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征途 >

第126章

战国征途-第126章

小说: 战国征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时在广场上,陈乙的惊魂才定,转向对荷华叩拜的赵**叫道:“你们现在知道感谢公主了吗?刚才在干嘛,还想要加害公主,连我都挨了好几下,你们说这该怎么算。”
  荷华微微皱眉,道:“陈乙。”
  陈乙立刻吓得低下头,退到一边。
  在人群中有一个人跪立起来,道:“小人刘过,刚才就是小人首先用石头砸公主,却不知公主真的是一片好心,救了这全城的百姓,现在小人追悔莫及,请公主下令,将小人处斩,小人愿意以死向公主谢罪。”刘过一说完,立刻又有几个赵国百姓跪立了起来,都愿意以死像荷华谢罪。
  陈乙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句话,居然会引出这么多人站出来向荷华谢罪,因此一时也怔住了。
  荷华道:“好了,如果我要追究你们对我的不敬行为,也就不会救你们,既然我救了你们,那么你们就要好好的活下去,绝不可以再轻言生死,听到没有。”
  这几个人也都是热血汉子,听了荷华的话之后,也不禁热泪盈眶,对向荷华连连叩头不止。
  这时荷华又道:“这一次大家能够活命,其实并不在我,而是我父王开恩,才饶恕大家,因此大家必须向我父王谢恩。”说着,荷华转过身来,又跪倒在地上,道:“多谢父王开恩。”
  其实赵人感激的只是荷华,对秦王政仍然并没有好感,甚致还可以说是仍有几分仇视,谁都不想向秦王政谢恩,只是现在众人对荷华己经是推崇倍致,几乎是荷华说什么就是什么,因此荷华这一说,众人也跟在荷华的身后,向秦王政叩首,然后齐声道:“多谢大王开恩。”
  秦王政在城头上道:“尔等百姓,平身。”
  众人起身之后,秦王政又道:“寡人本意,是要屠尽邯郸之民,只是念在荷华一片仁心,不忍杀戳,感动上天,故万鸟下界贺祥,荷华化身玄鸟,因此寡人才饶尔一城之民,尓等能够得以活命,并不是寡人开恩,而是荷华之功,尔等不必叩谢寡人,要谢就谢荷华吧。”
  原本赵人就不想感谢秦王政,因此听了秦王政的话之后,也立刻顺水推舟,于是又向荷华称谢不己。
  荷华举起双手,示意众人安静,大声道:“各位乡亲父老,你们如果感激我,那么就请听我一言。”众人听了,也纷纷安静下来。
  荷华才道:“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不少人的亲属都死秦军的手里,但我是秦国公主,现在赵国已经亡灭,邯郸以属大秦所有,各位以后也就都是秦国之民,过去的恩怨就一笔勾消,因此我希望各位乡亲父老能够安守秦国法令,从此以后,做一个安善良民,不得再生异心,再有异动之举,凡是与秦国为敌者,也就是我赢荷华的敌人。如果有人胆敢违抗秦国的法令,反抗秦国的统治,那么我第一个就不会饶过他的,各位是否答应。”
  众人听了,立刻纷纷道:“我们都知道了,公主放心吧,只要秦国不杀我们,我们也就不会反抗了,一定会老老实实的。”
  荷华点了点,道:“好,我相信大家能够做到,那么现在大家各自都回去吧。”
  众人又向荷华叩拜,然后才各自转身,返回自己的家里去了。而荷华这才带着陈乙,转回到王城中。在穿过城门洞时,辛胜和守卫在城门洞的秦军士兵都恭恭敬敬的向荷华施礼,道:“公主。”
  荷华微笑着向他们点了点头,道:“让你们担心了吧。”
  辛胜嘿嘿笑了一笑,道:“公主,老实说刚才微臣确实很担心,差一点就冲出去救公主了,那知公主竟然能够感动苍天。到是让我们白担心了。”
  荷华向他们欠了欠身,道:“谢谢你们了。”然后才转上了城墙上。
  这时秦王政和众大臣还在城墙上没有走,荷华走上城墙之后,立刻又跪倒在地,道:“这一次是女儿任性妄为,请父王责罚。”
  秦王政哈哈大笑,环顾官员,道:“你们说,寡人该不该责罚荷华呢?”
  其实在场的官员那一个不是人精,当然看得出来,荷华向秦王政请罪,不过是故作姿态而己,不过这么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在显示出神迹之后,还能够保持这样歉恭的态度,又给足秦王政面子,这份心智既使是一个成年人,也未必能有。
  不过秦王政这么一问,官员们当然知道这时该说什么,才能配合着把这一出戏演完,王绾首先出列,道:“臣恭喜大王,昔日穆公之时,弄玉公主引曾萧史乘龙下凡,以为吉兆,穆公乃得霸于天下,而现今公主引万鸟贺祥,身化玄鸟,更是大吉之兆,我秦国定能统一天下,开立新朝。何况公主仁心大度,身系万民,自然不该受罚。”
  王绾这一带头,其他的官员自然纷纷附和,秦王政大笑道:“荷华,你听到没有,还不快起来。”
  荷华听了,立刻道:“多谢父王,多谢各位大人。”
  秦王政又道:“传寡人之令,立刻大摆盛宴,寡人和荷华要好好庆贺这次的吉兆。”说着,秦王政拉着荷华,一起走下了城墙,而其他官员也都随后跟着,纷纷下城。
  韩腾掉在众人的身后,看着秦王政和荷华的背影,眼睛里又露出了凝重的光芒来。


第一七八章 秦军回师

  自从秦王政取消了屠城令之后,一转眼又过去了十余天的时间,邯郸城里秩序井然,赵人果然都安份了下来,各自安守生业,至少在表面上,并没有在反抗秦军的统治。
  而且秦军的军纪甚严,赵国的重臣、宗室要么己死、要么是被赵嘉带走,因此豪强的人数大减,而剩下的豪强也迫于目前的局势,暂时隐忍安份了下来,结果在邯郸城里反到是少了许多仗势欺人,违法乱纪的权贵,不少赵人到觉得这样也很不错。
  既然取消了屠城令,秦王政留在邯郸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因此秦王政也决定,尽快返回咸阳去,毕竟像这一次是把整个朝廷机构全部都带出来,可不是长久之计。不过要离开邯郸,返回咸阳,也要对邯郸,仍致整个赵国地区的情况做一番周密的布置。尽管这几天里,赵人因为荷华的神迹,终于老实了下来,但也是镇得住一时,镇不住一世,而且荷华也不可能长期在邯郸住着,万一荷华走了,赵人再闹起来怎么办,因此趁着现在荷华还在这里,能镇得住大局的时候,拒管理赵地的事情都布置好。
  而且这时秦国派往代郡的间作人员也回来了,向秦王政报告,高原己经诛杀了赵嘉,占领了代郡,并自立为武安君,领导着李牧的余众在代郡建立了政权。
  尽管现在秦军己经占领了赵国的主要地区,李牧的余众己经没剩下多少人了,而且代郡偏远,地广人稀,并不足以给秦国造成危胁,但毕竟代郡未能归服,秦国也就不箅是完全占领了赵国。另外秦王政也还记得,在得知高原将星临世的消息之后,秦国的太卜曾经占进行过占卜,得到一条预言:虽降于赵,终益于秦。对此,秦王政也是念念不忘。
  于是秦王政也立刻招集文武大臣,商议下一步的对策。当然,这种级别的会议,军方有资格参与的,只有王剪和蒙武两位大将军,其他的将领还不够格。
  等众大臣到齐之后,秦王政也向众臣宣告了刚刚收到的消息,然后首先向王剪询问道:“王卿,依你之见,如果要进攻代郡,需要多少人马?多长的时间呢?”
  王剪道:“至少需要二十万大军,时间至少一年。”
  秦王政皱了皱眉,道:“李牧的余部,最多不过十几万,而且李牧身死,群龙无首,还需要这么久的时间吗?这么多的人马吗?”
  王剪道:“大王明鉴,李牧虽死,但己指定高原为继存人,在井陉一战中,此人就是李牧的得力之助,无论是行军作战、训练士卒,都有出色的表现,而且此人娶李牧之女为妻,应该是能得到李牧旧部的支持。而代郡离邯郸八百里,离井陉六百余里,就是离曲阳也有四百里之远,路途遥远,行军运粮皆不更利,而且高原此人,善用骑军突袭,来无影,去无踪,速如风,快如电,防不胜防,唯有用井陉之战之法,沿途多建堡垒,保护运粮通道,才能确保大军的粮草供应,因此臣提出至少需要二十万人马,十万用于作战,十万用于沿途保护运粮通道,方才可以进攻代郡,而前期修廷堡垒,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秦王政道:“也就是说,至少需要有一年的准备时间?才能再进攻代郡。”
  王剪道:“是。”
  秦王政沉呤了一下,又道:“诸位的意思呢?”
  王绾立刻出言道:“大王,臣以为,目前我秦国不宜再出大军,进攻代郡,也不宜再出兵攻击他国。”
  秦王政道:“这又是为何?”
  王绾道:“这次灭赵之战,虽然成功,但我秦国的损失亦不算小,士兵伤亡达十余万,耗费大量的粮食物资,虽不算是耗尽我秦国所有,但各仓库之中,也所剩无几了,如果如王老将军所说的战法,虽不及井陉之战,但也不亚于又一次灭国之战,以我秦国目前的国力军力,恐怕也难以附担得起,如果其他六国趁机合纵,则我秦国危矣,除非出兵十万以下,战事不过六个月,到是可以一试。”
  听了王绾的话之后,秦王政又沉思不语起来。
  这时尉缭道:“大王,代郡偏远北方,地广人稀,李牧的余部纵然在代郡立足,也难有大做为,只要我们在井陉一线布防兵力,以防他们难下,即不足为虑。因此当务之急是休兵罢战,重新积攒国力,并且稳固所得韩赵之地,并周旋各国,使其不可合纵,待二三年后,国力重新恢复,方可再兴兵。”
  秦王政道:“尉卿,如果我秦国国力恢复,又当向何处用兵呢?”
  尉缭道:“下一个用兵之地,也不是代郡,而是魏国。三晋自来一体,现在韩赵俱灭之后,魏国己处于我秦国腹地,而且连结韩赵旧地,与韩赵世族多有勾连,因此才是我秦国的心腹之患。当尽早灭之,而这几年中,由其是不能让魏国和齐楚两国结盟。”
  秦王政点了点头,道:“魏国确实当灭,但魏国都城大梁城早墙厚,乃为天下第一坚城,要灭魏国,用兵绝不在少数,如果我们对魏国用兵之时,高原从代郡出兵,袭击赵地,又当如何应对。代郡虽然难成大事,但经过二三年休养,高原恐怕也会积攒不少力量吧,就算改变不了大局,但反攻赵地,并不是难事。”
  姚贾道:“大王,臣有一计,可以不费我秦国一兵一卒,让高原不战而自亡,纵然高原不亡,也无力再与我秦国相抗争。”
  秦王政到是有些意外,道:“哦?卿有何妙计?”
  姚贾道:“臣愿出使燕国,说动燕王喜出兵,进攻代郡,燕军如胜,高原必将亡灭,而高原纵然能胜燕军,但以一城之地,与一国相敌,也必然耗费巨大,损失惨重,自然也就无力再来和我们捣乱了。”
  秦王政想了一想,道:“这到是一条妙计,但唇亡齿寒之理,燕王喜未必不知,如果寡人是燕王,必不会出兵攻代,相反还会和代郡联合,以抗我大秦,而且寡人听说,燕太子丹为人颇有见识,必会劝谏燕王喜,因此卿要说动燕王喜,恐怕并不容易吧。”
  姚贾微微一笑,道:“大王放心,臣素知燕王喜其人,羊质虎皮,志大才疏,而且目光短渐,偏偏又自以为事,做大事却惜命,见小利而忘义,因此只要诱之以利,迫之以威,并不难说服,燕太子丹确实颇有见识,远在燕王喜之上,但奈何他只是太子,而非燕王,并不足为虑。”
  秦王政点了点头,道:“好,就依卿之言,卿当马上准备,出使燕国。”
  姚贾忙道:“臣尊令。”
  随后众人又商议了一番之后决定,留下蒙武、辛胜驻守赵地,并留驻十万大军,其他诸将军队,都随秦王政一起返回咸阳。其中韩腾和所部军队也随大军返回。
  蒙武在秦**方是仅次于王剪的二号人物,而且为人思绪细密,行事公正,是驻守赵地的最佳人选,而这一次灭赵之战,韩腾是立下首功,可以说如果没有韩腾和他的军队,秦国未必能够灭亡赵国,秦****赏过罚,这一次韩腾即然立下大功,自然要进行嘉奖,而且通过这一战,秦王政也发现韩腾确实是一个将材,未来秦国的征战还有很多,这样的将材当然是越多越好,因此秦王政也想正式把韩腾纳入到秦国的军方体糸中。
  另外这也是给其他各国一个范例,韩腾是韩国的宗室,但在归降了秦国之后,也能够得到了秦国的重用,证明其他各国的人材,秦国都会一视同仁,不拘一格。
  以后的大方略确定下来之后,秦王政也觉得放下了一件大事,再在邯郸呆下去,也洠в斜匾耍谑乔赝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