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官 >

第166章

大明官-第166章

小说: 大明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定后,洪松便道:“我已经打发了小厮回去收拾行李,明天一早就离开返乡!”

项成贤和方应物十分吃惊,彼此对视一眼后,项成贤先开口道:“洪兄何必如此匆匆?按着惯例,放榜次日要举行鹿鸣宴,我与方贤弟都要去的,确实无法脱身。”

方应物也劝道:“洪兄若执意先走,那至少也得给我们送行的机会,还是晚走几日。”

洪松自斟自饮倒了一口酒,长叹道:“三年又三年,这杭州城,我是一刻也不想多留了!”

洪松喝酒喝得很凶猛,没多久便醉了,素来稳重的他也变得手舞足蹈,歪歪斜斜的。

他突然伸出手,一手按住了项成贤,一手按住了方应物,口舌不清地絮叨:“我们三人中,应该说我是读书最认真的,你们两个都不如我!

项贤弟,你性子太跳脱轻浮!方贤弟,你杂事太多,心思时常放在别处!但却没想到,你们都中了,却只有我落榜,真乃造化弄人也!”

方应物很理解,其实洪老兄最郁闷的地方就是这里了。三个好友一起来参加乡试,大家若一起落榜也就罢了,却偏偏只有他一个落榜的,就是老好人也免不了生命运的闷气。

洪松忽然又扭过头,醉眼迷离地对着方应物道:“明年你们两个都要去京师参加会试,哥哥我是没有资格陪着你们去了,但我还是有几句话要嘱咐方老弟。

你这个人,是能沉得住气、稳得住脚、拿得定主意的人,虽然我们三人中你最年轻,但是我对你很放心。可是项成贤这厮,还是太蠢了!出门在外颇令人不放心,方老弟你要多多照看才是!”

方应物哭笑不得,而项成贤则是一张脸扭成麻花似的,被说得既感动又郁闷。

却说乡试榜出来了,立刻引起了全杭州城甚至全省的热议。可以说,每三年一度的乡试几乎就是本省最大的事件之一,在省内影响力甚至比会试还大。

众人除了议论自己的亲朋好友、本县名人外,议论最多的自然是榜上排名最靠前的五经魁首。如果说京城殿试后最受瞩目的是三鼎甲,那么乡试后最受瞩目的就是五魁首了。

在这酒楼里,不管是有关还是无关的人,谈论的无一不是乡试榜。

有人得意洋洋地高声道:“前两名我都见过的,那解元李旻博闻强记,才华横溢,而王华则是家学渊源,过目不忘。两人都称得上大才子,能占得前两名,实在是名至实归!”

“你们知道么?听说李解元乃是当年于公的亲孙子,当初于家罹难,一个有身孕的小妾逃了出来,又嫁给了李家人……”

杭州城人嘴里这位当年于公,只能是大名臣、钱塘人于谦了。于谦只有一子,但这个儿子没有再生出儿子,所以于谦没有血脉后人。这一直是父老乡亲们的遗憾,编出各种故事也在情理之中。

旁边有人嗤声嘲笑道:“这榜前两名有什么看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也就你这门外汉才会看个低水平热闹,谁不知道解元是有才华的,还用你说么?至于说李解元是于公的血脉后人,更是无稽之谈!其实这榜的看点在第三名!”

先前说话的人在大庭广众下被嘲笑,脸面上挂不住,扭着笑话他的人作势要撕扯,“你若说不出个一二三,我便豁出去这张脸皮不要,也要和你理论理论!”

被扭住的人怡然不惧:“李王两人在如今这三十六七的岁数才中举,放眼将来,更不知道到哪一年才能中进士。而且如果不能中三鼎甲,那前途就实在有限,毕竟年纪在那里摆着,以后运气再好也得四十岁左右才能进官场,能有多大前程?

相比之下,这第三名方应物反而更耀眼,稍微懂门道的人都看得出,这才是真正的看点!”

周边众人都被带动得陷入了沉思,感觉很有道理。这人环视一圈,继续说:“方应物今年才十八岁就已经中了举,自本朝科举取士以来十分少有,他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进一步向上冲击,能走多远也说不好。

更别忘了他还有个正当盛年、同样潜力无穷的父亲,那方翰林年纪也不过三十三岁,就已经是翰林身份,父子齐心无往不利!而且我还听说,方应物的授业老师是商相公,这是一般人能比的么?”

最早高谈阔论的人不知不觉松开了手,他不能不承认,对方说的有道理,自己被嘲笑也是活该。解元李旻和第二名王华两个老帮菜,哪比得上第三名方应物少年高中?

方应物和洪、项两人也不知不觉停住了谈话,听起别人议论。听到这里,洪松再次举起酒杯:“为了前途无限好的方贤弟满杯!”

第二百五十章 神童的黄金时代

科举成绩出来后,中试士子首先面临的是什么?以前方应物或许没有想太多,但现在知道了,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无数酒宴。

除去各种私人宴会不提,连官方都会举办宴会庆贺,例如乡试后有鹿鸣宴,殿试后有名气更大的琼林宴。

其中这鹿鸣宴按照传统,定在乡试放榜后的次日举行,地点一般都在府学明伦堂,毕竟能同时容纳一百多人的地方并不多。

放榜当夜,方应物和项成贤将醉到不省人事的洪松送回住处,长长的吐了口气。在自己正得意的时候,与失意的朋友一起喝酒,的确是个很痛苦的事情。两人互相道过喜,便约定好明天早晨一起去参加鹿鸣宴。

一夜无话,唯有云雨……方应物一反等待放榜那几天半死不活的状态,兴致勃勃地拉着小妾兰姐儿连战两场,才稍稍将亢奋发泄出来沉沉睡去。

到了次日天亮,王英叫醒方应物,两人洗漱完毕便出门了。等会合了项成贤,又一同来到府学。

这时候,只见得府学中张灯结彩、披红挂绿,一派喜庆气象。确实也是,在整个乡试前后的过程中,鹿鸣宴可以称得上是最喜庆的时候。

首先,到这里的人都是春风得意之人,聚集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就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没人在这里大煞风景。

第二,这些新进举人也不会傻到真以为人到这里来,仅仅是为了吃吃喝喝。可以肯定,今天是绝对吃不好、喝不好的。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大家互相认师生、认同年、认同门才是正经事情,这种场面自然要欢声笑语、如沐春风。

中了举人,就算从士子变成了缙绅,座师和同年自然就是由科举带来的人脉,这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关系网之一。

方应物才走到明伦堂外,便被团团围住了,很多人上来与他打招呼。作为今科公认的最有潜力之人,得到这种待遇实属正常,连方应物本人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年龄是个宝这句话决非空言,无论在科举上还是在官场上,年轻就是实实在在的资本。在大明朝,很有神童崇拜现象,越年轻越受追捧,十八岁中举虽然算不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也是极少有了,难怪众人推崇。

众人围着方应物,议论自然也少不了,有非常熟悉掌故的人说:“少年高中本来罕有,但本朝真是人才辈出,这些年却冒出好几个,实在是令人赞叹。

成化七年四川乡试,有个叫杨廷和的少年,十二岁便中举,后来成化十四年中进士;成化三年湖广乡试,有个叫杨一清的年仅十四岁也中了举,后来又于成化八年中进士,实在是一时美谈。

而在上一科成化十三年的广西乡试,有个叫蒋冕的少年,十五岁便中解元,前途也不可限量哪!此外还有京师的李东阳,在天顺八年时,十八岁便高中进士,也是名闻天下。

如今我浙省又有了方同年少年高中,吾辈实在与有荣焉!若方同年明年连登黄甲,那可就再一次大涨吾辈脸面!”

又有人插嘴道:“方同年虽然中举的年纪不如那几人,但也很出众了,足以并列其中,传名天下。”

还有个老举人摇头晃脑地叹道:“吾皇圣明,我辈躬逢盛世,这才有少年英才辈出的盛况。”

方应物心里哭笑不得,熟知未来的他即便脸皮再厚,也喜欢名声,但此时却感到实在当不起大家的崇拜,被吹捧的实在有点过。

李东阳、杨廷和、杨一清、蒋冕,这几位无一不是少年早慧的天才神童型人物,而且将来有个共同点,都当过首辅……而他方应物的未来还不知道在哪呢。

可惜这个纠结只有他自己明白,方应物面上只能谦逊地笑笑,连声道:“诸位同年前辈谬赞了!叫小子我无地自容!”

不过方应物心里还是暗暗赞了一句,这里不愧都是能中举的人才,确实都很出色。同样是议论自己中举,谈吐水平比自己昨天在酒楼里听到的那些鄙俗议论,水准不知高了多少倍。

说起方应物这个十八岁举人,若放在其他年代里,肯定是很醒目的存在。但在诡异的成化朝,却不那么刺眼了,比他还神奇的人似乎很有比比皆是的感觉。

成化年间确实也盛产科举神童,大明朝有名的科举神童只怕一大半都出现在成化朝。一个接一个的不停冒头,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在三年后还会出现一个十六岁的江西解元费宏,并在二十岁时中状元,最后也当过首辅。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成化年间产生了无数年纪轻轻便位列中枢、在漫长的日子里熬成三朝甚至四朝元老的大佬,几乎垄断了未来几十年内的内阁位置。

今后的四五十年里,从弘治、正德朝一直到嘉靖朝初年,首辅差不多都是成化年间冒头的——

十八岁中进士的李东阳,二十六岁中状元的谢迁,二十五岁中进士的梁储,十九岁中进士的杨廷和,十八岁中进士的杨一清,十六岁解元二十岁状元的费宏,十三岁解元二十三岁进士的蒋冕。

以上这个阵容就是大明成化之后的首辅序列,所以成化朝的神童堪称是含金量十足的黄金一代,甚至说成超白金一代也不为过。

与这么多真正的神童成了同时代人物,至少已经开始被人如数家珍地并列起来,不知道这是新鲜举人方应物的幸运还是不幸……

方应物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在京城为了救父亲四处奔波时,曾经进过一次翰林院,情急之下为了抬举父亲便对着一群翰林大加嘲讽,李东阳杨廷和谢迁这几位不会就在那群人里罢?

闲话不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的地方热了就有另外的地方冷。方应物这边大热,有人那边就显得冷清了,比如解元李旻那边。

李解元才华很高,为人本性也不坏,但却是个有几分狂傲性格的人。这次他中了解元,正常情况下本该是最耀眼的人,但风头却都让少年高中的方应物抢走了。

虽然李解元内心不见得稀罕这帮俗人的庸俗吹捧,但还是有些不爽,三十七岁的解元就这么不受热捧么?

第二百五十一章 有比较才有差距

方应物正与周围一圈人谈笑风生,一边纠结着一边享受着。这个圈子与过往不同,若说以前的交游还是偏向潜力型的年轻人圈子,那么这个圈子就算是成功人士圈子了,平均年纪明显也偏大。

忽的方应物看到人群分开一条通道,从外面走进一人到了他身前,瞧去三四十的岁数,白面长须,目光有神。

方应物虽然不认识此人,但从旁人小声议论中听到了“解元”两个字,立刻就知道这是今科解元李旻了。

李解元对方应物见礼道:“听说方同年治春秋,得到过大宗师赞语,在下欲请教一二……”

方应物又不是不通世故的书呆子,心里十分明白,大概是李解元自觉受到了冷遇,面子上过不去,便要从自己这里找回面子来。

其实也不完全算是冷遇,解元毕竟是解元,李旻身边还是有一些人的,但是与方应物这边的热度相比,李解元这里实在称不上热闹。

方应物没有犹豫不决,很果断地开口答道:“吾辈读书人所学为何?匡扶社稷,辅佐君王,安邦定国,经世济用而已,而不是口舌之辩。在下一般不轻易与人谈经论典,做那寻章摘句老雕虫之人。”

方应物这算是毫不留余地的拒绝了。开玩笑,李旻也是史书上留过名字的解元加状元,与他辩经这种事打死也不能干。

他这一句话,噎得才高八斗的李解元无语,要驳斥也无从说起。相同的话在不同的环境下,或者由不同的人说出来,就会有不同的感觉。

这里的人都是精英,没有傻子。谁都听得出来,方应物这个回答在一般情况下,本该是心虚逃避、懦弱怯战的虚张声势之词。

匡扶社稷、安邦定国这种空虚无实际内容的大话、套话拿出来,也不怕旁人笑掉大牙。

但方应物与众不同,他是号称“曾献太平策”的人,乡试之前就声名鹊起,众人大多都耳闻过方应物献策平靖北边的光辉事迹,连鞑虏酋首挂掉的事情据说都与方应物有关(方应物表示真的与他关系不大但朝廷硬要安在他头上所以实在没办法)。

事实摆在这里,安邦定国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