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凤鸣宫阙 >

第71章

凤鸣宫阙-第71章

小说: 凤鸣宫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邺会生气,她一点儿也不奇怪。毕竟,的确是她狠心绝情了。这四个字,用得一点儿也没有错。要知道,李邺作为一个王爷,在面对她的时候,姿态已经是放得十分低了,甚至带着那么一点儿哀求的意味。可她呢?一直没有任何回应,还屡屡的说些话来伤他,让他死心。任谁来看,都是她的错吧?即便是她自己,也是有些惊愕自己的冷心绝情了。

眼底瞬间有酸涩的泪意涌出,逼得她不得不低下头去。咬着牙将那些泪一一点点的逼进了眼里,再抬头的时候,她又是那一副恬淡温和的样子:“王爷这话,我却是不明白了。你我男女有别,身份云泥,实在是不适合来往,不是吗?若是真再来往,到时候让旁人见了,会怎么看我?到时候,我成亲了,又如何在夫家立足?还请王爷见谅。”

一字字一句句的从口中吐出,最后陶君兰自己都有些麻木了。机械的说着这番话,心里木木的疼着。这些话,就想象是一把双刃剑,伤了李邺的同时,又何尝不是伤了她自己?她不是木偶也不是泥塑,她也是人,一样的疼一样的痛不是吗?而且,挥慧剑暂情丝这样的事情说来容易,可真做起来,哪里又有那样轻松?甚至,她比起李邺来,更疼更难过。

可是她有选择吗?陶君兰苦笑一声:时至今日,她没了选择。当初选择离宫的时候,太后就说过,日后她不许再和李邺有任何的来往。今日如此,已经是违规了不是吗?

所以这些话,她是无论如何也应该说出口的。

李邺紧紧的盯住了陶君兰。他看见她眼角的泪意,也看得见她面上的苦涩,可正是因为看见了这些,才会更加的恼怒:为什么就不能说实话呢?为什么就一定要咬牙说出这样绝情的话呢?他甚至想抓住她的肩膀使劲的摇一摇,质问她:“你就不敢大胆一点,诚实一点?”

最终,李邺却是并且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只是深深的看了她一眼后,倏地一笑,颇有些狂放的味道,然后在她手心写下三字:“我不管。”

短短三个字,实在是包含了太多的意思,以至于陶君兰几乎一下子愣在了那儿。他不管?不管什么?陶君兰有点儿不敢往下想。

而李邺,则又趁机写到:“你若愿意,一切有我。”

陶君兰蓦然用力的抽回了手,根本不敢再看李邺一眼,然后不管不顾的就跳下马车去。她怕再呆下去,李邺再说出什么让她心动摇摆的话来。

这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以至于李邺一下子都是没能反应过来,愣愣的直到陶君兰跳下了车去,才苦笑了一声;。其实,陶君兰会是这么个反应,他早也猜到了几分。她可从来都不是一个胆子大的人,相反的,她隐忍淡泊,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不肯轻易的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和情绪来。谨慎到甚至有些胆小的地步。只这一点,总让人觉得有点无力。

怕吓到了陶君兰,李邺并未再穷追不舍。

而陶君兰心慌意乱之下,也甚至连道别都忘了,跌跌撞撞的就推门进去,又碰的一声将门关上了。末了整个人都有些虚脱的靠在门上,险些软倒下去。吓得一直守在门边的青枣一阵心惊,忙上去扶住了她。

陶君兰的形象实在是太过狼狈,又是这么个气喘吁吁的样子,青枣狐疑的打量了一回之后,便是忍不住的生出怀疑来:莫非,君兰姐受了什么委屈,被人欺负了?

顿时青枣就有些慌了神。可是她哪里又敢多问?只忙乱的将陶君兰扶着进屋坐下,又倒水泡茶什么的。

而门外的李邺也没久留,听见门关上落栓后,便是吩咐周意离开了。

周意声音压得极低:“王爷,今儿从聚宾楼出来,有辆马车在咱们后头跟了很长一段,当时我怕打草惊蛇只装作不知。您看现在是不是去查查?”

“嗯。”李邺的声音隔着车帘传来,显得有些冷冷的。

周意一听这语气,就知道自家王爷心情怕是不怎么好了。想想也不觉得有多奇怪,毕竟陶君兰那态度……能好就怪了。想起陶君兰,周意都忍不住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又有些纳闷:陶君兰真的是和别的姑娘很不一样。若换成别人,王爷这般表态了,女子又哪里还会义正言辞的拒绝?自家王爷除了不会说话之外,哪点不吸引人?怕是早就被迷得芳心大乱了吧?以前只觉得陶君兰是个有主意的,如今倒是没想到,竟是如此的有主意,而且心性坚定非一般人能比。

只是,周意也觉得陶君兰有些钻了牛角尖了。其实这人哪,有时候真还不必计较那么多。因为很多时候,计较来计较去,最后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罢了。人算,不如天算。与其想着以后,不如只珍朝夕。

当然,也不能说陶君兰就是错的。毕竟,人各有志。兴许陶君兰和一般姑娘一样的话,王爷也就根本不会瞧上她,更不会将之放在心上了吧?陶君兰这样的,算是个奇女子。这样的女人还真不算多——不过王爷居然就遇到了两个。除开陶君兰来说,家里那个王妃,也是个奇的。

至今,周意觉得自己都没想明白,到底端王妃哪里瞧不上自家王爷。

因为李邺的心情不佳,周意倒是没再多说什么,一路安静的回了端王府。

下车的时候,周意特地看了一眼李邺的神色。顿时就印证了自己的猜想:今儿王爷的心情,怕是糟透了。

李邺今儿难得的不是往日温和的摸样,而是一直沉着脸,一路上看见的人都吓住了,同时又奇怪得要命:王爷这是怎么了?被谁招惹成了这个样子?不过不管是谁,都挺厉害的啊!要知道,端王妃那副样子,可还没将王爷触怒成这个样子呢!

一时间,端王府的人,对这位能将李邺气成这样的人好奇得厉害。;

第一卷 第102章 杀人

待到陶君兰稳下神来的时候,已然过去了好多天——没办法,李邺的那句话对她造成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李邺对她在意她是知道不假,可是毕竟李邺从来没有亲口对她说过什么,更没有保证过什么。如今突然来了这么一句,除了震撼之外,心里也就只剩下遗憾和苦涩了。

甚至,陶君兰忍不住的想:若是一开始李邺对她就说过这样的话,是不是她早就动摇了?是不是今天的结局会根本就不一样?她仔细的想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却是连自己都忍不住惊讶了。不得不感叹一句,誓言的力量,真的是太大了。

当然,她丝毫不怀疑李邺这句话的真实性。她也相信这句话的的确确是真心的。但是显然,这句话说得很不是时机。毕竟,现在都是这么一个局面了,说这样的话,还有什么意义?只会让她觉得煎熬罢了。

所以,陶君兰最终还是将这些情愫都重新的压制了下去。要平静的过日子,这样的作法是必要的。

而青枣见陶君兰总算是缓过来,自然也是松了一口气。这几天陶君兰时时刻刻都在发呆的样子,实在是将她吓坏了。不过,青枣还是没敢问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问是对的,不然只会让陶君兰想起那天的情景,再度觉得难过罢了。

经过了那天的情形,陶君兰觉得,怕是这辈子她和李邺都应该是彻底不会再有相见的日子了。这个认知,让她又是怅然又觉得微微的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放松。再见面也不过是尴尬,不如不见吧?

而且,不管怎么说,日子总是要过的。天塌下来也是一样。

因为发生事情太多,这个年陶君兰过得不算好。简陋的张罗了一番,也就图个意思罢了。除了托人给陶静平捎去的东西之外,就只她和青枣一人一身新衣,就算是过了年。连守岁也不曾。

青姑姑年后又来了一次,还住了一夜。倒是将陶君兰欢喜得什么似的。

青枣也是十分欢喜,不过偷偷的跟青姑姑说了退亲和那天的事情后,青姑姑却是面沉如水。

青姑姑生气的自然不是端王李邺和陶君兰之间的事情。她生气的,是张家退亲的事情。更生气的,是竟然有人敢插手陶君兰婚事这件事情。不过介于陶君兰的态度,青姑姑又惊又怒之下,到底还是没去问陶君兰详细的情况。

青姑姑又去寻了王媒婆。不过这一次王媒婆却也是为难了——附近实在是没有合适的青年才俊了。

青姑姑自是不信,多番追问下,结果问出一个更让人恼怒的事情:有人警告过王媒婆了;。若是再给陶君兰说亲,只怕就要招来祸事。

王媒婆苦着脸跟青姑姑诉苦;“陶小姐到底得罪了什么人?来头竟是这样大?我也不是不想替陶小姐说亲。而是咱们小门小户的,也不过是糊口,真招来祸端可怎么担得起?我实在是怕了。要知道,我们一家老小,都还指望着我呢。”

青姑姑自然也不可能强逼着王媒婆说亲,末了还是只得悻悻的回来了。

陶君兰听说了端倪,也是气得不轻,不过却也豁达:“暂时不成亲就是了。过个几个月,谁还记得这件事情?”说起来,孔玉辉也没再来找事,显然是她的计策管用了。如今的孔玉辉,实在是不敢再来寻她的麻烦了。不然,孙家那头第一个不依。

青姑姑恨恨的顶了陶君兰的脑门一下:“你怎么就不着急呢?再等下去,你可就成了老姑娘了。”年纪越大,可越不好说人家了。能不急么?

陶君兰笑得无所谓:“那就不嫁,怕什么?”

青姑姑顿时就觉得说不通了,干脆不理会陶君兰,直接吩咐青枣:“你可别听她的。你是觉得有好的,只管告诉我,我去看。”

青枣脆生生的应了。顿时让陶君兰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青姑姑还是私底下又和陶君兰抱怨了一回端王妃:“如今着急着生孩子呢,哼哼,可惜啊。那会子多傲啊,恨不得连看都不看一眼王爷呢。结果现在还不是,初一十五王爷不去,她自己都派人去请。我听宫里那意思,再有个一年端王妃没动静的话,只怕就要再给册封个侧妃了。”

青姑姑一脸的解恨。

陶君兰低头听着,也不言语。虽然竭力告诉自己不该去想,可是一个念头还是忍不住的从她脑子里浮现了出来:李邺眉间那深深的褶痕,是因为端王妃么?端王妃这个态度,只怕李邺心里也不好受吧?反正换做是她的话,即将共度一生的人是这幅德行,她怕也是阴郁了。

陶君兰对这位端王妃,其实也挺好奇的:要知道青姑姑从来不喜欢说人闲话,可是每每说起这位端王妃的时候,青姑姑就是这么一副不大痛快的样子。这可少见得很。

一转眼过了年,天气渐渐的便是暖了起来。柳条抽出第一片绿叶的时候,陶君兰又迎来了第三位媒婆上门。

青枣自是欢喜异常,陶君兰则是……不置可否。反正,她对成亲这事儿,有些提不起劲儿来。

这第三位媒婆,提的也是个家境不差的,据说是扬州来的商人,不过却还是只打算纳妾。家中是早有正妻的。

陶君兰一听这条件,顿时脸色一沉,二话不说便是直接将人赶了出去。

那媒婆也气急了,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悻悻道:“还装什么金贵?如今谁不知道你是宫里出来的?早就被人收用过了,你不想做妾,难道还想做正头娘子不成?”

陶君兰整个人都被这句话说得有些发蒙。一把拉住欲走的媒婆,她几乎是声色俱厉的质问道:“什么意思?你说清楚;!”

媒婆吓了一跳,不过却也是有恃无恐,只连连冷笑:“怎么的,还不许人说了?不过,这事儿如今怕也没有不知道!你出去问问,谁不知道?我说陶小姐,你又何必非不承认呢?那位富商可说了,之所以愿意纳你为贵妾,也正是因为看在你伺候过贵人的身份上!”

陶君兰就是再糊涂,此时也明白媒婆的意思了。当下又羞又气,忍不住质问;“这话是谁造的谣?”

她是从宫里出来的没错,可是她哪里又不清白了?什么时候被人收用过了?这不是造谣又是什么?这不是诚心的坏她的名誉又是什么?有了这样的传闻,谁还肯娶她?只怕以后见了她都要绕道走吧?

想到那样的情景,陶君兰的面色就更难看了。嫁人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名声。

“造谣?”那媒婆上下打量了陶君兰一眼,“嘿嘿”笑得意味深长;“是不是造谣,可只有你自己知道。”说完这话,又道:“这事儿你再考虑考虑,若是愿意了,就去葫芦巷寻我。”

陶君兰脸色铁青地拒绝了;“多谢您了,这却是不必了。”说着就让青枣送客。

青枣气嘟嘟的将人送走了,回过头再看陶君兰的时候,发现陶君兰已经气得浑身发抖了。倒是吓了一大跳。

陶君兰是真被气到了:女子名节何等重要?坏人名节,不亚于坏人性命!到底是谁和她过不去,竟是生生的编出了这么一个谣言来坏她的名声?而且,还故意弄得人尽皆知……这分明就是要让她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