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 >

第286章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第286章

小说: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中原一地的正好聚集了大多数的士人。

这些士人其中不乏敢于直言且真知灼见之士,他们一个个上疏正义直言,反对议和。

其中一人叫郑莰的言辞犀利,在上疏中暗自讥讽赵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但赵构显然已经铁了心了,命人将郑莰处斩,并且利用主和派的权势令掌管大理寺的勾龙如渊收集魏云罪行,将他贬至岭南为官。

此事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宋太祖皇帝曾有遗训:不杀士大夫。于上书言事者。

当年赵构为一己之私,擅杀太学生陈东和布衣士子欧阳澈已经引起了士人不满。此刻又杀郑莰,登时引起了一场政治舆论上的动乱。

朝堂上无日不吵,几乎成了菜市场。

这一切的一切,都通过各种手段传到罗腾飞等人的耳中。

史浩急不可耐,怒道:“官家怎如此糊涂,这金国虎狼,又岂是一纸盟约可以限定的了的?还有我朝太祖有令:不杀士大夫,于上书言事者。在多年前官家已经破了一次规矩,为何如今还要如此?”

史浩虽然加入罗家军,但是心却如虞允文当初一样,向着大宋,故而还不能归为真正的罗家军。

听史浩如此抱怨,虞允文讥讽道:“官家这是想快刀斩乱麻,他想通过雷霆手段,镇压住不平者,让议和能够顺利经行。但他显然低估了此次事态的严重性,这关系到大宋的存亡,李相以及一干主战派是不允许此事发生的。”

薛弼道:“相公,此刻你也应该表态了。”

罗腾飞点了点头,沉声道:“明日我便上朝,力劝若官家收回成命。官家若还一意孤行的话,那老子便弃官不干了。这个位子。谁爱干谁干去。”

罗腾飞心中也起了火,他早知因为杨瑛的缘故,赵构会将矛头指向于他,但他没有料到赵构竟然会再度提起议和一事。

这议和,便意味着向金国妥协,议和便意味着将汉人的尊严丢弃在金人的面前,任由他们践踏。

这是罗腾飞万万不想看到的局面,所以在多年前的议和时,罗腾飞会采取血腥手段来制止议和的发生。

面对又一次的议和,罗腾飞已经受够了赵构的懦弱,若不能劝止赵构放弃议和。

罗腾飞已然决定起兵造反。

虽然他知道此时此刻并非起兵的时机。但是若等到汉人尊严受到践踏以后再行起兵,那又有何意?

史浩惊诧的望着罗腾飞,叫了一声:“相公!”

罗腾飞斩钉截铁的喝道:“我知你想说什么,但金狗在我大宋犯下累累罪行,罄竹难书。我罗腾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同意跟金狗议和。”

史浩深深看了罗腾飞一眼,叹道:“若官家有相公这等气魄,何愁大事不成。”

翌日朝会时,罗腾飞罕见的出现在了垂拱殿的偏房中。

这垂拱殿是皇帝早朝之所,依照规定皇帝未达之前,文武百官不得进入垂拱殿。故而垂拱殿旁边设有一处偏房,专门用来给文武百官等候休息用的。

随着罗腾飞的出现,主战派、主和派都各存心思。

罗腾飞见李纲坐在右手方的椅子上闭目养神,大步走了过去,在他身旁坐了下来,低声道:“李相公,如今朝堂上的形势如何?”

李纲见来人竟是罗腾飞,摇了摇头,长叹道:“形势堪忧,但太尉大人放心。我李纲纵然一死,也要制止此事发生。”李纲神情肃然,言语中竟然有一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

这时传来了太监那鸭公嗓子的尖利叫声:“群臣早朝!”

李纲长身而起与权知枢密院事沈与求、吏部尚书李光互望了一眼,各自点了点头。

突然,李纲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低声道:“罗太尉,若我等今日有任何异样,还望您能够誓死卫我大宋边境,保我大宋不在受外寇欺凌。”

罗腾飞惊愕的瞪大了双眼,在宋朝文武分家,向来不和。哪怕是同党之人,也不会有很深的交往。他跟李纲并无旧恶,但也无过多交往。

如今李纲贵为当朝副相,却对他称以“您”这尊称,实在有些不寻常。

他正欲询问,李纲已经走出了偏房走进了垂拱殿。

罗腾飞只能将疑问留在心中,走进了垂拱殿。

文武大臣依位站立,随即便是千篇一律的繁文缛节。

赵构高居龙椅上。第一眼便瞧见了堂上的罗腾飞。

罗腾飞本来身高就是鹤立鸡群,加上他官居一品太尉,站在第一排,文武百官之前,更是引人注意了。

赵构指着右手旁一叠的奏折,肃然道:“这一些全部都是关于是否议和的奏章,此事朕早已说过,朕早已决定下来,诸卿无需再议了。”

无需再议?

罗腾飞想不到赵构如此坚决,他正欲开口李纲已经走了出来,跪伏在地,哭求道:“皇上,臣冒死直谏。我大宋至开国以来,历代帝王无不以仁孝治国,面对外寇,积极迎战,取得了辉煌战果。盛极一时的大辽,因我真宗皇帝亲临澶州指挥作战大胜辽军,射杀敌大将萧挞凛,迫使辽圣宗耶律隆绪以及萧太后服输,认为我大宋兄,定下澶渊之盟。后西夏立国,虎视我关中一地,我大宋仁宗皇帝任用贤人命文正公挂帅,最终取得胜利,迫使西夏向我大宋称臣。我朝虽然强敌环绕,但却从来没有主动向贼寇妥协惯例,使我大宋成为各国仰慕的天朝大国。但这一切的一切,皆被金贼毁灭。金贼辱我帝王,杀的百姓,毁我家园,掘我朝祖宗灵位,种种恶行,无一不是奇耻大辱。如今形势正好,我朝数破贼寇以收复失地,正是扩大战果还我河山,血洗国耻之际。臣恳请皇上收回成命,以伐金为己任。”

这时,权知枢密院事沈与求走了出来:“皇上,靖康一役,我大宋君王后妃受辱,这绝非一般的失败,而是国耻。是一个国家的耻辱,是一个民族的耻辱。国耻岂能忘却,国耻岂能不报?”

吏部尚书李光也走了出来,悲求道:“皇上,金国残暴,同禽兽无异,这禽兽岂讲信义?与金国和谈,等同自取灭亡,请皇上三思啊!”

三人见赵构不为所动,李纲突然叫道:“希望皇上能记我言,如此老臣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他突然怒目圆瞪“碰”的一声,一头撞向了垂拱殿内的盘龙柱上。

异变突发!

赵构、罗腾飞以及满朝文武一个个都呆立当场。

任谁也没有想到李纲会选择如此极端的一条路。

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沈与求、李光也一起道:“希望皇上能够近贤臣,远小人,任用贤相,选择能将,以收复故土,血洗国耻为己任,如此我等死也瞑目。”

他们不由分说,竟也一同撞在了盘龙柱上。

罗腾飞欲上前阻拦,但他心神都在李纲身上,全然不察沈与求、李光的意图,待发觉时为时已晚,仅仅只是抓下了李光的一块衣袖。

罗腾飞呆呆的看着手中破碎的衣袖:这是官服用的是上等的布匹,如今却撕裂了。可见李光这一撞用上了所有的力量,不然以他的力气是没有可能拉不住李光的。

静,静,静!

垂拱殿内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听不见了。

刺鼻的血腥味逐渐飘散,李纲、沈与求、李光三人的尸体四周已经被鲜血染红,三人的血汇集在了一起,向四处蔓延。

赵构呆呆的看着这一幕,脸色苍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王次翁等主和派的人物也是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主战派的人物也是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罗腾飞见惯了沙场上的生死,是他们之中最先反应过来的人。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李纲那句话的含义,李纲、沈与求、李光他们三人今日上朝便压根没有想过能够活着离开这垂拱殿。

虽然他们三人是老顽固,但这份报国、爱国之心,却是天地可鉴。

罗腾飞最敬重的便是这些拥有铮铮傲骨的文人,由衷的,发自内心的对着三人深深一拜。

第四部 雄鹰展翅 第十七章 臣有计,可杀罗腾飞

第十七章 臣有计,可杀罗腾飞

李纲、沈与求、李光三人冒死直谏。最后撞死于垂拱殿上,以死明志。

此事如晴天中的霹雳,震响四方。

宋朝最让人值得称赞的便是对于文臣的宽松,对于言事者的放任。即便是平民百姓也可当街议论国事,且不会受到任何的责难,更加别说是谏官以及各类大臣。

有一些刚直不阿的大臣甚至将唾沫星子喷射到皇帝的脸上,皇帝也不敢制止大臣闭嘴。

可是这一切到了赵构这里,立刻便了摸样。

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为人洒脱不拘,不肯居于人下,不在意自己的贫寒低贱。蔡京、王黼当时用事专权,人们不敢指责,只有陈东无所隐讳忌讳,公开叱责他们奸佞误国,后来以贡士进入太学。

宋钦宗即位后,陈东上书除六贼,言道:“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此举得到所有官员认同,为祸大宋的六贼,五死一贬,陈东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在金兵南下时,陈东再次上书要求赵构罢免黄潜善、汪伯彦,不图进取的将领予以治罪,来振作士气。但赵构不敢抗金,又怕陈东招集士人反他,将陈东与欧阳澈一起斩杀于集市上。

此举首次破了宋太祖赵匡胤不杀士人,不杀上书言事者的规矩。

此事当时便引起了一阵动乱,但因金兵南下在即,以逃难为上,此事事态并未扩大。后来也因时间流逝而不了了之。

可如今赵构议和信念坚定,又杀不服言事者郑莰,使得旧事重提。这一件事还没有了结,李纲、沈与求、李光三人撞死垂拱殿以死明志之事又度发生。

以死明志,此事莫说是在政令宽松的宋朝,即便是法令严苛的秦朝,即便是华夏千百年的历史中也为数不多。

他们三人之死,更是将士人的情绪推向了巅峰,造成了大宋有史以来第一次文人暴动。

数千名士人学子聚集在皇宫门口,展开了规模盛大的游行示威。

赵宋王朝的颜面已经随着赵构的愚蠢而消失殆尽了。

事态发展至今日这个地步,谁也无法预料。

赵构给这些士人学子搞得焦头烂额,虽然他贵为皇帝。但是在这种形势下面对一个个情绪激动的士人学子,他是赶不得,也杀不得,只能急在心头。

王次翁、勾龙如渊等等主和派的大臣如今压根不敢走出皇宫,生怕给一个个群情激奋的士人学子个给活剥生吞了。

当然面对这种情况的发生,高兴者自然是有的。

罗腾飞便是其中之一,对于他来说这大宋越乱,越失民心,他起义成功的机会也将越大。

虽然在这种形势之下,但赵构依旧坚持最后一道防线,坚决议和。

罗腾飞在虞允文的意见一下,上书辞官:“在奏章上直言不讳道:‘臣为大宋血战百场,一心所想只为血洗国耻,收复河山,让我千万大宋百姓能够挺起胸膛做人,不受外寇欺凌。如今天子,无视国耻,不念北地受难父母兄弟,安于现状。臣痛心疾首,誓死不从。若皇上不知悔改,臣将弃官北上。加入北方义军,誓于金贼对抗到底。’”

若是以往,罗腾飞这一番话可视为叛国。

因为赵构一只以来都不承认北方义军是他大宋的义军,但这时是非常之刻,罗腾飞这份奏章正好体现了他那坚定的抗金决心以及意志,那种不畏强权,一心为大宋雪耻的无畏作风,跟赵构的懦弱胆小,又一次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事尚未完结,在罗腾飞之后,岳飞也上疏力劝赵构放弃议和,也在信中表示若赵构一意孤行,他亦将弃官不干。又过不久,韩世忠也上书官家。此刻他一改以往软弱,愿意跟随罗腾飞、岳飞共同进退。

与此同时,响应的还有镇守四川的吴璘。

面对这一切,赵构终于坐不住了。

如今议和未成,掌握大宋七成兵马的四员镇边大将却都表达了辞职的意思,事态的愈发严重。

见赵构神态动摇,王次翁苦求道:“皇上,你且看看。这一个个大将都嚣张成什么样子了?他们尽然联合起来同时向皇上发难,逼迫威胁皇上,此风不可长啊!”

赵构怒道:“朕何尝不知?若有可能,朕此时此刻便想收了他们的兵权。可如今大局未定,失去了罗、韩、岳、吴四将,金兵复来朕又如何抵挡。”

王次翁无言以对。

赵构怒道:“这都怨你,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使得那些学子士人怨朕不说,连诸大将也对朕有了怨言。”

王次翁满腔委屈。却也无从哭诉。更知赵构喜怒无常,此刻反驳更会另他动怒,只能唯唯应诺。

其实他们心思不可谓不妙,但惟独算漏了李纲等人会采用这种极端的方法来劝说赵构,使得事态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赵构也知动怒无异,平复了心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