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235章

抗日保安团-第235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政委根本不信,哈哈笑道:“你就吹撒,看你把牛皮吹到天上去!”一口川谱话把大伙儿都逗乐了。
  郑卫国却很严肃地说:“这可不是吹牛皮。我们的教官是从德国请来的,已经在路上来了。”
  邓政委大吃一惊,说:“德国教官?我听说德国马上就要跟国民政府断交了,你从哪儿弄来的?”
  郑卫国笑道:“报歉,这个暂时我还不能说,以后您知道了。”
  邓政委想了一下说:“德**事的厉害我是知道的。他们搞得是正规战,像蒋委员长以前的顾问不就是德国佬吗?当时在苏区还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不过主要还是咱们的战略失策,不然的话未必打得过我们。”
  那个时候常凯申的军事顾问是汉斯?冯?塞克特,德国当时最有名的军事家。被称为“国防军之父”。他所提出的堡垒推进战术虽然成本高昂,但很好地限制了红军的机动能力,导致苏区越打越小,失去了周旋的空间,最终被迫长征。
  躲在一旁的宋主任听入了迷,也插了一句嘴,说:“咱们现在哪儿玩得起正规战?依我看还是打游击最趁手。”
  郑卫国解释说:“军队正规化跟打正规战是两个概念,游击战也需要指挥官系统地接受正规军事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游击战的优势。”
  宋主任还在生刚才的气,故意抬杆说:“你就瞎扯吧,咱们八路军什么时候学过正规的军事教育?游击战还不是照样打得好!国民党倒是正规。却被鬼子打得哭爹叫娘。”
  郑卫国笑道:“八路军在游击战方面确实搞得不错。不过在我看来还是远远不够。战略和战斗意志上确有过人之处,但在战术上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邓政委也来了兴趣,忙道:“噢,还请郑军长明言。”
  郑卫国说:“好。我们就八路军几次战斗来分析一下。看八路军跟正规军队的差距在那里。”
  他首先分析的是平型关战斗。作为全面抗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捷。这场战斗充分体现了林总的战术嗅觉和八路军超强的个人意志,但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
  第一,部队行军竟然没有事先侦察。只是在地图上找到一个大概方向就出发了,结果半路上遇到山洪,一个主力团被隔在战场之外没法参战。
  第二,山地战居然没有在制高点(即老爷庙)布置火力。就算火力不足的话,也应该安排观察哨。但林总没有安排,参谋人员也没有提醒,最后反而被日军抢先占领该地,给八路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
  郑卫国一口气列举了八个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深入浅出,讲得非常仔细。八路军方面的干部都听得目瞪口呆,心里面虽然很不服气,却又没法反驳。
  邓政委皱了皱眉,说:“听你这么一说,咱们好像是有些问题。”
  宋主任看了领导一眼,没敢做声。115师是八路军头号主力,林师长又是主席的爱将,还当过抗大的校长。他的级别差得太远,可不敢乱说。
  邓政委看出了他的心思,摆摆手,说:“我们这是讨论军事问题,又不是争对谁,不用顾虑太多。郑军长,你刚才说得很对,再给我们讲讲129师存在哪些问题?”
  郑卫国开玩笑说:“行啊,不过说了你们可别不高兴。”
  宋主任说:“切,都跟你一样小肚鸡肠么?”
  郑卫国笑道:“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
  宋主任无奈地摊开手,说:“好好好,我不出声,看你吹出什么花来!”
  说实话,跟115师相比,129师的问题更大,毛病更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15师几乎是第一次上战场就可以跟日军硬拼,而129师771团却在七亘村被日军偷袭,打得全军溃散。
  好在经过刘师长的细心调教,部队迅速成长起来。到长乐村战斗的时候,129师就打得非常漂亮了,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私毫不逊色于115师。
  宋主任说:“就是嘛,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什么正规军事思想,有什么稀奇?我们129师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照样把兵练得棒棒的!”
  郑卫国说:“在战争中是可以学到经验,但缺乏基础军事素养的人掌握的经验是狭隘的。在相同的环境里是有经验了,可换个环境还要交学费。”
  阳明堡战斗算是抗战史上非常经典的战例了,但这场战斗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侦察,战前也没有制定作战方案。部队虽然顺利地冲进了机场,可接下来就乱成一团,有不少飞机没能彻底毁坏,指挥官也阵亡了。
  那么这些不足在后续战斗有没有得到改进呢?很遗憾,没有!比如神头岭一战,制定作战计划的参谋连道路是在岭上,还是岭下都没有搞清楚。若非陈赓感到不放心跑去现场侦察,还不知道惹出什么乱子来。
  还有像长乐村战斗,部队明明占据了主场的优势,却没有积极侦察,导致日军跑了几个小时之后才发现。如果能提前作好准备的话,后面还会那样被动吗?
  可惜的是,这些遗憾一直没能解决。在接下来的历史中,像红庙、关家垴这样的错误还会再犯。这就是缺乏基本战术素养的表现,刚才一个坑里爬了起来,却又掉进另一个坑里。
  宋主任搔搔脑袋,郁闷地说:“好像是有几分道理,可咋听着就不舒服呢?敢情咱儿这些年的仗都白打了?都成狭隘经验了?”
  邓政委笑着打了个圆场,说:“这就叫忠言逆耳嘛!郑军长刚才分析得非常好,大家回去之后好好揣摩。”
  他又对郑卫国说:“郑军长,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可不能把我们的学员拒之门外。最好能帮我们多弄些名额。”又和郑卫国就一些细节问题交换了意见之后,才兴冲冲地回去了。
  经过一番友好协商之后,郑卫国放弃了除平安县以外所有的地盘,但保留了在山西境内的第十区。这样一来,留守部队就多了一条后路,关键时候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等邓政委走后,任柱子悄悄问道:“军座,咱们也缺军官。自己都忙不过来,干嘛还要帮八路军培养。”
  郑卫国摇了摇头,说:“你不明白。华北这么大,光靠我们97军是撑不起来的。八路军现在是我们的盟友,他们强大了,就能替我们分担压力。”
  周参谋长说:“军座,您说的有道理。不过您刚才那些话我觉得不该说。您说虽然都是实话,可人家未必领情,搞不好要得罪人。”
  郑卫国叹了一口气,说:“这些我都知道,可这些话我要不说出来,憋在心里更难受。”
  物资从湖北运到华北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郑卫国不能等下去了。在冀南休整一周后,他就率领97军主力继续北上,很快穿过德石线进入了冀中平原。
  周参谋长在公路边上向北眺望,感慨地说:“军座,一块新天地啊,我们以后就要在这里战斗了。”
  郑卫国伸出手来,说:“就让我们携起手来,打出一个新局面吧!”
  周参谋长忙伸手握住,大笑道:“好!”


 第二百九十五章 冀中天地

  部队进入冀中平原后,冀中区的党政军领导人很快赶来迎接。来了很多人,场面也搞得非常热烈。郑卫国一边跟新老朋友们寒暄,一边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原本剑拔弩张的局势已经缓和下来。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开局面,与杨秀峰教授的个人魅力和能力是分不开的。对于他的才能和威望,北方局和晋察冀军区也非常看重,并决定委任他为冀中区党委书记、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主席并兼任冀中行政公署主任。
  但杨教授认为当前是战争时期,为了事权统一应该让郑卫国来担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北方局经过慎重讨论之后表示同意。就这样,郑卫国刚到冀中又升了一级,军务上再无掣肘。
  冀中区的指挥部设立在安平县大黄城村,一行人连夜赶到了这里。安平是吕司令的大本营,为了尽地主之谊,就出面组织了一个欢迎晚会。
  杨教授问道:“不会太浪费吧?”
  吕司令笑道:“不会!就摆了几桌酒席,另外还有先锋剧社的文艺表演。大伙儿在一起乐呵一下,也没啥布置,浪费不了什么。”
  杨教授点点头说:“嗯,我看行。大伙儿平日忙着打鬼子,也难得相聚,趁这个机会交流一下,还可以增进了解嘛!军长,您看呢?”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酒席就算了,我知道这是同志们的一片心意,但我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大鱼大肉的。影响不好。”
  吕司令有些尴尬,期期艾艾地说:“那,那文艺表演呢?”
  郑卫国笑道:“除了文艺表演还有什么?”
  吕司令有些不好意思,脸微微一红,说:“还有个舞会。”
  大伙儿一听都哄笑起来。那个时候的人都很单纯,男女之间握个手就算是很开放,很洋气的表现了。跳交际舞免不了搂搂抱抱的,在不少人眼里简直跟“摸香”、“挤神仙”有一拼,根本不是正经人干得事儿。
  东北军出身的人却很喜欢跳舞,吕司令当然也不例外。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喜欢跳舞的统帅。另一方面则是东北的风气使然。像后来四野出身的干部就喜欢跳舞。跟其他野战军的“老大粗”们一比,显得要高端洋气许多。
  郑卫国也跟着笑了笑,摆摆手说:“跳个舞不算啥,不过今天晚上不行。你们先各自回去准备一下。半个小时后到我这里来开会。”
  杨教授笑道:“军长。您这可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啊!什么事儿这么火急火燎的?”
  郑卫国叹了一口气。说:“时不我待啊!你们别看现在华北的形势一片大好,那是因为日军正南下攻打武汉。等他们回过头来,咱们的苦日子就要来临了。”
  孟司令插了一句嘴。说:“那还准备啥?咱们直接开会呗!”
  郑卫国笑道:“也不用这么急!你们没填饱肚子的,马上去找点儿东西垫补垫补;想撒尿的马上去撒尿;烟瘾上来的,赶紧去抽烟……今天晚上是个长会,议题很多,大家都要有心理准备。”
  众人一听,忙哄得一声散去。只剩下杨教授、吕司令、孟司令,还有冀中军党委副书记黄静,公署副主任李耕涛等几个主要领导还在。郑卫国就先和他们聊了聊,就一些重大问题交换了看法,并制定了会议的章程。
  郑卫国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说:“现在当务之急是整编。冀中的部队很多,但编制太杂乱,军令不一,成分复杂,控制力度太弱。这些问题必须马上得到改善,否则以后将更加困难。”
  杨教授推了推眼镜儿说:“这个工作事实上已经在进行了,只是进展得不顺利。”
  郑卫国问道:“都是些什么原因导致不顺利呢?”
  杨教授说:“主要还是思想工作没有做好,让很多军官尤其是旧军队出身的军官产生了误会。有些人认为我们是要趁机夺权,担心因为历史问题遭到清算,还有一些军官觉得整编过后职务变低了,心里不痛快,就不愿意交出部队。”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这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政工干部们要多做工作,上级军官也要多走动走动,加深了解,增强互信。总之,工作态度和方法是第一位的。我不希望再看到有人用机关枪整编。请大家都记住了,枪口是要对准敌人的,不是自己人!”
  吕司令脸一红,噌的一声站了起来,羞愧地说:“前段时间的整编工作做得不好主要是我的责任。我要向杨书记和郑主席检讨。”
  其他一些军政干部也慌忙站了起来,纷纷请罪。
  郑卫国摆摆手说:“我今天来不是要追究大家的责任,而是为以后的工作划定一个框架。至于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归杨书记处理,你们各自写一份报告交给杨书记。大家都坐,我们接着谈整编的事情。”
  孟司令说:“郑主席,在您来之前,我们曾制定过一个整编的草案,您要不要看一下?”
  郑卫国说:“好啊!这里的情况你们比我要熟,当然是以你们的意见为主。”
  吕司令让秘书拿来厚厚一叠文稿,然后从里面翻出几页递给了郑卫国。郑卫国接过一看,见里面提出把根据地划分四个军分区,然后把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各整编成十二个团。这跟历史上的情况差不多,等过段时间第五军分区一成立就全齐乎了。
  看了没有多长时间,出去“准备”的干部们陆陆续续回来了。郑卫国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很多人都有点儿无所适从。但也有一些人是真正做好了准备工作的。这些事情都很简单,却能很好地体现一个人的能力。
  见时间到了,郑卫国便宣布开会。第一事情就是清点人数,结果一个不少。郑卫国打趣道:“我本来还想立个下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