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158章

大凤雏-第158章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孙尚香一脸疑惑的看着庞山民道:“亲上加亲,有何不好?”

“两个暴躁丫头入了家门,整日只剩打斗了……”庞山民白了孙尚香一眼,心中暗道这丫头怎么总是胳膊肘往娘家门拐啊?虽孙绍如今,长进不小,可若说配吕绮玲,差距依然不小,便是于玲儿面前提了,玲儿怕是也看不上孙绍吧……

孙尚香闻言,思索片刻便点了点头,继而眉头微皱道:“既然绍儿喜欢,那祝融之事,便允了绍儿亦是无妨,只是这平妻人选,夫君可有提议,也好让我等参详一番?”

NO。235 士元归来,牢骚不小

庞山民又能有什么好的人选?身为上将军,不在家中之时,便混迹于朝堂,军营之中,此二处皆阳气冲天,连个寻常女子都遇之不见,再说庞山民已娶貂蝉,孙尚香二人为妻,此二人一个英姿飒爽,一个国色天香,便是庞山民见过寻常女子,其样貌也早已抛在脑后了,连模样都记不住,又如何去了解人家品行如何?

庞山民苦笑一声,对孙尚香道:“为夫心有余,力不足,再说此事乃绍儿婚事,他看着好,就去求亲便是……待绍儿有了子嗣,无论是岳母大人,还是大乔夫人,皆可安心一些。”

庞山民说罢,孙尚香点了点头,当下吩咐下人备宴,为孙绍接风洗尘,孙绍见大乔与吴夫人终于不在求娶祝融一事上纠缠,心中暗喜,向庞山民投来感激目光。

庞山民却没好气的白了孙绍一眼,此番孙绍归来,虽比之从前,成熟不少,却对待二女情长之事,如此急不可耐,倒是将庞山民搞的有些尴尬了,不过回想往昔之事,庞山民对孙绍所为,也有些理解,昔日见貂蝉之时,庞山民一见钟情,所以孙绍所为,在庞山民眼中,也不足为怪。

吃过酒宴,庞山民便欲离去,正要出门,却被孙尚香叫住,孙尚香将庞山民引入房中,关上房门,对庞山民道:“夫君不欲绍儿与玲儿结亲?”

庞山民见孙尚香提及先前之事,轻叹一声,对孙尚香道:“之前庞某便答应玲儿,这婚姻大事,由她心愿,庞某不知玲儿是否对绍儿心有爱慕,所以于堂上婉拒夫人。”

孙尚香点了点头,对庞山民道:“倒是妾身不知此事,思虑不周了。”

“无妨。”庞山民说罢,将孙尚香揽入怀中,对孙尚香道:“这些时日,蝉儿甚是想你,如今她一人在家中,有些孤寂了,绍儿已归,岳母大人处亦不会寂寞,与为夫同返竹林如何?”

“回去不好。”孙尚香闻言,微微摇头,对庞山民道:“姐姐不能为夫君诞下子嗣,乃是心病,若我这副身子回去,勾起她忧伤之事,太过残忍。”

庞山民闻言亦是轻叹,人有力穷之时,貂蝉这无法生育的事情,已经困扰了庞山民两年有余了,只是当下庞山民并不认识好的妇科大夫,庞山民心中暗道,以他如今权势,倒可以使商队去寻华佗,张机二人,为貂蝉诊治,只是此事若告知貂蝉,怕貂蝉心有芥蒂,以为庞山民对他无法生育之事,有所嫌弃。

想到此处,庞山民眉头更是纠结,孙尚香见庞山民面露不愉之色,不禁叹道:“是妾身说错话了,引夫君伤神。”

“蝉儿无法生育之事,又不是尚香导致,莫非庞某于尚香心中,气量如此狭小?”庞山民勉强一笑,对孙尚香道:“既然如此,庞某自去便是,只是近些时日,尚香当注意身子。”

庞山民说罢,离了吴夫人府,单骑而去。

翌日一早,庞山民一入太守府,便得下人通传,言袁熙求见,庞山民心中疑惑,莫非袁熙未拦下周瑜,去而复返?

反正也无太多政事处理,庞山民便命下人,将袁熙引入堂中,袁熙见庞山民后,躬身一礼,一脸感激道:“多谢上将军代为谋划,袁某已说得江东出兵。”

庞山民闻言,微微一笑,对袁熙道;“此乃显奕本领,与庞某并无关系,显奕可说得周郎听之任之,足见显奕辩才不凡。”

袁熙闻庞山民褒奖之言,容光焕发,一扫今日颓态,庞山民则心中暗笑,想必说得周郎用兵,这河北代价不小,不过庞山民对两个合盟,不以为意,如今庞山民最希望看到的是周边诸侯,相互攻伐,而荆襄却趁此机会,暗自发展。

袁熙见庞山民似心情不错,诚恳一笑,对庞山民道:“不知上将军可否与江东,同时出兵?为表诚意,甄宓如今已在往来荆襄路上,且若上将军可助河北解当下之围,袁某另有重谢。”

“江东周郎,用兵如神,只此一家,已然足够,庞某言出必践,说过秋日我荆襄大军踏汝南土地,这日期便不会更改!”庞山民说罢,见袁熙笑容僵在脸上,对袁熙道:“显奕,莫要使庞某做背信之人。”

“可如今周都督陈兵庐江,只待荆襄军马踏上汝南,便闻风而动,就算上将军做做样子,引江东用兵,也是好事……”袁熙愁眉苦脸,对庞山民道:“如今河北危在旦夕,袁某素知将军仁爱,可否看在我河北数十万百姓面上,帮衬一回?”

引江东用兵?

亏这家伙敢当面说出来……庞山民心中暗叹,哪家诸侯若是有这种连合盟之人都作算计的盟友,绝对是倒八辈子霉了!再说以周瑜眼界,又如何看不透汝南到底是真有一战,还是荆襄故作姿态?

若未骗过周瑜,骗过曹操,这荆襄岂不是成了众矢之的,哪边都不讨好了么?

想到此处,庞山民故作一脸为难,思索半晌,对袁熙道:“庞某心意已决,如今能做的,也只是往河北去些商队,从物资上多多满足河北百姓所需吧,河北有难,庞某此番,便不赚什么钱财了,只当助袁氏,安抚百姓。”

袁熙闻言,摇头轻叹,庞山民不计前嫌,且此番举措,也算的上是仁至义尽了,便是袁熙得周瑜授意,厚脸相求,也不知道该如何再劝庞山民改变心意。

见庞山民已闭口不言,专心看起了案上政务,袁熙拱手一礼,离太守府而去。

袁熙离去,庞山民便从怀中摸出书信,昨日法正手书,庞山民还未及查看,拆开信来,庞山民读过之后,原本平静的面孔之上,亦不禁扬起一丝笑容。

这孔明,法正二人果然能吏,如今治西川一年,西川变化,显而易见,且法正将此番朝中变动,也尽数与庞山民说了,像之前庞山民所言非治世能臣的张松,孟达诸人,遣来荆襄之外,另则贤臣录用,如今掌巴西吏治者,乃是黄权,而治梓潼,巴中等地者,亦多为荆襄,西川二地俊杰。

像是马良,李严,费祎等人,皆有任命,其名声虽不显于世,却皆被孔明,法正搜罗而出,令其指掌州郡,以庞山民所知,这些士子虽当下声名不显,可于史上,皆留下厚重笔墨之人。

如此看来,日后攻伐汉中,后方倒不足为患了,唯一令庞山民比较纠结的是,西川蛮族孟获一部,依然不太消停,虽比之昔日安分一些,法正亦使安民之策,愿收降诸部蛮人,可那孟获却颇为贪婪,且孟获不知从何而知,昔日祝融逃离西川,投五溪蛮之事,如今那厮居然提出,若要投诚,须先将祝融归还!

庞山民得此消息,心中恼怒,只是庞山民并不想一举歼灭西川反叛蛮人,倒不是说西川未有战力,而是蛮人多依山而居,若用大军围剿,其避祸山中,难以搜寻,不仅耗时良久,还容易将好不容易渐渐安定下来的西川汉蛮边境,激化矛盾,再度变的交战不休。

昔日诸葛亮平定南蛮,用的是七擒七纵之计,蛮人虽伤了筋骨,可是归附之时,亦是不小势力,在处理民族矛盾上,剿抚结合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一味打击,或一味纵容,于庞山民这个穿越者看来,皆非良策。

不过西川一年时间,能有当下局势,庞山民心中已然满足,如今除曹操外,诸侯多被异族拖住后腿,其中最明显者,便是江东,吴越蛮人比之西川蛮人的难缠,亦不遑多让,孙家治江东时日久远,可直到现在,山越蛮人依然是孙权心腹大患,至少牵制了江东五万可用军马。

所以此番孙绍归来,欲求亲祝融之事,与这边蛮之事合在一起,便让庞山民极为头疼。

二人若可顺利结亲,有助于蛮汉融合,且让那孟获断了念想,若其再敢窥觑祝融,便是无礼,法正亦可名正言顺,除这诸部蛮人首领,只是若二人未能顺利结亲,或因孙家看不惯蛮人,或蛮因人看不惯孙家,这其中便颇为麻烦了。

不仅会令现在已依附荆襄,西川的蛮族部落,心中不满,就连孟获亦有了叫嚣的理由……

庞山民想到此处,心中苦涩,暗道之前怎么不知道,这孙绍还是个痴情人呢?于西川征战一年,归返之后,仍对那祝融念念不忘,庞山民就没看出来,那飞刀野蛮丫头,有多大的魅力。

正当庞山民冥思苦想之际,便见门外一人,不经通报,引二骁将直奔堂上而来,庞山民定睛看去,心中一喜,对来人笑道:“士元,你怎么回来了?难道就不怕那曹操趁你不在,将新野取了?”

“我再不回来,日后汉中之战的功勋,庞某怕是连口汤都喝不上了。”庞统见庞山民后,一脸怒气道:“你到底是庞某兄长,还是孔明兄长?这趁庞某不在,兄长做的,也太过厚此薄彼了吧!”

NO。236 庞士元修身养性

大战在即,却无职权,庞统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庞山民会如此安排,于太守府上,庞山民颇为好笑的看着庞统发泄了一通,待庞统气喘嘘嘘的平静下来之后,庞山民才缓缓开口,对庞统笑道:“说完了?”

庞统没好气的白了庞山民一眼,道:“兄长还未曾给统一个交待!”

“士元想要为兄如何交待?”庞山民闻言,不禁笑道:“孔明自领军之后,未有差错,逢战必胜,可士元险些丧命张任手中,且那江东来袭之际,周郎白衣渡江之计也是为兄窥破,若不是补救及时,士元如今,岂有命在?

庞统闻言,面上羞恼,半晌之后,才开口对庞山民道:“兄长是说,庞某比不得孔明了?于书院之时,推演战法,统不逊孔明,与之较量,胜败难料!”

“书院推演乃纸上谈兵,赵括之辈……”庞山民闻言叹道:“士元,非是为兄不欲你建功立业,而是你这性情,尚需磨练,待伯言入汝南之时,你当再随水镜先生,磨练一番。”

“统于兄长心中,如此不济?”庞统说罢,一脸难看,庞山民却摇了摇头,道:“士元已可当大用,于西川之时亦多建功勋,可是为兄不喜你遇事行险,若你知错不改,为兄宁可让你过安稳日子,也不愿你饮血沙场!”

庞山民说罢,一脸郑重,对庞统道:“为兄于荆南经营两年,便可拓土二州之地,若只为攻城略地,我荆襄如今便是与北地曹操,亦可相争,日后若平定天下,士元却因大意身陨,无缘相见,岂不遗憾?”

庞统闻言,心知庞山民是为他的安危着想,可是一想到诸葛亮可以意气风发,引数万军马踏汉中之境,庞统这心中,总不是滋味,且不仅孔明有了差事,就连陆逊亦可引荆襄少将,于汝南征伐,只有他这个荆襄军师,如笼中之鸟,不得差事,庞统心中,如何不急?

想到此处,庞统收起面上愤愤之色,对庞山民道:“不如兄长日后将庞某与孔明一同调至西川,届时庞某可听孔明调遣!”

“若孔明与士元同在,营中必有争执……”庞山民闻言,白了庞统一眼道:“相处多年,为兄还不知士元脾气?士元,不是为兄说你,你这气量,确实比孔明逊色一些,之前为兄与孔明商议之时,孔明还荐士元领军,攻伐张鲁,只是孔明提议,被为兄否决了。”

庞统闻言,心中暗叹,庞统相信庞山民这般言语,并非是为了孔明开脱,诸葛亮向来恭谨谦让,若只论气量,书院同窗难有人与之相比,只是庞统一直以为,若比才学,其比之孔明也不遑多让,只是没有想到,庞山民连一个让他与诸葛亮比较的机会都不给。

或许兄长永远都不会给这个机会了……庞统自然知道,庞山民顾忌他与诸葛亮之间,相争生怨,想到此处,庞统长叹一声,对庞山民道:“庞某一路赶来,有些疲累,这便于兄长处告辞了。”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勿急。”庞山民闻言,对庞统道:“许久未见,庞某当与士元,同吃同住。”

“兄长莫非怕庞某跑了不成?”庞统闻言,气极反笑,却见庞山民点了点头道:“前车之鉴,莫非士元如今忘却?若不是之前让士元已经偷偷溜了一回,庞某还会如此小心翼翼?”

庞统闻言,愕然不语,却不知该如何反驳,庞山民见庞统愣住,又瞅了瞅庞统身后,那二位随行将官,对二人道:“你二人如今任务,便是看住军师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