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跃马西凉 >

第273章

跃马西凉-第273章

小说: 跃马西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征问道:“怎么了,文和、文若可是有什么难之隐?”
  荀彧拱手道:“主公明鉴,公子似乎对治国理政之道不甚感兴趣!”
  罗征就看向贾诩,“文和,你那里呢?”
  贾诩想了想,斟酌着言辞道:“公子聪敏过人,到也不是无心学业,只是对治国理政之道都是学个大概,广而不精,唯对《韩非子》的兴趣比较大。”
  “哦……”
  罗征摸着胡子,拉长声调‘哦’了一声。
  《韩非子》是权术方面的经典,主要讲的是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核心却是君主如何凭借权力和天子之威以及驾驭臣子的权术,使政令得到贯彻执行。
  作为君主,《韩非子》自然是首要通熟研究的经典。
  罗琤那小兔崽子,对《韩非子》感兴趣,难道真是野心天生不成?
  荀彧和贾诩不动声色地交换着眼神,两人在教导罗琤时都碰到了头疼的问题,只是这些问题却不好当着主公的面说出来,只能隐晦的表达。
  罗征沉吟了一阵,又问起了别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395章 名号

  商议了一些事情,贾诩三人正准备散去,就在这时,成英匆匆奔了进来。
  “主公!”
  成英向罗征一拱手,又向荀彧、贾诩及法正三人打了声招呼。
  罗征道:“公英行色匆匆,难成不又有什么大事?”
  成英答道:“袁绍称王了!”
  “嗯?”
  罗征眼神一凝,“袁绍称王了?”
  成英答道:“正是!”
  罗征不解道:“输掉了官渡之战,没能入主中原,袁绍怎么会急着称王?”
  忽然想到了什么,顿时就脸色一变。
  贾诩、法正、荀彧三人可都是人精,也都想到了其中的关键。
  法正道:“袁绍命不久矣!”
  成英刚开始没往深里想,给法正这一说,也猛的回过神来,击节道:“原来如此!”
  荀彧抚须道:“袁绍坐拥河北,也算一方雄主。之前没有称王,去三岁十万大军在官渡被曹操击败,本不是称王的最佳时机,却还要匆匆称王,说明袁绍自已已知大限将至,才在弥留之前开府称王。只是不知袁绍还有多少时日。”
  罗征问道:“袁绍以何为王?”
  成英答道:“称魏王!”
  贾诩抚须道:“邺城乃魏地,袁绍称魏王,乃是正途!”
  罗征拧着眉头踱了一阵,才道:“袁绍活不长久,对本将军来说到是个好消息。公英可曾打听清楚,袁绍身后之事如何安排?”
  成英答道:“听说袁绍素喜三子袁尚,有意立三子袁尚为储!”
  法正当时就击节喜道:“主公。这可真是个好消息,袁绍自以为聪明。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三子袁尚坐领邺城,实则埋下了大祸。废长而立幼,本来就是大忌,袁绍还这么安排,简直就是给其子遗祸!”
  荀彧也悠然道:“不错,若袁绍尚健,还没有什么。可眼下袁绍自知大限将至,其子必为争夺大业而竞向相攻,这才我军统一河北极为有利!”
  罗征精神大振道:“诸位有何高见!”
  贾诩道:“眼下中原未稳。主公只需隔岸观火便是!”
  “隔岸观火?”
  罗征击节道:“好计!”
  荀彧、法正、成英三人也击节叫好。
  罗征向成英道:“公英,从现在起,密切留意邺城动静!”
  成英拱手道:“在下遵命!”
  法正忽然道:“主公,在下有一事!”
  罗征欣然道:“孝直有事就说!”
  法正道:“先贤云,国不可一日无主,自汉室崩亡,已有八年之久。诸侯相攻,皆无大义名分,不足以安人心。彼时天下人皆心怀汉室。而今天下局势渐明,主公踞有关凉西川及兖豫二州,更有万里大漠及西羌之地,治地超过万里。不在前汉之下。在下以为,主公是时候进位王爵,以安千万之民之心。亦可激励三军!”
  贾诩、荀彧、成英都面露思索,没急着表态。
  罗征负手在堂下踱了起来。这个问题他最近也在考虑。
  称王的确是大势所趋,也符合西凉军事集团的利益。
  罗征看向贾诩和荀彧。问道:“文和、文若是什么看法?”
  贾诩道:“称王乃大势所趋,诩以为可行。”
  荀彧、成英也缓缓点头,赞同称王。
  罗征断然道:“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先回去商量出个章程出来!”
  “遵命!”
  众人拱手应命,又商议了一些仔细,才退了出去。
  罗征在书房坐了一会,才起身来到内院,在一片水榭中驻足。
  仔细思索了一阵河北之事和称王的事情,正准备离开时,旁边几个小丫头跑了过来。
  “爹爹,抱!”
  六个小丫头,最大的长女罗嫣七岁,最小的闺女罗莹才两岁。
  除了罗嫣,五个小丫头全都围在罗征身边,叫着要让爹爹抱。
  罗征大嘴咧开,俯身抱起两个最小的闺女,在粉嫩的脸蛋上亲了几口,才拍了拍长女罗嫣的脑袋,道:“嫣儿,带着妹妹们去玩,爹爹还有事!”
  罗嫣答应一声,带着五个妹妹玩去了。
  直到罗征远去,一大群婢女这才敢靠近过来,小心的跟在后面。
  三日后,贾诩、荀彧、法正、成英四人再次来到将军府,齐集书房。
  罗征先问贾诩,“文和,准备的怎么样了?”
  贾诩道:“我等已经商议过了,可发传檄遍告天下,于三月十八主公进王爵。”
  罗征道:“以何为号?”
  荀彧道:“主公起于西凉,兴于关中。关中乃雍地,故以‘雍’为号!”
  贾诩、法正、成英三人也点头,这是他们共同商量后提出来的。
  “以‘雍’为号?”
  罗征皱了皱眉头,有点不太喜欢这个号。
  若称雍王,日后登基称帝,也将以雍为国号,叫起来怎么都觉得别扭。
  而雍字音同庸,以国为号,以号称人,怎么都有些不太对劲。
  罗征摆了摆手,道:“以雍为号不太妥当,再从长计议!”
  贾诩抚须沉吟了下,道:“以雍为号,可得关中万民之心所向。既然主公有异议,那就只能以‘乾’为号,如此才可不伤关中万民之心!”
  “乾?”
  罗征道:“这个‘乾字有什么说法?”
  贾诩道:“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卦为首,乾为天,喻龙,可为号!”
  荀彧、法正、成英皆点头赞同,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商量了,若‘雍’字被否,再提出出以乾为号,乾代表天,喻示龙,正可进王爵,为国号。
  这年头,称王建国的安号,也不是随便就能够乱取的,还有许多讲究和寓意。
  比如关中是雍州,以州为号可得关中万民之心,以凉为号,可得凉州万民之心等,只是未免失之狭隘,现在雍字被否,不以地域而分,只能另外他号。
  “乾……”
  罗征摸着胡子,心里念叨了几句。
  咬文嚼字非他所长,只是单纯觉得叫的顺口就行。
  念叨了一阵,感觉乾字还行,当即拍板道:“那就以乾为号,速去准备!”
  “遵命!”
  四人急起身领命,迅速离开了将军府。
  既然名号已定下,剩下的发檄文及进位之事,就得他们来操办了。
  时间紧、任务重,称王不是小事,细节礼仪半点马虎不得,得一条条捋顺了。(未完待续。。)


第396章 司马懿

  第396章
  (上章称王时间搞错了,应该是四月十八,已更正。)
  公元201年三月,袁绍自知天命不久,于邺城进位王爵,称魏王。
  四月,罗征于长安称王,并下令改安陵为乾县,立长子罗琤为王世子。
  五位,江东孙策移治建业,称吴王。
  六月,曹操移治彭城,因彭城春秋时属彭国,故称彭王。此时同时,西域三十六国谴使前往长安上贡,俱言西方强国遗霜欲举兵犯西域,请罗征出兵抵挡。
  罗征闻讯,急召一众心腹文武商量。
  王府议室厅,罗征环顾一众文武,大声问道:“谁能告诉孤,这贵霜帝国在哪?”
  法正朗声道:“先秦时期,有月氏人游牧于河西,其势浩大。文帝时期,月氏人击破乌孙国,杀其王难兜靡,尽夺其地,后为匈奴击败,大部西走阿姆河流域,称大月氏。小部迁居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称小月氏。约武帝元朔四年,大月氏征服巴克特利亚,统治整个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设五部翕侯统治,号贵霜。”
  罗征摸着胡子道:“喔,如此说来,这贵霜国是大月氏人所建?”
  法正道:“正是!”
  罗征环视堂下众人,道:“西域救是不救?”
  贾诩道:“西域三十六国年年岁贡,然近年来却有不稳之迹象,车师、龟兹等大国已将岁贡减少一半,诩以为这是在试探主公的底线。若不救。则西域三十六国必然叛汉。故在下认为主公应当出兵,破贵霜以威慑西域诸小国。加强我军在西域的统治。”
  罗征问道:“贵霜兵力几何?”
  成英答道:“我军对贵霜的情报掌握太少,据西域来谴所讲。怕是不下十万!”
  “不下十万?”
  罗征吃了一惊,“小小一个贵霜国,孤都没听过,能有十万可战之兵?”
  贾诩摇头道:“十万之数不可信,估计是西域各国夸大了贵霜的兵力。不过据往来客商所讲,贵霜国力不在西域诸国之下,至少五万可战之兵还是有的。”
  “五万!”
  罗征刹时眉头紧蹙,“这也不是个小数目。”
  贾诩道:“其实西域诸国未必就没有实力与贵霜一战,只是西域各国互涨充属。难以形成合力,故不敌贵霜。主公只需率一支精骑出西域,统合各国,便可击破贵霜。”
  罗征起身在堂下来回踱了一阵,沉声问道:“多少兵马为宜?”
  贾诩道:“两万精骑足够!”
  罗征沉吟半晌,才断然道:“阎行听令!”
  “末将在!”
  阎行急出列立于堂下,拱手待命。
  罗征道:“速速集结大军,准备出征!”
  “遵命!”
  阎行铿然应命,大步出堂去了。
  罗征看向贾诩。语气放缓道:“此番远征西域不远数千里,文和年事已高,就不必随孤亲征了,多留意一下中原局势。别让孙策、曹操等人趁势反扑就行。”
  贾诩拱手道:“在下遵命!”
  罗征又看向法正,“孝直随孤出征!”
  法正精神一振,急起身拱手道:“在下遵命!”
  罗征目光下移。又落在了一人身上,沉声道:“仲达!”
  司马懿急起身道:“主公有何吩咐?”
  罗征道:“随本将军一并出征!”
  “在下遵命!”
  司马懿连忙应命。然后坐了回去。
  罗征最后看向成英,道:“公英。本将军要找的那几人可有消息?”
  成英答道:“尚未有消息传回。”
  “罢了!”
  罗征把手一挥,“文和、文若留下,其他人速去准备出征之事!”
  “遵命!”
  众人连忙起身,鱼贯退了出去。
  待所有人退下,罗征这才坐回主位,问道:“文和、文若观司马懿此人如何?”
  荀彧道:“此人有经天伟地之才,可堪大用!”
  贾诩却沉吟不语,没有说话。
  罗征摸着胡子沉思了半晌,才挥挥手,道:“好了,你们也去忙吧!”
  说罢向贾诩使了个眼色,贾诩会议,出去不大会功夫,又回来了。
  罗征问道:“文和方才不置一言,何故?”
  贾诩道:“主公明鉴,诩观司马懿此子虽有大才,却有枭雄之相。若用的好,则可为开疆拓土、定国安邦之不世能臣。反之,则为乱国之奸臣!”
  罗征眼神一凝,沉声道:“孤明白了。”
  贾诩这才松了口气,说这话可是要担极大的风险的。
  老实说,贾诩并不想背后议人,特别是碰到罗种这种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主君,背后非议同僚是很不妥当的,但作为罗征的首席谋臣,有些话却不能不说。
  既然罗征问起,就只能将自己的看法据实而讲。
  好在看主公的样子,并没有别的想法,而且看样子对司马懿也保留了看法。
  罗征沉吟半晌,又问,“文和以为,孤该如何处置司马懿?”
  贾诩道:“诩以为主公完全没必要担心司马懿此子。”
  罗征讶然道:“这是为何?”
  贾诩道:“主公雄才大略,司马懿纵然有经天伟地之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唯所虑者不过身后之事耳!然主公年富力强,有生之年定可扫平关东群雄一统天下,届时天下士民人心思定,就算始皇复生,也难以撼动主公之基业,何况司马懿乎?”
  罗征恍然,连连点头道:“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