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赝品太监 >

第5章

赝品太监-第5章

小说: 赝品太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却是引起了一个人的怀疑,此人非是别人,正是当今陛下的正宫娘娘皇后王诗媚。王皇后的父辈祖辈皆在朝为官,最大的做到首辅宰相。当初进宫,大家都清楚小皇爷脑子里有水分,可爹爹偏偏就愿意把女儿嫁给这样一个混人。荣耀了她们一家,苦了的却是她一人。整天和这个傻瓜厮守在一起,何时才有出头之日。也是,嫁鸡随了鸡,嫁狗跟着狗,嫁给猴子树上走吧!她年长皇上两岁,皇上十六她十八。初进宫时,虽然她对男女之事也不是很明晰,但起码的常识还是懂的。她是正宫娘娘,皇上自然经常宿于她的宫中,然而皇上竟如柳下惠一般,从不和有她过分的亲密。每次来时,倒头便睡,把自己的媳妇视同路人,稍有碰撞就似火烫了一般急忙抽回自己的手脚。王诗媚存了心事,对别人不敢明言,便召娘家嫂嫂进宫,向嫂嫂取经问道。嫂嫂听后,噗哧一笑,说:“皇上原来是个呆头鸟!”嫂嫂向小姑面授机宜,“如此这般,必有斩获。”

王皇后大喜,遂按嫂嫂的办法依计而行。皇上再来时,她脱光了衣服赤条条躺在床上独自“喀嘣喀嘣”吃豆豆。

皇上正要睡时,猛听到皇后娘娘嚼吃得十分有味,满口生香扑鼻而来,忍不住问道:

“爱妃吃什么?”

“豆豆。”

“分给朕一些。”

“不行。”

“怎么?”

“你脱了内裤趴到哀家身上来,哀家口对口喂你。”

“吃个豆豆也这么麻烦?”

皇上很是不满,发了句牢骚,有心不吃,但又耐不住香豆的诱惑。命太监过来帮他扒了睡衣内裤,如是光身子俯到娘娘身上,别样感觉丝毫没有,心思全在吃的上头,一个劲张口喊要豆豆吃。

娘娘轻启朱唇,舌尖送豆,往皇上口里授了一枚。

皇上嫌少不过瘾,“喀嘣”嚼了说还要。

娘娘一头送豆,一头把手伸到下身去触摸皇上的那物。待攥到手心里时才吃了一惊:皇上的器物竟如同小儿的一般,而且软软绵绵,丝毫未见有发作的迹象。

不想皇上见娘娘抚摸到他的小鸡鸡,很是恼怒,说:“朕只吃你的豆豆,不让你摸朕的小牛牛。”

如此这般,皇上每次“宠幸”她时,只说吃豆豆,别样事从来未曾有过。

王皇后自后常常暗自垂泪,自哀自叹:全后宫数千人口,就只一个男人还是个骡子!

如今“骡子”竟然搞出个小马驹出来,瞒得过别人,岂能瞒得了皇后?

一次吃豆豆时,王诗媚问皇上,说:“陛下,你和春儿那丫头睡觉的时候做何事了?”

“她也喂朕吃豆豆呀!”皇上想了想说。

“还有呢?”

“还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啊!朕吃着吃着就趴在她身上睡觉觉了。”

“陛下的这个,”王皇后掀了掀皇上的那物,问道,“曾经进到那丫头的肚子吗?”

“进去干什么?爱妃真是个傻瓜,瞧你问得这话。朕这是尿尿用的东西,春儿的肚子又不是马桶,朕干嘛要进她肚里去?”

王诗媚断定,春儿生的娃娃必定是个孽种,听母后说还要立他为皇储呢!看来江山要改姓了。眼前这个蠢猪还要吃豆豆,吃他妈的奶去吧!皇后骂罢又想:这个胆大包天的逆贼是何人呢?突然她想起一个人,一个太监,就是那个叫潘又安的小王爷。

潘又安几次三番到她宫中来骚扰,她理都懒得去理,心想一个少了零件的男人能派上什么用场?皇上尽管不中用,大小还有个东西,太监被人挖了一个坑,想想都恶心。母后也是,昏了头了,选个太监作王爷,天下的男人死光了!

不该是宫中混进个假太监吧,不是他还有谁呢?王皇后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第十二章 赝品太监得陇望蜀

碧霞宫的宫女报告太后说:“小王爷已经几天不好好吃饭了。”

自从太后省亲回来,也是为了照料小王子起见,潘又安已和太后分居两室。或者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佟碧玉对那事已经不是迫在眉睷了。她回宫后,把几个宫女分别叫到面前,详细询问了小太监这一段时间的表现,夏秋冬们也都如实做了汇报。皇太后说:

“做便做了,哀家也不责备你们,大家都是女人嘛,哀家不也是这样过来的,知道做女人尤其是做宫中女人的不易。以后你们的事情我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有一条,肥水不流外人田,小王爷是咱碧霞宫的男人,要防备别宫的野狗窜入,小王爷你们给哀家看好了。”

宫女心内窃喜,口中应“是”。

“有这方面的线索吗?”太后又问。

“好像还没有。”宫女们回答得不是很干脆。

“去吧,有事及时告诉哀家。”

宫女走了以后,佟碧玉暗自揣摩:小潘子已是大人,学了这几年的文韬武略,出落得像个人样子了!不行,小马驹子长大了,要给他带上个笼头,不能由着他的性子发展。转念又一想,历来的天子都给自己宠爱的皇妃授个名号,小潘子这几年跟着她,明铺暗盖的,人家还是个孩子,和她一个半老太婆,也着实不易,如不赏他一身富贵,良心上也说不过去。正这样想着,宫女来报说:小王爷似乎添心事了。

佟后亲自去到小太监的房里,都大中午了,小潘犹在卧床不起。太后伸手摸摸额头,关切地说:

“儿啊,这屋里就咱娘俩,有啥话你对娘说。”

小太监摇摇头,吭吃了半会,嗫嚅道:“母后,儿不敢说。”

“说吧,你要天上的星星,母后也会派人给你摘去。”

小太监深知太后和他的感情,这几年处得极是熟了,关系上非比寻常,说情似姐弟、恩比母子也不为过,所以也不打埋伏,索性就照直说:

“母后,我想要个媳妇,要个和皇后娘娘那样好看的媳妇。”

“不行,你还小,这事再等两年,母后给你好好说一房。”

“还小啊?皇上哥哥才比我大一岁,娶媳妇都快两年了,而且还不止一个。”

皇太后有些不悦:不由暗暗埋怨自己,是自己把这个小娃娃给宠坏了,到了今天竟敢和当今天子比高矮、比胖瘦长短,这还了得?可是话又说回来,皇上是人,百姓就不是人了。一个皇上几百上千个老婆用不过来,人间打光棍的比比皆是。还有,皇宫里的男人成了稀有动物,进宫的男人还要把做事的器物掏挖干净,人生在世,哪个不是爹生母养的,天理何在,公道何在?她佟碧玉就是个不信邪的女人,三十多岁的寡妇生个儿子难道算是违了天道?她知道凭她的本事想把这个不公的世面翻过个来势比登天,然而随着小太监的日渐长大,她已经感觉出来这娃娃比她的亲生儿子,那个窝囊废皇上不知要强N倍。她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眼前皇后一家的势力已经抬头,她如不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到时必有大祸临头。儿子靠不住,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个假太监。这样想罢,太后换了口气说:

“儿啊,你皇兄是什么样子你也看到了。如今咱母子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如要东窗事发,你我的性命都难保,你还哪里去找媳妇?”

“我不信!母后是太后,是皇上的生母,谁敢找您的不是?”小太监有些不以为然。

“你长鸡鸡的事万一传出去,别说你,母后的头都保不住!谁来保你?你知道吗,这是犯了天条的事,欺君之罪灭九族的。这几年你在宫里长了很多见识,也读了不少书了,这点道理还不懂?真让母后寒心。”

小太监这才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一骨碌翻身爬起来,说:“母后,您要儿咋办?儿如今已练成了满身的武功,谁毛长,儿先杀了他!”

“儿啊,先不忙杀人。我的意思是说在别人杀你之前,先把自己手中的刀磨快。懂吗,安儿?”

小太监摇了摇头。

“母后让你皇兄给你任命个官职,你先去朝中做官,做大官!”

“母后让我去做官?”

皇太后使劲点了点头。

第十三章 边关有事 太监出征

朝堂之上,众臣议事。皇上陛下金口一开,玉言便出,照猫画虎说:

“众位爱卿,有朕的小弟潘又安,大家是知道的,小王爷的干活。他一直在母后身边做事,跑前忙后,把母后侍候得舒舒服服,其功不小。现朕奉母命,引荐于大家,想在朝中谋个差使,不知哪位卿家说话,看哪里有闲职,官不论大小,分他个事做做?太后高兴,朕也卸了担子,不然回宫之后老娘们跟前不好交差。”

这本是太后娘娘事前教好的台词,小皇上背诵了几个时辰尚有多处纰漏,倘若是现编现演,还不知会是什么结果呢?

文臣武将,百十人等,均面面相觑,心想一个没把的阉人只在后宫侍候娘儿们也就是了,出来做事岂不让人耻笑我天朝没人了!但是慑于太后神威,皇上又是这样语言,因此大家都不作声,看小皇上自己有何妙招,莫不成还要硬塞到哪个部门不成?如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国库里空虚,哪有闲钱养闲人?

小皇上等了一会,不见有人说话,刚想说:“有事启奏,无事散朝”,昨晚因默记母后授于的台词,耽误了功夫,夜里在皇后娘娘处又多吃了几颗豆豆,荒了睡眠,这阵正发困呢!巴不得早说散朝,好回内宫喝茶歇息。母后如是要问,他就推给这些狗日的大臣,事到临头耍滑头,个个瞪眼不开口,他总不能撬开人家的嘴吧!他虽是也喜欢这个兄弟,但由于俩人都是母后的儿子,有时怕他有一天当了二皇上,他说话就不怎么灵了。因此他也不想让这个小太监出来在朝中做事。奈何母后发话,他不得不听的。众臣不做声,正合了他的心意。皇上的一个“有”字尚未出口,忽听报事的黄门太监急匆匆跑进朝堂亮着鸭声高叫道:

“急报,边关八百里加急公文!”

“念!”皇上说的这个字,都是固有模式,一般不会出错的。

执事太监接过公文揑着嗓子郎声念道:“边关事急,有敌来犯,恳请陛下速发救兵!”

“谁去?”皇上问。

众臣无语。刚才是面面相觑,这次是低下头去,生怕皇上看到自己的面孔点到自己的名字。

“妈的,”皇上骂道,“老子养你们白吃饭呀!”

皇上说罢又觉用词不妥,急忙纠正说:“刚才那句,妈的后面是朕,不是老子。”

朝堂一片嗡动,有人想笑,又怕发出声来,急忙伸手捂住自己的嘴巴。

正当此时,有兵部尚书出班奏曰:“吾皇万岁,臣闻小王爷潘又安文韬武略,不同凡响。适才皇上给他找活干,依老臣愚见,不如就派他前去讨贼,必获全胜。”

佟老将军不是傻瓜,又岂能拿国家大事开得玩笑的?只因前次女儿怀孕归家,他好生气恼,盘算来盘算去,定是宫中出了假太监,而此人必是碧玉的贴身小太监无疑。将来如不慎传出,他佟老将军一世英名扫地,祖宗先人颜面何在?不如乘机借番刀杀内贼,派这个乳臭未干的假太监出战沙场,活着回来是他命大,如若战死,倒也落个干净。如其不然到那时他再携二子挂帅,领兵出阵,灭了番寇。建了此等大功,保得社稷平安,赢得满堂喝彩,无形中也是支持了女儿,皇太后在后宫的地位更加固若金汤了。

小皇上口干舌燥,急着回宫休息,听老国丈发话说派小兄弟领兵出阵,顿时大喜,一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二是母后那边也有了交待。小弟的差使好不好是她老爹的主意,他虽是皇上,也不能驳了姥爷的面子。一箭中了双雕,一只扣逮俩兔子,这样的好事哪里去寻?如此一想,便发话道:

“佟爱卿言之有理,就命朕的皇弟、潘又安潘将军领旨出兵讨贼。凯旋之日,朕再论功行赏,封他为更大的将军。”

皇上无能,小太监潘又安可不是草包的角色,这几年跟定师傅老师,文也读了几本,武也习了几路。但毕竟是尚在少年,力气方未长成,知识有待丰富,武功尚需磨练。奈何小太监头次上朝,就拣了个将军做,领兵出征杀伐,是何等的威风!心中又喜又怕,躲在大臣们的屁股后面,正战战惊惊哩,被他的两位“大舅哥”(太后的兄长)拍了一把说:

“还愣着干什么?快去接旨呀!”

小太监急忙匍匐于地,高声大叫道:“吾皇万岁,臣领旨!”(这也是事先经过训练的礼数)。

朝堂上的文臣武将,对皇上的这一裁决甚是不满,但是又不敢直言劝谏。怕是一开口皇上把担子压到自己肩上,岂不是无事找事。再说了,皇上一言,就是圣命,君命一出,尤如覆水难收的。谁敢斗胆让皇上改圣旨、那不是拿脑袋开玩笑吗?

下朝之后,傻皇上下了车辇,喜气洋洋直奔碧霞宫,见了太后便高声大叫道:

“母后母后,事办妥了!”

“怎样妥了?”

“小弟已被朕任命为边关大将,择日就要出征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