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156章

大凤雏-第156章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乔委身一礼,对庞山民道:“本欲来拜会母亲大人,如今知尚香妹妹有孕,妾身打算陪伴尚香产子之后,再回江东。”

见那大乔目光扑朔,似乎还有话说,庞山民微微一想,便明白其中究竟,对大乔笑道:“夫人此来,是想念绍儿了吧!”

大乔抿了抿嘴唇,微微点头,正欲开口相求,却听庞山民道:“绍儿于西川之时,颇有昔日伯符风采,先前督大军粮草,亦有功勋,如今已官至奋威校尉,于军中颇得同僚赞誉……庞某亦许久未见绍儿,既然夫人如今亲至,庞某便命人传绍儿归来如何?”

大乔闻言,心中激动,点了点头,庞山民与大乔一道步入堂中,见吴夫人与孙尚香相谈甚欢,对吴夫人拜道:“近日以来,诸侯使者多往来荆襄,且操办孔明大婚,耽搁许久,数日未来拜见岳母大人,还望岳母大人恕罪。”

吴夫人微微摇了摇头,庞山民见其欲言又止,心中奇怪,却见大乔对吴夫人笑道:“上将军已允了绍儿,回来与母亲大人团聚。”

原来如此。

庞山民闻言,轻叹一声,对吴夫人道:“岳母大人若是欲见绍儿,知会庞某一声便是,一家人何须见外?”

行至孙尚香身旁跪坐,庞山民对吴夫人与大乔说起了近些时日,军中将校对孙绍的评价,孙绍入军营之时,并不被人看重,领兵运粮,诸人也只道孙绍是仗着于庞山民之间的姻亲关系,得此官职,可是孙绍于行军路上,毫无世家子弟骄奢之气,且遇难以决断之时,常向军中长者请教,入川之后,便是平定作乱南蛮之时,孙绍也屡有功勋,短短一年时间,从一运粮主簿,迅速窜至奋威校尉,若再有功勋,则可得将军职,这般年纪,便官至将军,孙绍也算颇有其父遗风了……吴夫人与大乔听了庞山民的讲述,眉宇之间,多有喜色,孙尚香亦出言赞道:“这才有点我孙家大好儿郎的样子。”

庞山民闻言,亦点头称是,原本庞山民对于孙绍,并无多少重视,只欣赏其性格刚直,至于武艺,孙策可与太史慈半斤八两,而八个孙绍,也难是太史慈对手,如今看来,这史上之事,不可尽信。

当然,这也跟之前孙绍于江东,被孙权欺压关系不小,只是此事庞山民已懒得再想,于庞山民看来,军中之事,比之朝堂更求公正,之前镇守西川者,乃黄忠,法正,孙绍可得此二人欣赏,而获提拔,自然可证明其真正本领。

不多时候,庞山民便与吴夫人等人相谈甚欢,如今孙尚香小腹已微微有了隆起之相,与之相见之时,平日里无所顾忌的荆襄上将军,却于堂中三个女子面前行事小心翼翼,倒是让吴夫人见了之后,调侃连连。

孙尚香面嫩,闻母亲之言,不敢顶撞,却双颊绯红,对庞山民道:“妾身没有夫君想的那般娇气。”

“雌虎怎会娇气。”庞山民说罢,余人又是一阵大乐,却见大乔面上,神情似是有些黯然。

“嫂嫂心中,还有顾虑,大可与庞某一言,若庞某能帮,必不推辞。”庞山民说罢,吴夫人与孙尚香亦是看到了大乔面上,神情有异,二人不禁疑惑,吴夫人亦道:“若于公瑾处,住的不便,便与我同住长沙亦可,如今老妪已明了,于长沙并非为质,先前老妪去了水寨一行,于那甘宁面前,言欲回江东,兴霸将军二话不说,便欲为老妪备船,老妪才告知兴霸将军,归返只是戏言……”

庞山民还未知晓,之前吴夫人竟然去了一趟水寨,好在之前庞山民已吩咐甘宁,若吴夫人欲归江东,无需阻拦,论其缘由,并不是吴夫人身份于荆襄无用,而是庞山民对吴夫人行事素来敬佩,且同为一家之人,不欲使其遭遇委屈。

吴夫人一脸赞叹,对庞山民道:“大丈夫当如是!诸侯交战,事不可逆,可征伐之事,于女子有何关系,昔日文台在时,对老妪便是如此,如今老妪观山民,虽是文人,行事颇有英豪风骨!”

庞山民闻吴夫人赞言,轻笑一道:“夫人谬赞了,夫人说起此事,庞某倒是明白大乔夫人适才为何闷闷不乐了……若庞某没有猜错,夫人是刚才于欢宴之中,想到伯符当年……”

大乔闻言,微微一惊,对庞山民道:“妾身已被将军窥破心事……”

庞山民闻言亦叹,想来大乔一生也算命途多舛了,青春年少,便要守寡,于江东生活,又被那孙权软禁,连儿子的前程,都得不到保障,这一路走来,外人只知其倾国倾城,美艳如花,可红颜薄命,又有谁去与她分担。

想到此处,庞山民亦收敛笑容,长叹一声道:“夫人当节哀,人生在世,须向前看,过去的事情,还是让它们随风而逝的好。”

庞山民出言劝慰,三女面上哀色尽皆散去一些,大乔眼眶微红,对庞山民道:“妾身扰了诸位欢宴,心中惶恐。”

“无妨,皆一家人,喜怒哀乐大可直言。”庞山民摆了摆手,对吴夫人道:“于外庞某乃荆襄上将军,这入了夫人府上,庞某只是夫人小婿,这嫂嫂心有所思,庞某劝说不住,还望夫人执掌大局。”

吴夫人闻言,不禁笑道:“山民何故过谦,古往今来,皆男子当家做主,如今府上只一男子,便是山民。”

“如何敢给孙氏当家……”庞山民说罢,对吴夫人笑道:“这孙氏家事,还须夫人做主,便是庞某家事,亦要与尚香商议,谁叫庞某娶了江东雌虎,却打不过她呢……”

孙尚香闻言,更是羞恼,白了庞山民一眼,索性不接庞山民话茬,对庞山民道:“如今嫂嫂已至长沙,欲见孙绍,亦欲与母亲久住一段,夫君,这安顿嫂嫂之事,便要麻烦你了。”

NO。322 袁熙渡口拦周郎

大乔欲久居荆襄,庞山民并无意见,之前于吴郡之时,大乔孙绍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后又为避孙权而迁徙柴桑,可居周郎府上,这坊间传言亦是不好,如今来了荆襄,大乔到可以与吴夫人同住,且庞山民欲兴兵汝南,原本亦要将孙绍遣回荆襄,届时一家团聚,倒也不错。

庞山民想都没想便应下了孙尚香所请,吴夫人闻言,颇为赞许的看了庞山民一眼,心中却是一阵黯然。

江东孙氏虽盛极一时,然而这家中却始终难以体会到真正的亲情,昔日孙权应下庞山民,质母长沙之事,已令吴夫人有些心灰意冷,若孙策尚在,便是战至一兵一卒,也必不肯受如此屈辱,来长沙前,吴夫人已经做好了受人欺辱的准备,可来了之后,却发现庞山民此番作为,并非是为了诸侯征战,为荆襄增添以胜江东的筹码,庞山民政务繁忙,却时常来吴夫人处拜见,一应所求,无有不应,视其如亲母一般,这般心情,自孙策死后,吴夫人鲜有体会。

或许孙策只擅兵事,于政道并无建树,可作为一个儿子,孙策极为孝顺,来长沙之后,吴夫人也算想开了,庞山民亦是孙尚香夫婿,乃其半子,上天让她最喜爱的儿子英年早逝,便又给了她一个女婿,以享天伦。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大乔面上清冷之色,亦散去不少,庞山民看过大乔几眼之后,心中稍安,这女子一生命苦,如今到了荆襄,待孙绍归来,也可过一段舒心日子了。

袁熙快马加鞭,终于在周瑜登船之前,将江东一行,拦截下来,甘宁于渡口处见袁熙至,心中好奇不已,忙命信使快马将此事通报庞山民。

袁熙气喘嘘嘘,短短数语便将先前庞山民提议,告知周瑜,周瑜闻言,皱眉不语,若说之前袁绍统领河北之时,周瑜倒也有与袁绍结盟的想法,可今时今日,周瑜还真有些看不上这日渐衰弱的河北袁氏了。

若袁绍三子可团结一心,共抗曹操,也还罢了,然而河北当下,若非曹操大军相逼,早就自乱阵脚,同室操戈了,此内忧外患的袁氏,并非江东盟友的最好选择。

周瑜思索片刻,对袁熙笑道:“先生适才所言,乃山民所教?”

袁熙点了点头,又道:“上将军曾言,若我河北可广出钱粮,江东便可及早攻略之前所图州郡,反正江东如今已与曹操结怨,提早兴兵,无非是怨恨更深一些,对江东而言无伤大雅,却可救我河北,乱曹操根基。”

焉知不是庞山民之计?

周瑜心头冷笑,什么叫怨恨更深一些?若是江东趁曹操顾此失彼,提早出兵,胜了还好,一旦事败,以那曹操心性,定先清算趁乱偷鸡摸狗之人,若曹操用兵,江东于江北之地,皆难保全,庞山民使袁熙如此行事,那荆襄可不出一分力气,观三家诸侯交战,倒是打的大好算盘。

只是若如今拒绝,那河北败亡指日可待,若袁氏败,曹操便可空出手来,专心对付联盟诸侯,江东开疆拓土的想法,怕是更要付之一炬了,且如今还是给袁氏雪中送炭的机会,若江东出兵,使得曹操一时间难下河北,袁氏日后,亦会对江东感恩戴德,河北盛产战马,若可保全袁氏,江东战马的供应,亦当源源不绝。

周瑜发现,一时间竟有些难以取舍,皱眉思索半晌,周瑜对袁熙道:“此事周某倒是愿帮显奕,只是周某不知,计乃山民所设,他这设计之人,居然毫无表示?”

“得上将军一计,袁某已是知足。”袁熙闻言苦笑,对周瑜道:“先前袁某于堂上之事,遭上将军厌恶,如今肯伸援手,仁至义尽……”

“此关乎河北存亡之事,若显奕可放下脸面,苦苦求之,以山民仁厚,必生恻隐之心,我两家诸侯,同帮河北,比之江东独自用兵,胜算更大!”周瑜说罢,袁熙眼前一亮,继而摇了摇头道:“何敢再去求上将军相助?”

“区区脸面重要,还是你河北数十万百姓,军马的性命重要?”周瑜见袁熙犹豫不决,冷笑一声道:“既是诸侯征战,显奕还是不要如此天真的好!”

袁熙闻言,咬了咬牙道:“既如此,若周都督肯出兵攻曹,袁某就算抛下脸面不要,也必说得上将军用兵,大不了袁某便赖在荆襄了!”

周瑜闻言笑道:“山民辩术不俗,凭显奕一人,怕是难以劝动,之前周某曾闻,显奕欲使甄氏女远嫁荆襄,唯今之际,显奕当使美人计诱之!”

袁熙闻言,连连点头,对周瑜道:“这便使人召甄氏前来,商议联姻之事,若我河北亦有人可与上将军联姻,荆襄一旦出兵,河北当保无虞!”

周瑜闻言心中暗笑,庞山民与孙尚香结亲之时,江东也是一般想法,欲借庞山民东风,努力发展自身民生,商贸,可后来这民生,商贸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如今周瑜已然明白,这使女嫁荆襄,绝非什么好事,那庞山民执拗起来,可是不讲情面。

不过若袁,庞结亲,曹操亦会为之忌惮,于周瑜眼中,眼下最紧要的事情,是攻占江北土地,只要能让曹操恶心的事情,周瑜都乐得去做这个推手。

想到此处,周瑜对袁熙笑道:“我江东何时出兵,自会派人往显奕处传递消息,此番周某回去,便会于庐江陈兵数万,以解袁氏河北之围,只是显奕当知,我江东今年来,征战无数,已不似先前那般富庶,这该予我江东的军需费用,你河北也要帮衬一些。”

“都督所言,显奕不敢忘记。”袁熙闻言不禁大喜,与周瑜拜别之后,当下便命下人渡江,快马奔赴河北,送甄宓于庞山民府上,袁熙相信,以甄宓美貌,这庞山民不消多久,便会对其听之任之,如今甄家一族,多在袁家效力,若有差遣,甄宓念及家人安危,又怎敢忤逆行事?

NO。323 孙家气节,依然传承

庞山民自然不会想到周瑜临行之时,还会算计于他,且用的还是美人之计……若此事被庞山民知晓,庞山民定然腹诽周瑜这厮,已经赔了一个夫人还不长教训不成?

袁熙去而复返,并未令庞山民有多少意外,只是庞山民不愿再度接见袁熙,此人之前行径,令庞山民颇为不喜,于是河北使者只得居于驿馆,袁熙如今心态已不似先前那般焦急,劝得江东陈兵庐江,曹操于河北的攻势,亦将减缓一些,欲引荆襄军马,征战汝南之事,也可待先将甄宓送至,结好庞山民后再说。

不过数日,孙绍便得庞山民令,归返荆襄,孙绍得知母亲已至长沙,单人单骑,日夜不停,于太守府拜见庞山民之时,庞山民见孙绍风尘仆仆,不禁唏嘘。

“绍儿可先回府,与大乔夫人及吴老夫人团聚。”庞山民说罢,孙绍却面容坚毅的摇了摇头,从怀中抽出信笺,对庞山民道:“此乃孝直先生手书,先生知绍儿归返长沙,便将今日西川之事,书于纸上,禀报上将军。”

“西川之事,孝直先生可作决断。”庞山民笑着接过孙绍递上书信,并未拆开,而是拍了拍孙绍肩膀,笑道:“这年余未见,绍儿成长不少,伯符在天有灵,必然欣慰。”

“董将军也是姑父这般说法……”孙绍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后脑勺,对庞山民叹道:“上月绍儿与董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