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走私大明 >

第309章

走私大明-第309章

小说: 走私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批速成学员,早就应该进入军队,可惜因为之前江彬插手军校的事,使得那些学员进入军队的事情就耽误了下来。

说起来江彬前段时间在军校里搞风搞雨,把军校里的教官都拉去近半,不过自从周重接管军校的消息传过来后,江彬那边立刻就收手了,整个军校里被他招揽的教官也都全都老老实实的上课,没有人敢再有什么其它的心思,这就是周重这个亲王的威慑力。

对于江彬如此果断的从军校抽手,周重还是有些遗憾的,因为在他看来,江彬绝对是正德身边最大的不安因素,所以他一直想要找个机会能够与江彬正面对上,以他的身份,就算是借着这个由头把江彬一刀杀了,正德顶多也只是埋怨他几句。只可惜江彬却也不傻,根本不敢与风头正劲的周重做对。

不过也正是江彬在军校这件事上的退缩,使得军校已经恢复了本来的秩序,徐俌也借着周重的威望,重新将军校的纪律整顿一下,有几个跟着江彬闹的特别不像样的家伙,已经被他清理了出去,所以当周重到来时,看到的军校和之前江彬没有出头时差不多。→文¤人··书·¤·屋←

整个军校的布局与周重在上海的海军军校完全不同,但是军校中那股森严的纪律却是一般无二,整个军校其实就是一座高级的军营,里面的教官就是军官,而学员就是士兵,只是他们与普通士兵不同,除了要训练体能外,还要学习各种兵法要务,甚至有些后需军官则需要学习算法调度等等,可谓是分工明确。

周重其实并不懂兵法,他在做总督时,虽然名义上节制诸军,但其实军队里的事务都是由神瑛和曲烈这些将领自己打理,他最多是管理一下后勤就行了,至于海军军校的建立,也多是借助海军将领之力,以及对军事比较了解的王守仁大力相助,否则让他亲力亲为的建造海军军校的话,恐怕到现在都不一定能够造好。

也正是周重不懂得军事,所以他对眼前的陆军学校也提不出什么太大的意见,顶多是在军校的一些管理方式上提出一些小意见,比如军校的体育比赛的常态化,军校的学员也都要尽量多掌握一些算学、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以便于日后的领兵等等。除此之外,周重提出最大的一个改进意见就是在军校中增加一个监军科。

说起监军这个名字,在大明的军队中可谓是臭名昭著,大明的监军一般都是由太监兼任,而大明的太监一向都是以贪婪著称,这些太监监军到了军中后,一般根本不管下面士兵的死活,一个个都是拼命的喝兵血,有些将领若是不把这些监军喂饱的话,很可能会被这些监军给整死,甚至在作战之时,这些监军也会对军队的指挥横加指责,结果使得军队指挥失灵,最后造成军队大败,不过大败的罪名都是由领兵的将领顶着,监军根本不用负什么责任。

不过太监监军虽然有着非常大的弊端,但他们在军中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群人,毕竟监军制度往来以久,特别是大将领兵在外,若是军中没有一个监军的话,恐怕后方的皇帝都会坐不安稳,所以必须一个监军能够牵制军中的大将,以前军中的监军并不一定是太监,也可能是文官或皇亲国戚等皇帝的亲信,只是到了大明之时,特别是明成祖信任太监,于是军中的监军一般都太监担任,到正德时都已经形成定例了。

周重没打算改变大明军队的监军制度,甚至他也没打算改变太监担任监军这一定例,毕竟@文@其中牵扯@人@到宫中方@书@方面面的@屋@利益,若是贸然改动的话,很可能会把那些掌握着大权的太监推到军队的对立面。

只是太监之中良莠不齐,有些太监懂得一点军事,在做监军时并不会对将领横加干涉,比如现在太监中的第一人张永,他就是一个通晓军事的太监,而且数次在外监军,都做的很好,最后更是凭借着平定安化王叛乱,并且参倒刘谨的功劳,才坐到现在的位置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周重才打算在军校中设立一个监军科,专门从宫中抽调一些年轻的小太监进入监军科学习,一方面教导他们懂得一些军事常识,以及监军的职责,免得他们做出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这个太监加强忠君爱国的教育,让他们脑子只有忠于大明皇帝这一信念,毕竟监军就是用来监督军队的,若是监军也有野心,和领军的大将一起造反的话,那还要他们干嘛?

对于周重这个让太监进入军校学习的想法,徐俌一开始还是有些抗拒的,别看当初刘谨那些人权势滔天,但是在这位魏国公眼中,却也仅仅只是一群仗着皇威的小丑罢了,而且刘谨可以欺负那些普通的文武官员,但是像他这样的功勋之家,刘谨也不敢太过招惹。可以说徐俌打心底看不起太监,而且在他看来,军校是重振大明军威的关键,怎么能让一群身份低贱的太监进入?

看到徐俌有些抗拒,周重也只能亲自向他讲解建立监军科的好处,特别是从根本上限制了监军的权力,免得对方到了军中乱指挥,至于索要财物什么的,那些都是小事,只要能让这些监军不影响大军的正常运转就行了。

徐俌也是带过兵的人,也深知太监监军给军队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周重又是不厌其烦的向他讲解其中的关节,这让徐俌也慢慢的转变了想法,最后终于同意了这件事,只不过他却坚持不能让太监进入现在的军校,而是要在军校的旁边再起一座专门的监军学院,这样监军与军校的学员分离教学,双方互不影响。

对于徐俌最后的小要求,周重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反正监军与军队的将领天生就是对立的,军校里的学员又都是未来的将领,现在他们分离教学,也就免得监军与将领有了私下的交往,更方便日后监军行使职责。

参观完军校之后,周重与焦芳一起回到王府中,现在焦芳已经辞去了总督府的参政职位,暂时充当周重的私人幕僚,不过正德对焦芳在总督府的做为十分满意,估计用不了多久,焦芳就会再次出仕,甚至直接进入内阁也说不定。

就在周重刚刚回到王府,却是接到一份请柬,这段时间他接到的请柬都快堆满一间屋子了,但地都比不上这份请柬来的重要。

第四百五十一章 内阁的想法

都御史王伦的府邸门前,今日可谓是热闹非凡,因为今天是周重带着瑾萱回来探亲的日子,现在瑾萱已经被正式册封为赵王妃,身份大不相同,所以她回家探亲自然也是声势浩大,光是护送的车驾就把府门前的道路给堵上了。

说起来王伦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年随意定下的一门亲事,竟然让女儿一下子成为了王妃。本来王伦对周重这个女婿已经十分满意了,毕竟周重年纪轻轻就能成为一方封疆大吏,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而且周重在海外的事情他也听说了,光是因此而活命的灾民就数以百万计,如此大的功绩,日后肯定可以青史留名。

不过周重给王伦的惊喜却远不止上面这些,几天前正德在大朝会上宣布出周重的真正身价,并且封周重为赵王时,当时站在朝堂上的王伦则是最为震惊的人,甚至他连接下来怎么结束朝会的都不知道,只是隐隐约约觉得好多人围上来给他道贺,毕竟王伦能够有一个亲王做女婿,也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

等到王伦冷静下来后,心中却又有些遗憾,毕竟亲王的身份虽然尊贵,但是按照大明律,亲王必须去藩地居住,而且不能在朝中担任职务,本来以周重在四海总督府立下的功劳,日后进入内阁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惜现在因为身份所限,恐怕日后再也不能一展所长了。

不过王伦还是小看了正德对兄弟之情的看重,竟然特许周重不必外出就藩,甚至还把军校的事务交给周重管理,甚至还刻意让周重接触一些朝政,这明显是在为大明的未来做准备,再加上正德又一直没有子嗣,朝堂上也一直在大明皇权的延续犯愁,现在有了周重这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对于周重这个特殊的亲王,朝堂上的众臣也都选择了默认。

今天女儿回家探亲,王伦自然十分的高兴,其实在周重刚到京城时,在第二天就已经带着全家来过王伦这里一次了,只是那时周重还没有恢复身份,连王伦也不知道周重这次进京是为了什么,而且王伦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孙子,一时高兴也没有追问周重的事,只顾着抱着一对孙儿笑的合不拢嘴了。

今天周重带着瑾萱来王伦这里可不仅仅是探亲那么简单,而是之前周重接到一份请柬,是李东阳和杨廷和两人联手写的,请他到李东阳府上一叙。虽然正德鼓励他与朝中的大臣多接触一下,只是周重觉得自己才刚到京城,而且又是一介藩王,实在不宜与李东阳这样的大臣走的太近,所以就推掉了这份请柬,不过周重在推掉请柬的同时,也让人转告李东阳,自己将在几日后去拜访岳父王伦,希望他与杨廷和能够坐陪。

王伦与李东阳、杨廷和都是同朝为臣,而且王伦与李东阳的私交也不错,现在周重这个身份尊贵的女婿登门,按礼王伦要请两个身份重要的朋友坐陪,所以李东阳和杨廷和刚好可以胜任这件事,虽然从本质上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礼制上来说,却没有人可以挑的出理来。

对于周重如此慎密的安排,李东阳和杨廷和也都是赞叹一声,当下同意了周重的安排,今天推掉了大部分的政务来到王伦家中等候,而王伦也知道李东阳两人肯定找周重有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也做好了准备,比如在中午设宴之时,王伦就特意在后花园的一处清静的亭子中设下酒宴,等到吃了几口后,他就借故离开了,只留下周重和李东阳、杨廷和三人。

“赵王殿下刚一接管军校,就使得军校的风气为之一振,那些宵小之辈也是退避三舍,实在是一件让人快慰之事啊!”看到王伦离开,李东阳立刻向周重拱了拱手道,说起来李东阳今年都快七十岁了,虽然比焦芳小几岁,但可能因为长年操心政务,看上去竟然比焦芳还要显得老上几分。

“李公客气了,本王受到皇兄所托,自然不会让军校落入宵小之手,另外朝堂上的事也需要李公与杨公多多操心才是!”周重笑呵呵的拱手道,他虽然贵为亲王,但是眼前这两个内阁大臣却并不比他的身份低多少。

另外周重也听出来了,李东阳话里话外都在表达他对江彬的不满,估计这次请周重前来,同样也是为了江彬的事,而这也正是周重最希望看到的,毕竟他对江彬也同样不满,现在若是能够与李东阳这些大臣们达成一致,那日后对付江彬可就简单多了。

听到周重话中暗示出他也对江彬有些不满,这让李东阳也是脸色一喜,当下再次开口道:“殿下所言甚是,今上虽然聪慧,但却易受奸人蒙蔽,殿下身为陛下之弟,还请殿下在陛下面前多多劝诫,朝廷再也禁不起当年的刘谨之乱了!”

“哈哈,李公过誉了,本王虽然得皇兄看重,但也仅仅执掌军校这一事务,对于其它事务却是无心插手,而且本王相信有李公与杨公这样的重臣辅佐,皇兄肯定不会被小人蒙蔽的!”周重大笑了两声道,李东阳话是的意思他已经听出来了,对方在看到自己也对江彬不满后,竟然想要让他去劝诫正德远离江彬,虽然周重也不想让江彬跟在正德身边,但是现在江彬正受宠,自己若是这么硬碰硬的去劝诫,恐怕就算是正德听从了他的建议,恐怕日后心中也会有些芥蒂,所以周重才不会去做这种蠢事。

听到周重不愿意与江彬硬碰,李东阳和杨廷和都是无奈的对视一眼,若周重仅仅是一个长于宫中的亲王,那么他们鼓动周重去和江彬硬拼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惜周重自幼就流落在外,甚至还凭借着才能做了大明的总督,而且官声极好,如此一个出色的年轻人,对于官场上的龌龊手段自然十分清楚,他们刚才也仅仅只是试探一下罢了。

“赵王殿下说的不错,朝堂上有我等几人在,自然不会让宵小之辈把持我大明的政务,只是陛下身边缺少人陪伴,所以才不时让小人趁虚而入,现在殿下与陛下相认,而且陛下又特许殿下不去外地就藩,正是想让殿下陪伴一下陛下,所以还请殿下多去宫中走动一番!”杨廷和这时忽然插口道。

“呵呵,这倒是本王的本分,说起来本王自幼流落在宫外,与太后和陛下都是多年未见,彼此之间虽有亲情维护,但毕竟生分了一些,再加上太后又最喜欢孙辈在身边,少不得要经常召入宫中,本王自然也免不了常入宫向太后请安!”周重这时也是笑呵呵的道。

杨廷和的话中已经开始转变策略,不再要求周重与江彬硬碰,而是希望周重可以借助是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