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之逍遥王爷 >

第359章

大唐之逍遥王爷-第359章

小说: 大唐之逍遥王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臣们心中暗呼还好,原来太子殿下心中早就已经决定了。所以,无论是否有人反对,太子都会那么做,那跳出来还有什么意义?只不过,李昂这家伙注定要杯具了。不仅跳出来,还借用了圣人的一番话,想来已经被太子给惦记上了。

“世民,为兄也知道你是关心秀宁。但是,关心并非是像圈养鸟儿一般,将她关在笼子里。没有了zì yóu,即使给她再奢华、高贵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只要活着开心,这一切就足够了。为了实现秀宁的梦想,即使是被千夫所指,吾又有何惧?当然,世民你要是有什么梦想,为兄一样会为你这么做。”

李世民沉默着低下了头,脸上的神情却是淡淡然,让人看不出他心中在想些什么。

李建成说的那一番话,或许很多大臣会嗤之以鼻。既然太子你问秦王殿下梦想是什么,那你敢不敢把太子的位置让出来?

大臣们不相信,但是至少坐在龙椅上的李渊明白,李建成说的话都是发自他的内心。

至于说太子之位,李建成又何曾在乎过?他做的这些事,还有对李世民说的这些话,不都是为了李世民日后登基做准备?

所以,李渊明白,无论到了何时,李建成都是他心中最优秀的儿子。

“皇兄,世民明白了!”

李世民蓦然抬头,脸上挂着笑容,微笑着说到:“皇兄,或许你说的对。一直以来,世民都很自私。就像曾经秀宁的婚事,世民想的是有助于我们李家事业,从而选择巨富柴家。然而,当时世民却是不曾想到秀宁她喜不喜欢。若非皇兄制止,也许秀宁现在一定过的会不开心。”

“二哥…”

李秀宁秀眸之中噙着泪水,哽咽着喊到。

“秀宁,让二哥把话说完。”李世民同样制止了想要发言的李秀宁,自嘲一笑,道:“这一次,二哥还是那么的自私。害怕让你担任主帅,会让人耻笑我大唐帝国,所以又没有照顾到你的想法。大哥说的对,其实只要你过的开心,以我们大唐帝国的实力,又何必在乎那么多呢?所以,以后只要是秀宁你喜欢的,二哥都会和大哥一样支持你,只要你开心就好。”

“大哥,二哥,我也一样!”

李元吉也跳出来喊了一句。

“嗯!”

至于这一个嗓音,自然是苟于言笑的李元霸发出的。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五八章 没有悬念的继承者

“既然没人反对,那么征讨突厥右路军主帅,便由平阳长公主李秀宁担任。”

“谢父皇,儿臣必定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李秀宁上前一步,接下这个李建成为自己力争来的主帅之位。

同时,她的心中默默念叨着:大哥,秀宁必定不会让你失望。

“长公主这个称号难免不利于号令军中,这样吧,朕暂且任命长公主为右武卫大将军,需要什么人帮助,你就直接找太子就可以了。”

“儿臣遵命!”

李秀宁喜滋滋的领命退下,至于要挑选一个帮助的人,她也早就定好目标了。不用说,自然是李建成的红颜,原本的瓦岗军师…沈落雁是也!

“那么,最后就来商量一下,主战场的主帅应当由谁担任。”

三军统帅由刘弘基这个武官系列的大佬担任,但是他的存在却是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因此,说来真正重要的就是这个主战场的主帅。

虽然说最大的是刘弘基这个统帅,而真正具有战略意义的却是这个主战场的主帅。至于左右二路大军,则是与主战场遥相呼应,协从左右两翼,形成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大包围局势。

唯有这样,一战而定北方的战略方有可能实现。

“不知各位爱卿,可有何人选推荐?”

李渊沉厚的嗓音在大殿之上响起,虽然目光是望向一干大臣,但是他的目光却是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身上扫来扫去。

原本么。李渊最满意的人选自然是李建成这个二子。

但是,他也知道,李建成无意于皇位。那么,为了提高李世民的名声,或许李建成会把这个主帅的位置让给李世民。

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次子眼眸深处对皇位的欲*望,他自然是能够看出来了。索性李建成并不在乎这个位置。否则两个儿子都是俊杰,一旦引起纷争,必定会将新生的李唐帝国带入水深火热之中。

对此。他也不知作何感想,是欣慰,还是失望。抑或是两者兼有…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此路主帅当由太子殿下担任。太子殿下无论是从才德,治军方面来看,都是上佳人选。纵观我大唐帝国,怕是无人可及。”

站出来一人,面色看似平淡无奇,若是仔细观看,却是能看出其中蕴藏的一丝谄色。

此人李姓,与李建成一家倒是同姓,也许大家五百年前是一家。其实。也不用五百年前,现在此人便于李建成一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太府又作少府,其主要职责是掌皇家钱财、皇室用品供应及各项宫廷服务事宜。

户部司财务政令,而太府掌管仓储出纳,太府的出纳。是根据户部所行的文书执行的,户部又凭太府寺的申报审核其开支实数,以互相制约。

通常,太府寺卿都是由皇亲国戚来担任,或者皇家寻找可信任之人来担任。

这李姓官员名真长,便是从原本的李家推荐出来的。所以。李建成一家和他还是有一丁点的关系。

也正因为这一丁点的关系,而且这家伙也有一些才能,所以才坐上了这个油水比较足的位置。

想来,日子过的也是很潇洒的。

只不过,太府寺卿油水很足,但是却没有多少实权,真正说起来也没有那么风光。因此,有一些想法的李真长,自然是想找一个靠山来依靠,从而能够走上真正的权力之位。

而这一次,挑选主帅,便是一次向太子示好的机会。

当今太子,文成武德,无人可及。由此可见,日后登基的几率可以说是百分百,不找这样的靠山,还去找什么样的靠山?

秦王虽然也很优秀,但是和太子比起来却是还有一截的差距。

所以,看到这个百分百胜率的太子,李真长没有丝毫犹豫的把身家给压了上去。就像这一次推荐主帅,他是直接摆明了立场。

“微臣以为李寺卿所言甚为有理,臣也推荐太子殿下为主帅…”

“微臣也推荐太子殿下…”

紧随李真长之后,又有几名大臣摆出了他们的立场。

像他们这种人,能力还是有一些的,但是并没有那么突出,想要爬到更高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选择强有力的后台,便成为他们唯一的出路了。

当然,除非他们不想继续在朝堂之上混下去。

而且,到目前为止,李建成接手李渊,成为继任者好像是没有悬念的事了。

要才能有才能,文治武功不缺一样,手上也掌握着强有力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李建成提出的意见,李渊基本都没有反对,可见李渊这个皇帝对太子殿下是极为满意的,那太子的继位还有什么悬念?

若非知道李建成的真实想法,李渊或许也觉得,这个皇位非李建成莫属了。

可惜,最终的结局只会令众人瞠目不已!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秦王殿下亦可担此大任!”

此话一出,群臣皆惊,在这局势如此明朗的情况下,竟然还有人想要做出头鸟,这不是找死?

于是,好奇的目光顿时都朝着传出声音的方向扫去。

黝黑的脸庞,下巴一撮稀拉的胡须,但是双目之中却是精光闪烁,从他的面相上来看,倒是个实在人。

满朝上下,符合如此标准的,除了尉迟敬德也就没有别人了。

尉迟敬德的憨厚,是实实在在的。

并不像程咬金那样,经过许多事的磨练之后,在其憨厚的外表下,却是隐藏着精明的内心。

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俘虏了尉迟敬德,并且将他的主公刘武周给击杀了。在李世民招降他的时候,要求李世民厚葬刘武周,并且身穿孝服在刘武周的墓前行跪拜之礼。这种要求,在常人眼中是很难以想象的。

但是,憨厚的尉迟敬德却是敢提出来,而李世民也做的出来。这不得不说,两个人都是世所罕见的奇葩。

因此,在如此情形下,尉迟敬德说出这样的话,在熟知他脾性的人来看,这是很正常的事。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五九章 刘弘基的表演

尉迟敬德发言之后,大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当然,也并非说是李世民没有人支持。像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苏定方等人都算是秦王一系。

只不过,他们没有尉迟敬德那么憨,那么直白,把一切都表现在脸上。

所以,唯有保持沉默,才是最佳的选择。

“裴爱卿,你以为主战场的主帅谁更加适合担任?”

可怜的尚书右仆射,太子太傅裴寂脑袋已经低得差点就埋进地里了,可惜还是被李渊给点到名了。

原本按理来说,太子太傅裴寂、太子少师窦威、太子詹事刘弘基都算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他们这些职位可都是和太子挂钩的,不跟太子混还能跟谁混?就算你想要跟别人混,人家都会怀疑你是不是来当间谍的。

只不过,因为裴寂、窦威、刘弘基几人的身份特殊,所以很幸运的摆脱了站队这么一件让人无奈的选择。

首先,裴寂、窦威、刘弘基等几人,从李渊在隋朝为臣之时便是知交好友。即使,被杨广贬到太原,也没有怕惹祸上身而疏远。后来,更是大力拥护李渊在太原起义,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

所以,几人和李渊是君臣,也是好友。

他们的身份摆在那里,站不站队都并非那么重要。只要不犯大错,顶着开国元勋这个荣耀,足够子孙几代人安享太平了。

就算是李建成这个太子,平时开开玩笑也就算了,却也不能或者说不好去动他们。几人的身份不一般,一个弄不好,不要说李渊那边怎么应付。天下的百姓也会有话说,什么过河拆桥、狡兔死走狗烹等等。

至于说他们是否要为子孙争取更大的利益,那就看个人选择了。

既然被指名道姓的点出来了,裴寂也只能无奈的站出来了,对着龙椅上的李渊行了一礼后,一本正经的说到:“启禀陛下。依微臣看来,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二人俱是人龙龙凤,文武双全。太子殿下灭瓦岗。创建【迅雷精骑】可见其军事天赋;秦王殿下也不差,平洛阳,创建【铁甲精骑】,也是一时无两。故此。若要让微臣从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之间挑选一人,却是为难微臣了。所以,依微臣愚见,当今天下,慧眼独具。能够从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之间挑选出一名适合的主帅,非陛下莫属!”

“哈哈,裴爱卿你的回答,还是这么的滑头!”

听到裴寂的回答,李渊并没有因此而不满,反而畅怀大笑。可见君臣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还能增加气氛。

其实。打心底里。李渊还是希望这些跟随他起义的元老功勋们不要参与进这个皇位继承者的事件当中。

毕竟,最后的结局,他是明白的。

以他们如今的功劳,不出现什么问题,子孙几代内的荣华富贵是没有问题的。一旦他们参与进皇位继承者这件事当中,而事实上最后的皇位基本上是由李世民来接任。如果。他们选择了正确的队伍,那还说的过去;但是。一旦他们选择错了,那后果就…

或许。李渊在世的时候,李世民还会留些情面。可是,一旦李渊走了,就算元老功勋们也走了,那他们的子孙呢?谁能知道,李世民会不会把这笔账算在他们的子孙身上?

因此,裴寂、唐俭、刘弘基等人滑头,却非是墙头草那般的摇摆不定。这样中立的态度,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

“唐爱卿,那你以为,主战场的主帅谁来担任更适合呢?”

李渊眉毛一挑,目光已经扫到了唐俭的身上。

“启禀陛下,微臣的看法和裴大人一样。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俱是个中翘楚,唯有陛下的慧眼方能识别。”

唐俭的回答却是和裴寂一样模棱两可,不可李渊很满意这样的答案。

“窦爱卿,你呢?”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裴大人和唐大人所言甚善。”

窦威的回答,已经在众人的预料之中了,毕竟他们这几个开国元老算是一个鼻孔里出气,意见相同也没什么怪异的。

如此,最后就剩下武官系列的头头刘弘基了。

身为柱国大将军,而且还是这一次征讨突厥的三军统帅,他的地位可是非同凡响。那么,由他推荐出来的人选,可是占有极大的分量的。

本以为刘弘基会跟裴寂、唐俭、窦威三人一样给出一个模糊的回答。但是,众人只见刘弘基脸上挂起一道略显诡异的笑容,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启禀陛下,我大唐初立,百废待兴。在陛下的英明领导,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