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342章

抗日保安团-第342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轰!还没说上两句,又是四发炮弹呼啸而来,剧烈的爆炸声顿时吞没了周围的一切,方圆数百米的地面都颤抖起来。爆炸的中心点更是被炸出一个巨大的土坑,原本的阵地早已不复存在。
  朱鸿勋师长所在的隐蔽部离中心点相隔还比较远,但是也被强烈的冲击波摧毁,整个工事都被炸起来的泥土给活埋了。
  “啊,不好,快去救人!”正在分头指挥的王理寰副师长回头一看发现师部不见了,慌忙带人赶了过来,焦急地喊道:“师座,师座!”
  “副座,在这里!”一名士兵找到了师指挥部的隐蔽处,只是此处早已坍塌,外面只露出几根构筑工事用的木头。
  王副师长大吃一惊,慌忙命令道:“快动手,把这里挖开!”
  好在师部是有一队直属工兵的,战士们不顾敌人炮火的危险,挥动工兵铲拼命地挖掘终于刨出一个洞来。这个隐蔽部队也还算结实,没有完全塌陷。几名身材瘦小的战士迅速跳了进去,把伤员一个个抬了出来。朱鸿勋师长也找到了,幸运的是只是受了一点外伤。
  王副师长松了一口气,关切地问道:“师座,您没事吧!”
  朱师长剧烈地咳嗽几声,捂着胸口说:“死不了!阵地怎么样?”
  王副师长忙道:“阵地还在,不过弟兄们伤亡很大,小鬼子的重炮太狠了!”
  日军这次出动的是明治四十五年式240毫米重榴弹炮,一共有四门,隶属于华北方面军独立攻城重炮兵第一大队。这种火炮的弹丸重达200公斤,有着巨大的毁伤威力,就算是一般的永备工事也难承受这种程度的轰击。射程也不低,最大可以达到10350米。第53军的38改野炮虽然略占一点优势,但想摧毁或者压制也很难。
  唯一的缺陷就是太重,带上护盾足有33058 kg,也就是有六七万斤。所以这种火炮移动时非常困难,当时日军的13吨牵引车尚在试制阶段,苦于没有合适的牵引车,只能使用两辆牵引车同时拖拽。
  朱师长神色一黯,遗憾地说:“想当年我们奉天兵工厂也是能造这种炮的,可惜九一八……”
  历史上,东北沈阳兵工厂在31年开始试制240毫米口径的重炮,很可能就是明治四十五年式或都是它的改进型。遗憾的是大炮还没来得及组装就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算了,不说这个,扶我起来!”朱师长挣扎着站了起来,见日军又在发起新一轮攻击,焦虑地问道:“军部让我们坚守三个小时,你们有什么办法?”
  一名军官脸色煞白,为难地说:“师座,小鬼子的炮火这么狠,咱们就是拼光了也守不住三个小时啊!”
  “是啊,师座,弟兄们守得太苦了,还是撤一撤吧!”
  ……
  朱师长犹豫了一下,对王理寰问道:“你怎么看?”
  王副师长想了想,说:“我有个法子!”
  130师随后把大部队撤了出来,阵地上只留下少数观察人员。日军很快又开始了新一轮狂轰乱炸,不仅出动了那四门240毫米重炮,还有150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加农炮,很快就把130师阵地炸得面目全非。
  “快,鬼子上来了!”炮击一结束,日军步兵又冲了上来。但是130师早有准备,大部队迅速又杀了回来。双方激战到一起,日军的重炮就不敢乱轰了。如此进进退退,打了足足两个多小时。130师伤亡惨重,但日军却迟迟拿不下阵地。
  幸亏有130师死死拖住敌军,在东线的装甲部队终于得以在日军合围前撤到了大清河以南。随后,第53军、33师,还有三分区的部分部队也先后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但是雄县和霸县却沦陷了,日军仅用两天就占领了大清河以北的全部县城!
  ps:  结束得有点儿潦草,不过一个晚上的战斗写了这么多章,我实在是写伤了,还是早点结束,进行下一个部分吧,呵呵


 第四百零二章 踢球战术

  “第53军这回伤亡最大,阵亡1750人,失踪302人,负伤2782人,其中重伤1850人。特别是其116师第347团三营,全营阵亡五百多人,幸存的将士几乎人人挂彩。”周参谋长拿着一份文件轻声念道,不知道是愤怒还是悲痛,双手竟然微微有些颤抖。
  郑卫国沉默片刻,声音有些沙哑地问道:“为什么阵亡和重伤的比例这么大?”
  一般来说,战死和伤亡总数之间的比例大约在1:3。当然这个比例并不绝对,时常出现极高的战死率,也不乏完全相反的例子。大体上看,战死比例越大说明战斗越激烈。比如38年7月底发生的日苏张鼓峰战役,日军伤亡1440人,其中死亡526人,其本符合1:3的常规比例。但在日苏第二次偌门坎战役中,日军动用部队25000人左右,战死7696, 战伤8647,失踪1021人 ,染病2350人。战死跟战伤的比例都高得惊人。第53军伤亡和阵亡比例这么大,充分说明了当时战况的惨烈。
  周参谋长解释说:“日军这次扫荡动用了大量的重火力,而我们明显应对不足,像第53军130师在之前的战斗并没有太大损失,但从14日清晨开始日军动用240毫米重榴弹炮猛轰我军阵地,给130师造成了极大伤亡!还有就是第347团在冯柳村附近被日军伏击,双方展开了近身肉搏和白刃战。重伤和阵亡比例也非常大。”
  郑卫国默默地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其他部队呢?”
  周参谋长忙答道:“第33师和装甲骑兵师参战较晚,撤离战场又比较早,所以几乎没有什么伤亡。只是车辆和战车坏损较大,燃油储备也消耗了五分之三。”
  郑卫国感慨道:“唉,一场战斗就消耗了五分之三,真是一只吞金兽啊!”
  周参谋长附和道:“谁说不是呢!不过装甲团威力真的非常惊人,简直比一个师都好使!依我看咱们以后还得继续加强这支部队。”
  郑卫国有些无奈地说:“看绥远那边的情况吧,看能不能从毛子那边弄些燃油,装甲团实在太昂贵了!”又问道:“三分区的部队呢?”
  周参谋长神色一黯。郑重地说:“总座。有个坏消息,您可得有思想准备啊!”
  郑卫国感到心脏猛得一收缩,强作镇定地说:“什么坏消息你直接说吧,我撑得住。”
  周参谋长痛苦地说:“昨天晚上我们跟三分区指挥部失去了联系。”
  “你说什么!”郑卫国惊得站了起来。斥责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昨天晚上不报告!”
  14日清晨。日军步兵第8旅团汇同附属部队向霸县进犯。当时第53军在正面阻击。三分区主力(缺九团)和魏大光支队在侧后袭扰。由于日军炮火太过凶狠,第53军不得不南撤。日军一路追到大清河边上,扑空之后又调头北上围剿三分区主力。
  敌军势大。三分区司令员段双虎立即组织部队突围。经过一番激战,后勤人员、魏大光支队,还有两个主力团都先后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段双虎亲自率领的三分区警卫营却在突围途中被日军合围在了永清县南面的龙虎庄乡瓦屋辛庄村。激战数小时之后,日军调来重炮猛轰村庄,部队随后失去联系。
  周参谋长解释说:“总座,昨天太晚了,您好不容易才睡下,我就吩咐大家没去打扰你。”又安慰道:“只是失去了联系,或许情况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特务旅、蓝鹰部队、女兵队都在事发地点附近侦察,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
  战场失去联系多半就是遭遇不测了,何况还是被日军重兵合围。想到这里,郑卫国顿时心如刀绞。段双虎是郑卫国在平安县起家之后招揽的第一员战将,这份情谊远远超过了普通袍泽的感情。不得不承认人都是有私心的,自开战以来第四十一集团军麾下不知死了多少人,像第53军伤亡更大,郑胡子却没有这般痛苦过。
  “总座!”周参谋长担心地叫了一声。
  “我没事!”郑卫国起身走到窗前伫立良久心情终于平复了下来,又问道:“三分区其他部队的情况如何?”
  周参谋长忙道:“基本上没有太大损失。王烈军支队在刘克忠支队的接应下退入了白洋淀,第九团撤到固安县以南、平汉线以东的区域,第七团、第八团还有魏大光支队目前都在永清以东游击。”
  顿了顿又有些欢喜地说:“也不全是坏消息。刘克忠支队在白洋淀伏击了第110师团一只运输队,抢到四条木船、两艘汽艇。高士一支队和二分区北上支队成功地在大清河伏击了日军的火艇部队,并俘获两只。第27师团只是试探性地攻击了一下,待14日我军主力撤回南岸之后立即缩回了天津。”
  成功伏击日军火艇部队其实不完全是高士一支队或者二分区的功劳,主要还是因为之前在河道中做的手脚比较巧妙。放在后世,冀中的各河道基本上都变成臭水沟了,但在当年却是交通要道。日军第一次进入冀中时就是借着运河输送补给的,大一点的船只甚至能放上几辆汽车,还可以把火炮搬到船上向两岸轰击。
  郑胡子主政冀中之后对此深感忧虑,于是成立了专门的河防处,隶属于参谋部。该部门为了阻止日军利用水道入侵冀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最笨拙也是最难破解的就是淤塞河道。当然,这个工作是很秘密地在进行。日军火艇部队根本没有想到。结果在战斗中快艇先后搁浅,成了各部队的活靶子。
  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淤塞河道水位难道不会上涨?日军难道看不出来?其实河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流水层,下面是静水层。只要控制得当,就能在河道中形成暗沙,既不露出水面却能阻止船只通过。如果是在相对安稳的环境中,日军还可以慢慢探查河道,但在战斗时必须高速机动,以规避岸边的炮火。所以着了道也不奇怪。当然。高士一支队和二分区的部队敢于与敌激战,也是功不可没的。
  得知部队又打了胜仗,并迫使第27师团回缩,郑卫国也有些高兴。满意地说:“嗯。这说明日军也快撑不住了。我看可以集结部分兵力。随时准备向大清河以北发动反击。”
  “呃,总座!”周参谋长神色尴尬地说:“您对局势的判断恐怕太乐观了。这是007新发回的情报,请您过目。”
  007就是冯锟。他现在的作用愈发重要,像日军这次“围剿”三分区,还有前天晚上的“渔网计划”,如果不是冯锟及时传回情报,只怕损失更大。毕竟冀中在全局上的调度和情报分析能力是远远不如日军的。正因为如此,对冯锟的保密措施也就愈发严格。不仅名字不许提,就连天津这个地点也不许说了。
  郑卫国忙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第二次“进剿冀中”计划。为了一劳永逸地除掉第四十一集团军,铲平冀中根据地,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决定以第21师团、第27师团、第110师团为主力,冀中周边其余各部队为辅,向冀中潴龙河以西的区域发起攻击。
  潴龙河是白洋淀最重要的水源,平汉线反击作战中冀中各部与日军大战的磁河、沙河都是它的支流,可见这条河流也很大。而潴龙河以西则包括安国、博野、蠡县,以及北面的高阳和安新,也就是说日军这一刀竟然直接砍向了冀中根据地的首府!
  周参谋长又道:“总座,从三分区的战斗来看,如果敌军还是采取集团推进的方式,我们只能很难守住。”
  郑卫国默默地点了点头,日军这种不死不休的打法确实有些出人意料。虽然在平汉线反击战之前他就猜到日军肯定会报复,但没想到大本营竟然舍得投入这么多部队和物资来对付冀中。而且敌军几乎不考虑伤亡,简直就是当成一次大会战来打的!
  周参谋长接着讲道:“本来再丢失五座县城我们也承担得起,但是日军很可能在达成目的之后继续攻击。总座请看。”
  说着他快步走到地图前,用小木棍比划着说:“到时候日军就可以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对我根据地核心区域进行挤压。新镇、任丘、文安、大城、肃宁、河间、献县均在日军的攻击范围!跟前面两次攻击一样,以我军的实力也很难击退敌军,滹沱河以北、子牙河以东的广大区域都将被日军侵占!”
  郑卫国沉声道:“嗯,你分析得很对!”情况确实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如果让日军这三步棋走完,驻石家庄的第14师团再侵占藁城、晋县、束鹿(今辛集市)、无极、深泽,那接下来的情况活脱脱就是1942年5月的铁壁大合围啊!到时冀中主力将被敌人挤压在以深县为中心的狭小区域,主力部队最好的结局也是被迫突围。
  郑卫国想了一下,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日军这种打法没有任何花哨,就是利用强大的实力死打硬拼,强行辗压。想保住根据地就只能被动应对,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