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照人 >

第15章

照人-第15章

小说: 照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完早饭,沈丘山父子俩将平时攒下来的鸡粪牛粪猪粪拌上火灰,再掺了茅侧里的粪便拌匀,一人挑一担给地瓜和芋头施肥去了。

过几日就是中秋,家家忙着做月团,月桂香也飘了好几里远。

照人也跟章氏在家忙着做月团,她准备了好几样馅,有红绿豆沙的,有鸡蛋,有肉馅的,有水果的,有桂花茶式的,每样都多做了不少,好给各家亲戚送中秋礼。

她又将各色汁液备齐,西瓜的红汁液,桂花的黄汁液,青菜叶的绿汁液,葡萄的紫红汁液,这些汁液用以面团添色,也可区别饼馅种类。

章氏将糕粉加白糖和闺女准备的各色汁液分别搅拌拍打均匀,再放到蒸笼里蒸成面糕,然后将各种馅也煮熟。

这样先将面糕和饼馅蒸熟,等做成了就可以直接吃,不用再烘烤或蒸煮。

在等面糕和饼馅放凉的这个过程中,章氏又将铜掀洗净,再擦干抹上茶油,如此在压模时就不容易粘模。

终于可以做月团了,照人早洗净手等着了。章氏一样样地告诉她如何用面糕搓圆擀面,然后如何包做饼馅,最后如何用铜掀压上花纹。

忙了一个上午才把所有的月团都做了出来,照人搓面糕手都搓软了。甩了甩发软无力的手,到盆里将粘在上面的糕粉和馅末洗净。

此时,圆圆正好随他爹送鲜鱼过来,她是寻着由头来找照人玩儿的。见照人家堂屋的桌上摆了各式颜色的月团,好奇地张大了眼睛。

照人拈了一个西瓜红的月团给圆圆,笑着道:“尝尝味儿好不好。”

圆圆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放到嘴里咬了一口,酥软香甜,有一股西瓜的清香,还有鸡蛋味儿。她咂吧咂吧嘴将整个月团吃完,又各色都尝了一个才心满意足地舒了一口气,嘴巴里还鼓着一团。

周拐子跟章氏在后院将鱼过完称后出来,瞧见闺女就是这般模样,顿时有些哭笑不得:“闺女,伯母家的月团都快被你吃完了。”

憨厚汉子黝黑的脸上满是布满笑纹。

正要领了他闺女回去,却听闺女口齿不清地道:“我在照人家里玩哩,爹你先回去。”

他叮嘱了几句,拿着鱼筐子独自回去了。

中秋节这日,照地学堂也放了一天假。

早上,一家人赶着牛车去镇上,车上装着月团和家里烘的鱼干,这是要给各家亲戚送去的。牛车早已装上了用棕上须编的车棚,可遮挡太阳。快到秋老虎了,太阳可毒得很。

今儿村里很多人家都去赶集,连家里的女娃都会带上。虽然村里逢节就会杀一头猪,猪肉在村里买就成了,但农户人家平时忙得没空闲,今儿过中秋,不管有钱没钱,有物什要买卖还是空手,都会到镇上热闹一下。

一路上碰到好多村里的人家,有的坐着牛车,有的走路,还有的挑着鸡鸭拐着鸡蛋去卖的。卖鱼的倒少了,照人家收鲜鱼价钱还跟镇一样,谁会劳神将鱼拖到镇上去。

当碰上王嫂子家的牛车时,元纪和他媳妇也在车上。照人并没见过元纪,听娘低声告知才知道的,她不免对元纪和他媳妇多瞧了两眼。

元纪跟寻常人家的男娃儿没啥区别,黝黑的脸子,壮实的身子,是个不多言的人。他那媳妇倒挺娇俏的,瞧她跟她婆婆说话的样儿,便知是个直爽率真没啥心眼子的人。

收回视线时,见照地也瞧着元纪和他媳妇,看来她二哥也挺八卦的,她心头不免揶揄道。

“娘,瞧婶子家的牛车装了棚多好,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回去咱也给牛车上装一个棚子。”只听元纪媳妇脆当当的嗓音说道。

王嫂子笑着应了,脸上毫不掩饰对媳妇的疼爱。

照人看向那媳妇,那媳妇瞧见她看她,还以一笑,落落大方。

倒是个好姑娘,王元纪真是好福气,先前的玉屏不差,这个也好,照人思忖道。

今儿中秋赶集的人多,搭个东西给亲戚也方便,给各家的月团和鱼干很快就请各家亲戚旁的邻居带去了。照人今儿可真是瞧见了东清镇的人潮汹涌,回来的时候还心有余悸。

傍晚时分,村里几个人将各个亲戚捎带回来的月团和水果肉类送了过来。

沈家和邓家约了晚上一起赏月,用完晚饭后,邓家人端着几碗月团和一些小吃食热热闹闹地涌进了沈家后院。大人寻着大人一伙,娃儿跟娃儿一边,好不热闹。

月亮早爬上了树梢,天上明月一轮,人间清辉一片。

邓家没有闺女,于是,照人便跟这几个男娃儿一起坐在一边的桌子上瞧月亮,瞧完月亮又数起星子来。

突然,春明惊喜地叫道:“瞧,那颗星子在走路哩。”他迅速地伸出手指向东南方的天空,示意他们看。

众人盯着看了一会,果然有颗不甚明亮的星子在慢慢地移动,都兴奋地猜测着那星子叫啥名字。

照人也瞧见了,刚想说“那是飞机”,幸好大脑反应快及时住了嘴。这里哪儿来的飞机,也不可能有人造卫星,她还当自个是在前世的生活里哩。

自觉尴尬地抿抿嘴,也跟着他们笑了起来。

突然听见好像有人在前屋敲门的声音,院子里太吵听不太真切。她走进前屋,果然听见大门被拍得“啪啪”响,是谁这么粗鲁,当她家的大门是铁么。

她也不出声,走到门边轻轻拉开闩子然后一把将门打开,见有人影突然扑了进来,她赶忙闪到一旁。

这楚延可不是倒霉了么,那么大力拍人家的门板,被照人突然打开门,一个不备摔了个狗啃屎。

月光越过小娃儿们的头顶从大门照进屋里,正好让大伙瞧见了二福那狼狈相,屋外的人顿时都大笑起来。照人则使劲憋着脸上的表情,这人是她摔的,她好意思笑人家么,谁叫他敲个门都不按“敲门的规矩”来,偏要那般大声。

楚延没事人一样,爬起来拍了拍屁股,咧着嘴巴也对照人笑起来。

照人瞧他那样儿就想打趣他,于是忍不住笑道:“你拍啥,咱家地儿干净得很没灰尘哩。”

这楚延跟她二哥一块在学堂念书,却没有她二哥一半的灵性狡黠,大大咧咧的,又憨得很,长大了完全是个粗犷的莽汉子。人家说,读书修身养性,也不知他学的东西是拿去养青蛙还是养蛤蟆了。

她将一干人让进屋里,又将门闩上,尾随着进了后院。

虽有长辈在,这些刚进来的娃儿们也不拘束,跟长辈们打过招呼就径直在娃儿们围着的这桌坐了下来。见桌上那些各色颜色的月团,一个个好奇地拈了一块吃,吃了一口觉得好吃后又拿一个放进嘴里。

放了三大碗,但碗再大,一只碗也就能装四五个月团罢了。没一会儿,桌上的月团就被一扫而空。

女娃们斯文些,哪会跟他们抢,这不,前面的吃饭,后面的啃碗,她们只能瞧着空碗可惜两句。

圆圆是尝过那些月团的美味的,回家吃着她娘做的,两两对比,那就是白米饭和糟糠的区别。她嘟着嘴不高兴地瞧着那几个还在大口吞食的男娃,怕不是想将他们吃进肚里的货给瞪出来。

照人跟娘去屋里又装了四大碗出来,三碗让这些女娃子们吃,另一碗放到男娃子们那边。

章氏对这些娃儿们笑道:“这些东西虽好吃,吃多了肚子慌哩,莫要贪嘴。等回去时婶子给你们每人装上两个。”

她是个心地慈爱的妇人,家里也不缺那点粮食,娃儿们爱吃她当然也高兴。

一群男女娃儿在月光下数星子,猜谜子,唱山歌,玩得好不过瘾。

照人心中一动,到房间拿了纸和笔墨出来,说要做一副“纸牌”,大伙都纷纷凑上来问是啥牌。

她于是告诉他们怎么裁纸,等他们裁好一些纸后她便上面画上现代纸牌的各种牌型,告诉他们这个代表什么,有什么规则等,纸牌做好了后又教他们怎么玩。

最后说着说着就住嘴了,只一副牌,这么多人咋玩?

闷金花!

对,这个容易玩不说,人再多都能一起玩。

玉眉虽因姐姐的事儿忧心,但此会子也放开心怀乐了起来,眼神不住地往照天那天瞟。而玉秀,眼睛恨不得长在春明身上。

照人清泠灵动却不自知的模样在月夜下显得迷惑人心。美丽而不自知!

来沈家催各自娃儿回家的爹娘或奶奶,见沈家院子里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也一屁股坐下来不走了。

月,更亮了。阵阵轻风送来,院子里的桂花香气四处飘散。

花好月圆人儿娇,风凉桂香影儿俏;

若问人生忆长河,岁月长久在今宵。

第二十五章 不想钱多,财运不留

*感谢邀月同酌、池哥1978、书友100323151637892的打赏。*

照人给娘做的披肩做好了,上绣着暗色的富贵花,又用金线勾边,下坠缝上绣线揉成条的流苏子,看起来雍容大方。她将披肩拿在手里,让娘过来试试合不合适。

章氏瞧这“披肩”甚是好看,喜得眉眼俱开,忙按闺女说的方式披上。披肩刚好将她整个背部罩住,两边长至中指处,舒展方便。

照人瞧了瞧,也甚觉满意,忍不住打趣道:“娘瞧起来越来越年轻了,人家还以为咱娘俩是姐妹哩。”

章氏听了闺女这话,也凑趣道:“可不是么,人家怕不是好眼热哩。”

说完她就笑了起来,闺女做啥东西总是将娘俩的做成一个模子的,瞧得那些闺女媳妇煞是眼热。不是她自夸,她闺女样样拿得出手,还样样有新意,却一点儿不骄矜。

照人也抿嘴笑了起来。

家里忙着种小麦的这些日子,她在家烘鱼干,顺道将后院子的空菜地都挖好播上种子了。不下雨只好浇水,每天在傍晚时分把地浇透,家里有水井,只爹和哥哥傍晚回来时打上井水淋上去就成了。

快到与王掌柜约定交货的日子,沈丘山和沈照天将鱼干都从仓库里拿出来过称,外加这几日烘制的,共有五百四十斤,小鱼干两百三十斤,大鱼干块儿三百一十斤。

沈丘山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笑道:“不少哩。”

照人心里算了一遍,接过爹的话:“咱的鱼干一共能得十四两银子七百四十文。除开收鱼的成本和自家的鱼换算成的银钱,租船到县城要花一两银子,净得四两银子九百二十文。”

自城里回来后,她特意问过章氏,将镇上的鱼类价钱和城里的对比了一番:

镇上的新鲜大鱼十八文一斤,城里的二十文一斤;新鲜小鱼镇上城里都没人要。

镇上的小鱼干十五文一斤,大鱼干块儿二十文一斤;城里的小鱼干二十五文一斤,大鱼干块儿二十八文一斤。

沈丘山听完,立即赞道:“咱闺女就是聪明,这等难算的数都能算得这般清楚。”

她但笑不语。这第一次主要是为了试验,看利润如何,所以她把每笔帐都算得格外清楚。这钱不容易赚哩,家里的伙房每天浓烟滚滚,熏得人难受,连鸡舍里的鸡都被熏得极烦躁的样子,哪有往日安分。赶明儿把鱼干出手了,好建座烘烤房烘鱼干,这样就不用再忍受这烟熏了。嗯,就建在屋前马路下的园子里。

对了,茶油籽就要采收了,到时让大哥问问王掌柜可有想法。还有打瓜剥出来的红瓜子,这些东西除了逾州墦州这一带盛产,别的地儿怕是没有,到时也让大哥透个话。还有边关的事,也要打探打探,这关系到今后的太平日子,可不能两眼一抹黑哩。

照人边在心中盘算边告诉爹和大哥,怎样封装鱼干不容易潮润。

吃午饭的时候,她将建烘烤房的主意说给爹娘和哥哥们听,两兄弟都是读书识字的,观念眼界自然打得开些,妹妹一说,他俩就同意了。

而沈丘山总是随闺女的。

章氏半辈子惯了安生平稳,思想跟村里的人一样保守,她对每个月除了田地里的收入外还能额外挣个四五两银子已经很满足了,不想再劳神费那些事。

照人还未言语,照地就说开了:

“娘,你们瞧咱就在伙房里烘烤鱼干一个月就能挣四五两银子,如果咱建个大的烘烤房,叫附近几个村子打的鱼都卖给咱,那咱不是能挣更多么,这银子总不嫌多的。”

照人也道:“爹,娘,你有没听过这样一句话,不想钱多的人,再多的钱都会流走。这话就是,那些个对钱财没有渴望的人,再好的财运都会走哩。”这话不欺人。

章氏脸上有丝动容,她不是不信娃儿们的本事,而是她跟照人以前的想法一样,钱多是非多。如今这般模样的日子她就很满足了,没必要再去招揽那许多钱财惹来横祸,她家没权没势,有财也难守得住。

这娘俩真是青山岭村的两朵奇葩,人人想着越富有越好,她俩倒是想着能过就好。

照人又道:“这事儿不是要从长计议么,慢慢考虑也不要紧。我是想着咱家这两年要是能发达起来,以后不管二哥能不能考中秀才,咱家都能过安生日子。还有,要是边关真的打起战来,那时想挣点银子可不比如今这般容易。”

这话题就暂且搁置,但她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