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赝品太监 >

第126章

赝品太监-第126章

小说: 赝品太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王丞相唬着脸,正色道,“皇上应以国事为重,不能耍小孩子脾气。潘又安乃朝庭要犯,如让其逍遥法外,则是对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犯罪和不负责任。皇上,请速下旨,先将罪将潘又安擒拿下狱。”

小皇上看了看王丞相的脸色,犹豫了半会儿,才说:“既然老爱卿执意要抓,那就抓吧!折腾了半天,朕的肚子也饿了,还急等着吃庆功宴呢!”说罢,小皇上又不好意思地朝小太监说,“皇弟呀,这事你也别怪朕,过几天朕还要到死囚牢里去看你哩!”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二十二章 佟二将围城兵谏便成功

佟家二将本事虽然不济,但由于自幼随父在兵营长大,带兵管兵约束部众却甚是有方。小太监去后,二人即刻召集其余众将,发狠说:

“大帅先去朝见皇上,临行时留下兵符帅印在此,嘱托我二人暂行元帅职务。大帅是何等人物想必诸位有所不知,他乃太后亲封的义子,和当今皇上以弟兄相称,出山前就是王爷封号。如今有事先行一步,行前命我二人便宜行事,如有不从者以军法从事,尔等有何见教?”

众将看兵符印信齐全,二人又都是皇太后的亲兄,哪个敢有疑义,遂一齐上前参道:

“我等愿听二帅吩咐,如有违者,甘愿受戮!”

二将说:“明日午时,如大帅不归,众将随我二人率军围城。今夜早早安歇,传令三军,不许饮酒,不得离营,不得营内行走,传播不良信息,违者立斩。明日入城之后,重赏全体将士,军旅放假三天,每人纹银二十两,布半匹,酒一坛,肉十斤。将校以上,另有好处。”

众将欢呼,得令而去。

佟家二将,老大叫佟世贤,老二叫佟世禄,兄妹仨人,一人大一人三岁。佟碧玉三十八岁,她的长兄四十四,次兄四十一。

佟氏家族,追根溯源本是穷苦农家。父亲佟振山原籍江南,学得一身好武艺。他十八岁那年为了进京考取武状元,家里缺盘缠,无奈他只好带了三天的干粮上路,吃完了干粮就沿途找活干。边走边干,边干边走。有次他给一家财主当短工,任务就是帮东家把刚耕过的一块地再重新犁一遍。他也不问犁过的地为何还要重新再犁,反正有人出钱他就干活。耕到半中间的时候,他突然听到犁铧“喀嚓”一声响亮,他一听声音坏了,必是把东家的犁打坏了,照协议这是要赔的。佟振山拉起犁铧,一瞅犁铧完好无损,这才放下揪起的心。他怕下趟过来还碰到这块石头,就下决心要挖出这块石头。当他扒开泥土时,却发现是一个坛子,坛子用紫泥封着。佟振山小心翼翼地打开泥封一看,顿时惊呆了:坛子里装着满满一坛银子。他一猫腰,抱起这个坛子,牵着牛,扛着犁就回家了。回到东家,他拴好牛,放下犁,抱着坛子就进了东家的上房屋。东家的管家看他抱个坛子进来,就开玩笑说:“振山,抱个破坛子做什么?想喝酒了?”佟振山说:“这是从你家地里挖出来的,理应是你家的财产,就物归原主了。”说罢就把坛子放到地下。东家管家打开随便看了一眼,就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是你挖出来了,为什么给我,你还是拿去自己用。再说这块地我刚买来不久,地主已不知去向,叫我如何处理?”佟振山说:“如你不收我就把它重新埋到原地罢了?”“埋与不埋与我何关?”一个决意物归原主,一个坚辞不收,两人正在争执不下,突然进来一人。来人是东家的安人(老婆),安人说:“错了错了。”两人齐声问道:“什么错了?”安人说:“你们以为地里会长银子呀?那是我家小姐埋的。”“小姐为何要埋银子于地下?”二人问。安人说:“二位有所不知,我家小姐算了一卦,她的终身就在这块里说话。算命的先生让她埋一样心爱的物品在这地里,然后雇人来耕,谁挖出这件物品谁就是她的夫婿,不管是老是小,是俊是丑,她都得无条件接受。如男方不要她或是已经娶妻在家,她就只好终老在家不再嫁人。”管家笑了,说:“让你捡个便宜。”佟振山说:“你怎么知道是便宜,要是火坑呢?”“火坑你也得跳,谁让你不长眼睛,多管闲事。据我所知这块地已翻了八回了,没有一个人翻出来,偏偏叫你翻出来了,不是你自找吗?”几个人正说话,老爷来了,老爷一听来龙去脉,二话不说,指定佟振山说:“小子,就是你了!我听说皇榜上说的比武日期已近,你明日即刻出发。这一坛银子你带上,另外我再送你一匹好马。比试之后,不管中与不中,即来我家迎娶小姐。小姐长相如何是否贤惠你也不要打听,既是命里注定,人岂可胜天的?”佟振山校场比武,连胜七场,高中头名状元郎,官拜边关镇守使。他本来是想,如若不中,就把银子还于人家,或是凑不够数的再干活顶账。如今果然中了,就不好开口说反悔的话了。他暗暗揣摩:小姐必是丑陋无比,或是哪里有残疾,盲聋瘸哑,否则怎会花这么大的价钱招夫婿?佟振山为人正直厚道,不愿拂了人家一片好心。他心事重重地去那家娶亲完婚,当夜洞房花烛,他揭开新娘的红盖头一瞅:呀,小姐是个天仙!

家风门风代代相传,佟振山的三个儿女皆是信义之人。

第二天午时已过,小太监那边杳无音信。佟世贤、佟世禄心知情况不妙,为了老父和小妹,也为了那个有仁有义的小太监,反正是豁出去了,犯一次天条就犯一次天条。佟氏二将决定发兵围城,其余众将则是事先约定好了的,不须多加吩咐,五千人马为一队,分四路围定四个城门,摇旗呐喊,高叫“潘元帅出城督军,否则将攻进城去!”

头天王书贵在庆功宴上多喝了几杯酒,夜里趁着酒意又干了些不尴不尬的事,这阵刚从床上起来,正想要掇弄傻皇上发旨把城外的兵马招进城中,兵士一律放假,将官在家候命。忽听家丁来报,城外四周聚集了无数的反兵,扬言要攻破城池。王书贵慌忙爬到城头女儿墙上朝下一望,妈呀,黑压压的一片,不知有多少人马?王书贵文的可以,武的不行,他六神无主,慌作一团,只好派人去请皇上出面弹压。

小皇上正和几个太监宫女捉迷藏呢,听说有兵马围城,他觉着希罕,刚要准备摆驾乘龙辇出去看看热闹,半路上碰到丞相派来的人。小皇上在城楼上看到领头的是他两位舅舅,就大喊道:

“国舅,你们快进来呀!昨天摆的庆功宴你们都没赶上,朕心里好不舒服呀!”

佟世贤叫道:“皇上,潘又安是大帅,他不出场,这些兵马无法节制约束,一旦杀进城去,可不得了了!”

小皇上回头看王丞相,王书贵此时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怕乱兵一旦入城,玉石不分,再冲进他的宰相府,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一切都完了。他没有更好的建议启奏,只好点点头说:

“皇上快传圣旨,调潘又安潘元帅出城督军!”

第二十四章 潘又安寻亲见山贼

小太监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没有太后的庇护,他很难在宫中混得下去。再说了,太后待他慈母般的深情,他岂能忘怀?太后虽然大他二十来岁,李隆基大了杨玉环三十多岁不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哩?随着年龄和时日的变化,太后对他已由“夫君之爱”逐渐被姐弟情、母子义所代替。太后宠他、爱他、关心他,但不是由着他的性子发展,他的功课武艺一天都没耽搁。后宫里三千粉黛中只有他这匹唯一一个可以配种的“马”,然而太后并不容他到处纵情**胡作非为、招花惹蝶,这不仅是为了醋意,主要是为了他的身体,他的年龄实则还小。还有,如果不是太后为在战场厮杀的他去数十里之外的碧云寺拜佛诵经,祈祷他的平安,谅必也不会遭小人陷害。小太监暗暗发誓:找不到太后他永不进宫,也决不回朝做官。那个傻皇上哥哥想必也不至于想他想得夜不成眠寝食难安的,再说眼前皇上也不会有生命之虞,边关师父孟浪手下的八万雄兵足可以震慑不可一世的王书贵老贼。再说了,师父不是岳父,几道金牌即可被诓回朝中的。

然而,天地之大,沃野千里,放眼四顾,人海茫茫,哪里去寻一个人?太后在宫中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但放入人海如滴水入江一般。况且也不知她是死是活,浑如人间蒸发了似的,一点蛛丝马迹也都没有。当然,捷路倒是有,找找王书贵,一问便知,可是人家会告诉他吗?别说是灭九族的事,就是小偷偷了人家的东西,打死都不肯说的。前后想想,小太监决定追根溯源,再去碧云寺实地勘察一番。

碧玉寺方丈禅僧大法师上下看了一眼小太监,遂打个稽首,默默念道:“施主请了。”

小太监也双手合十,恭恭敬敬言道:“法师请了。敢问法师,太后娘娘来贵寺进香前后有何徵兆?”

“贫僧乃出家之人不问世间之事,请施主不问也罢,阿弥托佛。”

“救人一命如造七级浮屠,这也是佛门首倡,大师今日怎能拒我于千里之外,莫非见死不救乎?再说,既是太后进香许愿,日后必要还愿。太后富有四海,法师如能帮她一次,岂能亏待了贵寺?”小太监也不是省油的灯,三言两语就可打发的。

老和尚语塞,稍稍一顿,禅僧才说:“太后娘娘宏福齐天,光临小寺乃是小寺的荣耀。出家人不贪钱财,太后娘娘捐献善资多少,那是太后的功德。施主既是有心之人,老僧无妨就多言两句。出山门之后,东去二百里,有一座山,名曰‘狼牙峪’,施主不妨到那里碰碰运气。”

小太监谢过老法师,正要动身,忽然法师又说:“施主且慢!”

“大法师还有何见教?”

“老僧观施主一身正气,祥云笼罩,将来必有一番造化。临行前贫僧有八字谶语相赠,你可暗记于心。”

小太监深施一礼,道:“恭请法师指点迷津。”

“心无止境,激流勇退。”

小太监不解,再要问时,老僧已然返身退去了。

小太监出了寺院,按照老和尚指就的方向,纵马直奔狼牙峪。两百里的路程,小太监的坐骑乃是宝马良驹,风驰电掣,至多也就是一个多时辰,转瞬间的功夫即到。

狼牙峪,顾名思义,的是实至名归,三面临山,一面是沟。山势险要,犬牙交错,似有无数匹巨狼张开倾盆大口,露出尖利的牙齿,望天而啸。山势险恶不说,一条大沟,坡陡路窄,又有参天大树遮天蔽日。不闻鸟语花香,但见阴风习习,仿佛在密林深处有无数的眼睛再紧盯着过往行人。这是白日,尚且令人心惊胆战、不寒而栗。倘若到了夜深人静之时,不知做何窘态?

小太监正在犹豫之间,突然间丛林里发一串长啸,狼不似狼,虎不像虎,螭魅魍魉的叫声一般。小太监顿时慌作一团,东张西望,仔细搜索四周,看有何物出现。幸亏他是经过大阵仗的将军,否则吓也吓死了。

紧接着,又是一声“唿哨”过后,随即树丛中闪出一路“人马”,穿着褴褛,几不遮体。为首一人,脸黑似漆,青面獠牙,面目甚是狰狞。座下骑一匹青花骡子,手执狼牙殳,见了小太监,高声大叫道:

“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想从此过,留下卖路财!识相的,留下马匹钱财,扭屁股走人,不知趣的,拿命来!”

小太监稳了稳神,仔细瞅瞅,喊话这人,脸上有几处炭粉脱落的痕迹,牙齿外露,决非人牙可比,这人分明是化了妆的。他想但凡是装神弄鬼之人,必无多少真本事。手下七八个“亲随干将”,也是骨瘦形销,面有菜色,多是营养不良所致。

“要钱还是要命,速速决断?”为首的等不住了,晃了晃手中竹殳喝道。

小太监暗忖:若要动起手来,这几人必不是对手。不怕打不过,就怕他们闪身跑了,隐入山林之中,叫死叫活就是不露面,哪里去寻?这样想罢,他决定采用慢军之计,只动口,不动手。因而就说:

“大王,小生乃是经商之人,有万贯家财。在京城开得一家饭庄,生意甚是红火。小生心想自己好了,不能忘了根本,因此上回老家接老娘随我享福,不想半路上遇到歹人将老母劫去。前日歹人中有个头儿被我手下拿住,经我再三良言相劝,并保证不取他的性命时,他才实言相告说,老母被他们藏逸于此山之中,具体位置他想不起来了。如此,我单枪匹马只身进山,遇到列位,也是缘分。如你等知道我母的下落,我愿分半数家产与诸位好汉,让大家随我一同进城享福。我说的句句是实,如若失言,必与此枪无异。”

说罢,小太监横过银枪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