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篡明 >

第200章

篡明-第200章

小说: 篡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生天,长生天”毕立格老人跪在雪地里,对着苍天连连叩头,“长生天,你眷顾你的子民,派遣你的勇士来拯救我们我们要用建州人的头颅为您献祭”

“老人家,我是东山军游击将军岳琪,这是我们国公爷让我们送来的”岳琪说着将脖子上的那一袋粮食交到老人手里,“这些都是上好的猪肉粉,是我们东山军的特产。吃上一口三天不饿。”

“好,好”毕立格老人感激得涕泪并流,“快让孩子们进帐篷暖和暖和吧”

“好,大家都麻利点,快走几步前面就有大火炉了”岳琪冲后队的士兵们喊道。

雪终于停了,在树林的空隙中扫出一片空地,借着火把可以看到,空地上还有青青嫩草,虽然没有干枯,却被严寒冻成了冰柱状,却依旧保持着内部的绿色。

熊熊烈火升起来,火堆一个个蔓延开来,不到一个时辰,整片森林就变成了火光照耀的世界,大家围在火堆旁,吃着晚饭,偶尔有笑声飞来,立刻被一阵阵长吁短叹声淹没了。

“没有草,这辽东的雪下的太快太厚了。”老人叹了口气,“现在,锡林郭勒草原也回不去了,难道我们这五万部众,就要饿死在这斌天雪地中?”

“我家国公爷说过,这辽东苦寒不假,半年冬天半年夏天,不过只要打够了秋草,完全可以美美的在此生活。”岳琪将双手放在火上取暖,慢慢说道。

“可是,现在哪里还有草?”老人叹了口气,“这满天都是大雪,根本就分不清东南西北,我们像瞎了眼的马乱走,直到累死也找不到草场。”

“向南走。”岳琪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张地图,正是从李辉那本穿越的无上法宝《世界地理图册》上临摹下来的。【。 ﹕。电子书】

“咱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这里。”岳琪的手指指向后世的辽宁朝阳市的位置,“向南走,就是辽东走廊,向东走,就是辽河,我建议老人家你们向东走,找到了辽河,还怕没有水草么?”

“好好孩子,可不可以将这个图送给我们?”老人看得眼热,出手索求。

“自然。”岳琪用黑笔在上面画了几道,将几个重要的地点涂黑,当然这个过程并没有向毕立格老人解释,老人也装作没看见。现在有求于人,怎好意思指手画脚?

首先涂掉的是觉华岛,之后是大连湾,还有几个重要的地方。

岳琪和金山营的全体将士们随着蒙古人一起向前前进,他们一路跨过医巫闾山,跋山涉水,终于,远远地看到白色的原野上,那一条黑色的径流。

毕立格老人将地图拿出来,眯起眼睛看了半天,岳琪也凑过来,两人的目光转移到地图的中央,盯着那条蓝色的线。静静的没有说话,过了很久才长长吐了口气。

“族人们,我们找到辽河了”毕立格老人用带着激动嗓音的蒙古语喊道。

“辽河?”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一时间嘈杂的人群陷入死一般的沉静。

“草,草场”大家欢呼起来,终于找到了草场,虽然只是辽河两岸的一条狭长的草地,被风吹出来,露出还有些绿色的青草。

“我的孩子们,要不是你们的帮助,我和我的族人就要饿死在这片雪地上。请你们说出你们的要求,我们一定会答应的。”毕立格老人见岳琪他们要离开,拦住他们,真诚的说道。

“老人家,我们没有战马。”岳琪搓搓手,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自诩为君子,从来不求助于人,今天没办法拉下面子来求助别人,真是一件让人面红耳赤的事情。

^奇^“战马?”毕立格老人看着这四千壮小伙子,“好我就给你们四千匹战马但是我要和我的族人们将这些战马阉割,驯化,需要时间。”

^书^“如果没有就算了。”岳琪总算找到了借口,心里暗骂李辉将这个丢人的事交给自己来办,他怎么不当面说出来?

^网^“不,既然答应了你们,我一定要做到,言而无信的人,死后他的灵魂会被恶鬼吞掉,不能到达伟大的长生天那里的”毕立格老人一摆手,“这样吧,明年春天,明年春天你们就来这里取马,我毕立格以黄金家族的名誉发誓,绝不会少一匹战马。”

“多谢老人家”岳琪想了想,下令五百名士兵将身上背着的三眼火铳和火药铅弹留下,“这些东西留给你们,作为防身之用。”

“你们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弯刀了,现在又给我们火器……”毕立格老人说了几句客套话,就收下了。

第五卷 月照边州 第四十八章 四面威风(四)

(月票)金山营告别毕立格老人,一路南行,路过广元,塔山,宁远,一路耀武扬威,路上遭遇了几支满清步兵骑兵的拦截,但是都被他们轻易打败,一路来到海边,此时李辉新组建的红色舰队正在试航,来到岸边接应。

看着排在海面上这一溜红得耀眼的舰队,岳琪忍不住赞了一声,“看看,这就是咱们东山军的新水军,漂亮吧?”

“好漂亮,好像,好像大姑娘出嫁的花轿。”

“不对,是花船,花船”立刻有人随声附和。

“你们这帮娶不上媳妇憋的眼睛发蓝的家伙”岳琪搜肠刮肚,苦苦思索李辉曾经说过的一个专门形容这种人的词,挠了半天脑袋之后,灵光一现。

“闷骚”他说道。

船上带队的竟然是瞎子,瞎子只是眼睛小了些,本名叫做邓文,字天长,本也是耕读传家的好男儿,却稀里糊涂的抓了丁,吃上了兵粮。

明朝有军户,所以一般百姓家不用当兵打仗,邓文当兵的时候连死的心都有了。士农工商兵,兵本来是最不入流的。

邓文曾经和博尔纳特前往澳门,见识广博,加上做事认真,为人谦和,除了眼睛小点没什么太大的毛病,李辉就将红色舰队交给他,让他带领刚刚从抗清书院水军速成班的学员们家船出海,同时也是对学员们的一种考核。

岳琪登上船,看到这艘崭新的大船,感到十分新奇,到处看看崇明新铸成的大炮,还有新研制的可以发射火箭的大风弩,神火飞鸦的固定发射架等武器,看得连连拍手,“天长兄,这船上可都是我东山军的最新武器啊国公爷对你满器重的嘛看来再过不久,你小子就得成为这红色舰队的游击将军了。”

“嘿嘿,都是国公爷赏识,这还得感谢国公爷。”邓文笑道,“岳大哥一路辛苦了,但是侯爷让我们去一趟定海,要我们和张煌言商量大事。”

“哦?”岳琪接过邓文递来的信笺,撕开火漆,从头至尾迅速浏览了一番,“国公爷让咱们在定海集合,看来有大事。”

“关于咱们那些被打劫的船的事。”邓文接上话茬,“忍了好久了,咱们终于要动手清理这些海盗了”

“海盗?”岳琪皱皱眉,“这海盗可不像响马那样容易剿灭,人家在海上飘来荡去,随处为家,你们怎么去寻找人家的踪迹?”

“海盗虽然在海上飘荡,但是总会有老巢的。只要找到他们的老巢,就可以断绝他们的根本。”邓文笑道,“这些海盗惹了咱们东山军,也算他们倒霉。”

“先别说大话,抓到海盗再吹。”岳琪想了想,没有说出来,晃晃脑袋,站在甲板上,向远处眺望。

“再过几天,这海面上就要结冰了。”邓文看看暗黑色的渤海海水,幽幽说道。

舰队一路南行,很快就穿越黄海,来到舟山,舟山一片热闹景象,舟山军的士兵们都在忙着将收获的谷物装进粮仓。

“原来是岳小哥邓小哥”张煌言得到汇报后,急忙出来相迎,见到东山军的红色舰队,眼前也是一亮。

“李仲卿真会搞怪,弄出这样一支船队来,难不成他想嫁女儿?”

“我们国公爷现在连娘子都没有,哪来的什么女儿?”邓文说道,大家都笑了起来。

张名振也前来迎接,现在东山军和舟山军可以说是穿一条裤子,两方的领导人关系也颇为密切。

“此次前来,我们的目的就是剿灭大小金环岛上的海盗。”张煌言指着地图上的两个长条形小岛,这地图还是李辉送给他们的航海图,在上面用朱红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这两个岛距离普陀山不远。”邓文去过这里,还是当年跟随李辉剿灭张国柱,收服高元华的那一战。

“是啊,普陀胜境,每年前来进香的游客上万计,海盗持强抢劫香客,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张煌言顿了一下,“而且这支海盗是当年纵横东海的大海盗刘香的余孽,而且和泰西人有很密切的联系,如果现在贸然动手,一定会惹怒泰西人。”

“管他**的什么泰西人,老子东山军照打不误”邓文对泰西人有这很强的敌视,骂道,张名振皱皱眉,毕竟他是这些人中比较年长的,做事业趋于稳妥,“邓贤侄,你们现在就要去剿匪么?”

“是”邓文笑了一声,“两个小岛的贼人,我们东山军还没放在眼里。”

“好吧我让阮进率领舟山舰队与你们同去,这样也好有个照应,我对李辉也算有个交代。”张名振摸着胡须,说道。

“有劳张大人”邓文看看岳琪,岳琪会意,从怀中拿出李辉的那封信,“敢问两位大人,现在舟山军拥戴谁为正朔?是我永安朝廷,还是永历朝廷,或者……”岳琪发现二张的面色没有太大变化,心中有了底,继续问道,“还是鲁王监国?”

“这个题目,可是难了。”张名振也是连连皱眉,为了这个问题,他和张煌言已经商量很久了,永历朝廷也屡屡派人来,要求张名振他们确定立场,现在李辉又来逼问,让他们如何是好?

“容老朽和部下们商量一番。”张名振退下,召集所有文武官员进行商讨,究竟该倾向哪一方。

“当然是东山军”一个武官尖着嗓子喊道,“咱们的军资器械都是东山军给的,再说咱们有难的时候也是东山军倾力救助,那个永历朝廷就知道向咱们要钱征税,可曾给过咱们一支箭,一把刀?”

“话也不能这样说。”一个头戴五梁冠的文官慢慢说道,“毕竟永历朝廷才是正统,天下尽知的是,永历朝拥戴的是桂王朱由榔。至于永安朝廷,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太子朱慈烺,谁又知道?”

“匹夫莫要放屁”一个武官跳起来骂道,“照你这样说,那谁知道什么桂王究竟是那个龟孙下出来的”

“我看是王八蛋里挖出来的”有人打趣道,顿时一阵哄堂大笑,把那个文官弄得面红耳赤,连说不可理喻。

“不要吵了”张煌言的一句话,众人全部闭嘴,他想了半天,将目光移向张名振,“老将军,您看?”

“唉难死我了”张名振的心中反复衡量,永安朝廷,永历朝廷,鲁王监国,究竟该拥戴谁为正朔?

他心中画过无数个心思,但是都没有得出最终的结果,最后一咬牙,“向永安朝廷请示,可不可以册封鲁王监国,如果可以,咱们就拥戴永安朝廷,加入东山军”

消息用加急快船传到掘港,张名振之所以没有把消息传到南京,是因为他知道南京的那个小朝廷无非就是一群抓抓鸟,只会唧唧喳喳乱叫,真正拍板的大权还是掌握在李辉手里。

李辉很快下了命令,火速送到南京,由永安帝加盖玉玺,又传了回来,交给观察营的得力士卒,传给定海城中焦急等待的张名振等人。

十天之后,张名振从累得半死的东山军士卒手里接过那似乎还带着温度的信笺,慢慢打开,心都提到嗓子眼,如果李辉一口回绝,那么东山军与舟山军将形同陌路,或许还会成为不共戴天的敌人。

张名振缓缓打开那张黄纸,眼睛落在上面,嘴里倒吸一口凉气

上面用斗大的宋体字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特封鲁王监国为顺命王,赐江西良田五千亩,王位世袭,永不变更特赐丹书铁券,以为凭证”

“这……”张名振的脑子一阵乱叫,丹书铁劵,传说中的神物啊想当年赵匡胤谋朝篡位之后,便赐柴家丹书铁券,世袭王位,永享富贵,想不到李辉为了拉拢自己,竟然下了这么大的本钱。

“丹书铁券”张煌言也瞪大了眼睛,“看来李仲卿是下了血本了,老将军,咱们怎么办?”

“怎么办?换旗归顺东山军”张名振大吼一声,“三军将士,我军今日全员加入东山军,尔等可有异议?”

“好”士兵们欢声雷动,东山军的优厚福利待遇,他们早就灌满了耳朵。有几个士兵还煞有其事的传播小道消息,“你们知道么,咱们舟山军的军饷开支,都是东山军一手提供的”

“好”士兵们开始幻想着东山军的军旗,火器,还有每月五两银子的军俸,马勒隔壁的,现在老子也是东山军了

远处,一支舰队乘风而来,站在船头的正是李辉。他知道自己给了鲁王监国多么大的优惠,丹书铁劵啊,那东西现在元州铁厂还没造出来呢

“全体将士,列队”张煌言看着缓缓进入码头的东山军大船,喊了一嗓子,数千名身材一边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