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娶妻当娶阴丽华的帝王 >

第25章

娶妻当娶阴丽华的帝王-第25章

小说: 娶妻当娶阴丽华的帝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乩パ簟�

刘秀的一系列表现对昆阳守军战斗力的发挥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刘秀当然明白这些。

因此刘秀想了一个法子……

第四十六章节 刘秀弃城寻援兵

刘秀将早已经军心动摇的各路将领召集起来,明确表示一定要死守昆阳,军中将领全都默不作声……

刘秀接着慷慨陈词:“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如果并立御之,则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今不同心共举,反欲守妻子儿女?”

刘秀这样一番好生陈词,甚为凄楚,一时间竟然无人反对,王风不愿意看到刘秀出风头,但是毕竟人心归附,什么仇怨,也只能在台面之下,想刘秀台这种情况之下,在兵家大事面前,不过一个小小的太常,又有什么资格在自己面前这样颐指气使呢?

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有些愤懑……说了些酸溜溜的话……

但是被王风认为是“让刘秀十分为难的话”却好像都一股脑的倒在了棉花上面,刘秀并没有在意,只是笑了笑,只不过这一笑,确实是让刘秀感到十分费解。尤其是王风,刘秀平日里聪明的很,怎么可能连这样一番稍微有些的话都听不出来,竟然笑得那样释然。

停了片刻,王风终于想明白了,或者说是自认为想明白了,王风的答案就是刘秀始终是一个十分软弱的人,根本就没有胆量公然在这么多将士面前挑动自己的权威——刘演在时尚且不敢,更不用说今天刘演并不在此地。

其实王风是真真切切的想错了,当年王风加入南阳军的时候,和刘演十分要好,两人在私下无话不说,更何况刘演本就是一个藏不住的人,这样一来九江刘秀做过的那些“窝囊事”一股脑的倒出──包括刘秀平日里对待叔父是如何如何敬畏有加──这个在普通人看来或许是一种没美德,但是在王风这样性格的人来说,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懦弱。

王风只是以为自己眼前的这个傻小子,不过是一个胸无大志,是一个天造的农夫。因此心中也就无半点奇怪的认为,这就是刘秀的懦弱,没错。

王风显然是错误的估计了刘秀,尽管从长安求学归来的刘秀并没有彻底改掉自己唯唯诺诺瞻前顾后的坏毛病,但是自己的心智已经明显成熟许多,这种心智的成熟使得万一那一天这个世界需要刘秀,刘秀的身体中就能够马上迸发出一种潜在的觉得难以估计的能量……

这种能量让刘秀面对王风的质问、挑衅根本就没有反驳,或许是根本就不屑于反驳。

在刘秀看来,自己的那一番讲话已经获得了在场将领的认同,这其中自认也就包括王风,只不过是王风平日里向来是看重自己在三军中的地位,想借着反驳自己的这个机会来重塑造自己在军中的领导形象──但是若是刘秀立时反驳了对方,那就大不相同,王风毕竟是一个好面子的人。

话说上回刘秀并没有当着众人的面和王风一般见识,只是莞尔一笑,并没有在说什么。

事情发展到这里,刘秀就知道整个昆阳的局势大概会由于自己的一番斡旋而多多少少会变得好一些,现在昆阳内部算是暂时性的稳定下来了,必须要寻求时机广泛寻求援兵,但是刘秀深知昆阳附近并无可以调动的兵马,更何况是现在昆阳遭受王莽军数十万大军压境,又有谁胆敢冒险试着一趟浑水?

刘秀就这样想着,便听到外面远远的一阵骚动,刘秀半个脑袋探出大帐,细细听来,原来是城门之上的喧哗,不用说,从那些士兵的惊慌程度上来看,来着定会是王莽军,刘秀命令大帐门口的士兵赶紧去城门上一探究竟,不是为了正证实自己的想法,而是看下王莽军的先锋部队由谁统帅,来了大概有多少兵马……

但是那小厮经久未报,刘秀于是放下手中的兵书,亲自登上城门去,刚才那个先前被遣到城门上详观事态的小厮,此刻正呆立在城门上面,似乎是只顾得惊讶于这种宏大的场面而忘却了刘秀,见到刘秀到了自己前面,而且正是站立在与自己不到一丈距离的地方,心中这样才想起了刘秀交代的任务,于是赶紧想要磕头认错,但是刘秀分明是没有顾及到此人,一摆手——示意刚才那位士兵不必自责。

刘秀看到大片大片的王莽军。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城门边缘逼近,刘秀远远就看到这些士兵一对接着一对,一列挨着一列,基本上呈现出方阵,这些方阵前后想连接,前前后后竟然达到数十里,从军队的前方望去一眼望不到尽头,刘秀看到这种阵势,显然是有些害怕了──不管刘秀平日里有多智谋,但是刘秀并没有刘演那样视死如归的胆量,也没有想王风王常那样长期在欲王莽军斗争的丰富经验。

刘秀原本并没有想到王莽军竟然能够这样快到达此地,依照刘秀的分析,王莽军至少也应该在五日之内到达昆阳,可是还不足四天,王邑就已经兵临城下了,快的这样离奇,这样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简直领刘秀措手不及……

现在刘秀不得不提前出兵了,因为事情没有按照刘秀的想法过下去:一则王莽的一部分人已经提前赶到昆阳,并且丝毫没有绕过昆阳的迹象,这一切大大超越自己的预料;二来,刘秀希望等待哥哥刘演攻占宛城,然后让腾出兵马敢去支援昆阳。

这是他原来的想法,但是现在不同了,王莽的屠刀已经架在自己的脖子上面,刘秀不能再等待,必须要冒一个风险了。

这天夜里,刘秀跟随众位将领一同巡查过军营,之后就回到自己的房中歇息,但是此时的刘秀尽管整天都是处在一种焦躁不安的心态之中,但是到了晚上,大部分将军、士兵都困乏的时候,刘秀亦然毫无睡意。

刘秀的心中开始不自觉的想到自己的哥哥刘演,一想到这些,刘秀就整日里睡不着觉,只要一闭眼,脑子里全都会浮现出来有关于刘演的音容笑貌——自觉不自觉的,刘秀总是在潜意识里将刘演与自己在战火之中死去的姐姐刘元联系起来,当初这大自己仅仅一岁的姐姐为了能够不拖累自己,生生在自己面前自刎而死。

然而自己在逃离现场之前都没有勇气回过头去看她一眼。现在的刘秀其实满心里都是担心,担心哥哥想自己的姐姐一样的、全都这样一去不复返,担心刘演被王莽的手下杀掉。

但是刘秀有明白得很,现在这种情况之下,任何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天助自助者,刘秀没有必要总是处于这样一种惶恐的状态,这时候,刘秀想到哥哥的一句话,刘演曾经对自己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句话,就像一个烙痕一样,深深地烙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支鼓励自己奋勇向前的动力。

第二天,刘秀就命令王常、王风留守在昆阳城之内,而自己则亲自从城中骁勇的骑兵中亲自挑选了十名骑兵,另外再加上骠骑大将军宗桃,武威大将军李轶等组成十三骑兵,趁着月色迷离的空当,悄悄地在城门打开一条缝,十三名骑兵于是从城门中逃离昆阳城。尽管刘秀知道自己逃出昆阳,迟早是要被王莽军所警觉,但是刘秀还是要知难而上,他精心挑选了这样一个时间——王莽军大概都埋锅做饭。为了防止昆阳守军暗箭伤人,王莽军全都在昆阳城外的小树林中安营扎寨。

尽管刘秀是精心策划出城的时间,人马也是精心挑选的,甚至为这一切事先假设多个方案,已经做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但仍然毫无悬念的被王莽军安插在城门之前额一股小部队所发觉,一瞬间,城门之前,军鼓齐鸣,大军不断向着刘秀掩杀过去,幸亏刘秀身边的猛将宗桃、李毅等十名骑兵的奋力拼杀,再加上王莽士兵始终犹豫,队形一时间无法完全展开,缺乏密切配合,再加上地理位置并不熟悉,所以才会令刘秀一干人等侥幸走脱。

按说刘秀掏出昆阳自然应当引起王莽将领王邑的警觉才是,但是偏偏王邑并不是一个什么善于计谋之人——并不在意这件事情。

但是王邑手下的人并不是都像王邑一样愚蠢,先前曾经与刘秀交过手的严尤就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平白无故的昆阳城中为什么能够出来这么几个人,自己这辈攻城拔寨的事情做得多了,见过主帅弃城的当然也不少,但是还没有一个类似于昆阳一样—就连逃跑也都没有乱了阵……

尾随首领之后的十名骑兵在大军冲击之下并没有半点退让的意思,反而是誓死保护为首的一位首领,这必定不是溃败……

第四十七章 王风昆阳阻王常

严尤和陈茂两人都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刘秀明明是出逃为何走的这样秩序井然,心下当然觉察出刘秀的动机——刘秀并未远行,这恐怕是就近去搬救兵了。

想到这,严尤、陈茂两人变主动住找王寻说明自身所担心的情况,但是王寻这个人是靠巴结王莽起家的,本身并没有多少带兵打仗的本事,更谈不上谋略——王莽能够找王寻作为此次平定南阳反王莽军的大司马,多半因为天下人人都反对王莽,王莽一时之间超重并没有完全能够信得过的人,因此王莽为了保住自己的新朝江山社稷,宁肯将军权交给一个没有带兵经验却忠于自己的人,也不愿意将自己的江山托付给一个带兵经验丰富却不能知根知底的战将。

王莽派遣王邑、王寻前来讨伐绿林军,这可以说低估了一个将领在两军交战时的重要性,因为王莽本身并没有参加过什么高规格的战争,多半是借助老太后王政君侄子这一身份上位。因此在王莽的心目中,带领四十余万大军,只要领兵带队的不是一个傻瓜,那么这场战争,一准了是大新朝胜算居多……

于是,王莽为了维护大新朝的江山社稷,甘愿让一个庸碌无为的王邑带领着王莽朝廷所有精锐前去南阳,对王莽来说,这样的一场战争,有着非凡的意义,如果王莽败北,那么南阳刘汉军队必将无比猖狂,整个王莽新朝将不会再有可调之兵。

且说刘秀星夜北出昆阳,然后直奔甲地,甲地守城主将并没有想刘秀想象的一样前来亲自出城迎接,到最后还是刘秀、李轶两人好生废了一番口舌,守城的小卒才答应去报告了城门主将,这位主将看到正是刘演的亲生弟弟刘秀,心下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令人江城门打开。

刘秀似乎觉察出甲地城门的守将并不欢迎自己——大概昆阳浅显的情况已经颤地沸沸扬扬了。刘秀一边随着甲地主将进了城门,另外又令李轶提高警惕——因为现下形势太紧急,人心不稳,王莽大军压境,刘秀实在不能保证自己的阵营中不出现内鬼,弱势他们拿了自己的人头,为了自保将其交给王寻也并非不无可能。

李轶显然会意;一路上李轶都是严阵以待。但是事实情况却并非像刘秀联想的那么糟糕;守城士兵并没有半点对自己下手的意思;男女老幼或者是兵丁杂役并没有死守城池的样子,反而都是忙碌着要离开此地;大概昆阳方面的情况已经尽为城中百姓兵丁所知了吧!

李轶因此试探刘秀询问自己说:“要不要杀掉城中诸将;然后用一震慑城中企图逃跑的兵马!”刘秀知道这种想法及其危险,因此警告李轶:“现在这个时候;人心惶惶;王莽大军的到来已经让这伙士兵吓破了胆;若是我们现在设计杀害守城将领;那么势必会引起城中人人恐慌;何况诸将在甲地经营多年;城中少不了自己的心腹;如果我们贸然行动;我们二人性命保不住是小;若是甲地背叛我而投向王莽的怀抱;那么你我二人可就要被盯上一个千古国贼的骂名。”

李轶听到刘秀这样说;而且神情是这样严肃;方才意识到自己的谋略是远远逊色于刘秀的;更是没有他这样长远而且周到的考虑。

适才说道刘秀与李轶等十三骑走后,不待多时,就已经天命,王邑在城门前摆开阵势,演练人马攻城,这种训练具有热身活动之功效;很显然王寻师等不及了——一准是前线的赤眉军又在发动大的攻势,威胁到王莽所在的都城了;所以王莽必定会让王寻尽快拿下昆阳剿灭南阳汉军,然后北上抗御赤眉。

但是他显然是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王寻本来就骄矜自持;这一点让王寻在与刘演交战时免不了多多少少吃亏;再加上王莽的督促;事情显然就更加难办……

王邑本来性格中便有极大的缺陷;这种缺陷类似许刘演在骨子里面就有的那种蛮横跋扈;尽管王寻这种蛮横跋扈相对于刘演来说要轻微一些;但是刘演身边有一大批猛将跟随他们;有勇有谋,而且富于经验,能够实施让刘演保持头脑清醒。

这一点;在名刘秀身上体现得就有位明显——由于自己和刘演这种至亲的骨肉关系;所以刘演在作战时也会时常考虑刘秀的建议;但是王寻就与刘演所处的境况迥异;尽管王寻身边也有两位富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