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海风云录 >

第5章

南海风云录-第5章

小说: 南海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要,拿着自己的药片另起炉灶自己发财去了,刘芾也没辙。反正现在刘芾手里有钱了,也就暂时不操那个心,走一步算一步吧。

刘芾这边干的红红火火,一夜暴富,他的老爹刘铭传也不是瞎子聋子,有刘福这个贴心人在,估计他的每一步都在第一时间被老爹得知了。不过刘铭传除了在几次刘芾回家看望老爹老妈,送礼带请安的走一个儿子应有过场时过问了几句,得知刘芾的下一步打算用这笔银子在台湾办义学、开矿山、修铁路,就既没批评,也没赞扬,只是淡淡让刘芾注意各种影响,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告诉刘福,就再没说别的。

第一卷 十年 第八章 山德鲁制药公司

世纪的英国伦敦,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垃圾场治理工地。一方面是污水横流的脏乱差市容,另一方面,又是工业大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在位于泰晤士河的港口上,一条远洋而来的邮轮正在靠岸,从东方历经了生死的大卫。沃伯格正站在船舷的栏杆边上,默默的望着这个熟悉的地方。

坐落在伦敦郊外的一个庄园里,上了年纪的约瑟夫。沃伯格伯爵,正端着一杯热茶,坐在门廊的躺椅上,看着园丁们收拾着院子中央的花花草草。这是一座小庄园,是约瑟夫的爷爷留下来的,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已经显得很陈旧了,就连主楼的房顶,都已经斑斑驳驳的不堪入目。

庄园的大门外,好像来了什么人,守门人正打开了铁门,一辆四轮马车驶了进来。自从儿子大卫去了远东以后,伯爵的家道日渐衰落,已经很少有人来看望这位落魄的老伯爵了。看着马车绕过了中间的花园停在自己眼前,老伯爵忽然心里一颤,好像感觉到了什么,放下了茶杯,慢慢的站起身,疑惑的盯着马车的车门。

“大卫……我的大卫?”

约瑟夫看到车中下来的青年,声音有些颤抖。

“父亲,我是大卫,我回来了。”

从马车里下来的正是大卫。沃伯格,此时他正流着泪,拥抱着老伯爵。

夜晚的沃伯格庄园里,灯火通明,这个落寞了好几年的老旧庄园,好像又焕发了青春。书房里,大卫正和约瑟夫讲述着自己在那个庞大而衰弱的国家里这几年的生活,而约瑟夫则抽着儿子带回来的雪茄,一脸幸福的听着儿子的各种见闻。

“大卫,这次回来还走吗?”

约瑟夫问道。

“父亲,远东舰队的职务我已经辞了,这次回来我打算卖一种药,这是一种神奇的药,不仅救了你的儿子,而且还能挽救咱们的家族。”

大卫一边说,一边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瓷瓶,瓷瓶上写着三个中文“消炎片”

“这就是你说的那种药?很漂亮的瓶子,就像古董一样。”

约瑟夫接过瓶子,并没有打开,而是看着瓶子。

“恩,父亲,您在伦敦的圈子里还有朋友吗?这种药很贵,我想先推荐给贵族们,最好是有重病的贵族。”

大卫试探着问道。

“哦,我已经很久没有进城了,不过不用担心,我的儿子,我会让管家去留意下,看看近期有没有舞会和酒会,至于重病吗……我想那些整天沉浸在酒水和女人堆的家伙们,身体总是不会太好的。”

老伯爵胸有成竹的说,在他看来,如果这个药要真像儿子说的那样神奇,就不愁找买家。

半个月以后,大卫穿着一身崭新的礼服,出现在路易斯侯爵的酒会上。虽然离开了几年,不过这个圈子变化不大,大卫很快就找到了当年一起吃喝piáo赌的那些狐朋狗友,并在几杯下肚以后,成功的燃起了旧情。

听说这次大卫是带着一种神奇的药回来的,并且还尝试过药的疗效,这些贵族们立刻就有了兴趣。并不是这些贵族都是医学爱好者,而是他们大多有着一些不可告人的隐疾!当时欧洲上流社会中情人是必备因素,妓院、乱交也比较普遍,再加上当时的卫生状况,造成了各种性病大面积流行在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中间,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弗雷德里希。威廉。尼采就是在妓院中感染了梅毒,并且影响了他大半生,连心爱的女人都不敢娶,孤独一生。

随着友情赠送的几瓶“消炎片”全面取得了决定性的疗效,大卫这个没落贵族家的继承人立刻就成了伦敦上流社交圈子里的红人,各种爵爷、夫人都希望在自己的舞会上和大卫私下里亲密交谈,并慷慨的购买一种能治疗流感和败血症的神药。

对于药片的畅销,大卫是有心理准备的:要钱不要命的人终归是极少部分。但是对于疗效基本都显著在了下半身疾病上,大卫并没有想到。随着威名的远播,大卫和“消炎片”跨越了英吉利海峡,很快就被欧洲各个有名的社交圈子听闻,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邀请,使得大卫不得不有2个多月基本都生活在马车和火车上,就像一个穿梭在欧洲各国的快递员。最后,大卫不得不让约瑟夫在自己家乡的领地上,成立了一个“山德鲁制药公司”并逐步在欧洲各国的首都都设立分支机构,以代替自己的无限穿梭。

其实,除了卖药以外,大卫还肩负着另一个使命,就是按照刘芾的清单,在欧洲各国采购各种设备,有的时候还会牵扯到军用装备。不过这些在大卫看来有些难度的问题,都在他的药片攻势中解决的完美无瑕,那些上流社会的先生们,毫不在意那个远东的商人要购买什么装备,只要大卫提出来,就会马上有人抢着帮他解决这些麻烦,而且价格和交货期都是最好的,曾经有一位荷兰的富翁,听到大卫需要购买一套造船厂设备而抱怨交货期太长以后,立刻把自己在荷兰的一个中型造船厂的设备都拆解下来,出售给大卫,并随设备附送安装人员。

大卫有时候在睡不着觉的时候,都会想起那位总督的公子。他无数次的设想着动用自己在欧洲的关系,把自己的儿子从刘芾手中抢回来。可是一直都下不了这个决心,一方面是自己贵族的承诺,另一个方面,则是自己对刘芾怀着一种既不叫恐惧,也不叫担心的东西。想起他那条随时能高速行驶的大铁船、像玻璃一样透明而又像丝绸一样柔软的面条袋、精美的无法想象的钟表和那种不冒火也不冒烟却能煮熟食物的玻璃板,大卫都感到一阵心悸:那些玩意根本就不是人类能有的,而且自己转编了欧洲,也没见过类似的东西。那么刘芾从哪里来的?地狱还是天堂?大卫不敢确定,更不敢乱动。

第一卷 十年 第九章 照着旅游地图册找金矿

大卫在欧洲混的风生水起,刘芾在台湾也是名声日渐。老爹没事,便宜老妈不太安生,每次回家都恨不得找来所有七大姑八大姨各种官太太来观看刘芾,主题就是一件事,刘芾该找媳妇了。刘芾自己也知道在这个年代,15、6岁正式结婚的黄金年龄,老妈热心给自己操办这件事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刘芾可没打算入乡随俗,仗着自己是脑白痴了,行为举止都可以不走常规路,对于老妈的各种明示暗示基本无视,不答应,也不拒绝,全当不知道。

对于脑白痴这个事情,刘芾是从心里感激编这个谣言的人,自从自己海难生还以后在巡抚衙门里就背上了一个受伤致脑残的名声,慢慢的从府里传到了外面,现在估计全台湾的消息灵通人士都知道巡抚的三儿子在海难中伤了脑袋。连书都读不成了,整天剃着一个和尚头,穿着洋人的衣服,住在洋人的大铁船上,买了好多带小孩的寡妇养在庄院里。这在当时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别说找媳妇了,交朋友都没人爱搭理。本来刘芾还怕时间长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会让自己露馅,现在这样一弄,反倒成全了自己,再干啥出格的事情,别人都会说:看啊,巡抚老爷的傻儿子又出来败家啦。

至于开药厂和药店疯狂赚钱这个事情,刘芾和刘铭传都采取了封锁消息的态度,除了几个当事人,别人只知道是巡抚的亲戚在药店中有份子,具体多少,你自己猜去吧。反正是正常人,绝对不会猜到巡抚的傻儿子和这种西洋药有啥关系。刘芾听到自己的传言,表面上无喜无悲,心里却乐开了花,在这个年代,当一个谁也不留意的傻子,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手里有了钱,下一步计划就要实施了。刘芾打算先开一个学堂试试,规模不大,100人足矣。学生都是孤儿或者寡妇带的孩子,年龄5岁到10岁之间,台湾没这么多,那就去大陆买。学校的老师只有一个,就是刘芾自己,主要功课就是认文字、认数字外加讲一些洗脑的故事;刘大贵当教导主任兼体育老师,负责纪律和训练,还有每天2次的朗诵“恩情颂”;生活起居由2个药厂的寡妇带领几个新来的寡妇负责,以前药厂的10个小孩也加入学校,正式上课。

除了每天上午误导一下几十个小孩,刘芾剩下的时间就是画地图。远洋渔船上有几本旅游地图册,上面都有台湾简单的历史和景点介绍,其中就有铁路和矿山。铁路就是刘芾的老爹刘铭传修建的,这个刘芾先不管了。矿山有铁矿、铜矿、锰矿、金矿和煤矿,铁、铜、锰开采出来需要炼,短期内刘芾不会玩,暂时放一边。金矿和煤矿都是显成的,旅游册上标注了基隆附近的金瓜石、九份地区,是金银铜富矿;基隆东北的海边还一个地名叫八斗子,地图册上说那里产煤,正好两个地方离的不太远,那就一起弄吧。

这些矿产的大概位置地图上都有标出,但是这些地图不能拿给当代人看,刘芾只能用比较透明的纸蒙在地图上,再用笔慢慢描绘,该是个时代有的地名可以有,不该有和搞不清楚的地名那就取消。虽然照着地图描不是什么高难技术活,不过没有丝毫绘图基础的刘芾还是费了好几天功夫,浪费了不少纸张,才获得了几张勉强算是比例合适、线条清楚的简易地图。

看旅游地图册上的铁路标识,八斗子煤矿和金瓜石、九份都在铁路的南边,距离都不太远,如果要开矿的话,就需要修一条公路连通,这样以后运输到基隆就方便了。现在刘芾手中有银子,修路和探矿就一起上吧。

刘铭传听说儿子要修路探矿,举双手支持,立刻给刘芾派来10名绿营兵和5名衙役当手下,银子就别想了,不充公卖药钱就很仁义了。

想修路、开矿,最方便、最实惠、最结实的就是用水泥。这个时代水泥已经量产了,不过好像大清没这玩意,找洋人买吧,太贵了,刘芾找洋人问过,从欧洲运过来,差不多赶上大米价格了,虽然手里有钱,可也不能用大米铺路吧。

洋人卖的贵,就不能自己烧吗?刘芾的回答是:真不能。水泥这个玩意听着挺简单,但是各种物质的比例、研磨的精细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别说没有机器设备,就是有,刘芾也烧不出来,总不能找地方挖点土扔进去就成吧,水泥的配方刘芾也没有,谁没事带着水泥配方四处转啊,不是专业搞这个的能有几个没事背水泥配方啊。

既然水泥指望不上了,那就先弄石头路吧,反正基隆这边山多石头多,用1米长,30公分粗的四方石头桩子紧密结合埋进土里,也是很高级很结实的。刘芾曾经在清西陵里听导游解说过,陵墓里的甬道都是这么铺设的,百年不变形,载重量也没得说。不过这个设计也被刘福否决了,先不说造价极高和工期极慢的问题,这个建造方式只能皇家使用,别人用就是砍头抄家的大罪。

既然这个方法朝廷不让用,那就改大石条交错平铺,běi 精的长安街80年代就是大石条铺成的,当然了,咱不要求石头都弄的那么平整,石纹都一样,差不多平就成了,主要是石头的厚度要够,别载重量一多,就碎了,毕竟这条路以后是用来运煤运矿石的。刘福除了造价高和工期慢也找不别的理由在阻止三少爷这么烧钱了,只能照办,人工都不是征召,是雇用的,石匠都是按月结算,小工都是附近的劳动力,工钱按天结,从石匠到小工,工资都是平时的2倍,这更加坐实了三少爷是傻子加败家子的名声,弄得台北附近的老百姓都暗自为刘铭传担忧。

刘福这边去修路暂且不提,刘芾又把15名新手下给撒出去了,每人发2000两银子,按照刘芾手绘地图上的标记的后世的大小金瓜地区去买地,标记附近的无主山地都要买下来,山沟河流也要买,平地不要,有人居住的山地也要买下来,银子不够回来取,完成任务回来每人奖励100两,如果买地价格过高,回来自己想想怎么死能痛快点。

各位看官问了,你怎么不自己跟着去啊,好多小说里都是主角带头各处探险。我要回答的是,刘芾就是个城里小买卖人出身,一没练过绝世武功,二没当过特种兵雇佣兵,三不是考古地质专业选手,就这种没有专业知识的小体格,别说去山区探索了,就是前世去张家口附近打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