽然现在秦军的水军训练有了一些成效,但能否立刻攻破大梁城还不得而知,因此这一战估计还会是旷日持久,而现在秦国云集在魏国的军队民役多达六七十万,毎天仅粮草消耗就接近万石,秦国的国力虽然强大,但如果这样消耗下去,也不是良策,说不定最终会耗到秦国支持不住,被迫退军。
  王剪当然知道,战争并不仅仅是军队的比拼,同时也是囯力的比拼,就为了一个虚无的猜测,让秦国承受巨大的损失,就算最终灭亡了魏国,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也未必有利。因此怎样选择,王剪一时也确实做不出任何的决定。
  如果是杨端和在这里,到是能够能够帮王剪做出决定来,因为在上一战中,杨端和在渡过黄河的时候,遭到了代军水军的突袭,到是见识过代军战船的威力。不过一来是秦国从来没有建立过真正的水军,也不需要水军,对水战也并不重视,因此秦军的诸将,包括王剪在内,对这一战的细节过程都并没有深入研究,只是认为是代军的一次突击得手;二来这毕竟是一场败仗,王剪既然不多问,杨端和自然也就不想多提。
  当然在代军的船队逼近时候,杨端和也不会再有所隐瞒,一定会将自己所见所知的情况向王剪全盘托出,如果王剪了解了那一次水战的详细经过之后,说不定会倾向于宁可承受巨大的物资损失,也要封锁河道的计划,但现在杨端和并不在秦军的大营里,因此王剪也失去了一次了解代军的水战能力的大好机会,也影响了王剪的判断力。
  这时辛胜又道:“上将军,依末将之见,完全封锁河道,对我军不利,因此并不可取,不如在代军的船队到达之时,出动水军封堵在河道的入口处,并且在河道两侧,多设投石机,就此消灭代军的船队,这样一来,就算是代军的船队最终突破了河道,驶进大梁城去,也必然损失惨重,不足为虑了。”
  王剪听了,也不禁连连点头,笑道:“此议甚好,如此一来,既不用封锁河道,又可以封堵住代军的船队,实在是一举二得之计,各位以为如何呢?”
  其他的秦军诸将听了;也都纷纷称是;包括建议截断河道的章邯、羌瘣,也都没有异议,因为截断河道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对秦军自身的损伤也是同样巨大,而辛胜的建议正好是一个拆中的方法,将投石机布置在河道的两侧,对代军的战船进行打击,无论代军的船队有什么厉害的武器,也不可能抵挡得住投石机的攻击。
  然后再用秦军的战船在河道口拦截,这样层层设防,实在想不出代军还有什么方法来应对除非代军的船队是用铜注铁的。
  王剪点了点头,道:“好,就依辛将军之言,马上调动一百架床弩、一百架投石机,在河道两侧布置,只等代郡的船队一到,辛将军就马上率领船队出击。”
  众将齐声称是,王剪正要下令散帐的时候,只见一个士兵进帐来报告道:“禀报上将军,代军的战船巳经驶入了河道。”
  王剪怔了一怔,也不由得大吃一惊,代军的战船竟然有这么快吗?因为按照王剪的观念,船只行驶迅度都是慢得像牛车一样,秦军的运输船只从鸿沟驶入,少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才能驶进大梁水域,而这才过了不到两个时辰,代军的船队就从鸿沟中驶进了河道,而整个河道的全长也不过就是十多里,如果以这样的迅度,恐怕连半个时辰都不用,就可以驶过河道,进入大梁的水域里了。就算是现在王剪决定,截断河道,恐怕也是来不及了。
  不说是王剪,在场所有的将领也都吃惊不小,没想到代军的战船会来得这么快,而且所有人的头脑里生出了这样一个念头:一定是高原对船只做了一些什么改进,因此才使船只的行驶迅度大幅提高。
  但王剪很快就反应过来,立刻道:“辛胜,你马上去调集船只,准备堵截代军的船队,李信,你立刻去安排投石机和床弩,在河道边布置,能够布置下多少是多少。”
  辛胜和李信也赶忙齐声道:“末将尊令。”


第四五一章 船队到达(下)

  如果高原知道秦军诸将的想法,肯定会有一种躺着也中枪的感觉。秦军的诸将也未免太高估了自己吧。
  其实因为秦军的诸将基本都没有坐过船,因此对船航行的速度没有多少准确的认实,而且秦军的运输船只都是载满了各种货物,吃水极深,行驶的速度自然要比一般的战船要慢得多。
  当然,在对船进行改造时,高原也确实在战船速度的提高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但并没有釆用什么新技术,无非就是增加了划桨的数量,像主力大战船就配置了十二对船桨,并将桨叶加大加长,再分成两批人员轮流划动,再加上风帆,这样一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