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君临战国 >

第256章

君临战国-第256章

小说: 君临战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燕国何其缺少人才,不但没有仍魏国蒙尘,足说明大魏国人才济济。”

“至于辰凌都统,他是燕王亲自向寡人请求,央求他去燕平乱,三百之骑,为寡人赚回了十万大军一年的粮饷,目前燕国使者已送来书信,这数十万石粮草,分批分年月送来,何等的功劳,扬我大魏雄风,寡人甚是欢喜,我魏国乃是七雄战国之一,不是西周王室,事事遵守周礼,成亡国之局!”

“大魏要雄起,就需要像辰都统一样的人杰,这次魏国出兵小卫,不是要兵分三路吗,寡人就任命辰凌,为右路军统帅,中军统帅由军方提出的新垣衍担任,左路军统帅、辎重后勤军统帅、预备军统帅三个名额,交由众卿家参议,如有不能服众、难以决策的人选,可军前比武,夺取帅印……”

魏王一番话,让群臣惊讶,冷不丁还得消化一番,一些中立的党派,已经看出君王是袒护辰都统之心,立即跳出来,赞同此意,表示支持大王决策,使得魏王脸色笑逐颜开,觉得这几人很懂事。

想搬到辰凌的派系,除了太子一党外,其它贵族元老、御史台,都是各有私心,元老贵族是想打压辰凌,推举族内青年子弟,担任要职,排外势力,保护旧势力集团,眼看魏王保他,动弹不得,立即退而求次,推举贵族内的一些优秀年轻将领,要夺取剩下三个统帅之职,以及各军副帅、大将、都尉等职。

武陵君魏钰目前保持中立,见大王保辰凌,他也就顺水推舟,走出来道:“父王所言极是,眼下大魏佣兵在即,正缺少人才,以辰凌的身手和胆识,担任右路军统帅实至名归,儿臣推举一人,乃当日在七雄会盟的比武会上,曾杀入前十的大剑客,此人平日熟读兵书,儿臣观其也是一位将才,推荐入伍,做辰都统的副帅,为大魏立功!”

不少官员听到魏钰的话,都心中醒悟,这魏钰是借花献佛,顺水推舟,表面上既维护了辰凌,又恭维了大王,还把自己府内的一名亲信推到副帅的位置,一箭三雕,果然厉害。

魏太子见形势不好,暂时顾不上搬到辰凌了,机会稍纵即逝,他站出来道:“父王,儿臣也要推举一人,此人乃是山河榜上的著名剑客,一代高手,林惊羽,青衣门的真传弟子,在门派中不但修习一身绝世无双的剑术,而且对兵家著作也有研究,堪当左路军统帅,如有竞争者,可在军前比武夺印。”

魏太子的势力已经扩大,只是军方他渗透不了太多,这次亲自前往圣地,请出了这么一位高手,来为他增势,打压其它王子,以绝消那些王子夺权争位的念头,尤其是二殿下魏钰,目前是他强劲的对手。

在这政治争斗中,辰凌的威胁反而降低为次,一时可搁置下来,捞取更大好处和利益。

这一切变化,都在魏襄王预料之中,君王不怕臣子争论不休,党派林立,就怕所有臣子都众口一词,逼得他骑虎难下,只能跟着群臣的方向,被牵着鼻子走。

党派越多,倾轧不断,这些势力往往越要听命于大王,因为他们的权力和利益都来自君王,朝政适当争斗一番,有利于平衡各阶层的势力,听取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不能使一家独大,对王权构成威胁。

当然,这需要君王有足够的能力和洞察力,否则朝廷斗得四分五裂,一个错误的决策,有可能造成朝政千疮百孔。

在辰凌这个漩涡问题上,魏王只是抛出后面更重要的夺帅之事,使得各方势力已经顾不得问罪辰凌了,直接插到重点上,推荐将领,尽可能为己方获取一个出征为将的名额。

在战国时代,预备役正规军刚刚推行数十年,将领并没有培养那么多,很多时候,临出兵前,需要朝中大臣进行一轮的推荐,选拔一些名额,与军中一批将领配合混编,凑齐三军诸将数后一起出征。

从头到尾,辰凌都没有说上一句话,也没需要他自己辩解,跟不关己事一般,这就是政治,有时候打了一圈,当事人都没有任何话语权,只是作为导火索出现,事后的发展,完全不受他的控制,也没有自己雪昭论辩的机会。

这时一番推荐后,魏王忽然朗声问道:“都骑卫营统领辰凌何在?”

辰凌正在出神,感慨官场的黑暗和无奈,思考着将来自己回燕任君王,该如何割除一些旧制和为官陋习,如何与后世先进的运行体质,逐步结合,既不冒进,也不固步保守。

一旁的禁卫营统领推了他一下胳膊,低声道:“大王叫你呢。”

辰凌这才回过神,大踏步走出,拱手一礼道:“回大王,臣辰凌在此!”

魏襄王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道:“辰都统,这几个月,你代魏国出征,助燕平乱,立我大魏的威信,燕国派使节送来的书信中,就有提及,称莫敢忘记此次平乱之功,对我魏国感恩戴德,哈哈,不费多少兵马,就能让一个老牌战国,如此诚服,都是卿之功也,寡人甚是欣慰,破格擢升你大将军之衔,爵位十六级'大上造',黄金千两、绫罗五百匹,侍女一百人,高官功勋区豪宅一所,以后要更加为我大魏效力!”

辰凌拱手一诺道:“臣谢大王赏赐!”

群臣一惊,都看出大王对辰凌很是看重,这一年来,他从无爵的甲士,一路飙升,河东战场归来,擢升六级爵'官大夫',河西破秦之后,被擢升爵位至第十四级'右更',现在连升两级,变成了'大上造',已经逼近王侯了,如果这次灭卫有赫赫战功,只怕能位比王公贵族的公卿侯了。

魏太子含恨在心,却无可奈何,心想找机会,让林惊羽与辰凌比试,打压一番,最好能废掉他,免得在本太子面前耀武扬威,成为绊脚石。

第0497章 探望丞相

朝会结束了,几家欢乐几家愁,每次朝会总有一些势力受损,有些势力得益,不过这些高官不会太在乎一时成败,为官政途是长期的事,一场朝会的得失,根本不算什么。

胜不骄败不馁,不只适合战场将军,官场这些高员大臣同样适合。

辰凌出了大殿,被丞相府的长史杨枕叫住,由于刚才多亏对方替他辩论,这才化险为夷,对他印象不错,两人短暂驻足攀谈几句。

“辰都统,恭贺你凯旋归来,为我大魏再立新功。”

辰凌苦笑道:“可是很多人并不希望看我归来。”

杨枕摇头失笑,叹道:“官途不同战场,杀人不见血,更加残酷凶险,多少名将和乾坤大贤,刚正不阿,都是倒在自己的朝中,死在身边同僚手上。”

辰凌微微点头,与杨枕并肩而走,出了王宫殿宇、跨过玉石拱桥,官员们纷纷各上各车,陆续打道回府了。

“丞相身体如何了?”

杨枕叹道:“有些加重,年纪大了,这些年合纵心愿,一直未了,身兼重任,谋划二十年,与老对手张仪可谓平分秋色,这次终于因你的出现,打破强秦梦,丞相这么多年的集中精力熬于一事,鞠躬尽瘁,犹如火炭煮冰,时候到了,自然也就不行了。”

辰凌微微点头,如果一个人太过专注某事,一旦实现的那天,就会在瞬间抽调自己所有精气神,很有道理,相反,张仪又何尝不是,只不过他一辈子的强秦统一之梦,最后却被人毁掉,也郁郁成疾了。

“我想去丞相府看完公孙丞相,杨大人要同往吗?”

杨枕乃是公孙衍的门生,对老师极为尊仰,听他要去看望其师,犹如看望其父一般,客气道:“我领你去吧,丞相经常提及你的。”

“成,一同前往丞相府。”

两人上了杨枕的驷马青铜轺车,家丁武士护行,辰凌的二十四卫,在后面尾随,前往了丞相府。

公孙衍的府邸,坐落于大梁城最高贵的天街上。

这条小街南北走向,北口尽头就是王宫的正门,南口是丞相府和上将军府,东西各有两条小巷通往繁华的街市。虽然说是小街一条,却是城中的通衢之道,毫无闭塞之感。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条小街没有民户和店铺,有十多个大小诸侯国的驿馆建在这里,过往只有六尺轺车出入此地,均是高贵身份之人,朝中大员,功勋外戚,重臣将军,巨贾在这里,也不可能像其他街区那样九进九出,爵位和院落大小有正比。

街边绿树成荫,街中石板铺地,行人衣饰华贵,馆所富丽堂皇。

大梁人称这条小街为天净街,是说她没有尘世的粗俗喧嚣,处处透出天宫般的富贵、清净,辰凌今日被赐予一宅院落,就属于这片高官大臣居住区。

如今,天街之南的丞相府,门前车马冷落,府内弥漫着沉重和忧伤,与往昔门庭若市的场景,大相近庭。

丞相公孙衍病倒了,开始几日,许多要员前来探望,过了半个月,见他无丝毫转好起色,都心中暗叹老丞相怕是要不行了,对于这种随时要撒手人寰的高员重臣,已经没有往昔的影响力,逐渐许多官员也就不再来了。

魏王也只来过一次,探望一番,此后再也没有来过,这个政治信号,让许多人坚信,老丞相真的要退出政治舞台,魏国换相似乎不远了。

辰凌来到丞相府,高宅大院,门口是朱漆铜环的大门,高高的石阶两旁蹲着一对锦绣狮子,足有两米高,气势雄浑。

丞相府是四进四出的院落,虽然还没有辰府那么大,最主要这地点昂贵,寸土寸金,好比后世首都的一环,哪容你折腾地皮,而辰凌的房舍在四环,根本不是一个价位,而且首都天安门附近,也不允许倒卖地产啊,没有高爵位,绝对不能到天净街居住。

第一进院,是丞相府长史、中庶子、少庶子、客卿等办公署和休息之地,院落很大,左右各有跨院,正厅为议事堂,战国时代丞相的权力非常大。

这种“大”不是代替君主决策,而是独立开府行使日常的行政权力;所谓开府,是指丞相的府邸就是独立的国府官署,丞相有权不入王宫而在府邸召集官员议事并发布指令。

国内而其他官员,除了国君特许外,都必须在自己所属或执掌的官署处理公务,府邸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住所,公孙衍是魏国近二十年丞相,权限不小。

辰凌和杨枕一入府,就看到第一进内几个办公人员抱着书简进入房内,正修改檄文,讨论财政之事,都很忙碌着;少庶子多是年轻的文墨吏员,实际上是做日常大量的整理、修缮和刻简事务;中庶子是成年的文职吏员,通常是开府重臣的属官,可掌开府大臣指定的任何具体事务。

府内少庶子、中庶子最多,都属于小吏,非正式官爵,副丞相、长史、参录、司马、功曹、侍郎等,这些才是朝廷任命的官员。

“丞相在哪里,请管家通传一声,下官与辰都统求见。”

杨枕带着辰凌来到第一进与第二进院落交接的门口,问向正好途经的管家公孙甫,管家看了辰凌一眼,微微点头道:“请长史和辰都统稍后,老朽这就去通传丞相。”

片刻后,公孙甫回来,微笑道:“丞相正在书房,请两位过去。”

杨枕微微一愣,心想丞相身体患疾,怎么去书房了。

两人跟随管家鱼贯而入,丞相府书房在前院第二进,在国事厅的跨院内。国事厅是公孙衍处理政务的正厅,也是丞相府的中心,国事厅向西有一个月门,进得月门是一座精致的小院。

院内花圃锦簇,绿树亭台,一池碧水,荷花满塘,分外幽静。

“丞相,杨长史与辰统领来了。”

“进来吧。”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传出。

辰凌、杨枕进入了书房,这是一排六开间的砖石大屋,空间宽敞,满屋书架和竹简,非但藏有天下有名的上古典籍和春秋战国以来各学派名家的文章抄简,而且藏有洛阳王室、各大战国、诸侯国的政令抄简,至于魏国变法以来的政令典籍更是应有尽有。

公孙衍依靠着一张长椅,看着一排排书架上,似乎仍有很强的眷恋,这么多年,与书陪伴,三分师承点拨,七分自学成才,成为纵横家一代翘首人物,与鬼谷高徒张仪,斗了二十年,两次合纵打败,终于在第三次以他‘合纵破秦’暂时胜出,搬回一局,很难想象,如果这次也失败了,他永远都咽不下去那口气。

这一切结局的扭转,完全依靠一个传奇青年,他就是辰凌。

公孙衍转过首,并没有起身,目光看着辰凌,包涵万般情绪,最后轻轻一叹:“你终于来了。”

第0498章 阔谈天下

公孙衍作为一代风云人物,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在战国中后期,正是因为他,东方各国对强秦才有了几次有较大影响的进攻,历史才变得更加波澜壮观,当时就有人曾说他和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声势都足以倾动天下。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历史传到后世,公孙衍的名字却远不如张仪和苏秦响亮,甚至《史记》和《战国策》都是记载苏秦和张仪为政敌,分别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