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照人 >

第51章

照人-第51章

小说: 照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地听说村里的果脯作坊场子烤房都建好了,村长换人了,家里在城里开了美味鸡铺子,哥哥和玉眉就要成亲了,一个个消息炸得他脑袋反应不过来,他去省城才多久,竟发生了这么多事儿!

楚延执起酒杯,拍着他的肩膀道:“明年春上咱家也要在山上建房子了!”

“那可不是好热闹?”照地与他的杯子一碰,一饮而尽。好久没喝得这么酣畅淋漓了,府学里管得严,哪里有酒喝?就偶偶与林慕容赫偷偷地喝过几回,那也是提着嗓子眼不敢多喝的,喝多了可不被查出来了?

☆、第八十九章 吃闲饭

二十六,照天家向玉眉家下聘礼,家中的仆人挑着大红箱笼往玉眉家送了两转,共三十六担,引得村人一片唏嘘。

屋子里暖烘烘的,桌上摆着瓜子果脯干薯,村里来了好些瞧热闹的人,沈丘桂虽然还在置气,却终是与柳氏噙着笑脸出来接迎,陈氏也挺着个大肚子安置聘礼。

除了照人染上风寒章氏不让她出门,一家人都过来了,瞧着村里人的热乎劲儿,他们可真有些吃不消。

沈丘山家如今是越来越富有了,照地又是个秀才相公,将来可是吃官饭的,凡家中有闺女侄女外甥女的,谁心上没个想头?照地昨儿回家,他们本欲上门问候问候,但想到今儿他们来玉眉家下聘,便索性都涌到玉眉家来了,一来为瞧瞧热闹,二来为探探口风。

沈丘山夫妇只笑着打哈哈:“娃子还小哩,如今正是用功读书的时候,哪能轻易分心?咱照地虽说中了秀才,可要是他自个不长志气,谁能保证以后就一定能做上官老爷?常言说,最为无用是书生,不定他连自个吃的那碗饭都挣不到。”

这一盆冷水丝毫浇灭不了大伙想与他家结亲的热情,乡下人对读书人向来仰慕敬重,觉得读书的娃子才会有大出息,就算照地真如他娘所说的做不了官老爷,但好歹也能做个夫子不是,还能少了那口饭吃?家里若是能有个闺女嫁给秀才相公,甚至将来成为官太太,那是多荣耀的事儿?

刘金花吐出嘴里的瓜子皮,笑道:“照地娘,瘦死的骆驼都比马大,照地就再不长志气,莫还能比咱差了?”

她家没闺女。侄女外甥女去年年底要打仗时就都给人家求走了,她就是有心想攀这门亲也没机会。她认为自家比别家与丘山家更为亲厚些,自是说一番好听的话。

大伙觉得这向来不干正经事的刘金花总算说了句模样话出来,也笑着附和道:“是哩,照地娘,照地一瞧就是有出息的。照地,婶子说得没错吧?”转而笑问照地。

照地与哥哥坐在一块儿,只含笑不语。

屋里人越来越多,沈氏族里的人也来了大半,快到吃晌午饭的时候大家才陆续散了去。屋里没个准备,沈丘桂夫妇也不好留太多人,只些族里和走得近的人在家里用饭。

隔日里。沈丘山家又上了好些人来,都被章氏打发走了,大伙这股结亲的势头直到照地去府学上学才止,这已是后话,暂且就不提!

离除夕只还有两三日。家家户户剪彩纸贴窗花门帘挂灯笼,屋里屋外布置一新,虽然家里少了个人不若往年热闹,但也不能将个年过得太寒碜。大家能做的不过是烧年纸的时候多拜拜祖宗,求祖宗保佑亲人在外头当兵顺顺当当的,将来能平安归家。

章氏用土法子给闺女煮了几剂药。不过是感染了小小的风寒,照人服了几剂便好得差不多了,倒能赶着过个快活年。不然身子不舒坦,就是满桌大鱼大肉美味佳肴也没心思享用哩。

村里人口多,碓房不够用,水库下的碓房每日里都有人来磨豆腐或米粉,大家忙完了活计便会上沈丘山家烤烤火坐坐。

过年没啥大事要忙。各样年货都备置得妥当,该要送礼的人家也都送了。家里仆人的年节赏钱也发下去了,沈丘山夫妇便陪着他们嗑叨,兄妹几个不便呆在堂屋里,便到旁边的次间里升了火盆,在这边呆着。

吴婆子的两个儿子都分别给他们安置了住处,喜弟闹着在山下没伴儿玩,便与吴婆子住在主家。沈丘山一家人都喜欢这个小丫头,活泼伶俐又可人,怪好玩的。

此会她坐在照人旁边帮她绕线球,绕啊绕的,线球越绕越大,她小手抓不住滚到地上去了,赤溜溜地滚出好远,将绣线扯得到处都是。

她忙奔着短腿过去捡起来,边走边绕,散开的绣线总算没有打结。照人笑道:“喜弟,你在一边玩,让春烟姐姐绕哩!”

喜弟视线缠在绣线上,迸出一句:“不要,喜弟不能吃闲饭!”逗得几个人大笑不止。

照地一把将她抱到腿上坐下,轻捏了捏她肉呼呼的嫩脸颊,好笑道:“这话可是你奶奶教你的?”

喜弟从他腿上跳下来坐到照人旁边去,睇他一眼,慢吞吞地回道:“奶奶不教,姐姐教的!”

兄弟俩都拿眼觑照人,照人愕然,她几时教过她这话?小丫头仍旧在绕那个没绕完的线球,想了想又说道:“不是姐姐教的,是喜弟听到姐姐说的!”

照人恍然想到,原来她前几日里骂她家那条黑狗,见了生人上山也不叫嚷几声,只管吃闲饭,当时小丫头也在,想是听了这话后就记在心上了。

照天兄弟俩听后又是好一阵笑,照地打趣起喜弟来:“要是咱家都像喜弟妹妹这般聪明勤快,那该是好多的事儿呀!”

喜弟听到称赞,心里乐滋滋地,嘴里不忘谦虚道:“其实喜弟也好多坏毛病的,喜弟爱瞧热闹,吃得多又长不快,我娘都说我没有弟弟聪明。”

照地见小丫头说着说着就要伤心起来,连忙“呸呸”两口:“谁说喜弟没有弟弟聪明了?我瞧着喜弟就比弟弟聪明,弟弟吃饭喝水要人喂,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还要人把屎把尿,喜弟哪样不比弟弟强了?”

小丫头脸上又明亮起来,睁着大眼睛喜问道:“真的吗?我比弟弟聪明?”

“当然!”照地头一昂,拍着胸脯保证道。

照天和照人几乎不曾笑岔了气,这俩活宝可真逗人的!

趁着这两日里天气好,兄妹三个便扛着锄头到林子里转转,沈丘山夫妇在家陪客,年节时亲朋好友来往自是少不了的。

鸟儿飞走了,虫子也冬眠了,林子里万赖寂静的,连踩在落叶上发出地唰唰响声都能听到。没有了繁茂的枝叶遮挡。早上的阳光直直地照进林子里,颇觉暖和。

走了好一会儿,便到了一大片平旷地,树枝早已被砍掉了,这片地是打算明年种李子树的。照地在双掌上吐泡口水搓了搓,而后拿起锄头率先挖起坑来。

这些活自有家中仆人会做,但三兄妹许久没在一块干过活了,便有些兴头。这跟家里的仆人们每天晨练一个理儿,不同的是一个练技能,一个练体力。

照人见了。递给他一双粗布手套,抿嘴笑道:“二哥,戴上这个吧。你一年没拿过锄头,等会手掌可不起水泡了。”

照地身子一直一躬,锄头不断地刨着地面,“不碍事,身为农村的娃子。就是十年八年没下过田地,这点简单的活计莫还做不了么?”

照天一笑,摇摇头,目测了下距离,在他不远处也挖了起来。

照人便专门测行距,每行隔得差不多远处就用小锄头挖两锄头做个记号。让他们后面跟着挖深些,也省了他们再测行距的功夫。

后头传来春烟上气不接下气地呼喊:“二少爷……楚延和池少爷找你来了!”

照地停下动作直起身子来,手抚着锄把子大笑:“来得正好。正愁活计干不完哩。你回去带他们过来,顺道拿些锄头过来!”

“二哥,哪有你这样算计人的?”照人好笑道。

照地丢下锄头,走到山涧边洗净手,捧了两大捧山泉山灌进肚里。笑道:“他们来咱家吃闲饭,总得要帮咱家干些活抵饭钱才成。”

照天和照人忍俊不禁。这不是喜弟的话么!

大过年的,大家都忙着走亲戚送礼,他们倒是有空来串门子,除了池容赫楚延春明和小海,还有林慕等学堂里的一些同窗,照人见都是一帮男娃子,忙躲回去了,惹得池容赫楚延心中叹息不已。

王盂枫来信,说北边江河结冻交通不便,怕是要等到年后才能来过信。沈家想,明儿就是除夕了,他们就是能过来也赶不及回京过年了哩。便回信说,啥时候过来都成,又向他们拜年问好!

除夕这日,家里从一大清早就开始忙碌,蒸糯米圆子,宰鸡宰鱼,剁肉陷……明儿大年初一样样都得要现成的,所以今儿要将两日里吃用的物事备妥,青菜要从地里摘回来,水要装完缸,柴苗要备足,饭菜要煮好……

家里的仆人都请了上来,男人们宰鸡宰鱼,剁肉陷砍骨头,女人们则烧烧洗洗,忙到傍晚时分,才将四大桌年夜饭做好,明儿的饭菜也备得充足。

傍晚时,沈丘山在畚箕里装上半筒子酒,三块大肥肉,并年糕纸烛,带兄弟俩到祖坟上烧了年纸。饭前,在屋门前摆上瓜果酒肉,点燃香烛纸币,又是好一番祭拜,放了炮仗便可开所夜饭了。

男人们在堂屋里摆了三桌,女人娃子们则在旁边的次间里摆了一桌,不分主仆。往年酒菜吃一阵就冷了,又要拿到伙房里热一热才能吃,今年可不用那般劳神了,照人出主意让她娘熬了一大锅厚底汤吃火锅。

桌上各样的青菜、鲜肉、粉条、圆子等分别用碗盘装着,想吃啥便取了放锅里煮,不用多久便可下筷子。大家都叹这主意好,口感新鲜还不费事儿。

吴婆子帮两个媳妇夹了菜,又忙着照顾喜弟,她感激地道:“咱家每年的年夜饭都是娃子们自个在家吃,哪有今年这般热闹喜气?”

吴婆子的大儿媳如娘,接过话道:“这么些年来,每年除夕时娘还在主家伺候着,瞧着人家家里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心里多少不是个滋味儿,今年总算能阖家吃个团圆饭了,多亏得老爷夫人的照拂,不但能让咱举家团圆,还让咱一家人有了活计干,咱不知该如何感谢夫人一家子……”

章氏打断她,笑道:“大过年的就该喜庆热闹,说这些个伤心话可不失了吉利?”

PS: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第九十章 拜年

PS:

阳台上种了几盆花,今天下午正好有空,便搬张了躺椅到阳台上吹风,竟然看见那盆一帆风顺结苞了,营养不良的白色花苞从快枯死的枝茎中伸展出来,被台风吹得刮得颤巍巍的,却风骨怡人。

阳光上的那几盆花想起时我便给它们浇一杯水,想不起来时只能靠下雨天飘进来的雨水滋养,竟也熬过了整整一个夏季。

有一句话说“你笑,花儿努力地开;你哭,花儿努力地开。。。”这样想一想,所有的郁结便都释然了。富贵贫寒、成功失败、悲欢离合莫不如此,只要心中不过度沉溺偏执,生活总不会太差。

吃完年夜饭照例是守岁,章氏给家里娃子们每人五贯压岁钱,除了照天三兄妹,喜弟姐弟、春烟秋水也有。仆人们有家室的便让他们装了年糕圆子回自个屋里守岁去,独身一人的或图热闹的便留下来一块守岁。

沈丘山年前特意买了大捆烟火爆竹,好给娃子们放着玩,如今不比以前,家里殷实了,该享受的就得享受。

随着一声声暴响,一支支烟火冲上天空绽放开来,五彩缤纷,极绚烂夺目,照亮了一方夜空。

大家都不畏严寒地站在露台上,瞧得格外欢喜,喜弟蒙着耳朵,笑着跳着,大声喊:“姐姐,和京城的一样好看哩!”

想是听到这边放烟火,村人都好奇地跑出屋来瞧味道。村里的有钱人家是每年都会放的,这会自是不甘落后的跟着放了起来,一时两方呼应,好不热闹喜庆,过年的氛围十足。

按制除夕夜是不能外出串门的,听说外出串门的话就会崩田埂。但娃子们只想着瞧热闹,哪会管那般多,况这么多年来莫道就没有人在除夕夜外出串门过么?也不见有谁家的田埂崩塌过哩!

沈丘山家又是一窝蜂的人涌了上来,也不为啥大家都爱来他家,是因为他家地方宽敞,还是他们夫妇俩慈爱和善?是家里的几个娃儿有人缘,抑或是别的啥原因?这就不得而知了。

娃儿们上山来时烟火还没放完,于是都争抢着去放,闹闹哄哄的,大人们瞧得头晕眼花进屋去了。将酒汤饭菜热一热,等他们玩饿了好吃!

放完烟花玩牌,玩马吊。吃宵夜,小的们则翻绳玩,闹得不亦乐乎。到午夜大家才回去,正子时村子里响起盈耳不绝的炮仗声,这是辞旧岁迎新春的喜兆!

今年家里人多。除了去睡的娃子们,主家大人和仆人们守了个通宵。

新年初一的炮仗声一响,各家各户的娃子们就从床上爬起来了,穿上新衣新裤到各家拜年。照天拢了弟妹先到玉眉家拜年,准仗母娘家当然是最紧要的了。

柳氏陈氏热情地招呼他们:“来,坐。坐!”末了,又朝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