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君临战国 >

第104章

君临战国-第104章

小说: 君临战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比邻的番邦、太子平一派、齐军阵营都会知道辰凌要在春季出兵,这样一来,会骗过所有世人,出其不意收到奇效。

辰凌虽然不太懂外交,也没有纵横家的口若悬河,但是多出两千年的社会经验和知识,这些交际经验,还是有的。

所有大臣都愣住了,包括易太后在内,都以为储君答应了各国使臣的要求,即使没有马上签下协议,但口头上妥协,也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储君三思!”

一些大臣纷纷站出来,劝辰凌三思后行,不要向番邦使臣妥协。

辰凌淡淡一笑,根本不为所动,开口道:“寡人心里有数,来人,先带各国使臣下去歇息吧,接下来,是我大燕国朝政议事,非我朝大臣,统统规避。”

顷刻,各国的使臣面带喜色地退了出去,既然燕国储君已经当面应承下来,他们也就算完成出使的外交任务,也无心留下来听燕国的内政。

议政大殿内,剩下五六十人,都是燕国的老臣和一些年轻的将领,参差不齐,断代比较严重,真可谓到了无将可用,无臣能辅的地步。

辰凌见众卿家在下面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他义正严词道:“诸位卿家一定在纳闷,燕国虽然摔落不堪,毕竟还是一个泱泱大国,即使灭亡,也不能向那些番邦妥协,要有气节是不是?”

这些大臣听到储君说出了他们的顾忌和不满,都住嘴望来,不自然地点了点头,由于这些老臣和新将,除了一些迂腐穷酸的老儒生,就是一些年轻气盛的小将,还有几位王亲贵族的人物,担任要职,对于公子职,第一次大殿接触,看他这次外交妥协,都有些不满。

辰凌轻哼一声,语气转严道:“这些番邦使臣,趁火打劫,到我大燕国来敲诈,难道我不知道?要靠这些番邦出兵,等于引狼入室,刚赶走猛虎,便引来群狼,这些寡人心里清楚的很,现在虚与蛇尾,就是为了稳住周围敌国,咱们可以专心对付齐军,以及太子平的人马!”

“哦?”所有文臣武将这时目光一转,都暗自吃惊一下,心想原来储君早有定计了。

“由于寡人刚回到大燕,执掌国政,对于农耕、经济、军备、兵马,甚至朝中大臣谁是谁,如何分工职责等等都不熟悉,我现在想问问各位卿家,当务之急,我们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吗?”辰凌问向群臣。

这时一位文臣士子站前道:“回储君,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王权,号召百姓,扩大军需,整顿兵马,恢复经济,反抗齐军!”

辰凌微笑道:“说得很好,可不能一下子全面抓起,必须有突破点,你认为该从哪几个方面先入手?”

这位士子顿了顿,恭敬答道:“当是整军第一,没有强大的军队,抵挡不住齐军的进攻,其他都是妄谈,其次是安抚难民,眼看冬季来临,难民没有存粮,很难熬过这个冬天,如果不能即使安抚,恐怕在燕地要发生人吃人的惨剧,甚至大规模哗变。”

辰凌微微点头,这个文臣的年纪,看上去挺儒雅,应该是位饱学之士,不禁问道:“这位爱卿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

“臣叫杨延和,官居治粟内史。”

辰凌点头,他通过与淳于臻途中交流,知道燕国的朝廷机构,大约向中原魏赵韩靠拢,也有三公九卿,三公原来指的是司马、司徒、司空,从上一代燕王开始,仿照中原诸侯国,把三公改为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则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于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地泽之税。

杨延和身为治粟内史,那就是九卿之一了。

辰凌点评道:“杨卿家说得很好,当务之急,首先是整军,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纪律严明,严格训练,短时间内有一支精锐之师,难以保存王室和燕国仅存的朝廷,还能继续存活下去,因此,寡人决定,首先第一项条令,就是招募人马,从当地百姓中也好,还是难民群中,挑选精壮小伙子入军,加强训练,保家卫国。”

“第二条令,就是安顿难民,立即清点我方手中仅存的粮食,并清点当地的难民和百姓人口,能不能熬过寒冬,派人集中人手搭建击出难民房,让那些追随王室来到此地的百姓们,都能生存下去,不可寒了民心,这件事,就交给你杨延和去办了。”

“谢储君,臣领命!”杨延和躬身领王命。

辰凌点头,问道:“延尉何在?”

“臣徐渭公,拜见储君!”一人边说,一边站出群臣人列。

“嗯,给我说一说,目前燕国的体制和律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可下过明确律文,废除过奴隶制吗?”

徐渭公答道:“回储君,燕国被封国于西周,距今有六百年历史,长期以来,仍沿袭周朝的旧制,一直没有进行过变法革新,大多数,都是周天子颁发的旧律,按部就班下来,奴隶制,虽然有所松解,但是并未明文下发推行。”

辰凌长叹一口气,在途中就听闻淳于臻讲解燕国的律法,过于迂腐顽固,属于数百年前春秋时期,现在是战国中期,大争之世,正是高岸为陵,低岸为谷的动荡年代,一直不曾变法图强,难怪积累六百年,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顽固守旧的结果。

其实春秋时期,奴隶制法制解体,各诸侯国的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成文法陆续颁布,历史记载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邓析编订“竹刑”;晋国亦“铸刑鼎,着范宣子所为刑书”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

进入战国时代,封建制确立,各诸侯国陆续颁布了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内容的封建法律,其中,魏国李悝在总结各国刑法典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以刑为主,诸法并用的第一部封建法典。

秦国统治者奉行法家学说,任法为治,公元前359年,大约五十年前,商鞅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制定《秦律》六篇,此外,秦还颁布了大量法令,想不到燕国竟然一直没有改变多少。

“徐卿家,立即组建延尉府,带领士子客卿们修改燕国新律法,第一条,就是废除奴隶制,但凡燕国由户籍的国士,均可以通过上战场杀敌立军功,获得爵位,而先前的奴隶,有自由身的,也可以参战,立功获得燕国的国士户籍,其它法律,等寡人与御史大夫等人商议后,再逐步拟定颁发。”

第0201章 百废待兴

辰凌根据燕国的内政特点,结合自己的知识,吩咐负责掌管司法审判廷尉徐渭公,重新组建廷尉府,组织一些史官和律员,开始修订燕国的律法,首先明确条律,废除奴隶制,建功封爵,不分平民还是国士。

“相国和太尉和在?”

这时郭隗回道:“启禀储君,燕国朝政受创,分崩离析,目前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位都空缺着。”

辰凌微微点头,又问道:“目前燕国军队有多少人马,大将军还有几位?”

一位浑身铠甲的中年将领站出来,抱拳道:“臣罗成信,官居大将军,回禀储君,眼下我王权一方,拥有正规军三万,新军两万五千人,禁卫军一万,后备苍头军两万人,一共八万五千人,其中骑兵一万人,重甲兵一万五千人,其余兵甲和武器都不齐全,大多是在撤退逃亡中,临时组建,没有铁石和生铁,我们无法自行冶炼打造兵器,兵甲紧缺,军备不足;目前大将军还有两人,分别是陆丁山,姜雄武,将军四人,偏将十一人!”

辰凌心中恻然,燕国竟然缺兵少将到这等地步,也够愁人的,历史上,秦昭王修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吸引战国名士数十人,一时蜂拥涌入燕国,光文武全才的大将,就有乐毅、秦开、剧辛,文有邹衍、苏秦、苏代等人,现在才人凋零太严重了。

战国大争时代,什么最值钱,人才呀!不光战国,任何时代,皆是如此!

辰凌心中有数后,开口道:“寡人想到几点,群臣听一听,如果行得通,立即着手去办,第一,整肃军队,将目前的军队,重新编制一番,加强训练,严化军纪;第二招募新军,四处各地乡野城池,广发告示,就是朝廷备军,准备来年夺取失地;第三,可从佃农、难民和奴隶这些群体中,破格吸取壮士组成一军,如果建功立业,照样落户升爵,扩大统一战线;第四,派人建立兵械库和冶炼厂,把废弃的废铁兵器重新熔炉成兵甲,另外派人在咱们的地盘内,寻找铁矿山,第五,储备粮草和战马,太仆和少府要介入,为军队准备好所需的粮饷和马匹。”

群臣听后,觉得大有道理,纷纷赞同,就这样拍板下来,各有负责落实人。

易太后见储君三言几句就把群臣震住,侃侃有词,句句在理,心头暗喜,心想王儿文武全才,定能扛起复国大计,这下自己也就放心了。

“诸位卿家,哀家也有几句话要说,历来新君即位,都要大赦罪犯,都要满朝加爵,但我大燕从这次起,便废除了这两个旧规矩,耕战晋爵,虽王族而无滥封,功劳爵位是要自己挣的,不是凭改朝换代混的。

“如今大燕微弱,即使把在场所有人都封王,其实都是虚的,为难之间,任何虚爵毫无意义,储君归来,带领众卿家百废待兴,从头干起,这个时候,各位彰显自己才能的机会就到了;大争之世,无功便是错!晓得了?

“人都说‘主少国疑,少做事,混功劳’,错也!谁指望在哀家这双眼下翻云覆雨,混个高爵,你便来试试!”

一席话落点,举殿文武官员肃然无声,群臣心如明镜,但同时也充满信心。

辰凌接下来又与群臣商政一番,关于农耕、经济、水利、补防、外交的问题,由于燕国积弱,一无所有,任何事情开展起来,都非常困难,最主要连国土只剩下那么方圆数十里,靠近大海荒无人烟,一块孤烟萧索之地。

不过辰凌依据地理知识,知道此城是金州的前身,此时名为沓氏城,它靠近大连和瓦房店一带,这里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不大,矿体小,主要分布于庄河、普兰店,有铁矿点七十多处、铜矿点四十多处、铅锌矿二十余处和少量的铂(镍)、金、钼等贵重金属矿点。

于是辰凌大概指出几个地点,命令少府顾彦章全权负责寻找铁矿,筹建军械库、冶炼坊、加工海盐的事宜,这些都是关系到燕国存亡的大事,顾彦章恭敬领命。

议政到晌午,这才意犹未尽地退朝。

一些重臣来不及出殿,就被辰凌点名叫入阅折殿,也就是储君的御书房,由于时间紧迫,辰凌不想多耽搁,安排御膳房,备了两桌酒席,在一起吃完了午膳,继续探讨国政各个细节。

辰凌在御书房内挂了一张巨大的山河社稷图,山川河流,军事要塞,各国的边界等,应有尽有,完全是手工绘制,精准度多少有些出入,但是不会偏差太离谱。

“诸位卿家请看,这是大黑山脉,阻隔了齐军的南下,目前与咱们最近的齐军,是在辽东城这,与此相隔了两百余里,从明日起,罗成信、陆丁山、姜雄武三位将军,负责把正规军、新军、备用军进行筛选,除了禁军和侍卫军不动外,其它常规作战军,都要进行一次严格定制,划分明细,提高战斗力!”

“臣将领命!”罗成信、陆丁山、姜雄武抱腕施礼。

“好,这就出宫准备吧,明日清晨,我要在大黑山军营,接受军制改编!”

“遵命!”三员大将军撤出了御书房,出宫准备去了。

辰凌对着顾彦章道:“顾卿立即着手,组件少府的办公府,然后分工开始着手管理寻找铁矿、建军械库、冶炼坊事宜,目前我们濒临着大海,可以组织人力煮晒海盐、出海打鱼,出售给内陆番邦,换取战马、兽皮、粮食等,只要熬过这个冬季,不让将士和难民们饿死,我们的胜算就更大了。”

少府顾彦章、治粟内史杨延和都唯唯称喏,接受储君的诏命。

“荆燕!”

“臣在!”

“你带寡人手令,到七万人马的军中抽出两千精锐,要逐层选拔,进行筛选淘汰,留下两千精锐中的精锐,供我进行特殊训练。”

“臣领命!”荆燕一脸肃然,年纪轻轻,做事却极为稳重。

辰凌继续道:“郭卿家,寡人有一事托你差人去办!”

郭隗回道:“储君尽管交待,老臣定当鞠躬尽瘁。”

辰凌见他一副死而后已的表情,失笑道:“燕国现在人才凋零,暂时还不能向天下发放求贤令,只能暗中网络一些人杰名士过来,鬼谷高徒苏秦,如今正在洛阳周朝内,寡人亲写一封密函,派使者秘密前往,无论如何也要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