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走私大明 >

第322章

走私大明-第322章

小说: 走私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琼头戴罛刺亵衣,潜入豹房,与正德通宵狎饮,第二天早上离开时,正好被人撞到,结果这件事被后人记录到了《万历野获编》里面传到了后世。

另外王琼在朝堂上也一向喜欢附和正德,这使得他在官场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再加上他又是山西人,也就是北方的官员,一向被南方的官员排斥,否则以他的政绩,早就被李东阳召入内阁了,不过也正是王琼一直没能进入内阁,所以他与李东阳等人也一向不和,这次对于正德出巡的事,他也是再次与杨廷和等人唱起了反调。

之前焦芳从朝堂上离开后,在北方人出身的官员中,就要数王琼的官职最高,影响力也最大,所以王琼在支持正德出巡的事上表态后,朝堂上那些占据着弱势的北方官员几乎一边倒的支持正德出巡,毕竟南北双方官员之间的争斗,其实已经接近明末的党争,一切都是以打击对方为主,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不考虑事情的后果。

王琼带领的北方官员团体,再加上江彬笼络在一批南方官员,这些人就成为支持正德出巡的主要力量,虽然他们的人数比反对派的要少,但因为朝堂有正德的支持,所以双方为此争斗不休,到现在已经吵了足足有两个月了,却还是没能争出个高下来。

对于正德出巡的事,周重他本人是持反对意见的,毕竟现在大明日渐稳定,北方边军经过更换新式武器,以及军队的学员陆续补充过去后,使得边军的战斗力大增,再加上他的努力,使得兵部也不敢像以前那样隐瞒边军的功劳,有了军功的刺激,使得边军的士气大增,根本不需要正德去巡视。

不过周重虽然反对,他却不好对这件事发表任何看法,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若是正德离开京城,那么他肯定就是监国,而且万一正德有什么意外的话,那他就是大明下一任的皇帝,所以为了避嫌,周重只能埋头呆在家里,对于朝堂上的不管不问,一心只处理大明海域上发生的事情。

想到这里,站在窗前的周重也不禁叹了口气,本来若是正德只是单纯的去宣府巡视,那么也没有什么,但是正德肯定会带着江彬那些外四军前去,如此一来,正德肯定会对江彬更加的宠信,再加上正德从小生活在宫中,根本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宣府虽然不比江南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万一正德沉迷其中,恐怕日后会真的被江彬蒙蔽了。

就在周重想着心事之时,忽然他背后的书房门一开,然后只见瑾萱端着盘子走进来,见到周重转过身时,微微一笑道:“夫君,夜深了,我给你熬了些莲子粥,喝了快点休息吧!”

看着温柔贤淑的瑾萱,周重也不禁走过去扶住瑾萱爱怜的道:“怎么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刚才我已经睡了一觉了,想到夫君现在还在忙于政务,所以就起来熬了些粥,你快趁热喝了吧!”瑾萱轻轻的把托盘放下,又让周重坐下来,边给他盛粥边道。

周重这时也的确感觉有些饿了,当下接过瑾萱递来的碗,几口把里面的莲子粥喝光。瑾萱看到丈夫喝的香甜,当下也是抿嘴一笑,又给他盛了一碗,结果周重一连喝了三碗,却还感觉只是半饱,这也不怪周重能吃,而是瑾萱拿的碗太小了,说起来王府里什么事情都有规矩,甚至连周重用什么样的碗都有规定,这样的小碗就是周重吃饱时的制式装备,据说是为了防备他暴饮暴食。

“好了,晚上不要吃那么多,否则容易发胖的,以夫君的年纪,若是胖了就不好再减下去了!”瑾萱知道周重没有吃饱,但却不肯让他再吃了,毕竟现在都半夜了,睡觉前吃太多东西不但不好消化,而且还容易发胖。

“嘿嘿,能吃是福,发胖有什么,大不了明天早上多锻炼一会,吃再多也不怕发胖!”周重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却也没再吃,然后帮着瑾萱把东西收拾了一下,让侍女送下去后,两人这才准备回房休息。

不过就在周重和瑾萱刚走出书房时,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身肥肉的徐管家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手上拿着一封书信道:“王爷,外面有人送来一封书信,而且也不说是谁送来的,只说让老仆亲自呈交给您。”

第四百七十章 正德出巡(下)

半夜三更有人送来这么一封没头没尾的信,而且还点明让周重亲自观看,这他也是一愣,同时有种不太好的预感,特别是又是正德闹着出巡的关键时刻,周重觉得这封信中的内容肯定会让自己大吃一惊。

当下周重接过书信,转过身打开看了一下,结果等到看完之后,周重长吸了口气,把书信重新放回信封,然后放在了自己怀里,转过身面向瑾萱时,又变成原来笑呵呵的模样。

陪着瑾萱休息了一晚上后,第二天天刚亮,周重就急匆匆的赶到皇宫中,结果不出他所料,正德也早早的起床,而且正在由江彬等人陪着打羽毛球,这东西本来是周重献给正德的,可惜周重本人的技术太差,已经远不是正德的对手,倒是江彬这些武人身体条件好,学会了之后可以与正德打上几局。

平时周重若是见以正德与江彬这些人混在一起,他一般不会上前劝阻,因为他知道正德本来就是个好玩闹的性子,自己可以劝阻一次,但不可能次次都去劝阻,甚至若是次数多了,还可能会伤害到兄弟之间的感情。

不过今天他却是有紧急的事情要找正德,所以只见他大步走上前对玩的满头大汗的正德道:“皇兄,臣弟有要事禀报,还请皇兄入殿一谈!”

正德也奇怪周重会在这个时候找自己,不过他看到周重脸上郑重的表情时,心中也是一惊,当下放下球拍与周重一起来到侧殿,一边擦汗一边问道:“怎么,有什么事情让二弟你这么急匆匆的跑来找为兄?”

周重并没有急着回答正德的话,而是从怀里掏出昨晚收到书信递给他道:“皇兄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正德接过书信打开看了一下,不过他的表现很奇怪,并不像周重想像的那样暴怒,反而露出一种让人难以琢磨的微笑,过了好一会儿,这才见正德把书信撕掉道:“这些人的胆子还真够大的,朕这还没有出京,就已经开始有人向二弟你表忠心了,只不过他们的胆子还是不够大,竟然连个署名都没敢写,看样子是想试探一下二弟你的反应。”

周重接到的信上没头没尾,但是信上写的内容却是句句诛心,大概意思就是等到正德离开京城,他们一切都以周重马首是瞻,哪怕是周重发动政变造反,他们也愿意站在周重这边,可以说这封信就是一封表忠信,只不过写信的人胆子虽大,但却不敢把自己的姓名写上去,甚至这封信的字迹看上去也很别扭,很可能是写信人故意把字体写成这样,以免被人从字迹上认出来。

以周重现在敏感的身份,接到这么一封别有用心的信,可以说是大大的不妙,一个处理不好的话,恐怕就是杀身之祸。不过周重昨晚考虑了片刻后,立刻就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直接把信交给正德,毕竟他们两兄弟感情深厚,与其刻意隐瞒,还不如光明正大的拿出来,让正德自己拿主意。

“皇兄,写这封信的人用意我们暂且不去猜,不过从这封信上也可以看出来,若是皇兄离开京城,那么肯定会让人心不稳,甚至还会让一些人生出异心,所以皇兄万万不能离开京城啊!”周重这还是第一次直接劝阻正德不能去宣府,毕竟正德一走,整个大明可就全都压到了的身上了。

不过正德却是哈哈大笑道:“二弟,出巡宣府的事情现在还没定下来,朝堂那边也一直在吵,为兄每天听的心烦,所以你就不要再说这些了,另外为兄听说今天军校那边有橄榄球比赛,而且还是步兵科与骑兵科的决赛,肯定十分精彩,咱们兄弟自然不能缺席!”→文¤人··书·¤·屋←

正德说完,立刻就让人准备早餐,然后让周重陪自己随便吃了顿早饭,拉着他就去了军校。周重虽然还想再劝,但看正德的样子,也知道自己再怎么劝估计也不会有效果,当下只能长叹一声,陪着正德看了一天的球赛。

一封没头没尾的书信,虽然信上的内容大逆不道,但却还动摇不了周重的地位,也许真的像正德所说的那样,是想有人通过这种方式表忠心,只是对方的胆子还不够大,所以不敢写自己的名字,不过也有可能是有人想陷害周重,或者也有其它的可能,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至少对周重来说,这封信只不过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涟漪,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不过周重的生活虽然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但是朝堂上对于正德出巡的事依然争吵不休,支持派以兵部尚书王琼为首,而反对的人则是以杨廷和这些内阁大臣为主,再加上正德坐在龙椅上拉偏架,双方为此吵的是不亦乐乎,甚至连正经的政务都耽误了。

这几年经过周重的努力,使得大明的粮食产量年年爆增,经济也发展的极为迅速,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只要手中有粮,他们就不会有其它的想法,而经济的发展则让大明的国库十分充足,各方面用钱也都十分大方,特别是在边军方面,更是十分舍得花钱,鞑靼小王子几次率兵南下,都被大明的边军所败,不但没能抢到任何物资和人口,更是损兵折将若不堪言。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明的朝堂上虽然吵做一团,甚至耽误了政务的处置,但并没给大明造成太大的影响,国内民情稳定,国外也没有敌人敢在这个时候招惹大明,估计正德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不但偏向王琼一方,甚至还从中煽风点火,让两派吵的更加热闹。

不过就在朝堂为正德出巡的事情吵的不可开交时,却忽然传一个噩耗,大明首辅李东阳缠绵病榻多日之后,终于在昨天晚上病逝,终年七十岁。

李东阳不但是内阁首辅,同时他还是先帝亲点的顾命大臣,二十岁就入朝为官,为大明辛苦奔劳了整整五十年,后来更是成为内阁大学士,辅佐孝宗与正德两朝皇帝,可谓是劳苦功高,所以他这一死,时人称其为“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

另外李东阳还是南方官员集团的主心骨,只要有他在,南方官员集团就不会乱,内阁也同样不会乱。可是现在李东阳一死,对于大明朝野的震动可谓是十分巨大,特别是对于南方系出身的官员来说,更是感觉六神无主,毕竟他们早就习惯了朝堂有李东阳这位南方派系出身的内阁首辅坐镇的情况,现在李东阳一死,这让绝大部分人都感觉不自在。

对于李东阳的去世,内阁中的杨廷和等人虽然震惊,但却也早有心理准备,而且他们也知道,在这个争论正德是否出巡问题的关键时刻,李东阳的去世肯定会给自己一方的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甚至很可能会因此而败给王琼那些人,导致正德顺利出行,所以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杨廷和等人立刻向正德提议,暂停对是出巡一事的讨论,现在最紧要的是处理李东阳的丧事,毕竟对方身为内阁首辅,又是顾命大臣,他的葬礼自然不能有任何疏漏。

正德虽然胡闹,但是对于李东阳还是十分尊敬的,而且他也知道,哪怕他现在趁着李东阳去世把出巡的事情搞定,日后也会引起杨廷和等人的强烈反弹,所以还不如现在先处理完李东阳的丧事,然后再趁着杨廷和一方人心不稳的机会,一举把出巡的事定下来。

李东阳死在内阁首辅的任上,可谓是鞠躬尽瘁,再加上他的特殊身份,所以对于李东阳的身后事,大明朝堂上很快就达成一至,对李东阳追赠太师,谥号文正。

至于李东阳的葬礼,也由正德特别授意由礼部操办,所有花用也都由他的内库里出,而且李东阳的儿子也得到了封赏,可以说待遇丰厚之极,只不过因为李东阳在去世之前要求葬到老家茶陵,所以真正的葬礼将在茶陵举行。

对于李东阳的丧事,杨廷和等人虽然尽力拖延,希望可以借着这段时间整合一下人心,重振南方官员的士气。但是王琼那些人却根本不给他们机会,对于李东阳的丧事他们是积极操办,甚至不惜把“文正”这个极为尊贵的谥号给了李东阳,所以仅仅花费了一个月时间,就把李东阳的丧事处理完毕。

丧事处理完了,王琼立刻发动自己一方的力量,再次把正德出巡的事情提到了朝堂上,结果杨廷和等人自然也是全力反对,可惜经过李东阳去世的打击,使得他们一方的人心有些不齐,特别是正德还将王琼一方的几个人提拔到了重要职位上,这就使得他们这边的话语权大增,哪怕是杨廷和那几个内阁大学士全部反对,可最后也敌不过王琼这些人的围攻。

在李东阳去世的三个月后,正德终于取得这次出巡之争的胜利,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离开禁锢自己的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