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鉴宝人生 >

第23章

鉴宝人生-第23章

小说: 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三十二章 美味佳肴(下)

    这股清香立刻就让楚琛有些口角垂涎,情不自禁的口齿一动,那香气立刻就嘴中四溢开来,而之后,那层次分明却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口感,让他真是回味无穷。
  吃完这一口,楚琛情不自禁的感叹道:“真是爽滑鲜嫩,唇齿留香,吃过之后不禁让人回味悠长,我生平都没吃过这么有层次、有口感、有味道的素菜。”
  在场之人,听楚琛这么一说,无不莞尔,路昌顺放下手中的筷子说道:“小楚,不光是你,就是我之前也没吃过做的如此出sè鼎湖上素,可惜啊,牛师傅轻易不动手,咱们也只有跟着赵总,才能有如此口福了。”
  听路昌顺这么一说,楚琛才知道,原来这道菜名叫“鼎湖上素”,从名字上就可以知道此道菜的品味,顾名思义“上素”指的就是高级素菜的意思。
  这“鼎湖上素”,是属于岭南风味的一种菜肴,原是GD庆云寺一位老和尚创于明朝永历年间,它以银耳为制作主料,辅以各种名贵真菌香姑等十多种食材,分别以油味料滚煨烹熟。
  制作的时候,一部分食材沿着盆底拼砌成圆圈,余下食材则填满其中,然后覆扣于盘上,成层次分明的“山形”,可谓是用料jīng细、sè调雅丽、层次分明。
  民间盛传,当年慈禧太后品尝“鼎湖上素”后大喜,下旨把“鼎湖上素”归入满汉全席,成为满汉全席一道名菜,“鼎湖上素”也成了鼎湖山庆云寺的招牌斋菜。
  接下来,路昌顺指着一道应该是鳝鱼为主料的菜肴,说道:“素菜之后,当然要吃些荤菜了,鳝鱼这个食材你应该不陌生,这道菜就是淮扬名菜软兜长鱼。”
  软兜长鱼是淮安历史上享有盛名的一道特sè菜肴,古代氽制长鱼,是将活长鱼用纱布兜扎,放入带有葱、姜、盐、醋的沸水锅内,氽至鱼身卷曲,口张开时捞出。
  而后取其脊肉烹制,成菜后鱼肉十分醇嫩,用筷子夹起,两端一垂,犹如小孩胸前的兜肚带,食用时,可以汤匙兜住,故名“软兜长鱼”。
  虽然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人如此制作了,不过路昌顺讲,牛师傅jīng心烹制的这道软兜长鱼,还是采用的古法烹饪,并加入了他自己的创新,非常值得期待。
  在品尝之前,这道菜给了楚琛第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特别的富有弹xìng,当他用筷子夹起一段鳝鱼肉时,居然还能看到那肉在抖动,但又没有断掉。如果你觉得它一定有嚼劲,那就大错特错了,此菜一经入口,可谓是软嫩异常,入口即化。
  而且这道菜清鲜爽口之余,又蒜香浓郁,但蒜香又没有盖过鳝肉的味道,两相结合,就如那红花必有绿叶配,真是相得益彰。
  路昌顺看到楚琛那副陶醉的模样,又笑着介绍起了下道菜。
  接下来这道菜,却是浙杭名菜“干炸响铃”,这道菜是用HZ地区著名特产泗乡豆腐皮jīng心制作而成,以sè泽黄亮、鲜香味美,脆如响铃而被推为HZ特sè风味名菜之列,很受食客的欢迎。
  这道菜同样有一个典故,据说古时,杭州城里有一大一小两家饮食店。大饭店老板yù独霸生意,常常寻事生非,欺负小饭店的老板。
  一天,他得知小饭店里豆腐皮断档,便唆使一些无赖到小饭店去专点吃豆腐皮,扬言若不能满足要求,就砸掉小饭店的招牌。此事激怒了一位经常在这里喝酒的彪形大汉,只见他一言不发,急出店去,跨上自己的黄膘马,挥鞭而去。
  谁知过了不一会儿,只听一阵马铃儿叮当响,寻声望去,大汉已出现在小饭店门口,手中还托着一包从泗乡买来的豆腐皮。
  他的举动使小店老板感激万分,立即动手烹制了豆腐皮制作的下酒菜,不惜用上好的猪里脊肉,而且为了纪念这位好汉的功德,小店老板把豆腐皮卷成了马铃儿的形状。“干炸响铃”名肴就这样问世了。
  这道菜,外面的腐皮薄如蝉翼,sè泽金黄,一咬下去松脆有声,再蘸上牛师傅特制的酱料,那真是鲜香味美,风味独特,吃过之后,不得不说是一道下酒的好菜。
  吃下一个干炸响铃之后,楚琛端起酒杯,对赵齐瑞道:“今天很荣幸,能够和赵总一起吃饭,在此我借花献佛,谢谢赵总您对我的厚爱,祝您身体健康,吉祥如意,财源广进,我先干,您随意。”
  赵齐瑞见楚琛把酒一口干了之后,同样也干了杯中之酒,给足了楚琛面子,而后他摆了摆手道:
  “小楚,你对我也别那么恭敬,说起来,如果不是你有本事,我想对你厚爱也没有理由不是?既然你不认识的菜,老路都介绍完了,下面两道你认识的菜,是不是也要换你介绍一下啦?”
  楚琛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其实这两道菜我也是偶然在杂志上看到的,所以光会说,没练过,还请大家见谅啊。”
  “既然如此
  ,那咱们边练边说呗。”赵齐瑞笑着说道
  最后一道荤菜,就是楚琛一开始说的九转大肠,这是一道地道的鲁菜,创于清光绪初年,由JN“九华楼”酒店首创。
  这道菜,是将猪大肠经水焯后油炸,再灌入十多种作料,用微火爆制而成,此菜做法别具一格,下料狠,用料全,五味俱有,制作时先煮、再炸、后烧,出勺入锅反复数次,直到烧煨至熟。
  据说这九华楼的老板最喜欢九字,一些文人雅士食后,感到此菜确实与众不同,别有滋味,为取悦店家喜“九”字癖,并称赞厨师制作此菜像道家“九炼金丹”一样jīng工细作,便将其更名为“九转大肠”。
  此菜sè泽红润;质地软嫩,入得口中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风味非常独特,而且此菜虽然使用的是肥肠,但肥而不腻,是楚琛这类喜欢食肉之人的最爱。
  虽然这九转大肠好吃,但吃多了对肠胃的负担也很大,所以最后一道开水白菜就解决了这样的烦恼。
  这开水白菜虽然是一道清汤菜,但却是十足的巴蜀传统名菜,原系川菜名厨黄敬临在清宫御膳房时创制,后川菜大师罗国荣将其烹调技术带回巴蜀,从而成为京城饭店高档筵席上的一味佳肴。
  这开水白菜虽说是用开水,实际用的是清汤,而且这清汤可不是短时间就能吊好的,足足花了牛师傅一夜的时间才jīng心熬制完成。
  这汤看上去好像是一碗清水里面泡着几根白菜,一星油花也不见,好像清淡无味一般,但吃在嘴里,却清香爽口。
  再说那汤,喝起来不油不腻,乍一入口,刚才肥肠的油腻就消散的无影无踪,再品那味道,可谓是不淡不薄,淡雅与浓醇相互辉映,整道开水白菜,看似不似珍肴,却胜似珍肴。
  说起来,这五道菜肴,分别是五大菜系之中的代表佳肴,而且其中都有相关典故,再加上牛师傅那高超的厨艺,一边听的妙趣横生,一边又让大家吃的是大快朵颐。
  之后,楚琛也没有厚此薄彼,分别敬了路昌顺和那位司机一杯,当然那位司机只是以茶代酒。而后大家边吃边聊,又谈起了关于翡翠方面的一些问题,场面那是其乐融融。
  品佳肴,听典故,这顿饭的氛围可谓是颇有情趣,而如那八珍玉食般的美味佳肴,也让楚琛回味悠长。
  吃完饭后,服务员把桌子清理了一下,给客人分别泡了一杯茶,而那位司机则在赵齐瑞的示意下出门去了。
  此时的场面有些悠闲轻松,赵齐瑞喝了一口茶之后,对路昌顺说道:“老路,我今天这块翡翠就麻烦你给帮忙找人费心雕刻一下,就是之前咱们说的,以贺寿为主题,最好能喜庆一点。”
  见路昌顺点头答应,又转头对楚琛说道:“小楚,下面麻烦你的事情也简单,就是你的本行,帮我鉴定一样东西。说起来,今天也算是赶巧了,能在老路的店里遇到你,不然的话我肯定还要跑一趟你吴叔那里。”
  楚琛笑着答应道:“这没问题,只要您不嫌我眼力浅就行了,不知赵总想要鉴定的是什么物件。”
  “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就是一只青瓷碗,喏,东西来了。”
  此时,那位司机,捧着一只礼盒走了进来,而后把礼盒放在了桌子上。
  赵齐瑞一边把盒子打开,一边说道:“其实这只碗是我一位客户没钱了抵给我的,他去国外赌博,输了个倾家荡产,所以没钱还我的货款,不过他也不敢歉我的钱,东拼西借大部分都还掉了,其它的就用这只碗抵债。”
  “其实吧,几万块钱我到是不在意,就是讨厌他这人的作风和xìng格问题,如果这只碗不真的话,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楚琛点头表示明白,然后看向了赵齐瑞所说的那只青瓷碗。
  礼盒内这只碗,通体施以青釉,撇口,斜弧腹,圈足,碗内刻麒麟童子,观其做工等可以确定是一件青瓷中的jīng品。
  “咦”
  一看到这只碗,楚琛就轻咦了一声。
  ;


第三十三章 升级

    赵齐瑞见此连忙问道:“怎么,是不是真有问题?”
  “呵呵,赵总您先别急,能否让我先上手先看下?”
  见赵齐瑞同意之后,楚琛戴上手套,把碗从礼盒内拿了出来,这只碗一到他的手中,顿时就让他的内心翻江倒海起来。这到不是因为这只碗太过珍贵,而是此时发生了一件他所料未及的事情。
  原来,当那只碗到了楚琛手中之后,异能就蠢蠢yù动起来,这点楚琛到也没在意,只不过是说明此碗是件古玩而已,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有些震惊,因为此时的异能根本没受他的控制,就吸收起碗内的灵能来。
  虽然只有短短一秒多的时间,但楚琛的内心就有如惊涛骇浪般!明明今天的灵能吸收的次数已经被用完了,为什么到现在还能吸收?而且异能还不受自己的控制!难道是其中出了什么问题不成?
  楚琛能有今天这个成就,可以说绝大部分因素就是因为获得了异能,现在这种情况如何不让他心中惊骇!好在接下来并没有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让他心里到是松了一口气。
  “小楚,小楚,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赵齐瑞见他的脸sè有些改变,于是开口问道。
  听到耳边传来的声音,楚琛连忙醒转过来,打起jīng神说道:“没事,我是对这只碗有些惊讶。”
  “哦?这其中难道有什么说法不成?”赵齐瑞有些感兴趣的问道。
  楚琛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
  “赵总,这只碗想必那人是以越窑青瓷抵给您的吧,您接触古玩也有一段时间了,是不是一开始觉得这碗sè不正?”
  “对啊,我看这碗从包浆,胎,做工等等都觉得是越窑青瓷中的jīng品,可是这青sè确实不正,之后就有些闹不明白,这碗到底真还是不真。”赵齐瑞有些疑惑的说道。
  楚琛淡淡一笑,又向他提了个问题:“不知赵总听没听说过秘sè瓷?”
  “小楚,你说的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sè越器》诗中,所描绘的那种秘sè瓷?”路昌顺在一边开口问道。
  见楚琛点头,赵齐瑞就有些惊讶的问道:“小楚,你说这只碗是秘sè瓷?”
  楚琛笑着点头道:“对,这就是一件秘sè瓷,说起秘sè瓷之前,我先给大家讲讲秘sè瓷的来历。”
  “秘sè瓷其实就是古代越窑的改进版,是古代越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据说,当时有规定庶民不得使用这种瓷器,其配方和制作工艺都是严格保密,所以,“秘sè瓷”就是一种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
  “秘s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颜sè?这个问题在咱们陶瓷界长期以来就一直议论不休。”
  “直到一九八七年,从法门寺发掘出十三件越窑青瓷器,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的确记载为“瓷秘sè”,从而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秘sè瓷,同时也解决了这个千古难题,让许多当时解释不清的事情得到了解释。”
  “秘sè瓷的特点是,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而这几点,都可以从这只碗上得以体现,而且从釉sè上来看,这只碗青中带黄,而且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再看其包浆等特点,应该可以断定是一只五代早期的秘sè瓷碗。”
  话音刚落,赵齐瑞就急忙问道:“那这只碗能值多少钱?”
  楚琛有些犹豫的回答道:“秘sè瓷我也只是跟着吴叔有幸见过一次,而且那人也是捡漏得来的,国内各大拍卖行,我好像也没听说有拍卖过,所以定价还真的不是太好定,不过六七十万应该还是有的吧。”
  楚琛如此说,赵齐瑞此时看着这只秘瓷碗,表情就有些发愣,然后突然高兴的说道:“我这算不算是捡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