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田园大唐 >

第354章

田园大唐-第354章

小说: 田园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会儿让人给小宝和鹃鹃做点好东西吃,逆天行事不容易啊,怪不得当初就那么能吃,恩,多做点肉,还有两个孩子喜欢吃的骨髓也准备些,蒸和给他们沾着椒盐吃。”

张王氏这下就不准备过去看了,同样给自己找了一个非常合理的借口,张忠认同地点点头。

张小宝和王鹃这边确实挺累的,两个人需要自己动手制作东西,下面的人都去忙别的了,两个人觉得这个防毒面具应该好做一些,不要求防什么气体,只要能够当住粉尘就可以了。

两个人忙了将近一天的时间,这才做好了四个,两个水的,两个炭和棉花的,准备让那边的人先试一下,密封不怎么好,也就是说,如果是气态的东西根本就防不住。

“总是从耳朵旁边还有脸这个地方漏风,等着让他们戴上看看,他们的脸大一些,实在不行就在旁边弄点胶,把漏的地方给堵上,这就咱们的手艺不行,好在做了出来,等着让手艺好的人制作,想来就没有问题了。”

王鹃把防毒面具拿了下来,遗憾地说道。

张小宝点头承认,他和王鹃已经很认真,结果做出来的东西也只不过是一个样子货而已,看来只能等着手艺好的师傅们来制作,到时候真的还是周围的密封不好的话,那就需要用点胶什么的堵一堵,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两个人拿着防毒面具找到了那边干活的人,正好是四个,一人一个,让他们试试看怎么样,内院的人接过来,非常认真地戴了上去,对着张小宝和王鹃点点头,声音有些模糊地说道:

“好,比以前好多了,多谢小公子和小娘子,有了这个东西就不怕吸一嘴的灰。”

“那先用着,一会儿吃晚饭的时候过来说一说具体的感受,眼睛以后也会挡上,现在就将就一下吧,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了。”

张小宝知道这不是因为防毒面具才让声音改变了,是他们自己的心理作用,提了提眼睛的事情,转身跟着王鹃又向码头的那个方向走去,想要看看那边重新翻修的如何了。

这有了水泥确实是方便了,开始的时候调配沙子有点不好把握,试过了几次之后就行了,百姓们只是觉得这个水泥神奇,却没有想着这个东西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一个个的在那里干的非常的高兴。

码头这边原来的东西都已经拆下去了,重新地建设,还有船坞也是如此,有了这些个水泥,船坞的制造上就能够采用新的办法,比如说放水的闸门什么的,以前是直接把船给弄到水中,现在是直接在陆地上指定的坑中来建,这个坑就是用水泥来弄呢,到时候直接把水放进来一冲,那船就漂了起来。

张小宝和王鹃转了一圈,看看没什么事情,天也快黑了,又一同骑马往家中赶。

“小宝啊,我现在就想啊,是不是应该多修两个窑了,只有一个的话,供应起来太慢,到时候还要修长安的城墙,那长安那么大的地方,得用去多少的水泥,何况我们这里,你不是想把所有的路都修成水泥的吗?

所有的路啊,这可是一个州,加上海堤那里,估计就是再建上五个窑都不够用,现在路还没有完全修完呢,真愁人。”

王鹃在后面抱着张小宝,说起了多建水泥窑的事情,张小宝一路上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烧的太慢了,一窑一窑的真不容易。

此时听到王鹃提出来,说道:“那就多建一些,不过护卫的力量就少了,需要集中起来,还有必须是内院的人才可以,这个技术别看在我们那个时候没什么,可在这里就是战略级的东西了。

路还得继续修,现在就算是修好了也不影响在上面弄水泥的,主要是我们这边的人太少了,不知道还能不能从别的地方多弄一些个过来,指望一代代的多生,那孩子长大就需要十多年将近二十年啊,我可等不起。”

张小宝说着说着就又想从别的地方弄来人了,谁让他这边没有人呢,现在别看是两万多人,依旧不够用,陆州是一个州啊,虽然不是那么太大的州,但州毕竟就是州不是县。

尤其是张小宝还想着把这些路修到周围的州那里,方便来往,海堤也不能停下来,一切的一切,不缺钱,缺的就是劳动力,现在的孩子也再一次被找了出来做事情,算是童工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两个人说着周围哪个州的人口有多少,就回到了家中,准备跟张忠商量一下,让他贴出个告示,从别的地方拉人,这么做有点不怎么道德,但没办法啊。

就在张小宝和王鹃为人口的问题发愁的时候,钦州过来的一万多个百姓终于是和要过去劝说他们的人遇到了一起,两边的人一相遇,马上就看出来差别了。

最开始从钦州这边来到陆州的人现在一个个的都非常的健康,身上穿的衣服也比较好,如果不是相互还真的认识的话,谁也想不到他们会是钦州的百姓,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而刚刚往着边赶的钦州的百姓一个个的衣服都是落着补丁,面黄肌瘦的样子,看上去非常的可怜,有的甚至瘦的都皮包骨头了。

两边的人一见面,马上就有了话说,相互问了问,没想到正好是同一个目的,这下陆州这边的人放心了,他们不用担心到那边劝不过来人,现在这些人领回去就可以了。

钦州的百姓同样安下了心,他们最开始的时候是担心陆州的粮食不够,到时候那个大好官就算是想留下他们也没有办法,现在一听到老乡说的陆州那边什么都不缺,这就不用想着粮食的事情了。

“王五子,你说现在的陆州变成什么样子了,我记得还是二十年前去过一次陆州,这一晃就是这么多年了,没想到到了老了的时候还要离开家乡,不过也好,至少陆州那边有一个好官,听说给你们工钱,还给你们饭吃,却是在为了你们修路,是不是这回事儿?要我说啊,你们就不应该要这个工钱,给自己修路还要什么钱?”

钦州过来的人中,一个腿脚不怎么利索却好强非要跟着走的老头对着陆州这边的一个大小伙子说了起来。

“王大爷,确实是这样,现在的陆州和以前可不一样了,那叫一个漂亮啊,住的房子都一个个的小楼,还有那院子,每家都养了鸭子和猪,您说的那个工钱啊,确实是,我们也不想要,可大好官说了,不要就不用我们干活,我们这才收了下来。

可我们都想好了,把这个钱攒着,等着大好官家中的船队过来了,我们就多买一些上面的货物,这样大好官家里也就有钱了,还有现在大好官住的地方,我们都在外面给种了树,大好官家不缺钱,也不知道怎么能帮上忙。

他家现在所有的人都跟着忙呢,就连两个小娃子也不一般,算账算的那叫一个快呀,处理起事情来就跟大人一样,不对,是比很多的大人还厉害,看样子这官家的人就是不一样啊,娃子也能这般,王大爷,您这怎么不坐船过来?船上应该还有地方吧?没想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人,真是太好了。

原本我们来的时候就商量了,只要能够找个一两千的人回去,那就能帮上不少的忙,现在这么多,陆州的建设就更快了,用不上几年,咱们的陆州就家家都富裕了。”

王五子亲切地对着老头说着,看到了这么多的人赶过了,他确实是非常的高兴,任务完成了,而且比当初想的还多,并没有费什么力气。

这个王大爷听着王五子说以后的事情,也露出的向往的神色,看看这些个迎过来的人,点了点头说道:“知道,看到了你们的样子就知道有好日子过来,不是我们想来,实在是不得不来了。

我那村子受了灾,结果钦州的那边还没什么动静呢,陆州的人就先过去了,我们也知道你们这里缺人,尤其是受了灾后,州里那边就给了一点点的粮食,可能是刺史大人愿意多给,可架不住下面的人伸手啊。

这些粮食想要等着下一次的收成下来,那根本就不可能,还有一个冬天要过去呢,我们怎么办?正好这些个粮食能够让我们来陆州,这不大家一合计就都来了,至于那船,那是给走不了路的人坐的,我现在还壮着呢,不信的话,比画两下,我让你们三个人一起上。”

老头确实是比较好强,走起路来都需要别人扶着了还想着和人家比画,王五子自然不敢和老头比画,马上就点头承认“是是,王大爷说的是,别说是三个人了,就是五个也比不了您,您厉害。

哎,没想到钦州那边居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王大爷您就放心吧,在陆州绝对不会出现这种事情的,下面的官一个个的可好说话了,没有人敢在这个事情上伸手,大好官的眼里可揉不得沙子。”

“知道,知道,陆州那边的人可以这么远的路过去救我们,那陆州本的人又怎么可能会不救,我这活了这么大的岁数了,没想到到了老了还能想到福,等到了那边,我让我家的小子干活卖力些,一定要把自己的家给建好了,对,以后的陆州就是我们的家园了。”

老头感慨着,其他的人听到了老头的话也是如此想的,他们这一次出来,就没打算再回去,就算是以后可能会回去也不是回去住,而是过去看看,或者是做买卖什么的。

陆州这里已经让他们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哪怕是现在还没到地方呢,这主要是陆州的那一百多个人还有两艘船的原因,那么远赶过去救他们,说不感动那是假的,能够为了那么远的人而出动最精锐的人员,可以想象以后在这边生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

“王大爷,到时候您那一家就都住在我家的旁边吧,旁边还有空闲的房子呢,正好到时候我跟您好好说说怎么养鸭子和养猪,大好官教给我们的方法和别的地方不一样,那鸭子和猪长的才快呢,等到了明年的夏天,就能吃到自己家的猪肉了。”

王五子对着老头说了起来,一说到这个,他就觉得非常的自豪。

老头也没反对,笑着答应道:“好,好,到时候就住在你家旁边,可要把我这老头子给照顾好了才行啊。”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一百零一章 (免费)

第一百零一章 (免费)

第一百零一章 (免费)

淋淋的小雨下着。宁中则站在窗户前面看着外面那丝丝的雨线,恍惚中又有一种雾蒙蒙的感觉,地上不如夏季雨水多时那样溅起一个个泡泡,沙沙的声音好象永远都不会停下。

“再有一个月就过年了,今年应该还是那么热闹吧?”

宁中则自言自语地嘟囔了一句,风从外面吹进来,带着丝丝的凉意,打在他身上,微微哆嗦了一下。

把窗口撑的更大一些,宁中则回到椅子上坐好,用手抚摩着椅子那细腻光滑的扶手,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

“老爷,用饭了。”伴随着敲门声,管家站在外面的走廊当中提醒道。

“不急,让他们先吃吧,你进来,问你个事儿。”宁中则没有吃饭的想法,似乎还不饿一样。

“老爷,您想知道什么?”管家推开门进来,恭敬地站在宁中则的身侧,轻声问道。

“陆州的张忠最近又有什么动作没有?我是说是否派人过来劝说本地百姓到陆州去。”宁中则用手捋了捋刚才被风水乱的额前的碎发问起来。

“回老爷的话。没有,自从过去了一万多的百姓之后,只有五千的百姓后来跟了过去,其他的百姓还算安稳。”

管家小心地回着,故意把后来又去的五千多百姓的事情说的平淡一些,他知道,老爷现在心情不好,弹劾的折子有了作用,朝廷那里没有继续追究责任,宁家算是躲过了一次,可这作用仅仅如此了,张忠那里什么事情都没有,朝廷未曾派人来查,甚至连训斥的旨意都没有见到。

谁说山高皇帝远的,好象朝廷那里早就知道了这边的事情,张忠竟然安然无恙,从京城那里花钱买到的消息是,皇上把弹劾张忠的折子全压了下来,或者说是留中不发,直接在中书省那里就停住,门下省的人都看不到。

这就是偏向啊,换成正常情况,中书省应该有个提议,门下省做个决策,皇上批一下,由尚书省那里派出相关人来这里查证才对,就好象整个朝廷都认可了张忠在这边做的事情。给老爷回的批复是不纠。

还提了一下大风的事情,可这‘不纠’两个字的意思多了,感觉上是不追究大风造成的损失,可不纠却是写在了前面,皇上写的,尚书省那边发出来后,里面加了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话,就是说了说大风非人力可抗。

这个皇上的批复可不是那么简单,不纠钦州的飓风能说的通,不纠张忠的事情也行,最怕的就是另一个含义,这次不追究老爷恶意弹劾。

如果真想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可以再写一个弹劾的折子送上,皇上的批复属于哪一种就清楚了,但有人敢这么做吗?万一是最后一个意思呢,再去弹劾,就会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