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 >

第284章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第284章

小说: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浩坦然一笑道:“未曾一见,但能让京中横行无忌的恶少如此忌惮的当今世上除罗太尉外,当世别无他人了。”

罗腾飞“哈哈”一笑,道:“这是不假,我最好管闲事。那些依仗祖辈势力,游手好闲的家伙最让人看不惯。既然他们的老子娘舍不得管教他们,那我只好代劳了。”

他说得随意,丝毫未将满朝的文武大臣看在眼底。

四周围观百姓见罗腾飞大驾,听他豪言,相继叫好,一个个都热情的作揖问好。

罗腾飞给他们弄得怪不好意思的,忙道:“你们也别如此了。我就出来转转。若大街上的人,人人如此,我以后便不敢出门了。”

四方百姓以及一个有志之士善意的笑了笑,也未为难,四散了开去。

罗腾飞对史浩道:“你小子有骨气,我喜欢。能够不为金钱折腰,且有心帮助穷苦人家,比之那些趋炎附势,自诩风流的雅士强上百倍。你来京是为了考取功名的吧,我看好你,你若为官。一定会是个好官。”

罗腾飞在宋朝混了这么多年,对于认人识人也自有一套方略。这史浩言行举止,沉着得体,自食其力,且不为金钱折腰。面对众人围观,他并不以自己穷困为耻,反而坦然自若的说自己以给百姓写家书为生,显示出了良好的心态,这种人绝非等闲之辈。

除了有些锋芒毕露的傲骨以外,史浩的表见可谓天衣无缝,让人欣赏。

史浩自信道:“谢太尉大人吉言,史浩虽然不才,但也愿如文正公一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下百姓谋求福祉。”

文正公!

罗腾飞惊奇的看了史浩一眼,心道:“这家伙好大的口气!”

文正公,真名为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所以称之为文正公。

范仲淹虽是一介书生,但文能治国,武能定邦,当年西夏建国,李元昊北伐大宋,大宋不敌,范仲淹临危挂帅,坐镇西北,短短年余提拔出了狄青、种世衡等有勇有谋的将领,最终为大宋赢得了胜利,最后更是官拜参知政事,大宋副相,在宋朝是一个出将入相的绝顶人物。

史浩自比范文正,这口气以不是一般的大了。

此人若不是一个狂妄自大的疯子,便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奇才。

罗腾飞道:“好气魄,那我期待你在会试中的表现。”

史浩自信道:“太尉大人等着吧,区区会试对我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此次科举我史浩必为头名状元。”

罗腾飞还是初次遇到如狂妄之人,笑道:“听你这话似乎有些不将天下士子看在眼底了。”

史浩摇头道:“并非我史浩不将天下士子看在眼底,而是我对我之能,之才,以及对我这二十余年的用功,充满了自信。”

罗腾飞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便等待你的好消息了,状元郎!”

见罗腾飞打算离去,史浩道:“太尉大人,若蒙不弃,可否收下在下的赠礼?”

罗腾飞没有说话,只是意外的看着史浩,怀疑是否自己看错了,这家伙跟趋炎附势的小人没有两样。

史浩心知罗腾飞误会,也不解释,只是慎重的从包里拿出一卷卷轴,平摊在桌上,提笔蘸磨自上而下,写了八个字:“民之所依,国之栋梁!”随即取出自己的印章在下尾盖上了印记。

吹干墨迹,史浩双手将卷轴递上道:“我大宋有今日,太尉大人功居第一,史浩身为大宋子民,无以为报,只有献上自己最拿手的书法,献于太尉。”

罗腾飞不动声色的接过卷轴,道:“这字我收下了,但我希望你这番话是真心实意,而非趋炎附势。我等你高中的好消息!”

罗腾飞此时此刻也不知史浩送他这份礼是真心,还是假意,但已然将这人记在了心底。

在街上逛了逛,无聊更显,索性赶往了阳武县罗家军军营。

走进大帐,虞允文、薛弼正围绕着案几商议着什么。

自从罗腾飞交出淮南西路以及南京南路的控制权后,虞允文亦无用继续为政务操劳,日夜跟薛弼一起处理军中军务,闲暇之时,还能书写绘画,陶冶情操,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的。

见罗腾飞进来,虞允文、薛弼一起上前问好。

罗腾飞坐上主位,笑问他们在商议什么事情。

虞允文笑道:“一些军中琐事,相公听了会闲烦的。”

“那就别说了!”罗腾飞赶忙不让他们说下去。他向来小事迷糊,大事不含糊。对于一些琐事,他听得头疼,正因为知道他这个脾性,虞允文、薛弼对于一些不重要的事情都是自己处理,不会向罗腾飞通报的。

罗腾飞看了一眼手中的卷轴,笑道:“既然是琐事,那先放一放。今日我得到了一幅字,你们是行家,帮我鉴赏一番。”

他将卷轴递了出去。

虞允文、薛弼各自惊疑,这罗腾飞向来不喜书画,诗词歌赋等文人的玩意,今日让他们鉴赏书法,就如太阳从西边出来一样稀奇。

虞允文先一步接过了卷轴,解开绳结,至上而下拉开卷轴,口中惊疑的叫出声来:“好字!此字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有北方魏碑之风,但用笔时婉雅秀逸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隐隐又有南方书法之气度。此人必然精通南北书法,通过不断磨练,将南北书法混合一体,自成一派,好字,好字,此字风格自成一派,不亚于唐朝的欧颜柳啊!”

薛弼也是一脸的赞叹:“彬甫一语中的,想不到我大宋竟有这等书法能手。相公,这位先生何在,薛弼定然前去拜访。”

虞允文也凝神静听,似乎也有此意。

罗腾飞目瞪口呆,不就是八个字嘛,值得如此劳师动众,他从虞允文手中拿回卷轴,左看右看也看倒着看,也不出个所以然来。

虞允文解释道:“自东晋以后,南北分裂,是为南北朝,书法一道,也因此分为了南北两派,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此人却将南北派的书法融合,自成一派,实在难得……”

“好了,够了!”见虞允文还待要说,罗腾飞连忙让他打住,摇头道:“这无聊的东西,我才不想知道这么清楚。不过,你们还是别打扰他了,这人叫史浩,年纪不过三十几是上京应举的士子,不久即将会试,让他好好考吧,此人可以放下了狂言,说新科状元非他莫属。”

罗腾飞随即将今日的经过详细的告诉了虞允文、薛弼两人。

虞允文笑道:“观其字,辨其人。此字书法,刚劲有力,却又不失柔和,定然是一位难得的人才。相公欲成大事,这类人才,必不可少,相公切勿错过了。”

罗腾飞点了点头道:“虞先生说的极是,虽然不能肯定这家伙是否有真才实学,但宁错过,不放过,便劳烦薛先生多多留意这次科举的动向了。”

五月十日,这一天正是会试放榜之日。

罗腾飞意外的记起史浩这么一个人物,不急不缓的来到了礼部堂前,这里是放榜的地方。

罗腾飞来的时候礼部已经放榜,数千学子聚集在礼部堂前,有的暗自垂泪,有的却放声大笑,各种表情,千奇百态,应有尽有。

罗腾飞依仗身躯便利,强挤到了榜前,眺望上去,这名单上的第一位正是史浩,他会试第一名的成绩得到了殿试的资格。

这时,罗腾飞余光在人群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眺望而去,正是史浩。

恰好史浩也看见了他,微微一笑,点头示意,然后转身离去。

这时,罗腾飞也在人群中发现了许多认识的大臣,他们的身旁围着一群士子,一个个都带着和善的面孔,跟士子交谈。

这个时候,正是朝中大臣招募门生,赚取政治资本的时候,所以这些人专盯这榜上有名的人物下手,以便扩大实力。

罗腾飞摇了摇头也离去了,这些个大臣除了谋取私利,没有几个是真心为国的。

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什么样的主人什么样的狗。

罗腾飞将这些人记在心底,若日后自己真的把持住了朝政,这些毒瘤他一个不剩的将他们全部除去。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史浩,显然不是跟他们一路了。

本来他高居第一名会元,是最有机会得到状元头衔的人物。这状元门生,朝中大臣谁不想要。可史浩却离开了这乌烟瘴气的地方,俨如是淤泥中的荷花,并未让这昏暗的朝堂给污染了。

来到军营,罗腾飞将史浩高中会元一事,告诉了虞允文、薛弼。

虞允文、薛弼同时笑道:“以史兄之才学,若官家能够准确对待,新科状元非他莫属,区区会元,不值一提。”

罗腾飞怔了怔,苦笑道:“你们已经见过他了?”

虞允文道:“相公勿怪,我等皆喜欢书法,而史兄此道,可为我等之师,我二人那里忍受的住。早在前些日子,便拜师学艺去了。”

罗腾飞见虞允文、薛弼都对史浩信心十足,也相信他将不负众望。

又过十日,期待已久的殿试结果也出来了。

他们所期盼的史浩非但不是状元,便连进士也没有考上。

第四部 雄鹰展翅 第十五章 知其才,不敢用

第十五章 知其才,不敢用

牟驼冈寂静禅院。

虞允文受到了王庶的邀请。代替罗腾飞来到了寂静禅院。

王庶见来人竟然是自己的徒弟,不由一怔。

虞允文对王庶深深作揖,行了师礼后,方才道:“相公有事外出,一时无法来见。允文怕延误了大事,代相公一行。”

虞允文虽然不知道王庶跟罗腾飞之间的关系,但也知王庶心向罗腾飞,虽然是赵构的心腹,但实际上却是给罗腾飞办事的。

王庶让虞允文坐下深深的看着自己的这位爱徒,笑道:“多年不见,彬甫成熟了不少啊!”

虞允文道:“这还得谢师尊当年的决定,若非身在相公麾下,允文相信自己所得远不如今时今日。”

王庶也想起了当时的情景,自己一身用谋却无人赏识,罗腾飞是当时唯一一个敢用他谋之人。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在王庶眼中却非同一般,有种遇上了伯乐之感。

王庶笑道:“当初我见罗相公看似莽撞,却有大智慧,身旁所差便是一位能为他处理琐事,出谋划策之人,感念彬甫才智过人。但无处事经验,让你追随罗相公正是最好的成长经历。但想不到时过境迁,短短数年,竟会成为今日这番景象。”

王庶从容一笑道:“好了,我们闲事休提。今日我找相公实为关系日后相公发展大计而来。”

虞允文凝神静听。

王庶说的如此严肃,虞允文知他想说的绝非小事。

王庶道:“欲成大事,必争人才。今日我便要向相公举荐一人,此人才策谋略,皆算当世翘楚,而且又精于治世之法,晓进退之道。即是难得的谋士,也可为治世能臣。相公若能得他相助,无疑是如虎添翼,平得十万雄狮。”

虞允文露出狂喜之色,忙问王庶:“是何许人也,尽能得如恩师如此称赞。”

王庶一字一句,肃然道:“当今会元明州鄞县人史浩。”

听得史浩之名,虞允文神秘一笑,问道:“史浩此人我听说过,他以凌驾其他学子的优异成绩取得了会试第一。但在殿试中却没了风声,直接落选连进士也没有中一个,令人好生奇怪。”

王庶冷笑道:“史浩在殿试中不是没了风声,而是大出风头。不是直接落选,而是无人敢用。若我是此届殿试主考,新科状元非史浩莫属。”

虞允文好奇的看着王庶,他心底已经认可了史浩之才,相信史浩纵然不是新科状元进士及第。但也至少是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不可能连进士也算不上。

他心中此事必有猫腻,但不知问题所在。

因为这殿试是由赵构亲自在殿廷上对会试上榜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赵构虽非明主,但也算不得庸主,在于人才一事上还是很看重的,不然也不会提拔毫无出身的罗腾飞、岳飞了。他应该不至于错过史浩这人才吧!

王庶解释道:“官家在殿试上问上榜的贡士如何才能使得国家强大。史浩当即便说:‘首先是国君圣明,使得百姓与君王一心。其次是以能够辅助君王的贤臣为相,治理天下,使得国家富强。再次选择勇敢、智慧、严格的人为大将,统御军马,抵御外寇,开疆扩土。’”

虞允文点了点头,这一番话史浩说的极为漂亮,但这一些都是人人都晓得,人人都会说的大道理,不值一提,应该还有下文。

王庶道:“接下来史浩的一番话可便造成轰动了,当时我也在场,记得他是如此说的:‘当然。这一切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废话。便拿我大宋来说,我朝虽然日渐兴旺,但依旧存在诸多弊端。首先需点明官吏升降制度,我朝最大的弊端之一正是升降制度不明。升降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