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万世血仇 >

第347章

万世血仇-第347章

小说: 万世血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家伙说得老长官,应该就是刚才那个骑兵连长口所说的石友三。说起石友三,喜欢军事的朋友就没有不知道的,他是倒戈将军冯某人的十三太保之一。
  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学会,却全盘继承了冯某人没有任何节操的“倒戈伎俩”,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个杂碎一生当中“投冯叛冯”、“投阎叛阎”、“投蒋叛蒋”、“投张叛张”、“投日抗日”、“联共**”,“再度投日”之后疯狂进攻八路军,最后被他的部下高树勋将军活埋在黄河岸边!
  三年前,也就是1932年春,石友三秘密离开山东,前往天津与土肥原贤二接洽,经过小鬼子天津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提供的一部分装备支持,重新在河北省东部组织军队。
  1933年6月初,蒋某人在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上签字,国内军队全部从长城沿线后撤,华北出现军事力量真空。
  根据《塘沽协定》中“不得启用对日不友好的势力”的条款,经过小鬼子“强烈要求”,石友三出任国民政府冀北保安司令。至此,冀东、冀北各县所谓的“自治保安团”,全部成为石友三的新部队,目前有乌合之众四千余人。
  石友三手下,曾经有六七万人枪。后来被蒋某人和小六子南北夹击,结果全军覆没,只能孤身逃跑。虽然在小鬼子的支持下网罗了一些旧部,但就这数千人肯定顶不了什么大事,所以他四处招揽土匪武装。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曹嘎子这批土匪流窜到宣化一线,就被石友三的人盯上了。经过一番接洽,曹嘎子口头已经接受了石友三的条件。
  不过,石友三本人的行事准则就是“有奶便是娘”,曹嘎子身为土匪那更是彻底:“谁先给好处,老子就跟谁!”
  结果蓝衣社和殷景春的好处给得最快,曹嘎子就率先和殷景春合作,早就把石友三扔到一边去了。
  虽然石友三背叛别人那是家常便饭,但是被一帮土匪耍了一把,心里就极为气恼,因此命令自己的“游击营”立即出动剿匪。
  如果曹嘎子能够“知错必改,携枪来投,那就可以既往不咎”。否则的话,就把人灭了,把武器带回来。
  没想到石友三、殷景春和曹嘎子千算万算,没算到张二愣突然出现,并且毫不犹豫就横插一脚,让他们三方面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曹嘎子作恶多端,最后天理昭彰,报应不爽,丢了性命;殷景春偷鸡不成蚀把米,把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武器弹药全赔进去了,还搭上了刘老虎的这支人马,而且把“少年别动队”也送给别人了。石友三已经归入自己囊中的数百人枪不翼而飞!
  现在,游击营长的目标被别人捷足先登给灭了,而且不知道是谁下的手,没有办法回去交代。刚才让骑兵连长出去进行沟通,结果对方跋扈嚣张,根本没有留下丝毫余地。
  刚开始,游击营长还以为是土匪黑吃黑。但是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对方三个阵地上竟然全部都是机枪,华北境内绝对没有这样的土匪!不要说华北了,就算是全国境内也找不到如此“豪华的土匪”!
  所谓财帛动人心,要钱不要命!
  看见三百多米开外的数十挺轻机枪,游击营长嘴角已经开始流哈喇子,很快就把所有的事情给忘记了。
  从开始的震惊害怕,到现在的贪婪激动,那也就是一眨眼之间的事情。然后就按耐不住兴奋,下达了进攻命令:
  “步兵二连作为预备队,步兵一连正面突袭,骑兵连兵分两路进行包抄,立即把对面的敌人一网打尽!”
  
  
  


 487、激励士气

  不管石友三怎么不是东西,但是他手下的骨干分子,仍然保留了西北军不怕死的战斗风格。
  两个连长都已经发现对面的阵地上都是机枪,但是营长一声令下,所有的部队还是没有丝毫犹豫,就已经全部进入攻击出发阵地!
  有什么好怕的呢,因为西北军自从成立以来,就没有比别人的装备好过,从来都是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
  要说装备最好的部队,那就是现在的天津市长张自忠的三十八师,下辖五个旅三万多人。装备更是鸟枪换大炮,比中央军的火力还猛一倍,称得上国内最豪华的部队,比白书杰的热河方面军还厉害!
  如果不是因为三十八师的刺激,石友三还不会如此急于扩大自己的部队,也不会发生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
  比如说石友三的游击营长,现在竟然想吃掉对面的这个排,那肯定是疯了,简直不可理喻!
  刷的一声,一百多骑兵同时拔出了马刀。雪白的刀锋放射出耀眼的寒光,整个战场顿时弥漫一股冷厉的杀气!
  副排长傅德隆对于敌人拔出马刀,不仅没有丝毫紧张,反而满脸不屑地说道:“兄弟们看见了吧,对面的那些家伙全他妈都是傻子!明知道老子这里全是机枪,竟然让骑兵上来送死!如果是在老子的部队,这样的指挥官肯定被枪毙了!”
  “榴弹枪注意了,只要对面的骑兵一动,就立即发射枪榴弹炸烂他们的冲锋阵型!所有的机枪注意,两百米的时候同时开火!冲锋枪做好战斗准备,一百五十米的时候全部开火!***,既然要打,就打一个彻底,一个也别给老子放回去!”
  傅德隆这番话喊出来,其实本意并不是他所说的那样,更没有要斩尽杀绝的意思。
  一方面,自己手下的这帮战士,有一大部分并不是从热河那边带过来的,而是在饶阳和安平那边补充的新兵,并没有像三仙洞根据地的补充大队那样,经过严格的磨练,更没有经历过血战。所以傅德隆的一番话就是提振士气,稳定军心。
  另外一方面,步兵看见骑兵心理上就会产生巨大压力。傅德隆的这番话,就是告诉战士们不要自乱阵脚,应该如何应对骑兵的集团冲锋。让战士们知道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在什么时候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俗话说,一支部队的战斗力,有一大半体现在连、排、班长身上,就是这么个道理。因为这些基层军官成天都和战士们混在一起,战斗的时候也冲在最前面,属于每个战斗单位的支柱。
  白书杰建军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各部队重点加强基层军官的培养。像张翔、侯自得、蓝采芹、程世杰等等,都是从最底层一步一步闯出来的。
  军事理论他们不行,但是班排级战斗单位的血战经验,他们最丰富,自然明白白书杰的意思是什么。
  经过无数次的传帮带,热河方面军的中下层军官,各方面的素质都比其他部队强很多。
  比如说南方政府的中央军,他的下级军官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到了部队就从排长见习,锻炼没几天就已经是中尉连长了,根本没有带领一个班经历血战的战斗经验。等到这些军官锻炼出来,已经不知道牺牲了多少普通战士!
  为什么**作战,总会出现“要么成堆的死人,要么成建制的崩溃”这两种极端的后果?这与蒋某人的军官培养体系有直接关系!
  而八路军为什么厉害?不管是集团战斗力,还是扩展部队的能力,**根本没得比!如果不是美国鬼子无偿援助蒋某人数千吨军火,国共对决根本不需要三年就会分出胜负!
  这就是因为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以后,红军部队人数严重缩水,留下来的都是精华部分。后来因为人数太少了,基本上每一个军官都是降三级使用,所以基层军官的战斗经验要比**厉害一万倍!
  国共双方营级以下的战斗单位对撞,**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所以一触即溃,毫无还手之力!可是,无论是大战役,还是单个的战斗,都是从营连级开始的。一个营崩溃了,他所在的这个团就已经完蛋,它所属的这个师也随之完蛋!
  小鬼子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中队长、小队长、班长(曹长)厉害,而这恰恰是**最要命的软肋!
  这就是为什么**从来就守不住战线,总会被突破的原因!就是因为营级单位经常整体崩溃,导至整个防线开始松动,最后一溃千里,不可收拾!
  其实,**的师长、团长级别并不差,可就是发挥不出来!所以很多**将领被俘以后总是不服气,原因也在这里面了。
  所谓“兵败如山倒”,就是这个意思。蒋某人一生,葬送了近千万军队,但是一直到死,他都没有搞清楚其中的原因。
  这些历史教训,白书杰明白得很,所以他的部队最厉害的,其实都是连长们、排长们,具有超强的“战场执行力”!也正是因为如此,热河方面军才敢和小鬼子正面硬顶,而且不落下风。
  傅德隆身为副排长,他最明白战斗即将开始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应该做什么,所以用最大的嗓门告诉战士们:“敌人都是傻子,老子要全歼!”
  士气是鼓舞出来的,副排长有全歼敌人的气魄,战士们自然就会觉得敌人“很可能就是一盘菜”!
  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可以极大地消除战士们临战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的战术动作才不会变形,手中武器的威力就能够发挥到最大,从而取得第一回合的优势。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头,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
  敌我双方对决,只要第一个回合占据优势,然后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优势,也就基本奠定了这场战斗的基调。
  傅德隆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他没有去说一些空洞无物的大话,更没有去喊什么口号,不过是把自己的战斗目标说出来。从而让战士们自己去体会,让战士们有一种“原来不过如此”的“恍然大悟的感觉”!
  当然,从傅德隆本人内心来说,他也是真的就没有把眼前的敌人看成什么对手。这都是白书杰教育出来的结果,整个热河方面军的战士,作战目标都是小鬼子!
  战士们平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如果连这帮瘪犊子都收拾不了,干脆回家抱孩子,打小鬼子那还是算了,让别人去干吧!”
  “回家抱孩子”是个啥意思?自古传统,只有女人才整天抱着一个小孩子到处晃悠!打不赢眼前的瘪犊子,你根本不配作一个男人,甚至连女人都不如!
  你先别管这个男人有没有勇气,但凡是一个男人,都希望自己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最害怕别人说他“连女人都不如”!
  不蒸馒头也蒸(争)口气!
  为了让别人承认自己像个男人,老子今天也豁出去了!士气就是这么鼓舞出来的。其实简单得很,很奇怪吗?
  傅德隆在这里不着痕迹的鼓舞士气,安排防御策略,对面的敌人终于开始行动。
  随着骑兵连长战刀一举,然后一个十字刀花舞出来,两边一个交叉斜劈,一百多骑兵已经一分为二,仿佛二龙出水一般,朝着傅德隆左右两翼包抄过来。
  傅德隆一看敌人的架势,就知道对方想干什么,因此沉声喝道:“枪榴弹准备,打击两侧骑兵的马头,遏制骑兵的奔跑速度,射击!”
  咻——咻——咻——四枚枪榴弹分成两组,笔直射向两个骑兵集群的头部!
  骑兵从静止状态起步,要达到战马冲锋的最高速度,需要三十到五十米的距离。
  傅德隆他们都是在马背上练出来的,对于这些常识太熟悉了。就在敌人的战马速度提升到一半的时候,一批榴弹已经发生爆炸!
  紧随其后的第二批榴弹又来了!榴弹不多,一边四枚!这并不是要炸死多少人,而是要把骑兵的冲锋阵型打乱。
  就在榴弹发生爆炸的一瞬间,敌人骑兵冲锋集群的两个箭头顿时人仰马翻。随后猛冲上来的战马也接二连三被绊倒,左右两翼的战场刹那间一片混乱!
  时机恰到好处,不能白白lang费。傅德隆随即下达全线开火的命令:“射人先射马,四班压住正面的步兵,二班三班的轻机枪长点射,开始给骑兵点名,开火!”
  拖后一步的排长闫文忠,带领8名战士,就蹲在左右两翼阻击阵地的中间位置,随时准备增援薄弱环节。
  捷格加廖夫式轻机枪,当年能够把小鬼子打得尸横遍野,自然有它独特的优势。虽然单位时间里面的射速不是很快,但是因为弹鼓足够大,能够持续不断的长点射,精确打击的时间比所有种类的轻机枪都要长得多!
  根本不需要冲锋枪参加战斗,左右两翼的骑兵冲击集群,就已经被死死地挡在两百米开外,再也无法前进半步!
  看到这种局面,战士们的信心顿时全部上来了,机枪射手自然更加沉稳,射击的精确度也再度提升。
  后面的游击营长一看,顿时冷汗都下来了:对面的军队战斗作风彪悍,而且攻击层次分明,绝对属于“老革子”(老手),这纯粹是单方面屠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