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鉴宝人生 >

第440章

鉴宝人生-第440章

小说: 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


第六百二十九章 有争议的青铜鼎

  杜荔玉尴尬一笑道:“这毕竟不一样嘛!”
  “怎么就不一样了?”
  杜生清没好气的说道:“你刚才没听你关叔说吗,小楚的这只茶盏,很可能是现存的唯一一件完整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你觉得你能用钱买的到?”
  说到这里,杜生清神色就有些黯然:“你们啊这是这样,一切东西都用金钱来衡量,不说别的,金钱能买来亲情和友情吗?或许你觉得你朋友挺多的,不过要我来看,这些朋友都是看中的你的钱,如果你没了钱,你看看他们还有多少人会理你!”
  “爸,今天您就别这么事了,好不好!”杜荔玉表情很是尴尬。
  “这有什么不能说的,你关叔他们又不是外人,再说现在不说,一会我也要说!”
  杜生清说道:“老关,你不是想问我为什么要把我珍藏多年的东西转让给你吗?我就明说了,就是因为他们把东西都拿钱来衡量,到时等我走了之后,我的那些藏品他们肯定是待价而沽,与其到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让给你了!”
  杜荔玉撇了撇嘴道:“爸,难道我就不会收藏啦!”
  杜生清板着脸道:“你确实会收藏,但你只会把我的藏品当作投资的商品,你会真心实意的爱护他们吗?”
  杜荔玉闻言就沉默了下来。
  “好了!”杜生清挥了挥手:“我知道你们想劝我把东西留下来,其他的我也同意留给你们了,不过这一件却不行。我一定要给他找个好的归宿!”
  听说是这么回事,关国康心里不禁有些犯嘀咕。杜生清的想法他能够理解,但把东西卖给自己。不是让他的儿女对自己有意见嘛!关键是杜荔玉到还好,杜生清的儿子心眼比较小,到时自己真买了杜生清的东西,肯定会记恨自己。
  当然,这种情况关国康怕是不怕,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早知道这样的话,他肯定在电话里就拒绝了,不过现在人都已经到了这里。他也不可能说不要了,只能瞪了杜生清一眼,以示自己的不满。
  杜生清呵呵一笑,选择视而不见,他也是没办法,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有时都感觉自己都熬不过今年,到时自己留下来的其他藏品被儿女卖了到是无所谓,但他最喜欢的那件藏品。还是想给它找个好归宿。
  到不是说关国康将来不会转手,只是他知道,关国康转手之前,一定会仔细甄别买家的。
  “老杜。既然你想把东西转让给我,那就拿出来吧!”关国康开口道。
  杜生清看了看天色,随后提议道:“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吃过饭再说吧,你们看如何?”
  关国康看了看楚琛兄妹。两人都没意见,就笑道:“行。我也好久没偿偿华师傅的手艺了……”
  关国康口中的华师傅,是这家茶馆的糕点师傅,不过做的菜味道也非常不错,特别是其中的素菜,色香味俱全,兄妹俩吃起来都觉得不输于“八珍玉食”专门制作素斋的大厨。
  再加上春节期间,吃的荤菜要多一些,吃起来更是津津有味,桌上的素菜最后都一扫而空了。
  吃过饭,几人又喝了一会茶,就见两个伙计抬进来一样东西,楚琛定睛一看,才发现居然是只青铜鼎,而且看起来还不小,他估摸着高度有四五十公分的样子,这么大的青铜鼎,如果是真品的话,应该属于国宝级的文物了。
  而且,以杜生清的重视程度,楚琛觉得这只青铜鼎八成应该就是件真品。
  一般来说是夏、商、周与春秋战国等古代青铜器不能上(国内)拍卖会拍卖。因为这些青铜器很珍贵,而且大多是出土文物。按规定出土文物是属国家所有的。
  如果不属于出土文物,是传世品,是应该不受限制的,但现在不易区分,便只能作不能上拍处理。虽说不能上拍,但民间的交易是实际存在的。民间交易之所以不受干涉,也是因为存在着不易区分是到代真品还是现代仿品的问题。
  当然,出土文物属国家所有这条规定,在执行中也不是死板的,不然的话,估计古玩市场上好些东西都会被没收。再说堵不如疏,如果真得严格执行这条规定,那许多文物很可能会走私到国外去了。
  楚琛当然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看到这只青铜鼎的时候,他也只是稍稍惊讶了一下,表情就恢复正常了。
  杜生清看了楚琛一眼,微微一笑,随后就戴上手套,轻轻的抚摸着抬到他面前的青铜鼎,笑着解释道:
  “这只青铜鼎是我在八一年去苏市旅游时,经过一家废品收购站偶然看到的,当时那收购站的老板,正准备把这只鼎砸了,要不是当时我发现不对,及时大叫了一声,这只青铜鼎肯定已经被那老板砸坏了,后来我就花了点钱,把它买下来,一直精心保存到了现在。”
  等杜生清把话说完,关国康就开口道:“我说老杜,你既然想给这东西找个好归宿,干脆就把它捐给博物馆得了!”
  “我才不会捐!”杜生清老大不乐意,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给我老家的博物馆捐过东西,结果呢,等我几年后再去的时候,东西居然都锈的不成样子了,打那以后,我就发誓再也不捐东西给博物馆!”
  “那完全是你自己的问题!”关国康笑道:“好好的市里不捐,偏偏要捐给下面,他们那里平常连经费都没几个,哪来什么钱保养你的东西?”
  “反正这只青铜鼎我是不可能会捐出去的!”
  杜生清又摇了摇头,随后说道:“好了,咱们还是别说这事了,老关你看看东西的真伪吧!”
  关国康摊了摊手:“我是不想看了,又不是头一次看,我跟你说,你这只青铜鼎我还真不能确定一定是真品!”
  杜生清无奈的说道:“我说你干嘛老是抓着铭文不放呢,除此之外,你看看这只青铜鼎其他方面有什么问题?”
  听两人这么说,楚琛心中有些好奇,难道这只青铜鼎的真伪是有争议的?
  关国康看到楚琛的表情,就说道:“这事今天我说了不算,咱们呐,还是先听听小楚的意见再说。小楚,你先看看这只鼎上的铭文,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楚琛点了点头,随后戴上手套,找到铭文的位置仔细观察起来。
  眼前这只青铜鼎,从皮壳的表现来看,应该是件熟坑器,也就是出土之后已经传世多年的青铜器,从鼎的器型来看,应该是商晚期的风格。
  此鼎侈口方唇,口沿上一对立耳,深圆腹,下承三圆柱足。鼎腹部出六扉棱,口沿下饰六对鸟啄龙纹。龙纹下饰三组大饕餮兽面纹,兽目圆瞪,眉角明显。饕餮纹中间与之间以扉棱间断,布局严谨。
  另外在鼎腹部的位置,还有 “卫父作宝鼎” 五个铭文。
  铜器上的铭文也称金文、钟鼎文等,即古青铜器上的文字。
  各个时期铭文内容、字体风格、铸刻技术以及行列分布等因不同的社会环境而不同,因此,判断伪字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可以作为物判断该器的真伪的方法之一,而且也是判断铭文内容真伪的一个手段。
  商到春秋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内容多记载奴隶主贵族的祭祀、训诰、征伐功勋、赏赐、盟誓契约等,最简单的以一二字标出奴隶主或其氏族名称。
  商代铜器铭文始铸于中期,内容比较简单,如象形文字或族徽。铭文最长者不过五十个字,字体近似甲骨文,而且无论是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所划分的雄壮派和秀丽派,两派的笔画首尾都略显纤锐出锋。
  眼前这只青铜鼎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它虽然是铸成的,但首尾看上去却略显圆润,这就有问题了。
  如果这些铭文不是铸成的,那还可以说是后加上去的,对这只鼎虽然有影响,但以这只鼎的表现来看,就算没有字,也是件非常难得的器物。
  但铭文因为是铸成的,那么推断整只鼎都很可能有问题。
  看到楚琛皱起了眉头,关国康就问道:“小楚,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这铭文的写法也有问题啊!”楚琛回道。
  杜生清连忙说道:“我承认,这只鼎的铭文看上去确实和其他商晚期的铭文不太一样,但你看看其它呢,纹饰、布局等等,哪个和商晚期的青铜器不一样?咱们总不可能光以铭文就来断定一件青铜器的真伪吧?”
  楚琛点了点头,这话到是有一定的道理,但话说回来,既然铭文的写法有些问题,那么这只鼎很可能就是仿品了,接下来也只要再找到其他一处不对的地方,那基本就可以断定这东西就是件仿品。
  于是他说道:“杜老,还容我先看看。”
  “行,你看吧……”
  青铜器辨伪有句谚语,这句是:先看型,后看花,拿到手里看底下,紧睁眼,慢开口,铭文要细查,锈斑、地子是关卡。(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章 有争议的青铜鼎(续)

  先看型,就是先看器物的造型,因每个时代所造的器物都有它的时代特征。后看花,即观察花纹,每个时代都有它主要纹饰,和造型是相辅相成的。拿到手里看底下,即细看底下所留范物线、铸疣、垫片、铸补和网纹等物。
  这里说的铸疣,指的是浇注孔和通气孔残存的铜液;冷却后就形成了铸疣。紧睁眼,慢开口,即先看后说,经过分析后加以判断。
  楚琛凭着谚语仔细观察下来,眼前这只青铜鼎就像刚才第一眼看到的一样,浑身上下不管是器型,还是纹饰的画法等方面,都是商代晚期青铜鼎的典型特征,看上去跟真品一模一样。
  这让楚琛心里觉得有些奇怪,难道这上面的铭文真得偶然因素所导致的?
  想到这里,楚琛暗自摇了摇头,觉得这种情况可能性真的不大。要知道一件青铜器物,它的纹饰、形制和铭文应该都是统一的,不会是矛盾的。既然纹饰和形制都是商代晚期的特征,那铭文也应该一样。
  就如同着衣打扮一样,一般情况下,除非是有特殊的需要,或者那人脑子有问题,不然也不可能有人会在大夏天穿着棉袄。
  更何况,在商代那会儿,鼎是一种非常神圣的器物,不然也不可能说天子九鼎,在这种情况下,一只鼎的制作,往往会耗费一个工匠很长的精力和时间,因此,铭文书写有问题的可能性不太可能会存在。
  正因为如此。所以刚才杜生清虽然那么说,楚琛还是对这只青铜鼎的真伪有着很大的问号。
  但事情就是这么奇怪。虽然他觉得这只青铜鼎是仿品的可能性很高,但形制和纹饰看起来却和真品一样。他暂时还真看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如果最终这只青铜鼎被证实确实是仿品的话,那作伪者的水平就实在太过高超了。
  言归正传,既然暂时从形制和花纹看不出问题,楚琛就接着照谚语看下去。
  铭文要细查,锈斑、地子是关卡。这句话的意思是铭文一般有固定方位,有个别并非如此,且有锈覆盖铭文影响判断。故观察铭文款式时须细察。
  另外,青铜器锈斑、地子是年久物氧化而成,故锈质坚硬。分层次和断面,地子还晴亮。假锈则相反,因此,锈斑及地子是辨伪的关键博物。
  还有,青铜器的铸花上窄下宽,留有范瘤及碎裂纹者必真,同样,铸铭有范痕,而且原来的氧化层未动者必属真铭文。相反。如上有假锈假地,缺少氧化层或破坏者,不仿即假。
  而接下来,楚琛越看心里越是惊奇。虽然之前已经仔细观察过铭文,不过他还是再认真的打量了一番,发现除了字的写法之外。其它特征和真品一模一样。另外,这只青铜器是件熟坑器物。一切熟坑的特征也没有看出什么不同来。
  这种情况,让楚琛心里不禁犯着嘀咕。心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之前的前辈专家们总结的不对?在商代晚期,铭文确实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只是因为成品太少,所以才只有眼前这一只青铜鼎留传到了现在?
  其实对于这个结果,楚琛心里也早就想到了,要知道,杜生清得到这只青铜鼎的时间都已经过了二十年了,就算它是仿品,要是不对的地方能够这么容易找到,也不会有今天的事情了。
  不过嘛,别人不能确认青铜鼎的真伪,却难不倒楚琛,毕竟他还有异能这个鉴定古玩的神器存在。于是他马上就使用了异能,而给出的结果,同样让他觉得有些诧异,因为这只青铜鼎居然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产物。
  “那个时候,有谁的作伪水平能够有这么高?”
  楚琛默默的回想了一下,再联想到杜生清是在苏市买到的这只青铜鼎,他马上就想起了一个人,周梅谷。
  近代青铜器仿古作伪的地区最著名的有四个,其中苏市正是其中之一,苏市的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