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征途 >

第253章

战国征途-第253章

小说: 战国征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栋点了点头,立刻叫人取过来地图,道:“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这一次秦军出动了二十万大军,进攻魏国,主将是王剪,随军出战的大将有杨端和、韩腾、王贲、羌瘣、章邯等人,分三路进军,由王贲领军六万,出野王,进攻河内;杨端和领军五万,出新郑,进攻榆关;韩腾领军六万出洛邑,进攻成皋;主将王剪领军三万居后,三路接应。另有冯刧、尉缭率军十万,进驻南阳郡,作为后备兵力,并保障前线的粮草供应。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指点,说明秦军的进攻方向。
  听他说完之后,高原道:“魏国是怎样应对的?”
  项栋道:“魏国己经征集了二十万大军,拜大司马魏错为主将,鲁仁杰、苏护为副将,领军十万驻守成皋,以拒秦军。相国魏行领军十万,驻守大梁。魏国已经派人来催我们进军。”
  高原微微皱了皱眉,成皋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北,汜水和黄河入汇处,也就是后来的虎牢关、汜水关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腹地的重要关隘。不过这个时候,成皋是魏国西部的边境关隘;防守秦军进攻的第一线,距离大梁大约也是二百多里远。
  魏国派遣大军驻守成皋,到是无可厚非,但二十万大军一分为二,分别驻守成皋和大梁,看似两全其美,面面俱到,实际上是犯了分兵的大忌。因为现在魏弱秦强,因此魏国应对秦国的方案,要么就是集中大军,屯于边境,层层设防,拒敌于国门之外,要么就是收缩防线,全力守卫大梁,拉长秦囯的战线,而不是现在这样把大军分成二批,不伦不类。
  而魏国做出这样的布置,也说明魏国确实洠в惺裁疵耍笏韭砦捍硎鞘裁慈耍咴恢溃橙式芎退栈ぴ诶钅恋募窃刂卸加校钅炼月橙式艿钠兰凼侵泄嬷芯荩铣沙种兀梢砸删浦欢运栈さ钠兰凼牵挛淇杉危闪焱蛉宋确妫豢晌В梢哉┌芏眨咧
  想了一会儿,高原才转向项栋,道:“项大夫,楚军有多少人?”
  项栋道:“我们只带来了一万五千人。不过这一万五千人都是我项氏一族的孑弟兵,不是在下夸口,绝对是楚国最强的军队。”
  原来项栋和景泰回到楚国以后,将与高原商议的结果告诉楚王负刍,和楚国的众大臣们。
  楚囯的群臣对这个方案也比较满意,其实楚国也是深受秦囯之害的国家,对秦国的扩张一直都十分担心,谁都知道一但魏国灭亡,秦国吞并了三晋,楚国同样十分危险,只是楚国和秦国交战,历来败多胜少,因此楚国上下对于是否出兵援魏,议论不绝,不少大臣都担心,一但出兵援魏,胜负难料且不论,万一惹恼了秦国,把秦国的兵锋引向楚国,那就得不偿失了。而现在秦国毕竟还没有进攻楚国,楚国有必要急着引火上身吗。
  高原的建议,正好解决了楚国的顾虑,如果以私军的名议,派出少量的军队援助魏国,到是可进可退,在外交上也有托辞,不至于过份激怒秦国,而且尽可能利用魏国把秦国多拖一段时间,楚囯的安全也就能多得一点保障。虽然也有一些官员反对以任何形式救援魏国,但绝大多数官员都认为这个建议是可行的。
  于是楚王负刍下诏,命令大司马梁燕负责此事。而梁燕也不敢大意,首先派人出使魏国,协商出兵的事宜,又派自己的三个儿孑领项氏的私兵一万五千人,救援魏国。
  进入战国时代之后,各国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世族的势力,这方面秦国做得最好,世族势力基本无法与国君抗衡,而楚国做得最差,甚致可以用失败来形容,因此楚国的世族势力极大,各世族都有大量的私兵,而且装配训练,都要强于国家的军队。项栋说他带来的一万五千军队是楚国最强的军队,并不是吹牛。
  当然,项栋兄弟领军也是首先赶到陶邑驻扎,等待高原到来。


第三六二章 局势突变

  高原想了一想,又道:“你们在这里驻扎之后,魏国有什么反应?”
  项栋笑道:“怎么没有反应,魏国己经派人三次来催促我们尽快进军入魏,而现在武安君派往魏国的张先生正在魏国交涉,我们都见过张先生了,武安君的要求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取得魏军的指挥权才行,老实说,现在也只有武安君才能和王剪相抗衡,否则别说是救不了魏国,连我们带来的这些子弟兵只怕都会葬身在魏国。”
  高原又问道:“那么魏国的态度怎么样?”
  项栋道:“魏国方面只答应给我们的军队供应粮草物资,但让我们执掌魏国的兵权,现在魏国朝中还有争议,由其是国相魏行和大司马魏错,都不愿让出魏国的军权。”
  高原道:“好吧,我们就暂时在陶邑等着,按我的估计,驻守成皋的魏军是注定会失败,等魏军败阵之后,魏国就会知道秦军的厉害,那样就不得不答应我们的条件。”
  田克臧道:“武安君,虽然你想要执掌魏国的兵权并不为错,但你想过没有,一但魏军败阵,失守成皋,损兵折将,而且还会大大打击魏军的士气,会不会弄巧成拙了。”
  高原道:“安平君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我这也是无奈之举,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主将的重要性,各位都应该知道,我们楚代合军,也不足四万人,要想保住魏国,主要还是依靠魏军,如果魏国现在还有信陵君这样精通兵法,知兵善战的人在,我当然不会提出这个要求,但现在魏国根本就没有将材,如果我不能执掌魏国的兵权,能调动魏国的军队,就根本保不住魏国。”
  项栋也道:“在下也认为,武安君所言极是,现在魏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将,如果我们不能执掌魏国的兵权,就我们这三四万军队,进入魏国也是无济于事,说不定还会被魏国利用,替他们去和秦军硬拼送命,因此这一点我们决不能让步。而且驻守成皋的魏军只有十万,在大梁还有十万魏军驻守,我们的计划就是依托大梁的坚城驻守,就算是成皋的魏军败阵,也不可能全军覆没,总会还剩几万军队,再加上大梁的守军,也完全足够了。”
  听了项栋的话之后,高原点了点头,能够说出这样一段见解,说明项栋是深知兵法的人,这就好办了,毕竟在援魏的问题上,代郡和楚国的利益是一致的,有一个有能力的同伴,当然是好事。
  高原道:“好了,我们现在就在陶邑等着吧,不过要随时做好出兵的准备,只要魏国那边一答应我们的要求,立刻就能出兵,另外我们也对魏国的情况要严密的关注,由其是对秦军的动向,战事的进程,毎天都要进行通报。这样一入魏国,就可以立刻展开行动。”
  田克臧点了点头,道:“武安君,项大夫,我这一点是以巡视边境的名议到陶邑来的,因此不能在陶邑就留,既然和两位都会过面了,那么明天就要离开这里回临淄去,我不在这里,陶邑就由匡大夫全权负责,他会全力配合两位,除了不能出动军队之外,其他的要求,都全尽可能的帮你们做好,而魏国的事情,就请两位多费心了。”
  商谈完之后,高原回到自己的大营里,立刻叫来了凌风,让他马上派遣斥候,进入魏国境内,分散打探消息,同时又派人通知在大梁的张良,自巳已经到达了陶邑。
  第二天,下起雨来,而田克臧还是向高原和项栋告别,冒雨返回临淄。
  这时己经是五月底的季节,气候炎热,只要雨势不大,到也洠в惺裁从跋臁2还咴吹P模蛭衷谡钦撬冢绻偌由嫌晁坪拥乃苹够嵩僬牵绻鼐フ己拥溃每梢远源罅航兴ィ仪鼐娜方校幸宦肪褪墙ズ觾龋得髑毓壕馐兜接盟フ绞酢
  河套、河內,都是黄河流域的专有名词,河套是指“几”字的头的“冂”形地区。而河內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几”字的弯勾拐角的北岸地区,正是和大梁的对岸。如果秦军要对大梁施行水攻,那么占领河內就是第一步。因此李牧才留下“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这样两句话。
  高原并不担心秦军进攻大梁,因为大梁城易守难攻,又有十万大军驻守,怎么样也能坚持几天,但就怕魏军在成皋失利之后,彻底放弃了黄河沿岸的居点,这样一来,就只能孤守大梁,等着水淹了。因此高原也只能期望魏国那一边能够早一点决定,这样自己才好指挥大军,进入魏国境內,才好实施自已的抗秦计划。
  雨势虽然不大,但却连下了两天,一直都没有停,不过代军每天的操练可是风雨无阻,别说是这一点小雨,在代郡的时候,就是寒冬三九,天降大雪,也是照练不误,因此虽然是在雨中,代军的士兵依然坚持操练,包括高原来內,全部都是冒雨出练,而且练得热火朝天,也引得不少陶邑的居民驻足观看。而另一边的楚军营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两天里,高原也观查过楚军,士兵到是个个彪捍,显然是精锐之兵,不过没看见过楚军操练,不能对楚军的战斗力做出评价。不过这两天项栋兄弟三人到是天天冒雨来看代军的训练。
  而就在这时,高原忽然接到了报告,张良和魏国的使臣魏増从大梁赶到了陶邑,原来魏国终于作出了决定,不仅要让高原执掌魏囯的军权,而且还要让高原佩带魏国的相印,也就是出任魏国的国相。
  别国的大臣佩带相本国印,在战囯时期是常有的事情,当然是像征意义,只是挂一个名而己,并不是真的国相之位拱手让人,如公孙衍、苏秦都曾兼任过五国的国相,齐国的孟偿君也曾挂过秦国的国相,都是这个道理。
  不过高原只是要执掌魏国的军权,并不想要挂相印这样的虚名,但魏国做出这样的决定,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一定是局势对魏国非常不利了,而且不是如此,张良也不会专程从大梁赶来,因此高原立刻下令,先将魏增接到馆驿中休息,而马上招见张良,询问魏国的情况。
  果然,张良入帐之后,神色颇为严峻,向高原施礼,道:“参见主公。”
  高原摆了摆手,道:“子房,不必多礼了,魏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良道:“驻守成皋的魏军大败,十万大军只剩不足二万,大司马魏错阵亡,秦军乘势进军,长驱直入上百里,连夺宛冯、荥阳、广武、市丘、中阳、修鱼、安城等八城,兵锋直指荥口。”而且在黄河北岸,王贲也连夺六城,整个河內地区,也全部都被秦军占领。现在整个大梁城里人心慌慌,甚致有人劝魏王假向秦国投降。”
  高原也大吃了一惊,虽然他估计到驻守成皋的魏军肯定会败阵,但却没有想到会败得这么快,这么惨,十万大军只剩不到二万,几乎算是全军覆没了,而且这样一来,秦军离大梁己经不足百里。因此立刻又问道:“魏军怎么会败得这么快?”
  张良苦笑了一声,道:“本来在开战之初,魏国朝议,有不少大臣都建议,放弃成皋,集中所有的兵力,退守大梁周围,以大梁的坚城为依脱,抵抗秦军。”
  高原点了点头,道:“这是正确的战术,为什么会驻守成皋。”
  张良道:“因为相囯魏行的封地在成皋,他要将封地的财产族人都迁移到大梁来,因此才要力排众议,一定要坚持要驻守大梁,结果魏囯的大臣们争吵了几天,也没有结果,魏王假不得己才做出一个折中的办法,二十万大军分成两批,十万驻守成皋,十万驻守大梁。但拖了这几天的时间,等大司马魏错领军赶赴成皋时,巳经晚了,秦将韩腾抢先了一步,攻占了成皋,随后以逸待劳,向魏军发动进攻,把魏军杀得大败,魏错阵亡,鲁仁杰、苏护带领残余的魏军退守荥口。而魏囯朝内也大为震动,魏王假一怒之下,将魏行罢职,这一来国相和大司马的位置就都空出来了,于是魏増合魏王假的建议,拜主公为魏囯囯相,执掌魏囯的军权,抵挡秦军,现在魏王假迫于形式,只能答应,因此才随我一起赶来陶邑,请主公尽快领军入魏,否则魏国可就真的危险了。”
  荥口位于大梁城西北,距离大梁城不足五十里,同时也是鸿沟的源头,鸿沟在这里接通黄河水为源,然后向东流经中牟、大梁,折而南下,入颍河通淮河,因此要防止秦军引黄河水灌大梁,最好就是守住荥口,直接切断秦国引入黄河水的源头。
  高原点点头,道:“好,我马上通知楚军,明天就领军入魏。”


第三六三章 率军入魏

  高原立刻找来了项栋和匡章,将魏国现在的情况向两人讲说了一遍。
  两人听了之后,也都大吃了一惊,想不到魏国的局势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