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双龙传 >

第44章

大明双龙传-第44章

小说: 大明双龙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方义和叶答根本就没有出手的机会,两个人随着大部队走进了城里。

“唉,大个子,你知道在朝鲜的战争都是怎么个过程吗?”

“我看过史书,只是具体细节没有记住,只是知道最后在明军的帮助下朝鲜胜利了。”

“这个我也知道,还以为你学历史的知道得多一点呢。”

“中华文明两千多年历史,那么多细节谁能记得清楚啊,要是三国的我能倒背如流,毕竟那一段历史知名度高。”

“你说的倒也没错,三国的历史就是日本人也了解的很多,像我大部分人物都是从三国志这款日本战棋游戏得知的。”

“切,卖国贼,你学什么不好,偏偏学日语。”

“你可别小看我,到这个战乱时代,日语可是有时候会救命的啊!”叶答说着想起了在智慧家里发生的事情。

“不过过不了多久明军就该退兵了,我记得第一次入朝战争没打几仗就言和了。”

“整那么麻烦,还不如一鼓作气消灭了小日本。”

“没那么简单,你要知道国家打一仗经济就要倒退好几年,尤其是明朝现在这个局面内忧外患,它就是在战争中慢慢消耗掉自己的国力的。”

“回去也好,我早就想回到自己的祖国看一看了。”

“有什么好看的,又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满城市的汽车和人群,倒是有一点,空气非常清新,生活在古代倒也挺好的。”

“如果撤兵的话,你是不是跟着李如松回东北?”

“当然,我这一次回去就是要展开我拯救明朝的伟大第一步!干掉努尔哈赤!消灭女真。”

“那我帮你一起实现这个目标,然后我想去广东看一看,看看五百年前的老家是个什么样子。”

“你倒挺悠闲的。”

“有什么关系,反正就像在梦里一样。对了,讲讲你的故事吧!”

“好的,边走边说。”

两个人随大军一同驻扎在城里,准备好好歇息再一次的向南进军。吃过晚饭,霍方义开始讲他穿越以来发生的事情。

“也没什么可讲的,一开始我光着屁股出现在宁夏城一个农户的家中…”

067 【二龙重逢】下

这一讲直讲到霍方义将阿莲带回了辽东,霍方义出于私心并没有将阿莲长得像佟晓星这件事情告诉叶答,而且他觉得叶答的到来会对阿莲和他的关系产生一丝影响,这点影响并不在于阿莲,因为阿联并不认识叶答,关键在于叶答对于阿莲怎么想。而且自己在回到辽东之后已经让阿莲将名字改成了小星,这如果将叶答带回去,还是不好解释。霍方义打定主意,回去之后先跟阿莲完婚,不给叶答可乘之机,反正古代男的可以娶好几个,以后如果不合适再说。

叶答不知道霍方义想了那么多,他只是认真地听着。

回到辽东之后,霍方义居然见到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亲自带着许多的牛羊和贡品来给李如松接风,霍方义有幸参与了这场宴会,努尔哈赤的年龄和霍方义差不多,顶多大四岁,然而努尔哈赤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刚毅和隐忍,霍方义知道努尔哈赤这是在讨好李如松,目的是让李氏父子知道自己只是一只温顺的猫,不会对大明构成威胁。李如松他爹,也就是李成梁这个人平常对待别人,甚至是宋应昌这样的朝廷大官都爱理不理,对努尔哈赤却是非常亲近,李成梁坐在宴席的首席位置还专门接受努尔哈赤的跪拜之礼。霍方义没想到真实的李氏父子与努尔哈赤之间居然如此亲密,而且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努尔哈赤在行礼的时候居然叫李成梁亲家公,这令霍方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成亲家了?难道努尔哈赤的女儿嫁给了李如松?不可能啊!努尔哈赤还没有李如松年龄大呢!

“我几经打听才知道,努尔哈赤有个弟弟叫舒尔哈奇,舒尔哈奇居然有个女儿嫁给了李如松的弟弟,李成梁的二子李如柏!太令我吃惊了!我以前一直认为努尔哈赤有神级别的军事能力靠13副盔甲居然能翻了天,现在看来他成功的因素很复杂,至少可以确定李氏父子有脱不了的干系!”

“养虎为患!”

“而且这是一头异常精明的虎,他知道如何隐藏自己的仇恨,并借助主人的力量慢慢壮大,等到他露出獠牙的时刻,它的主人已经控制不了他了!”

“看来历史上最好用的招数就是美人计啊!”

“政治联姻的确很可怕!后来我试着向李如松提到努尔哈赤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等到他有能力的那一天,他一定会回过头来咬一口的!李如松告诉我这个问题他也想过,关键是他并不只是想过努尔哈赤一个人,所有女真和蒙元部落的首领都是辽东铁骑需要打击的人。但是问题就在这里了,他的父亲李成梁!”

“他父亲怎么了?”

“李成梁在1591年退居二线,就是前年,李如松继承了他爹的位置,但是他还是要听他爹的。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是好朋友,在一次战役中,李成梁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阿克世,这位老爹心中一直都对努尔哈赤有愧疚,于是对待努尔哈赤就像自己亲孙子一样。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产生了。所有的部落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迅速的被辽东铁骑制服了,只有努尔哈赤在这种环境中一点点的壮大,完全不被重视,或者说已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保护了起来!”

“这样可不好办了,人一旦上了岁数对于有些事情就判断不清楚了,而且容易感情用事。”

“谁说不是呢!李成梁就是挡在我面前的第一大屏障!”

“那你想好该怎么办了没?”

“关键还是得从李如松这里找突破口,他本就是一个谁都不放在眼里的人,又不像他爹对努尔哈赤有愧疚感,而且兵权都在他手,到时候实在不行我们就用离间计,让李氏父子对努尔哈赤产生厌恶。现在努尔哈赤实力还不是很大,必须将它扼杀在摇篮里!”

“其实努尔哈赤本身也没有错,换成是你我也会这么干的。”

“作为一个人来说他是没有错,关键我们中华民族的落后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

“历史毕竟已经发生,有些事情的原因不是简单的一个人和几件事所决定的。”

“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由胜转败的关键人物。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否全在于科技的发展!满清鞑子什么也不懂,他们就是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

“虽然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会全力支持你的,我也想看一看历史究竟会不会因为我们而改变。”

霍方义接着讲他的故事,努尔哈赤到目前为止统一了建州女真,已经成为女真族最强大的势力。在东北尚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与之抗衡,但是在李氏父子的打击下,海西女真分裂成了四部,互相敌视,野人女真的势力很小,而且快要到朝鲜国土了。可以说现在正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因为在此之后努尔哈赤将用许多卑鄙的手段一步步的挑拨离间海西四部,直至吞并他们。“打完这一仗,必须展开消灭努尔哈赤行动,再晚就不好办了!”

到了辽东之后,李如松抓紧时间对自己的部队进行整顿,汇合骆尚志、吴惟忠的三千浙兵(这三千浙兵全都是按照戚家军的方法训练的,装备着火枪、大炮。戚继光虽然不在了,但是他们仍旧承载着抗击沿海倭寇、守卫边土的重任。)总计四万三千人于1592年底驻扎在鸭绿江边,隔江遥望那边受到战火侵袭的土地。按照李如松的说法,准备来年一开春就发动总攻!但是这支部队里面并没有传说中的辽东铁骑,因为那只精锐数量极少,是不敢随意动的。

朝鲜国王宣宗听到消息,亲自到鸭绿江边为明军接风。“那朝鲜国王虽然穿着华丽,但是满脸写满了沧桑和颓废。”

“那是肯定的,自己的国家都快亡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一把手在中国历史上除了蜀后主刘禅怕不会再有别人了!”

跟着宣宗一块来的是朝鲜的一万多士兵,双方组成了中朝联军人数接近六万,装备着先进的火枪火炮,初看起来似乎这场战争的结果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接完风,柳成龙打开朝鲜半岛地图与宋应昌和李如松一同商讨进攻事宜。

“这个人我晓得,他应该是朝鲜的左议政,相当于明朝的宰相!李舜臣跟他关系挺好,全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柳成龙和李如松商议出一个诈兵之计,此时在他的军营中有一个叫沈惟敬的人。沈惟敬此人原是市井流氓,在李如松攻打宁夏的时候,万历皇帝为了拖延援朝时间,麻痹敌人,派他在中间做迂回周旋工作。此人虽然没经过大世面,但是却圆满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平壤守将小西行长居然与他约定了一个异常苛刻的条件,在这个条件下同意双方罢兵,那就是解除海禁,重开中日贸易大门,当然这个条件其实也没什么,但是与当时的明朝国策有悖,而且日本侵朝的目的可不仅仅是这么简单,这只不过是小西行长拖延明军援朝的时间罢了。双方都在拖延和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沈惟敬其实没起到什么作用,只当了一回信鸽。现在中朝联军屯兵鸭绿江边,沈惟敬也不用再继续他的工作了,不过李如松觉得他还可以再利用一下。

于是沈惟敬这一次作为万历皇帝的特使来到平壤城中告知小西行长:“万历皇帝已经同意你们的议和条件。诏书随后就到,我先过来通知你们一声。”通知完沈惟敬就找了个借口溜出了城,不然战火烧到会殃及自己的。

听到沈惟敬的话,小西行长异常高兴,他不是高兴明皇帝同意了他的假条件,而是高兴明军暂时可以不入朝了,等到抓住宣祖,灭了朝鲜,明军再来就一切都晚了!小西行长一高兴就中了李如松的圈套,他不知道此时李如松带领大部队已经兵临城下,只是现在只等待最佳时机给予他最大打击!

叶答很奇怪:“你等等,不到六万人的大军能不被发现?我觉得李如松这个招数有些多余。”

“很奇怪吧,确实没被平壤的日军发现,为什么呢?有一次两个朝鲜人民抓住了一个日本的探子送到了军营。我想原因可能是这样的:由于探子都是单独行动,朝鲜民众又恨日本人入骨,因此小西行长派出去的探子全部成了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于是他就成了睁眼瞎。”

“多行不义必自毙!”

明大军兵临城下,李如松照旧先举起招降旗,告知城内朝鲜居民和日本士兵:出城投降可免一死!此时小西行长发现自己受了骗,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再说这可是朝鲜三大都之一啊,好不容易打了下来是不可能拱手让人的。看来话不投机只有强攻了!李如松当即下令召开军事会议,准备强攻平壤城。

李如松召集与之同来的顺天守将李镒和自动请缨上阵的僧兵领袖休静和尚一起讨论强攻平壤的事宜。

068 【血战平壤】上

李镒展开平壤地形图于李如松说道:“平壤城地处冲刷平原,两面靠大江,也算是易攻难守。平壤城共有六个门,七星门坐落北部,普通门靠普通江坐落正西,芦门和毛球门坐落正南,大同门与长庆门坐落正东。如果进攻我们需要将队伍平分成六支,将平壤城团团包围住,不给敌人以逃跑的机会。”

李如松没有说话,他看了看身旁的霍方义,霍方义如今已经得到了李如松的充分信任,李如松这个时候想听听他的意见。霍方义也不客气,他仔细的看着这张满是朝鲜字的地图,然后指着平壤城北方的一个高点说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李镒答道:“这个地方名叫牡丹台,站在牡丹台上可以总揽平壤全貌。据我方探子回报这里是日军将领松浦镇信率兵2000驻守。”

“如果我们全力进攻平壤城而不去管这个牡丹台,结果势必可想而知,敌人对我军两面夹击,会造成很被动的局面。”霍方义如是说。

李如松点了点头:“占领制高点一直都是左右战局的重要因素,攻拔牡丹台的任务就由你们朝鲜军来做吧。”

静修和尚有3000僧兵可用,他主动说道:“交给我吧!”

李镒道:“且慢,据我所知牡丹台的防御工事建筑得极为坚固,垒高五丈,共有四门,其中朱雀和玄武两门为把守要隘,如果强攻,必然会付出极重代价。仅仅靠你的部队是不够的。”

李如松道:“既如此,我命部将吴惟忠领2000人做你的后应,你们务必要在日落之前拿下牡丹亭!明天一早我会下达进攻平壤城的命令!”

吴惟忠领了2000人和静修和尚去打牡丹台,李如松和李镒继续商量攻城事宜。

“孙子兵法上讲,围城不可围死!要留一个缺口,这样敌人防守起来才会有所顾忌,不会尽全力,到时候只要敌人一败,必然会从缺口逃出,我们在其必经之路上埋伏,就能全歼敌军!”

李如松又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