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狂士 >

第248章

大唐狂士-第248章

小说: 大唐狂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臻被狄仁杰说中了心思;他也不否认;欣然道:“确实如此;卢龙军满员应该是六千人;但现在只剩下一半;正好借这个机会将缺少的兵力补足。”
    “是啊”狄仁杰微微笑道:“振奋军心;恢复卢龙军元气;你这个卢龙军使也就可以向圣上交代了。”
    李臻心中一动;他一直很隐忧自己的前途;尤其圣上让他担任这个卢龙军使;到底是什么目的?他心中疑惑不解;正好和狄仁杰谈到此事;他便试探着问道:“相国觉得我只是暂时担任卢龙军使?”
    “应该是吧”
    狄仁杰明白李臻的担忧;他笑了笑;坦率地说道:“毕竟你现在还是内卫将军;我觉得圣上把你安排来河北的真正意图;还是希望我这个老头子能有一个得力的助手;然后考虑到我手中没有一点兵也不行;所以又任命你为卢龙军使;在我看来;只要我的任务结束了;你也同样可以卸任回京;不过”
    说到不过;狄仁杰又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这次榆关大捷出乎圣上的意料;或许会改变她对你的安排;从你被封为开国侯便可知道;圣上对这次榆关大捷看得非常重。”
    李臻默默点了点头;狄仁杰的解释说到了他的心坎之上;他沉思片刻又问道:“相国觉得圣上会把我留在辽东吗
    狄仁杰摇摇头;“我不知道;圣意难测;不过你很快就会知道她的真实意图了。”
    “此话怎么说?”李臻听出了狄仁杰话中有话。
    狄仁杰淡淡一笑;“我之所以来找你;是因为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契丹从营州退兵了;你知道吗?“
    这个消息令李臻深感愕然;本以为契丹会大举进攻榆关;没想到他们却撤军了;这是为什么?
    “相国知道原因吗?”
    “据说是因为突厥偷袭他们的老巢;李尽忠不敢在辽东久呆;便撤出营州了。”
    “这会不会是个陷阱?”李臻沉吟一下问道。
    “很有可能”
    狄仁杰又微微一叹;“其实我更担心的是武攸宜;就算是陷阱;他也会毫不犹豫跳进去。”
    李臻明白狄仁杰的意思;武攸宜立功心切;这个诱饵他必然会吞下了。
    在榆关大捷六天后;武攸宜终于沉不住气;也率领十万大军抵达了榆关;对于武攸宜而言;榆关大捷并没有显出他的军事谋略;相反;却显出了他的无能。
    他率十万大军在幽州屯兵十余天;但狄仁杰和李臻到达幽州次日便率军赶往榆关;并榆关以弱击强;只有三千败兵的力量;却一举歼灭了一万余强悍的契丹军;这让武攸宜倍感失落。
    十万大军在前往榆关的官道上浩浩荡荡而行;旌旗铺天盖地;队伍无边无际;武攸宜骑马走在队伍前面;他脸色十分阴沉;眼中隐隐闪烁着怒火。
    按理;他武攸宜是这次攻打契丹的主将;清边道总管;唐军在榆关取得大捷;应该先报给他;再由他报给圣上;却没有想到李臻竟然擅自越级汇报;抢了破敌的功劳;却把他武攸宜置于不义之地。
    武攸宜当然知道这必然是狄仁杰在背后指使;否则李臻还不敢做得这么明显;但更让武攸宜难以接受的是;圣上竟然在封李臻为平州都督后;又准许他可不受自己的节制;这就是明目张胆地给李臻撑腰;简直让武攸宜气炸了肺。
    不过昨晚武攸宜接到了契丹酋长李尽忠的求和信;他心中稍稍舒服了一点;至少契丹人还知道自己才是唐军主将;而没有把求和信交给狄仁杰。
    虽然武攸宜是在武则天圣旨的逼迫下才不得不起兵前往榆关;不过此时他心中又暗暗庆幸;幸亏他起兵及时;才有希望抢到最终的胜利;而不会又被狄仁杰抢先夺走胜利的果实。
    武攸宜回头大喝道:“加快速度”
    十万大军加快了行军速度;向榆关浩浩荡荡赶去。
    次日上午;十万唐军主力终于赶到了榆关;军队在榆关外扎下了大营;大帐内;武攸宜专门接见了几名从营州逃回来的校尉;几名校尉详细地向主将讲述了他们逃回来的经过;最后姓周的校尉道:“霄人不愿再为契丹人卖命;又担心家人安危;便连夜逃走;我们才得以脱身;一路回来时;发现契丹军队都在后撤;士气普遍低迷。”
    武攸宜沉思一下又问道:“霄人和奚人平时和契丹人关系如何?”
    “回禀大将军;霄人和奚人平时也受到契丹人欺压;不过他们得到好处后;又会跟随契丹人为虎作伥;在对付汉人时更为残暴;但遇到作战不顺时;他们又会比契丹人退缩得快。”
    旁边另一名校尉补充道:“他们就是两条三心二意的狗。”
    众人顿时又笑了起来;这时;一名士兵在帐门口禀报:“启禀大将军;狄相国和李将军来了。”
    武攸宜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对几名校尉摆摆手道:“你们先下去吧”
    几名校尉被领了出去;武攸宜这才令道:“请他们进来”
    片刻;狄仁杰和李臻走进了大帐;狄仁杰微微笑道:“大将军能及时率军赶到;是唐军之幸也”
    和第一次见面时的热情相比;武攸宜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既不出帐去迎接;也没有给他们什么笑脸;他很勉强地请他们坐下;沉着脸冷冷道:“我本不想来抢你们的功劳;怎奈有人向暗中圣上告了状;我只好被迫赶来;请狄相国和李将军放心;我绝不会抢你们的功劳。”
    说到这;他又瞥了一眼李臻;重重哼了一声。
    李臻却仿佛什么都没看见;坐在一旁不慌不忙喝茶;一言不发;由狄仁杰来和武攸宜对话。
    狄仁杰见武攸宜耐不住性子发火;便知道此人城府不足;他也不作恼;依旧满脸笑容道:“传闻契丹老巢被突厥侵袭;契丹不得不退兵求和;不知大将军怎么看这件事?”
    武攸宜心中顿时警惕起来;狄仁杰在试探自己呢他对这件事异常敏感;很显然;狄仁杰和李臻并不满足于榆关获胜;他们还想夺取更多的利益;武攸宜心中冷笑一声;眉毛一挑道:“我确实接到了李尽忠的求和信;但我已派人向圣上汇报;是否接受求和当然应该由圣上来决定;不过作为清边道总管;我有责任率军收复辽东。”
    说到这;他回头对李臻道:“既然圣上任命李将军为平州都督;我希望李将军能恪守职责;好好守住平州;不要擅离职守;否则军纪难容;我虽然处罚不了你;但我相信圣上不会再偏袒一个以下犯上;随心所欲的将领。”
    武攸宜的话说得很重;就是警告李臻不要再抢他的功劳;留在平州;不准他出榆关进入辽东。
    这时李臻笑了笑道:“我并非打算抢大将军的功劳;我只是想提醒大将军;契丹很可能是诱敌之计;诱唐军仓促北上;我相信李尽忠并没有投降的意图。”
    “你相信?”
    武攸宜对李臻的提醒不屑一顾;他连声冷笑道:“你凭什么说这句话?难道李尽忠身边有你安插的探子;所以你才知道这些底细?李将军;我劝你还是收起争功之心吧我才是攻打契丹的主将;别以为自己打一次胜仗;尾巴就要翘到天上去。”
    这时旁边狄仁杰又劝道:“李将军并非是要争抢什么功劳;突厥人进攻契丹后方的消息确实可疑;我不是说突厥不会这样做;突厥人或许有这个想法;但他们一定会派使者事先和朝廷联系;他既要夺取契丹人的财物;也要得到大唐的人情;这才是突厥人做事的一贯作风;而不是无缘无故袭击契丹人;所以;这里面必然另有隐情。”
    武攸宜哪里肯听狄仁杰的解释;他已经不耐烦了;立刻站起身下达了逐客令:“好了;我还要处理军务;没有时间和二位细谈;二位请吧”
    狄仁杰和李臻对视一眼;皆暗暗摇头;这个结果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武攸宜执迷不悟;看来他一定要率大军进兵辽东了。
    
 。。。  

第0325章 尾随进兵
    李臻和狄仁杰最终没有能劝服武攸宜;当天晚上;武攸宜便率领十万大军出了榆关;浩浩荡荡向营州杀去。
    房间里;狄仁杰负手来回踱步;他心中十分焦虑;这次朝廷出兵偏少;武攸宜将所有军队都带去辽东;河北空虚;一旦唐军在辽东大败;契丹人的铁骑恐怕就会席卷河北;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而他又阻止不了武攸宜率军北上;现在恐怕也只能靠圣旨才能阻止武攸宜的冒险;但他给圣上的快信在两天前才送出去;圣旨到来至少也要四天以后了;那时还来得及吗?
    这时;狄仁杰若有所感;一回头;只见李臻站在门口;狄仁杰笑问道:“这么晚还没有休息吗?”
    李臻走进来道:“我考虑良久;最好我也率军北上;接应唐军。”
    狄仁杰没有直接回答李臻;他让李臻坐下;令士兵送来两杯茶;狄仁杰喝了一口热茶;这才缓缓道:“我理解你的心情;但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其实武攸宜说得没错;圣上之所以封你为平州都督;就是希望你守住平州;把北上辽东的战事交给武攸宜。”
    停一下;狄仁杰笑了笑又道:“这也是帝王的平衡之术;她虽然不希望武攸宜用军权来压你;才准你不受他节制;但她也要考虑武攸宜的感受;况且武攸宜还是统帅主力;你若再抢他的功劳;整个武氏家族都会视你为敌。”
    李臻摇了摇头;“可这并是抢夺功劳的问题;而是十万唐军会被契丹全歼的严重后果;我们怎能坐视不管?”
    狄仁杰笑了起来;李臻勇气让他想到了自己的年轻时代;那时他何尝不是和李臻一样;血气方刚;敢作敢为。
    “事实上;我们也不能肯定契丹是不是诱兵之计;我们也只是推测;如果突厥人真的袭击了契丹的老巢;那么李尽忠就真可能想和唐军议和了;况且榆关不能没有人镇守;你率军走了;榆关怎么办?”
    李臻无言以对;半晌沉声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十万唐军全军覆没吗?”
    “不”
    狄仁杰毫不犹豫地否认了李臻的担忧;这让李臻愕然;刚才狄仁杰劝自己冷静;不要出兵;现在却又否认;他是什么意思?李臻不解地望着狄仁杰。
    狄仁杰淡淡道:“我刚才并非劝你不要出兵;我只希望能明白出兵的后果;希望你能明白圣上封你为平州都督的深意;如果你能理解了;那就可以出兵了。”
    “可是……”李臻依旧困惑道:“我还是有点不懂;既然出兵有诸多后果;那我出兵的责任——”
    “你出兵的所有后果由我来承担”
    李臻这才明白了狄仁杰的一番苦心;他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他低下头;又轻轻摇了摇头;“或许我们可以再等一等。”
    “你不用担心”
    狄仁杰明白李臻的担忧;笑道:“事情也并非像你想的那样坏;我是观军容使;我有权修正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况且我是营州太守;出兵营州不是理所当然吗?”
    狄仁杰轻轻拍了拍李臻的肩膀笑道:“去吧榆关由我来守;我已写信给檀州张九节;从他那里再调一些军队过来;可能明天就会到了;相信我能守住榆关。”
    李臻默默点了点头;起身行一礼;快步离开了房间;狄仁杰负手望着他的背影走远;欣慰地点了点头;这个年轻人心系大唐;有勇气有担当;如果能成为自己的女婿;倒也是他的福气。
    天刚亮;李臻留两千军队给狄仁杰;他率领五千军队北上营州;就在李臻离去的当天下午;檀州太守张九节率领三千军队赶到了榆关;加强了榆关的防御。
    李臻率领五千军队一路北上;这支军队由三千卢龙军和两千新兵组成;另外在全歼契丹军队时;又缴获了数千匹战马;李臻挑选三千匹健壮的战马托运粮食兵甲;使士兵们能够轻兵简行;行军十分迅速;当天下午;他们便渐渐赶上了武攸宜的后军。
    不过李臻率军队走的是另一条旧官道;和唐军主力平行北上;双方相距约二十里;入夜;李臻的军队在一座山谷内停下休息;士兵们没有带营帐;每人裹一张毛毯;露天而宿;行军了一天;士兵大多疲惫不堪;拥挤在一起沉沉睡去。
    紧靠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之下;唐军简单地扎了一座行军帐;大帐内灯火微明;李臻正和校尉们商议北上之策
    李臻将一幅地图挂在树桩上;对校尉们道:“如果契丹人是诱兵之计;最大的可能性是袭击唐军的后勤辎重;没有了粮草供应;十万大军支持不了多久。”
    李臻又用木杆指着地图下方的榆关道:“如果我没有料错;随后夺取榆关也是契丹人攻击唐军的重中之重。”
    下面一名校尉接口道:“但契丹人也可能会攻打檀州;攻破檀州;他们也能从密云南下幽州;一个月前;他们出重兵攻打檀州。”
    李臻笑了笑继续道:“无论是攻打檀州还是榆关;都必须出重兵;一个月前契丹人之所以打檀州而不打榆关;就是因为他们兵力不足;相信这次也一样;而契丹人的战略是为了全歼唐军;所以他们一定是攻打榆关;暂时顾不上檀州。”
    “请问将军;我们怎么应对?”另一名校尉问道。
    “我们先等情报;关键是要保住唐军的后勤辎重;所以我们不能离唐军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