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明朝生涯 >

第62章

我的明朝生涯-第62章

小说: 我的明朝生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重的雕像所震撼。
  这时,跟在后面的许鼎臣在一旁介绍道:“魏公公,这石窟内共有道教石雕像66尊、浮雕云龙8条以及双凤藻井、仙鹤等诸多石雕。均为前朝太宗年间所雕刻,雕像颇为精致,堪称佳品实为不可多得的瑰宝啊!”
  看着一座座透出朴实凝重气息的雕像,魏同和不由得点头道:“不错,若非亲眼所见,咱家着实不敢相信竟然由此巧夺天工之物,可惜啊,若是能让皇上也来鉴赏一番就好了。”
  许鼎臣哈哈一笑:“皇上整日日理万机,操心天下大事。哪有时间来此游玩呢,只是吾等身为臣子,却不能为皇上分忧,实是愧对皇上啊!”
  两人闲聊了几句。又在石窟内四处走了一会,第一次来这里的魏同和不时为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像所赞叹,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后,两人这才走出了石窟。
  而此时早有随从在山顶的平地上摆好了矮几和两个凳子。矮几上放着一壶热气腾腾的茶水。许鼎臣和魏同和坐了下来,一边观赏康周围的风景一边品茶。
  魏同和品了一口茶水,笑着对许鼎臣说道:“许大人。咱家来之前曾听皇上夸奖过您呢,皇上说,山西流寇之所以能迅速平息,多亏了两个人。一个是宣大总督张宗衡,另一个则是山西巡抚许鼎臣,有此二人在山西坐镇,朕无忧亦!”
  听了魏同和提到了张宗衡,许鼎臣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之色,但很快便一闪即逝。他轻笑一声感慨道:“皇上过奖了,老夫不过是尽了一名臣子之职罢了,再说我许某人不过一介巡抚,手无一兵一卒,又如何能平息流寇呢。”
  许鼎臣那名为谦虚实为抱怨的话魏同和又如何听不出来呢,不管任何朝代,最为凶险和肮脏的地方只有两个地方,那就是大内和妓院,从宫中出来的魏同和自然早就练得一副察言观色的好本事,许鼎臣那一闪而逝的怨气自然逃不过他的眼睛。
  只见魏同和笑道:“许大人太过谦虚了,据咱家所知,那张宗衡派出了杨国柱清剿流寇,杨国柱虽然也是一员勇将,但却也有力有不殆之时,在其到来之前高迎祥等人连克大宁、隰州、泽州、寿阳诸州等数城,后又攻向应州府,却被应州军民击退,贼寇经此大败,其嚣张气焰才被压了下来,此皆为大人之功也!”
  上次流寇入境,崇祯皇帝给张宗衡和许鼎臣下达了命令,命二人限期剿灭流寇,并给二人划分了防守区域。但山西的兵权几乎全都握在张宗衡手里,许鼎臣过得甭提有多憋屈了,而应州府则是许鼎臣的防守区域范围,那场应州城下的大捷自然要算在许鼎臣身上,魏同和这个马屁着实拍得许鼎臣心里暖乎乎的。只见他笑道:“魏公公过奖了,这不过是应州府军民上下一心,将士用命而已!不过也不瞒魏公公,应州能有此番大捷,也多亏了一个人啊!否则应州别说是大捷了,能否保住都难说啊!”
  “哦,此人姓甚名谁,是何官职啊?”难得听一名巡抚如此夸奖一个人,魏同和也开始好奇起来。
  许鼎臣捋须笑道:“此人姓岳名阳,字正宏,应州府五里寨人士,有秀才功名在身,在流寇肆虐之际,此人毅然率领五百团练赶赴应州府救援,于城外大破上万贼寇,张献忠此贼也不得不狼狈逃窜,这才解了应州之围啊!”
  “哦,我朝竟还有此等忠义之士?”听到这里,魏同和也不由得吃了一惊。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魏同和此人确实和一般的太监一样,贪财、怕死,但是他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对皇帝倒是挺忠心的,毕竟他的利益早就和皇帝牢牢的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一听说竟有如此人才,他一时不由得动了爱才之心。
  “许大人,若是此人真有大才,您为何不将他举荐给朝廷啊?如今皇上求才若渴,必定会重用此人啊!”
  许鼎臣摇摇头苦笑道:“魏公公,您可别忘了,想那岳阳虽有功名,但毕竟只是一名秀才,许某如何将其举荐给皇上啊,无奈之下只好任命其为应州操守官,让其镇守一方,这也是许某职权范围内最大的能力了。”
  “啧啧,可惜了,可惜了!”魏同和摇了摇头,不住的口呼可惜。
  两人又品了口茶,魏同和缓缓的问道:“许大人,此次咱家来此上任,皇上让咱家除了关注流寇动静外,还有一件事要咱家办啊。这件事不知许大人办得如何了?”
  许鼎臣心中一叹,暗道该来的终于还是要来啊。他放下了茶杯,苦笑道:“此事魏公公不说许某人也是要向皇上禀明的,皇上让各省清理积亏盐课银,其本意自是极好的,但凡事皆有轻重缓急,积亏盐课银两之事已然已然是陈年积弊,皇上却要我等在数月之内清理完毕,这实在是……”许鼎臣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魏同和咬牙道:“办不了也得办,否则皇上震怒之下我等皆没好日子过。”
  许鼎臣没好气的说道:“可这笔银子要如何收上来?魏公公您也知道,要想从那帮子盐商手中收银子就跟要烧他们家房子似地,本官虽贵为一省巡抚,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动手硬抢吧!”
  “那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的等到期限到达,然后等着皇上降旨怪罪不成?”魏同和也急了,他身为镇守太监,除了帮皇帝监督地方官吏以外,帮皇帝看钱袋子也是他的职责之一,这件事如果做得不好,会影响他在崇祯面前的分数的。
  许鼎臣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此时的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刚走了几天的唐学颖身上了。
  正在两人愁眉不展的时候,一阵马蹄声从远处响起,很快便越来越近,不一会一名身穿皂袍的衙役骑着马出现在山脚下。只见这名衙役跳下了马朝山顶跑来,周围的护卫估计是认识这名衙役,见状也没有阻止他,而是任其跑了上来。
  这名衙役一路跑到许鼎臣面前后单膝跪了下来大声说道:“小人见过许大人,小人奉唐师爷之命,将这封信转交给许大人!”说完,他便从怀里掏出了一封用蜜蜡封了口的信封双手递给了许鼎臣。
  许鼎臣接过信封,粗略的查看了一下封口后很快就撕开了信封,他一目十行的看完了信,脸上立刻就露出了一丝抑制不住的喜色!(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巡视

  一直注意许鼎臣的魏同和立刻就察觉到了许鼎臣的异常。
  “许大人,看你的样子莫非这封信有什么好消息不成?”
  许鼎臣长长吐了口气,饶是以他宦海沉浮多年的城府也忍不住喜形于色,他笑着将信件递给了魏同和说道:“借魏公公吉言,总算是有一个好消息了!”
  看到许鼎臣递过来的信,魏同和却没有接过去。在大内玩了二十多年心计的他如何不知道这只是许鼎臣的客套呢。人家给你看他的私人信件那是出于对你的客气,可你若真的大模大样的接过来那就只能说明你的无知和狂妄了。
  魏同和摆了摆手,“许大人,这信咱家就不看了,还是您给咱家说一说到底有什么好消息吧!”
  “那也好!”看到魏同和如何“懂事”,许鼎臣也在心里暗暗点头,这个魏同和看来也是挺懂规矩的,不像某些刚出京城的太监那样鼻孔朝天,仿佛除了皇帝之外就属他们最大似地。
  清了清喉咙,许鼎臣微笑着说道:“这封信是老夫的一个幕僚写来的,前些日子他奉了老夫之命前往应州府筹集盐税,原本老夫也没指望能筹集到多少,但事情却着实出乎了老夫的意料,这个岳正宏啊,竟然很痛快的就答应了将剩余的十万两盐税一口气补上,这可是着实出乎了老夫的意外啊!”
  “哦……竟有此事?”魏同和原本端着茶杯的手也停在半空,眼神中露出一股不可思议的神情:“那个岳正宏竟然还是个盐商?”
  “哈哈哈……魏公公没想到吧?”看到魏同和吃惊的神情,许鼎臣笑了起来;“这个岳正宏不但是个练兵带兵的人才,而且做起生意来也有一套呢。半年前此子不知从何处弄来了大批的精盐,不但制作精美优良,而且价格也很便宜,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将原本占据了大半江山的来自山东、江浙一带的海盐给挤出了山西的市场,可以说现在山西境内的精盐大半都是由此子提供的。”
  “嘶……”魏同和倒吸了口凉气。虽然这年头还没有垄断这个词语的产生,但这并不妨碍他理解这个意思,能够揽下一省大半食盐生意,这里头的利润有多大用膝盖都能想得出来。想到这里,魏同和原本昏暗的眼睛顿时流露出一种叫做贪婪的光彩。
  看到魏同和的眼神,许鼎臣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他眉头一皱,仿佛是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魏公公,岳正宏此人虽然有银子,但毕竟经营食盐的日子尚短。估计此次能拿出十万两银子缴纳盐税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咱们做父母官的也要体谅下属才是,不能做出杀鸡取卵之事,您说呢?”
  听了许鼎臣的话,魏同和神情一怔,随即打了个哈哈才说到:“那是,那是,这种事咱家又岂会不知道呢。”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魏同和的心里已经暗暗将许鼎臣骂上了,“这个老家伙。背地里不知收了那岳阳什么好处,竟然如此替他说话。哼,当咱家弄清楚了那个岳正宏的底细后再对付他也不迟!”
  魏同和不知道的是,他这句话却是说对了。唐学颖在信里自然不敢隐瞒岳阳塞给了他两万两银子之事。不说别的。就看在这两万两银子的面子上许鼎臣就得回护岳阳,毕竟官场上自有官场的规矩,什么银子能收,什么银子不能收。而且你若是收了人家的银子就得替人家说话,否则只收银子却不办事的名声传了出去,日后还有谁愿意给你送银子啊?
  心里有所不甘。脸上自然也露出了一丝悻悻之色。魏同和不禁不冷不热的说道:“既然那岳正宏如此深明大义,那咱家就上奏朝廷,请皇上下旨褒奖他好了。”
  许鼎臣那是什么人啊,魏同和这话一出口,他就知道这个太监想对岳阳下绊子了,心中不禁暗暗气恼:“这个阉人竟然如此小心眼,一看到没好处就想下绊子,真不愧是损人不利己的小人!”
  原本不想理会这个小人,但许鼎臣又担心魏同和真的将岳阳的“丰功伟绩”上报为朝廷,为岳阳带来祸端,万般无奈之下,许鼎臣只好说道:“魏公公不必如此着急,这封信中还提到那岳阳过几日就要大婚,咱们不如去凑个热闹您看如何啊?”
  “哦?此言甚妙!”魏同和不禁眼前一亮,若是能够趁着这个机会认识这个既能带兵打仗又有钱的土财主,对自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那就这么说定了,咱们说走就走,明日咱家就和您一同去凑这个热闹如何啊?”
  许鼎臣捋须笑道:“有魏公公的赏光,想必那岳正宏一定会喜出望外吧!”
  “嘎嘎嘎……”魏同和也笑了起来,只是声音如同鸭子叫一般难听。
  看着得意洋洋的魏同和,许鼎臣心中叹了口气,“岳正宏啊,老夫能为你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接下来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这些发生在数百里之外的事情岳阳不是神仙自然不知道,此时的他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忙,那就是巡视岳家庄下属的那些水田。
  岳阳领着海楼、岳来福等几名负责屯田的官吏慢慢的行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远远的看到一排垂柳,在垂柳的一边则是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麦浪,微风吹来这些金黄色的麦浪就如同海浪一般上下摇曳,整片田地都笼罩在一个美丽的景象里。
  按理说,依照山西的地理环境,除了少数一些地方外其余的地方是不适合种植水稻的,毕竟水稻水稻,只有水量充足的地方才适合种植。但是凭借着从现代弄来的那几台钻井机钻出的上百口水井和从桑干河引来的河水浇灌之下,竟然也奇迹般的保证了一万多亩水田的供水。
  而此时站在岳阳面前的岳来福望着面前一望无垠的金黄色的麦浪激动得几乎是老泪纵横。
  “少爷,咱们成功了,咱们的水稻终于要有收成了。您看这麦穗,一株株是那么密集,这些麦粒是那么饱满,若是小人估计不错的话,这亩产至少要有八百斤以上!八百斤啊,小的种了一辈子地也没见过此等景象啊!”
  看着激动得仿佛不能自己的岳来福,岳阳只是微微一笑,现代杂交水稻的产量尤其是这个时代的人所能理解的,若非缺少化肥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这些水稻的产量绝不会低于一千五百斤。
  想了想,岳阳对站立在一旁同样激动不已的海楼说道:“海典吏,依你所料,此次我们能收获多少粮食?”
  自打跟着岳阳混以后,这位自称是海瑞后人的家伙变化出乎意料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