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狂士 >

第242章

大唐狂士-第242章

小说: 大唐狂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臻率领手下刚在驿站安歇下来;寿春县令便闻讯赶来拜见;寿春县令姓顾;进士出身;颇为能于;将寿春县治理得井井有条;两次被吏部评为上上;很有可能在明年能高升一步。
    所以顾县令格外小心京城高官或者上级官员前来寿春;他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招待;李臻虽然不属于文官体系;但他是权势极大的内卫;连闻名天下的酷吏来俊臣都被他铲除;使得天下各地官员对他又敬又怕;顾县令听说李臻已到寿春;他心中也同样紧张。
    李臻正在房间里和狄燕商议狄仁杰可能北上的路线;走寿春的可能性虽然最大;但也有可能走濠州渡淮;甚至还可能走临淮县北上;狄燕想了想道:“我记得跟随父亲去彭泽赴任时;走的就是寿春;虽然当时我们没有进县城休息;但确实是从寿春码头渡的淮河;这条路线我们比较熟悉;我觉得他不会再走其他路线。”
    李臻望着地图沉思良久道:“其实我更担心他路上的安全问题;你父亲坚定支持李氏皇族;必然会遭到武氏家族的忌恨;在彭泽他们或许不敢轻易动手;可如果在北上沿途;武氏家族很可能就会利用沿途的盗匪来对你父亲下手;造成一个意外;事实上;圣上让内卫来护卫你父亲北上;她就担心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狄燕心中更加紧张起来;“李大哥;我们赶不去彭泽;他们会在路上对我父亲下手吗?”
    李臻笑了笑道:“从彭泽到这里不过几百里路程;因为这次任命时间非常仓促;对方就算想对你父亲下手;也一时来不及安排;所以我估计过淮河之前应该是没有什么意外;但过了淮河就难说了;尤其横穿中原的路途上;我觉得最不安全;所以要格外当心。”
    话虽这样说;但狄燕还是忧心忡忡;她这一年多跟随李臻经历了太多的阴谋刺杀;对官场险恶也有所了解;如果武三思或者其他武氏族人一心想夺取大唐社稷;父亲就是他们的一块绊脚石;他们一定不会轻易放过父亲。
    “李大哥;要不我南下彭泽迎接父亲。”
    “先等一等;我们得先向官府确认他是否已经过了寿春;然后再南下不迟。”
    李臻刚说到这;门外便有手下禀报:“启禀将军;寿春顾县令在外求见”
    李臻笑道:“正想找他们;他们就来了。”
    他转身走出了房间;向大门走去;狄燕也紧紧跟在李臻身后;大门口;顾县令带着县丞、县尉、主簿等官员正在耐心等待李臻召见;这时;他们只见一名年轻武将快步走了过来。
    顾县令虽然没有见过李臻;但他却认识狄燕;去年狄燕曾陪同祖母去彭泽和父亲团圆;路过寿春县;得到顾县令很好的照顾。
    既然狄姑娘跟在这名年轻武将身后;那么此人一定就是内卫将军李臻了;他连忙上前躬身施礼;“下官是寿春县令顾德铭;欢迎李将军来寿春县。”
    李臻微微笑道:“顾县令的热情令李臻深为感动;这次我是奉圣上旨意护卫狄相国北上;准备在寿春和他汇合;不知他是否已经抵达了寿春?”
    顾县令听说狄仁杰也要来寿春;不禁又惊又喜;连忙道:“下官还没有听说狄相国到来的消息;若有消息;一定会立刻告之将军。”
    李臻暗暗思忖;狄仁杰一定也知道自己前来护卫的消息;就算他急着北上;也会在寿春给自己留下口信;既然县令不知;说明狄仁杰还没有抵达寿春。
    “多谢顾县令的消息”
    沉吟一下;李臻又道:“这样的话;我准备立刻南下;如果和狄相国走岔;还烦请顾县令转告狄相国;请他在寿春等候我回来汇合。”
    “一定一定”
    顾县令又和李臻寒暄几句;便告辞了;李臻当即对狄燕道:“既然你父亲还没有到寿春;那我们现在就可以南下去迎接他。”
    狄燕大喜;连忙回屋收拾一下;跟随李臻又离开寿春南下了。
    他们一行人沿着官道南下;次日中午;他们抵达了一个叫归阳的小镇;刚进镇子;便迎面看见了狄仁杰和他的几名随从;正牵马在小镇上张望;狄燕大叫一声;“爹爹”
    她翻身下马;飞奔了过去;她激动万分;拉着父亲的手又跳又笑;狄仁杰也是接到紧急送到彭泽县的圣旨;封他为河北观军容使兼营州太守;应对契丹人反叛南侵。
    狄仁杰也知形势危急;便向县丞交代了县内诸事;立刻启程北上;他也知道李臻会赶来护卫他北上;便估计是在寿春汇合;却没有想到居然在这个小镇和女儿遇到了。
    狄仁杰高兴得合不拢嘴;拉着女儿的手问道:“阿燕;你怎么会在这里;你祖母身体怎么样?”
    狄燕不知该怎么向父亲解释她和李臻在一起;便回头狠狠瞪了一眼李臻;埋怨他怎么还不上来见礼;李臻也连忙翻身下马;上前几步;单膝跪下道:“晚辈李臻;见过狄伯父”
    狄仁杰当然也听说了李臻的事迹;他对李臻短短一年便升为内卫统领并不惊奇;女皇时代;一夜高升的官员比比皆是;不过李臻居然能扳倒、武承嗣、薛怀义和来俊臣;这确实令狄仁杰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而且夫人的来信中;也隐隐透露出一点女儿和李臻的关系;此时他又见女儿跟李臻在一起;便心知肚明了;狄仁杰连忙扶起李臻笑道:“多亏了贤侄;我才没有被人在狱中暗害;现在想起来还略有后怕;我这次奉旨北上;估计会让某些人不舒服;还要请贤侄多多费心了。”
    “请伯父放心;晚辈一定会全力以赴;护卫伯父的安全”
    狄燕抱着父亲胳膊撒娇道:“有燕儿在;谁敢打爹爹的坏主意?”
    狄仁杰爱怜地在女儿敲了一下;笑道:“你这只小惹祸猫;爹爹还怕你出事呢”
    “我什么时候惹祸了;爹爹怎么能这么说燕儿?”
    狄燕晃着父亲的胳膊不依;目光却偷偷瞥向李臻;她可不想让李臻知道她在家中的绰号;她急忙岔开话题问道:“爹爹一路平安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可疑之人?”
    这也是李臻关心之事;他也询问地向狄仁杰望去;狄仁杰微微一笑;“暂时还没有;就算有人想对我不利;也不会有这么快。”
    狄仁杰遇到了李臻;有三十几名内卫保护;他一颗心也落了下来;惦记着河北的战事;狄仁杰吩咐众人上马;一行人加快了马速;向北方疾奔而去。
 。。。  

第316章 再借一刀
    武三思终于将明堂交给了圣上,他也如愿以偿被册封为相国,出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仅次于娄师德和宗楚客,不过听说苏味道又官复原职了,甚至狄仁杰也被重新启用。
    苏味道他不在意,虽然能力不错,但胆小怕事,是唯唯诺诺之人,但武三思却十分忌惮狄仁杰,甚至深为恨之,尽管上一次狄仁杰是极力反对武承嗣为太子,但武三思知道,一旦他想成为太子,狄仁杰也同样会极力反对,偏偏圣上很相信狄仁杰的话,这让武三思心中既烦乱又恼恨,但他又无计可施。
    傍晚,武三思回到府中,一进书房,他便急不可耐地让人请明先生过来,片刻,明先生快步走进了武三思的书房,躬身施礼道:“参见王爷!”
    “坐吧!哪有这么多礼节?”武三思不耐烦地摆摆手。
    明先生诧异地看了武三思一眼,他实际太了解武三思,他只有心烦意乱才会这样急躁,略一思索,明先生便明白过来,他坐下来笑道:“王爷今天心情好些很糟糕了。”
    岂止是心情糟糕,武三思简直是心烦透顶,他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半晌,他恨恨道:“政事堂还差一个相国名额,宗楚客推荐荆州太守刘秉嗣出任,但圣上却明确说,这个相国之位只能由狄仁杰出任,而且还是中书令!”
    明先生也吃一惊,中书令可是排名第一的相国,他急问道:“中书令不是娄师德吗?”。
    “娄师德将改任内史,接任原来李德昭的职务。”
    武三思负手又走了几步,他忽然一咬牙道:“我决定趁狄仁杰去河北上任之机,派人半路暗杀了他,先生觉得可行吗?”。
    明先生知道这就是武三思心烦意乱的原因,他已经动了杀机,且又有点担心,明先生知道武三思已经下了决心,便道:“如果王爷一定要动手,也不是不可以,但最好还是借刀杀人,不要自己动手。”
    “那借谁的刀?”武三思满怀期待地看着明先生。
    明先生沉思片刻道:“其实有一个人,王爷可以利用他。”
    他低语几句,武三思顿时醒悟,又眉头一皱道:“可我去找他,好像不太妥!”
    明先生淡淡一笑,“不妨,我略施小计,让他来向王爷谢罪!”。
    这次武则天调派大军前去平定契丹之乱,最失望的却是武懿宗,他身为河内郡王、左金吾大将军,无论从资历还是军方人脉,他都要强于武攸宜,但最后圣上却没有派他率军前往,而是让他平时瞧不起的族弟武攸宜率军出征,着实令他气恼万分。
    武懿宗当然也知道其中的原因,这是因为武攸宜得到了武三思的推荐,而自己是属于武氏另一派系,被武三思所打压,
    这段时间武懿宗着实过得很郁闷,自从扬州之行他因遇刺而半途而归,功劳都归了李臻,圣上对他也十分失望,对他的伤情不闻不问,使他隐隐有一种将被冷藏的不妙之感。
    这天中午,武懿宗独自一人在房中喝着闷酒,这时,门外传来管家的声音,“王爷,杨内侍来了。”
    武懿宗顿时精神一振,连忙道:“快快请他去我外书房!”
    武懿宗心中升起了一丝希望,杨善宁来自己府上,必然是有深意,他连忙换了一身衣服,向外书房匆匆而去。
    杨善宁也是内侍省的四大内侍之一,年约四十出头,皮肤很白,有一双细长眯缝的小眼睛,总给人一种若有所思的感觉,最近几个月他因体贴圣意而屡屡受宠,已渐渐有取代高延福之势。
    杨善宁坐在书房内慢慢喝着茶,他今天来找武懿宗当然是有深意,他是武三思在宫中的心腹内应,由于来俊臣被杀,刘光业遇刺,加上太平公主支持的吉顼赢得了御史中丞之位,使武三思格外孤立。
    而最近又发生一件大事,武三思的老对头狄仁杰再次被启用,使武三思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明先生的劝说下,武三思决定退而结网,先统一武氏内部,而统一武氏内部的关键就在武懿宗身上,而现在武懿宗被圣上冷落,使武三思看到了机会。
    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杨善宁是一个极善于窥伺人心的宦官,从武懿宗的匆忙脚步声,他便知道武懿宗内心的急切,他得意地暗暗一笑,知道该怎么对付武懿宗了。
    武懿宗一头闯入房间,杨善宁便起身笑眯眯行礼道:“老奴参见郡王!”
    “公公不必多礼,请坐!”
    武懿宗请杨善宁坐下,又让侍女重新上了茶,他心中有些焦急,问道:“公公怎么想到今天过来了?”
    “正好出门半点事,便顺便来看看郡王。”
    武懿宗听说不是奉旨前来,他心中顿时一阵失落,眼中露出抑制不住的失望之色,杨善宁看在眼中,又故作关切地问道:“郡王腿上的伤好了一点没有?”
    “早就好了!”
    武懿宗没好气道:“我还以为是圣上关心我的伤势,看来我就算死掉十年,圣上也未必知道。”
    杨善宁干笑一声说:“郡王也不能这么悲观,圣上原本也是很器重你,郡王忘记了吗?还封你为金吾卫大将军,一般人可没有这样的殊荣。”
    武懿宗郁闷地叹口气,“但我不知道这段时间为何圣上如此冷待我,难道就因为我去扬州行事不顺,可那件事并不能怪我,我怎么知道会被人半路刺杀?”
    杨善宁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他可以一步步诱导武懿宗了,他摇了摇头说:“其实这件事圣上也偶然说起过,圣上确实对郡王有很大的意见,甚至是对郡王十分不满,但原因却不是什么扬州之行,而是因为郡王坏了她的大事。”
    武懿宗大吃一惊,急问道:“我哪里坏了圣上的大事,请公公一定要告诉我,我竟然毫不知情。”
    杨善宁回头看了一眼门口站着的两名侍女,武懿宗会意。立刻狠狠地瞪了侍女一眼,“你们退下!”
    两名侍女连忙退了下去,杨善宁又起身将房门关上,这才走回来对武懿宗低声道:“我不说郡王应该也知道,圣上毕生的目标是以武代唐,建立武氏天下。”
    武懿宗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圣上这个目标,只是——
    他叹了口气道:“我们武氏都和圣上目标一致,只是我不太明白圣上为何这么犹犹豫豫,明明查出了兴唐会,索性一网打尽,将李氏皇族灭绝,也就没有了这么多麻烦事,偏偏瞻前顾后,最后反而把一心铲除兴唐会的来俊臣给宰了,简直就是亲者痛而仇者快,令人心中郁闷。”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毕竟天下人还是心向李唐,如果草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