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振大明 >

第363章

重振大明-第363章

小说: 重振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人……”好不容易才算是抓到了一点破绽的封可言急忙打断了黑子的话头,下令道。

但他的话没有说完,就被唐枫一挥手给打断了:“封大人,你是不是太也性急了,连话都不让人说完吗?还是你在担心着什么,不敢让他将话说完哪?”

“你……”被唐枫一言道破了心事的封可言恨恨地盯了他一眼,却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唐枫则全不理会他的神情,转向了黑子道:“好了,你继续说下去吧,莫要被一些人的言辞所吓到了,有本官在,他们伤不了你的。”

“是,当时我也以为自己死定了,不想这时候那堤坝却被那边挖掘的人给挖通了,大水瞬时就冲了进来,将我也给冲离了那几个想杀我的人。因为小人自幼熟习水性,所以才能借此逃得这次的杀生之祸。也是我命不该绝,这才被人救了起来……”黑子在县里本就是个力大胆大的主,即便是在这巡抚衙门里,他也没有半分的胆怯,清楚地将事情的经过都说了出来,末了才道:“求各位大人替我们县里的乡亲们做主啊。”

唐枫赞许地冲他笑了一下之后,才朗声道:“严大人,各位大人,这下可以确定这熊县令所说的乃是实情了吧,在堤坝被毁的当晚确有这么一群官兵来到建德,而且这堤坝还是因为他们才会毁去的。而这些官兵是由杭州而来的,还请各位大人给建德遇难和幸存下来的百姓们有一个交代,将那犯了事的人给交出来。”

张思远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这事情的确有着许多的破绽,当有人真要细查的时候果然是一查即漏,这时候他只有走上那条路了。不过,在人没来之前,他却还不能让事情就此翻过来,所以在唐枫这句话后,他便开口道:“照这两者的言辞来看,熊县令的确是有可能被冤枉了。不过谁能说这些官兵就一定是我杭州府下的呢?大人你也应该听说了吧,我杭州甚至是浙江的卫所官兵里没有一个叫王万春的将领,当日也没有一兵一卒调去建德,只怕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

唐枫心知这是对方在无法推卸责任的时候想出来的抵赖手段,便是一笑道:“其实这事情想要查清楚也不难,只要将我浙江境内的官兵都让熊县令及几位壮士看上一看,他们自然会认出这些人究竟在不在我浙江的官兵之中的。这次的事情累得他们成了现在这样,他们应该会对这些官兵的长相记忆犹新吧。”

“唐大人,这是不是太过麻烦了,我浙江境内有官兵上万,如何能让几个草民一一都看了呢?”严伯达摇头道,其他的官员见状也都点头赞成巡抚大人的意思。

唐枫早料到他们不会让自己的这个想法成行的,但他却并不急,因为他有更厉害的手段。证明当日确有官兵到过建德只是帮熊灿洗脱了嫌疑,而他后面要做的才是将那些陷民于死地的凶手给揪出来。在呵呵一笑之后,唐枫才道:“严大人和各位所说的也有些道理,这样一来事情将会被拖上许久,的确对结案很是不利,所以此事大可先放在一边。本官这里却有另几名证人能够指出此次案件的罪魁究竟是什么人。”

“唐大人还有其他的人证?那就请你唤他们上堂来吧。”

唐枫给身后的张泰打了个眼色,他连忙出了堂去,不一会儿,三个穿着锦衣卫服饰的人便被带了进来。唐枫一指这三人道:“想必这里的大人对这三人都有一些印象吧,不错,他们便是在浙江境内为祸一时,直到不久前才被你们一网大尽的飞天帮的人,我说的不错吧?”唐枫扫了他们一眼后道:“可是就在昨天夜里,这三人却突然趁黑摸进了本官所住的馆驿之中,被我的侍卫给当场拿了下来。

“在被擒之后,他们交代了是这里的某位大人暗中放了他们,然后命他们去本官所住的馆驿里杀一个人的。封大人,不知道对此你有何话说?你为何要派这几人来行刺本官哪?”唐枫突然声色俱厉地冲封可言道。

被唐枫满是威风的话一吓,封可言下意识地站起了身来,分辩道:“没有,我没有让他们来杀你,只是让他们去杀丁……”话一出口,他就知道事情不好了。

唐枫在诈出了封可言的实话之后,才点头道:“不错,你想杀的不是本官,而是重要的人证丁伴程,现在你已经承认了,很好,倒是省了本官的一番口舌了。你说一说你为何要杀了丁伴城吧。”

张思远见封可言这么简单就被唐枫给算计了,心里真是气得要命,但事已至此,他也无能为力了,不过他并没有太过担心,因为时间快到中午了,到时候胜利的就会是自己。

封可言面色发白地坐在那里,一时说不出话来。唐枫冷笑地瞥了他一眼,然后才道:“那就让本官来告诉你吧,因为丁伴程知道你们所做的一切,你担心他在公堂之上据实交代,所以便想杀人灭口。严大人,现在可否能让丁伴程上堂来与封大人对质一番吗?”

“当然,将人给我带上来吧。”严伯达对唐枫的手段也是大为叹服,几下间,这案子就要被他翻过来了。不过如张思远一般,他也相信唐枫最终都不能成事。

第530章    翻案(3)

大明中枢,北京紫禁城。虽然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辰了,可是当今的皇帝崇祯却依旧在批阅着奏章。自他登基以来,从没有一日放松过自己对奏章的批阅,以及对早朝的重视,每日他都要将从外面送来的奏章都看过之后才肯安歇,若是遇到什么紧急的奏报,他更是特准宫门前的守卫连夜将之送进宫来。好在他此时正是年青力壮的时候,所以这一切都还难不倒他,这也导致宫里上下都不敢在皇帝的面前偷奸耍滑。

看着手中由袁崇焕着人送来的奏章,崇祯微微皱了下眉。倒不是那金人又来进犯辽东的战报,自从去年一场大败之后,金人内部再次出现了一些争夺,虽然皇太极以铁腕将内部的不安分者给镇压了下去,但一时间金人也伤了元气,再有北边的蒙古人牵制,金国暂时是腾不出手来对大明构成威胁了。

这一份奏报上提到了两件事情,一是金人最近有迁都的可能,因为那辽东北边各城都已落回到明军手中,他们在靠近大明这边的城池和土地减少了许多,而上次被袁崇焕带兵打差点打到都城之下又给了他们一个教训,这使得金人顿起了迁都之意。据那被派到金国的谍报所说,这一次金人要迁往的都城乃是更东北一些的沈阳。对这个情报,崇祯只是做到心里有数,他并没有感觉到这对自己的大明有什么影响,但另外一条消息却让他有些难下决定了。

那就是蒙古的科尔沁及其他的一些部落找到了辽东,希望大明能够援助自己一些物资。在去年的那一场与金人的战争中,大明是获得了极大的便宜,金人则是失了土地城池,却得了大批的物资,而损失最大的则是蒙古草原上的各部族。他们不但战死了许多的勇士,还有很多的生活必须品如粮食和牛羊等被金人所劫,可以说是元气大伤。

虽然在之后春天到来时蒙古各部落的人们辛勤劳作又恢复了一些,但是金人夺去了这许多的物资岂是他们半年就能补回来的?何况蒙古人在这次大战中折损了许多的精壮,生产力自然也是大大地下降了。现在眼看着秋天已至,寒冬也不会太远了,若是没有外部的援助,只怕有过半的蒙古人要在饥寒之中度过整个冬天,到时候死的人可就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人只得向一直以来和自己都有着摩擦的大明低头,希望能够通过称臣来获得一些帮助。对此袁崇焕这个辽东经略可做不得主,便着人将事情报到了皇帝这里,由大明的天子来做一个决断。

蒙古与大明之间的恩怨已经两百多年了,自从朱元璋开国前将他们打得退出中原之后,大明与蒙古就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一场场的大战下来,双方各有输赢。因为地理条件的原因被动的却始终是大明,这使得大明与蒙古成了世仇。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从天子的角度还是一个大明之人的角度来看,都不应该援助对方,以免他们强大之后恩将仇报。

但是事情因为有金人的存在而变得复杂了,现在的大明真正的敌人已经从蒙古人换成了金人,而蒙古人也已经和金人结了仇。要是这时候真能买好了蒙古人,与之结成了同盟一同对抗金人的话,大明想要自保,甚至更进一步打败金国的可能性就高了许多。而要是这时候大明不肯出手相帮,而金国此时突然改变方针和蒙古人联起手来的话,大明却也有些麻烦了。这一切做为皇帝的崇祯都明白,当朝的那些大臣们也都明白,可是却还是因为不同的看法而使得朝中大臣分成了两派,在朝堂上争论不休。

崇祯叹息着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其实这份奏章他早已经熟记于心,只是因为心里难下决定,这才会再打开了它看上一看。“若是这个时候有人能给朕指出两者谁利谁弊该有多好啊?逸之回乡也已经快满半年了,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够回来。”有难题在手的时候,崇祯很自然就想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最是看重和信任的唐枫。虽然他论起治国之能来还很是幼稚,但有时候却往往能给自己一个很好的提示。

正当崇祯有些想念远在南方的唐枫之时,关于他的消息被一名内侍带了过来。因为崇祯下过旨意无论什么时辰,只要自己尚未就寝,递进宫来的奏章就得让他御览。所以现在虽然天已经黑了,但那内侍还是将新近从南京送来的奏章呈到了皇帝的面前。

崇祯随手打开来一看,原来就有些皱着的眉头就皱得更深了。奏章乃是南京的兵部送来的。上面只写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人以圣旨的名义从南京城调了上千的人马赶去浙江。这兵马的调动本就是大事,何况还有圣旨,那南京的官员自然不敢不报,在唐枫调动人马的当天,他们的奏报就已经送往京城来了。

“唐枫这是想做什么?朕让他在暗中查察浙江等地的吏治情况,他怎的还动起了兵来?”崇祯很是狐疑地看着眼前的奏报。他身性本就多疑,即便是自己最是得力的臣子,他也不肯完全地放权,给唐枫的旨意只是一种形式,却没想到唐枫还真就用了,还用得如此的轰烈,这由不得他不起疑心了。

“江南这些年来一直很是平静,也没了往年的倭寇为患,他突然抽调数千人马前去浙江想要对付什么人?莫非是浙江当地的官员出了什么情况吗?即便如此他也不用如大动干戈啊,朕给了他圣旨还不能使那些官员伏首听命吗?”在来回踱步良久之后,崇祯才下了一个决定,走回到龙案之前,刷刷点点地写了一道旨意,然后对身边的太监道:“你速速出宫,命人将之送往浙江,交与唐枫。”

“奴婢领旨。”那内侍只是伺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小人物,还不曾接过这样的大事呢,心里便是一阵激动,转身就要往外走去,突然皇帝开口道:“慢着,就不要通过通政司了,也不要惊动内阁……”

那太监一愣,全不知道不经过这两处衙门,这圣旨怎么传达,只得愣愣地看着皇帝。崇祯思忖了一下后道:“这样吧,你出宫去一趟北镇抚司,让他们派人将这道旨意送去浙江吧,告诉他们,此事不能拖,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此送到唐枫的手上。”

“是,奴婢记下了。”那内侍答应了一声,见皇帝没有其他吩咐了,这才急急地往外而去。崇祯看着他离开,才叹了一口气:“这浙江乃是我大明的税赋重地,可不能让唐枫搅出了什么大事来。”其实他让锦衣卫的人给唐枫带信,已经是给了他很大的面子了。

但崇祯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这道圣旨还是去得迟了,或许应该是南京那边送去的奏章本身就有着滞后性,当这道旨意由锦衣卫的人快马送往浙江的第二日里,唐枫就与浙江的那些官员们摊牌了。

浙江巡抚衙门之中,一人被押了上来,正是那丁伴程。此时的他已经全没有当初作为一地富商的气度了,很是狼狈地跪在了堂下。当他的眼睛扫过张思远等人的时候,却充满了仇恨,显然昨天夜里的事情他也是知道得很是清楚的。

严伯达肃容问道:“堂下跪者可是丁伴程吗?你有什么话说与我等听的吗?”

“是,草民正是杭州商人丁伴程。草民自知犯下了大过,被唐大人捉拿之后已然知错了。不过草民并不是那建德水患的真正主使之人,那与草民一道害了整个建德县的罪魁祸首就在这堂中。”丁伴程也不隐瞒,上来就先承认了自己的罪过,然后才说出了唐枫让他说的一切:“这一切都是布政使张大人,按察使封大人、杭州知府蒙大人……是他们和草民一道想出来的法子,为的就是掩盖一些事情……”

“你含血喷人!”那边蒙海刚立刻红着脸大叫道:“巡抚大人,唐大人,此人在这公堂之上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