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鉴宝人生 >

第769章

鉴宝人生-第769章

小说: 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老太太说她是齐保福介绍过来的,楚琛又给齐保福打了电话,听说确实是这么回事,才答应了老太太的价格。
  不过,交易的时候,老太太还给楚琛立了字据,说她知道楚琛是好人,今天过来也是因为实在没办法,同时她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等她家这次的难关过了,肯定会把多要的钱还给楚琛。(未完待续。。)
  ps:  明天有急事,今天只能更一章了。另外,按计划,差不多本月就本书就会完结,各位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尽管提!


第一千零一百零三章 珍贵的书法手卷和鸾胶

  看到老太太最后的表态,楚琛心里也舒服多了。本来嘛,老太太遭遇确实可怜,但就因为可怜,难道楚琛就应该以比较贵的价格买下她的东西?
  而楚琛之所以同意购买,除了老太太的遭遇确实比较可怜之外,主要还是齐保福在电话里说,老太太一家为人都不错,都是热心肠的人,不然他也不会向老太太介绍楚琛。
  先不说齐保福有没有看错人,至少凭他的面子,楚琛也会做这笔买卖。好在,老太太确实是明事理的人,不然就真有一些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味道了。
  由于楚琛忙着布置博物馆,衣柜买下来之后,他就放在那了。等把博物馆的事情都处理好了,楚琛又看到这只衣柜,才起了兴致,又把它仔细检查了一番。
  而检查的结果也让他大为惊讶,这只衣柜居然还有一个表面看不太出来的暗格,打开一看,里面除了放着几本古籍之外,还有一幅看起来颇为厚实的手卷。而且,这幅手卷居然还是用的蚕茧纸书写的。
  蚕茧纸以字意来理解,是用蚕茧壳制成的纸。这种纸历史悠久,其中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中就介绍道:“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纸似革而修也”,清晰地说明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用的是蚕茧纸。
  蚕茧纸的特征为纸质很薄而正面光滑,纤维交织均匀,抗虫蛀寿命长,写字后墨透纸背,光滑爽利。实为纸中上品。
  现在已很难见到晋代蚕茧纸,所能见到的是宋代的蚕茧纸。纸色浅黄类似茧丝外观。但据研究,所谓蚕茧纸。其实并非蚕茧做成,而是一种构树(又名楮树)皮纤维制造的纸。
  构树皮含有一层胶衣,且纤维纯净洁白,造成纸之后,光亮细腻,白如蚕茧、细如蚕丝,故名蚕茧纸。
  不管怎么说,既然这幅手卷能够用蚕茧纸这种上品纸张书写,想必不会太差。于是。楚琛就连忙叫上其他人一起,小心的把手卷展开。
  这幅手卷的篇幅非常长,展开之后长度足有二十多米,而上面的内容,当即就让大家惊呼不已,因为上面的内容不但和薛稷的《信行禅师碑》相同,而且看起来好像还是真迹。
  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全都是因为作者薛稷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实在太出众了。
  想必大家都知道,汉字在其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篆、隶、草、楷、行多种形体和写法,但在印刷品中最为广泛采用和流行的字体,则是隶属于楷书的宋体字。这种字体因其疏朗挺劲、骨气洞达、形体精干、表意显豁而备受推崇。
  宋体字,顾名思义。就是在宋代创造的字体。事实上,宋体字也确是因为在宋代得以钦定和流传而得名。长期以来,传说宋体字是秦桧创造。因为他是奸贼,所以宋代朝廷就将它收为国体。称宋体。
  这是由于秦桧为了取悦宋徽宗,对其创作的“瘦金书”刻意模仿。这才有了后世的仿宋体之说,也有了这个传说。但这其实并不是对宋体字的奠基和首创,而只是宋体字在演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嬗变。
  事实上,宋体书法的鼻祖是与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齐名的初唐四大书法家薛稷。
  对于薛稷,人们或许有些陌生,但要说到他的曾祖父薛道衡、祖父薛收、外祖父魏征,那可就家喻户晓了。
  魏征对于书法也颇有研究。他的四子魏叔瑜,更是以擅长草书而著称。在长期耳濡目染中,薛稷有了创新书法艺术的便利条件。
  一天,薛稷在魏征家里看见褚遂良的书法,爱不释手。他于政务之余,就常去观摩、临习,进而“锐意模学,穷年忘倦。”
  景龙末年某月一天,唐中宗大会宾客,并摆出裱糊好的王羲之、褚遂良书写的《闲居孤树赋》,让众人欣赏,薛稷特别钟情于褚遂良书法,一边欣赏一边在自己衣袍上用手指摩写,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从此,薛稷对褚遂良的仰慕之心日见隆盛,对褚遂良的书法艺术更是临摹不辍,到最后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时人皆称“买褚得薛,不失其节”。
  除此之外,薛稷还向精于草书的四鼻父魏叔瑜学习草书。
  期间,他不仅融会了汉字在长期书写过程中所形成的诸多优势特征与传统技巧,而且更创造了一种极具个性特点和艺术魅力的笔运与书道。这使其书艺在达到艺术上乘的同时,更具有了易于被大众接受和社会传播的特点。
  于是乎,这种具有艺术性,又不曲高和寡,颇具实用价值的字体,最终成为汉字书写与传播的范本,为今天所广泛使用和传播的宋体字的最终形成奠立了坚实的砥基。
  对于这一点,明代学者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论及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时说:“初为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近人叶昌炽在《语石》中更进一步阐释道:“……参以褚登善、薛少保(薛稷),瘦硬通神,有如切玉,世称瘦金书也。……今之仿宋体,亦是从此中脱出。”
  因此,如果正本溯源,薛稷为宋体字的鼻祖应该当之无愧。
  虽说,现在宋体字为宋人所创造的“想当然”中,真正的首创者薛稷却渐渐被遗忘。而且薛稷诗不如书,书不如画。在绘画方面,既擅长花鸟,亦兼及人物,尤以画鹤精妙而闻名。和他的画相比,他的书法是的名气也确实稍稍要逊色一些。
  但你要知道,除了碑帖的拓本之外,薛稷的作品没有一幅得已传世,就可见楚琛发现的这幅《信行禅师碑》手卷的珍贵程度。
  而且,薛稷的《信行禅师碑》为正书碑刻。是薛稷的代表作,疏朗挺劲。骨气洞达,有褚遂良《伊阙神龛碑》遗意。同时其瘦劲的风采亦影响了唐末的柳公权和宋代的徽宗皇帝。
  此碑立于唐神龙二年八月。原石久已亡佚。现有清代何绍墓剪裱拓本传世,册后残缺。这个版本据传已流入了岛国。另外还有翁同龢藏宋拓本,此本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晚期,为避免损失于战乱,由翁万戈将之运到了米国。
  虽说拓本和现在这幅手卷本可能有所差别,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鉴定真伪无疑会容易一些。
  听说这幅珍宝是这么得来的,区老笑道:“还真是好人有好报啊!”
  楚琛呵呵一笑,摆了摆手道:“我只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实在算不上什么。再说了,我不是得了这么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宝贝了吗?回报已经远远大于付出了。”
  区老说道:“话不能这么说,对你来说这是件小事,对老太太一家来说,可就是改变命运的大事。所以说,这幅画你也是该得的,当然,如果你觉得有些心中有愧的话,可以再给老太太家一点帮助。不过。人心可是世界上最难懂的,我建议你最好有个度。”
  说到最后,区老就不禁有些感慨。说起来,类似楚琛这样的遭遇。他也遇到过,当初他觉得对方家里可怜,还特意再送了点钱给对方。对方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结果区老就把事实说了出来。
  结果。对方听说那件东西价值上百万时,当即就不干了。想要要回那件东西不说,居然还说,除了那件东西之外,还有价值更高的宝贝被区老藏起来了。
  这样的说辞把区老气得够呛,当即就一拍两散,不过,对方并没有善罢甘休,还闹上了法庭。
  这件事情,楚琛也听说过,听说最后法官做了协调,最后区老拿出了一笔钱才算了了。因此,区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
  “嗯,我会记得的。”这样的麻烦事,楚琛当然不想沾边,到时就算再去帮助老太太一家,也会做相应的准备,不然做好事反而惹出了麻烦,那实在太恶心了。
  “好了,废话不多说,欣赏宝贝要紧。”
  说完,区老就拿出放大镜,和老刘以及其他老前辈一起仔细鉴赏眼前这幅书法作品起来。
  就一看,就足足过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刘老放下手中的放大镜,虽然身体觉得有些劳累,但脸上满是兴奋的神色。
  “瘦而不枯,华而不媚;硬中有婉,朗中有霓;犀利中见刚劲,潇洒中显神韵;削直中透圆润,简约中露瑰绮。好!真是好字啊!我没想到,居然还能在有生之间,欣赏到如此优秀的作品……”
  过了片刻,老前辈们陆陆续续的都放下了手中的工具,区老也抬起头来,他的心情同样也非常激动,甚至于看起来都有些热泪盈眶了:“好好好!没想到薛稷居然还有传世作品,而且还是这幅巨作,能够欣赏到这幅作品,此生已无憾!”
  大家全都连连点头表示同意,随即,刘老指了指楚琛,笑道:“你这小子,有这样的宝贝,怎么不知道事先给我欣赏一下?”
  楚琛一脸无辜,说道:“这可不关我的事情,是大师兄一定要把这幅作品在开馆这天展出的。”
  俞仁朋呵呵一笑道:“这也是为了增加博物馆的知名度嘛!”
  刘老笑道:“有了传国玉玺,难道知名度还不够啊?”
  俞仁朋摇了摇头:“师傅,这可不一样,传国玉玺除了它的含义之外,说到底只不过是一件玉器而已,但书法作品就不一样了,好的作品,精气神缺一不可,至少对我来说,传国玉玺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但好的书法作品可是百看不厌,而且还能学习,比传国玉玺那可实在多了。”
  “好,说的好!”区老拍手称赞,随即笑着说道:“老刘,你无非是想独乐乐而已,这一点我可不答应, 别说我不答应,你去问问老张他们,看他们有几个会同意的。”
  “对。老刘,你可不能做这种天怒人怨的事情啊!”
  “就是就是。老话说的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样的宝贝,当然要大家一起分享……”
  一时间,其他老前辈都纷纷附和起来。
  刘老为自己辩解道:“我这不是为了鉴定它的真伪吗?”
  区老一脸不信的说道:“得了吧,鉴定的话完全可以在这里就可以,而且小楚这边还有现代化的实验室,你家有这样的条件?反正我觉得你想拿回去就是不按什么好心,小楚,你可千万别助纣为虐啊!”
  刘老听了这话,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得得得。我不拿回去总行了吧,搞得我好像千古罪人一样。”
  区老嘻嘻一笑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老刘你还是个好同志嘛!”
  刘老笑骂道:“你这老头,信不信我让我徒弟把东西收起来,不给你看!”
  “别别别,算我错了还不成吗……”
  说笑过后,区老想起了一件事情:“对了,小楚。你不是还有一张绕梁琴吗?怎么今天都没看见?”
  “等等,老区你说什么?绕梁琴?!楚王的那把?”
  “不可能吧,都两千多年前的琴了,还能流传到现在?”
  “会不会是仿制的啊!”
  一位位不知情的老前辈都瞪大了眼睛。显得很不可思议,也难怪,如果没有亲眼看到。这样的消息确实很难令人相信。
  区老笑眯眯的说道:“有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不是真的,到时你们看过就知道了。不过在这之前。咱们得先问问我们的楚馆长,那张古琴现在到底在哪。”
  楚琛笑着说道:“好东西当然要慢慢品,今天肯定不能一下子都拿出来。”
  楚琛的话大家都表示理解,有了传国玉玺已经够轰动了,再加上绕梁琴虽然更加引人注目,但物以稀为贵,接二连三的把宝贝拿出来,可能会让人觉得麻木,效果不一定会好。
  “楚馆长,那能不能让我们先欣赏一下啊!”有位老前辈有些迫不及待的请求道。
  楚琛有些抱歉的说道:“张老,真是抱歉,其实那张琴现在还正在修复,您想看的话,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行。”
  区老听了这话,就有些奇怪,问道:“小楚,这张琴不是老费已经修了好长时间了嘛,怎么还没修好?”
  楚琛有些无奈的说道:“主要还是琴弦的材质不能发挥出古琴的音质特点。”
  “啊?”
  其实,关于绕梁琴的弦费老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了,一开始使用了他珍藏多年的绝版琴弦,发现根本达不到要求,后来他又试了多种材质,直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