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君临战国 >

第314章

君临战国-第314章

小说: 君临战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后仓,但这两处,目前还没有用武之地。”

“洛水、泾水不是大旱就是大涝之年,十年中,几乎收成不多,旱时收成减半,涝时收成亦减半,几乎没有丰收年;巴蜀道路崎岖,无法运粮出来,而且巴蜀河流十年里八年泛滥,非旱即涝,自给自足都很困难,何况秦军刚占领不足十年,当地武装反抗频繁,每年都要投入兵力和粮草消耗,更别说往外运粮,填充国库了。”

“要改变这两处,除非兴修水利,洛水、泾水之间能筑起水渠,灌溉当地的田野,旱涝保收,巴蜀也一样,必须派去驻守官员,治理民政,等二十年后巴蜀民心归拢,期间有精通水利人,改造巴蜀的河道,建水渠工程,便不利为有利,数十年后,才能变成粮草。”

这一切,其实都是辰凌在后世看纪录片的时候,听来的,讲解大秦国兴衰的时候,把这些都涵盖了进去,秦始皇为发动统一战争,征调百万雄师,两百万苦力运粮,全国备战,每家除口粮外,一律上缴,所有男丁及妇孺,统一听从调遣,全民皆兵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且秦国后来有了李冰的都江堰,郑国的郑国渠,才使得巴蜀、洛泾之地,变成了两大粮仓,为秦国源源不断提供粮草,否则,统一战争都是空谈。

澹台清儿听完之后,长长吐了一口气,光着人口和粮草两项,就难道了所有诸侯国,难怪以秦国蒸蒸日上的趋势,还要七八十年的筹备,果然不是空谈,对于辰凌的分析,打心底佩服了,但是转念一想:不对,他说这几十年内,有一个诸侯国会取而代之,这怎么可能,哪一个诸侯国能超越秦国的优势?这时候的玄女,更加充满好奇了,眸光中多出一丝渴望……

第0608章 第一次对男人微笑

澹台清儿风华绝代,清丽如仙,坐在一旁静静地盯着辰凌,聆听高论,她乌黑柔软的秀发用丝巾简单系着,随意得有小撮发丝散垂下来,另有一种独特放任,自然纯真的韵味。

在月白色底绣着青花的褂裙下,露出一对白玉无瑕般的赤足,使她添了几分女性慵懒诱人的风韵。

窗外北风呼啸,月光渐渐又被云层遮挡,松树摇摆,不时传来狼嚎之声。

但是屋内却温暖如春,两个木炭火炉,烧着炭火,四盏油灯分别放在不同的位置,照射的屋子丝毫不觉得昏暗。

玄女在灯光下,浑身摇曳的光彩,仿如笼罩在仙氲霞彩之中。

此刻,她看着辰凌的目光与刚才明显不同了,起初是好奇的目光,接着是欣赏的目光,而眼下,她似乎像是被灌了酒,听得言辞,莫名兴奋起来,绝世如仙的容颜上,竟然出现两颊红润,有些迷醉。

澹台清儿目前的思维,超脱了古今,没有了时空的阻隔,似乎双眸看到了数十年后的战国格局,在辰凌的讲解下,对战国命运的把握,更加清晰了。

同时,她觉得眼前这个男子,单凭这些言论,绝对是一个拥有大才者,如此高瞻远瞩的目光,独到的睿智,把各国利弊,以及秦国崛起到统一的形势,看得如此准确,以她的学问,尚且需要以周易卦爻,占卜星象,来判断历史走势,而对方,完全是靠着敏锐的目光,分析客观存在的现象,就能推断出来,明显更有说服力。

“公子,如果把这些谋略和观点,呈给秦王,及早着手布置,说不定秦国能早一步见成效,把八十年缩短成五十年都有可能,那样公子的经世治国大才得以名震,只怕不会弱于商鞅的贡献,如此建功立业,青史流芳,何乐而不为?”

辰凌哈哈一笑,摇头道:“就是避过商鞅又如何,还不是五马分尸的下场,更何况,我又不看好秦国。”

“不看好秦国,所为何故?”澹台清儿吃惊道,相处越久,表情也逐渐多起了,以前可是平静如水,任何事都引不起她的惊讶等情绪,偏偏辰凌的话,每次超出了她的预料和理解,终于有些表情变化了。

“商鞅虽有经世治国之才,数百年难得一见的法家人物,只可惜剑走边锋,法律严酷,动辄截肢、刺面,三十年下来,秦国因触犯律法而变成残疾人多大十分之一,军功至上,办事效率高,有一定优点,强化了君王权威!”

“但是,缺点也是显见的,即便数十年后秦国坑杀无数,屠戮六国军队如无物,但这样建立起的国家,因为法律太过残酷无情,一定会导致统一后,苛政猛于虎狼;在位当官授爵的多是军人,把这些残暴的军官,放在各地从政,酷吏遍布全国,将会使天下的百姓,更加遭受鱼肉,反而不如六国时候,更有自由和安全感!”

“不出二十年,只要那位秦开国元勋一死,其子嗣难以驾驭六国遗民,必然会使大一统的帝国再一次分崩离析,轰然倒塌,群雄逐鹿,混战起来,等于在百姓伤口上撒盐,再次尝试一遍创痛。”

“因此,秦国乃是能完成统一战争的能者,却非贤者,无法能治理天下,让百姓真正过上太平之日,所以,秦国的政体和律法,以及未来的发展,都不是我所认同的,如果有其他诸侯国能取而代之,完成统一,也未尝不是一件大好事。”

澹台清儿听着直佩服,世人连统一六国者,都无法猜透出来,甚至圣人也难以推断,只是顺其趋势发展,但眼前这位公子,连统一六国之后,能否治国安邦、获得百姓拥戴都考虑了进去,思维太超前了。

以她的惊世才学,一直在思考哪一个诸侯能完成这项千古重任,迟迟难有定论,甚至这个时代,没有几个人在考虑这样的问题,都在七国中,浮浮沉沉,起起落落,成为大海浪花中的水滴,微不足道,只有寥寥几位贤者、智者,在考虑天下大统,横扫六国,建立一个新王朝的事。

如今与他的思想比起来,自己还落后了几分,只在考虑能否完成统一大业,从未考虑事后能如何?

“敢问公子,你所说的那个诸侯国,不会,是燕国吧?”澹台清儿在车上曾听他尤为看重燕国,此时联想起来,不由吃惊问道。

辰凌腼腆一笑,有点王婆麻瓜,自卖自夸的嫌疑,笑着点头:“你也想明白了,就是它!”

澹台清儿破天荒,面对着一位男子,第一次笑了,犹如天地万物复苏,绽放出第一朵雪莲花般,盖压群芳,那样的惊艳绝伦!

辰凌愣了一下,被她绝世的容色美姿,倾国一笑所慑,竟说不出话来。

澹台清儿撩拨一下鬓角发丝,情态悠悠,抿嘴遮住笑容,摇头莞尔道:“还是没想明白,这燕国,七雄之末,即便赵、魏、齐、楚都有破绽,那么它的破绽只怕更大,人口稀少,全国上下数十万户,人口不足百万,地处偏远,苦寒之地,耕地并不辽阔,北有东胡、匈奴虎视眈眈,南有赵、魏、齐拦住门口,周王分封天下,六百年不倒已是奇迹,但从未改制,腐朽落后,文化未开,比中原各国,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你为何独对燕国,情有独钟呢?”

辰凌听完后,有点无语:拜托,大玄女,怎么说话呢,燕国没那么不堪吧?

“清儿姑娘所说,的确是事实,只不过是一年前的事实,自从燕国新君登基之后,筑黄金台,向天下广发求贤令,士子争相入燕,苏秦、乐毅、剧辛、苏代、范雎等名士,在燕国推行变法,比秦国的更加先进有效,只要十年的时间,就能把综合国力夯实,数倍的提升;再通过十年,筹备统一战争,布局棋子,远交近攻,然后再经过十年的战争,扫平六国,三十年过后,燕国必定能一统天下!”

“甚么?这怎么可能!”澹台清儿这回更加震惊了,露出目瞪口呆的神色,完全不相信。

辰凌淡淡一笑,露出一丝神秘的表情,然后开口道:“口说无凭,我画几样东西,给清儿姑娘看看,如果拥有这些东西,燕国的生产力,会发生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第0609章 大道至简

辰凌取出了自制铅笔,小巧实用,比毛笔要自在灵活太多了,他微微一思考,如果一下子划出一台蒸汽机、火车、轮船都不现实,对方也接受不了,毕竟需要数千年的延伸和积累。

甚至在两千年后,清朝末期,国人见到那些机器洋玩意,还惊呼得不可思议,因为中原地区,自古以来推行的正统是汉文化,基本都是政治文明、民俗文明、人文的研究等,历朝历代都重视文学、诗词歌赋、艺术精品等,比如陶瓷、书画、古建筑等,多是在这方面发展。

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他的统治,提倡君权神授,受命于天,九五之尊,真龙天子,动辄搞文字狱,严谨百姓思维活跃,用一种近乎落后腐朽的思想,来驾驭百姓,学习八股文、骈文等,以文章妙锦升华为科举录取的资格,把百姓的思想禁锢住。

一代代君王愚弄百姓,维持腐朽到发霉的统治,制约了科学和工业的进步。

当然,国人是聪明的,在汉唐宋明时期,也曾有一些发明,可以说领先世界,但零星地出现,又不被统治者所重视,甚至认为淫工巧匠,重农抑商,进行打压,在社会地位上不给于认可,这就抹杀了工业觉醒的条件。

如果一种科技文明,如果不能大规模推广,那也是无用,欧洲14世纪后,之所以工业快速发展,也是因为打破了神学约束的藩篱,成规模地手工业、商业、制造业的发展,给进行工业革命床在了条件,国家和百姓需要它,它才会被推上主流。

而在宋元明清,朝廷打压它,不让这种萌芽滋生,自然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当然,中国不能产生近代科学,除了社会历史大背景,还有很多的原因,最简单的一个方面,是由初始条件数字进制、算法以及科学本身规律所必然决定的,没有完善的数学理论和定律,严谨的科学实验和规模,难以真正发展近代科技。

辰凌对这些有所了解,只可惜,他前世不是科学家,即使是科学家,贸然来到古代,生存都成问题,还搞个屁科学,很容易变成难民中的一员,被乱军一刀砍死,要推行那种工业发展,必然有大社会背景,如今他有燕王的身份,这才使空想变成现实有了条件。

如果他不是诸侯王的身份,只是普通的一个将军,朝夕难保,生存都成问题,陷入政治漩涡,如履薄冰,一举一动都被有心人监督,弄不好就要弹劾、陷害,往死里弄,哪有时间去搞那些发明创造,甚至会被认为对上天和王权大不敬而除掉了。

辰凌紧握着铅笔,想了一想,在纸上写了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从0到9,十位数,简单直接,清晰明了。

“这是什么符号?”澹台清儿以为他要画一幅石破天惊的画面,提前做好了心里准备,但只看到几个奇怪的符号,弄得一愣,心想燕国靠着几个符号就能征服六国了?

“这叫简易数字,我给他起名为燕氏数字,对应着壹、贰、叁等燕篆字!”辰凌细心解释。

澹台清儿看了一下,明白过了,这应该就是代字,就是以简代繁,便于书写,一时也没觉得有何神奇之处,目光奇怪地看着辰凌,继续露出一副征询渴望的神态,等他下一步的解析。

辰凌苦笑道:“清儿姑娘似乎没有发现的它神奇,故而不怎么感兴趣。”

澹台清儿蹙眉道:“这不是简单的代写符号吗,就如同上古时期,尧舜禹时代,用画画、画人、画羊、结绳来记载一些事与数,后来逐步演化成了文字,由简入繁,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篆字。”

辰凌叹道:“请清儿姑娘为我写一个数,三十六万八千九百四十一点零三五二。”

澹台清儿看着他认真的目光,也谨慎起来,觉得他应该是有什么重点要讲述,于是提起毛笔,在一张纸上,用燕篆体文写下了这些数字,写完之后,这些数字占了小半张纸的篇幅。

辰凌淡淡一笑,提笔在纸上一点小空间上,写下了‘’阿拉伯数字(以后称燕氏数字),几乎两秒钟完成,写完之后,对着玄女问道:“体会到两者的察觉没?”

澹台清儿蓦然一惊,眸光炽烈地在两种数字上反复看着,越来越浓烈,神情越来越凝重,陷入惊呆,脑海内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灵感,在翻来覆去,还说不出来其中的深意,但是却感到了一种大发现。

“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如此玄妙……”澹台清儿喃喃自语。

辰凌闻言差点没喷笑出来,这都啥时候了,还用圣贤之言来解释呢。

不得不说,古人有个很大毛病,就是返古思想特别浓烈,只要是以前的古人,说啥都是对的,说话办事,引经据典,甚至把数千年前的人,都认识是圣人、明主、圣皇、大智者,儒家的人更是推动三皇五帝时期,比喻人人都是节操高尚的人,天国的生活,拜托,那时候连衣服都穿不全呢!

‘子曰’‘古人言’‘圣人有训’……等等,后世许多呆板书生,动辄就先搬出这些话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