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格达活佛 >

第28章

格达活佛-第28章

小说: 格达活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俩一前一后来到北岸桥头堡工地。这里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有的在开挖地基,有的在背运石料,有的在打炮眼。见此情形,格达一到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干了起来。人群中,年近花甲的达娃志玛正在争着背起一块大石头。 
  正在工地干活的益西群批说:“阿妈志玛,不要背那么重,担心伤了筋骨。” 
  “别看我年纪大,老骨头还硬着呢!……啊啧!你们看 ”随着达娃志玛的视线,这时大家才发现格达也在背运石头。待她把那块石头背走转回来时才急忙走上前去对格达说: 
  “仁波切,你怎么也来背石头?我们每天多背几趟就行了,你是不是担心我们把石头背回家砌墙修房子去了啊!”达娃志玛一句开心的玩笑话,把大家都逗得笑了起来。 
  “那倒不是!”格达微笑着说:“阿妈志玛的年纪比我大的多,你都在为建桥出力,我为什么不能呢?这石头是运走一块少一块,正如谚语说的那样,该抬柱的抬柱,该扛梁的扛梁。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才能早日把铁桥建起来。” 
  三个月后,为赶在洪水季节到来之前即将两座桥头堡建成,五丈远的河滩上,用合抱粗的圆木搭起两座牌坊,让铁链从牌坊上拉过,以缩短铁索的跨度。开始拉过江铁链的这天,吸引了甘孜周围数十里农牧民前来观看,南北两岸人山人海。只见王志祥熟练地驾一只小木船,船上有十多个工人,拉起一条粗大的缆绳,经过一番同汹涌江水的搏斗,终于把缆绳从北岸牵到了南岸。然后,将一根重达千斤以上的铁链,挂在缆绳的十多个滑轮上,在对岸拉拽绳索,滑轮到了对岸,铁链也就被拉到了对岸。观看的人们无不拍手叫绝,欢呼雀跃。   
  格达活佛 40(2)   
  三天后,七根底索和四根护栏全部拉牵完毕,并在底索上铺上木板,形成桥面。一座壮观的铁索桥凌空而起。第四天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开桥仪式就在铁索桥东岸距桥头堡不远的地方举行。扎西、桑登及甘孜县的军政要员和各界人士都应邀出席。 
  格达主持开桥仪式。在三位应邀代表分别致贺词之后,他宣布踩桥开始。 
  走在前面踩桥的是僧人仪仗队,接着是一个班的国民党士兵。 
  人们翘首以待。一张张兴奋、焦急、紧张的脸。孰料,僧人仪仗队和士兵们刚走过桥中央,桥身突然发出一声撕裂人心的巨响。原来一根护栏断开,桥身摇晃。僧人和士兵们迅即趴在桥上,一动也不敢动。人们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上。格达面色严峻,一个县府师爷模样的老头鼻尖上都沁出了汗珠。空气似乎凝固,大地一片沉寂。 
  慢慢地,喇嘛仪仗队和士兵们从新站起身来,小心翼翼走过桥去。 
  可是,这时似乎也没有人再敢上桥了。 
  然而,达娃志玛却背起一捆黄布包裹的经书朝桥上走去。接着,有数十人都背着经书相继走上索桥,顺利走了过去。 
  人们立即发出阵阵欢呼声。 
  在场几乎所有的人都纷纷拥向桥头,从怀中掏出洁白的哈达给这座金桥献上。然后格达的信徒们又将他团团围住,向他献上一条长长的哈达,对着他顶礼膜拜。 
  格达激动不已。多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但他经受不住人们这般隆重的礼节,于是他让益西群批扶他,站上一块大石头,感情激越地说: 
  “乡亲们!铁索桥终于建起来了,但功劳应当归于所有捐资和参加建桥的人,归于支持和关心建桥的人,归功于大家,我个人只不过作了一件利益众生的事,这都是我应该作的。今后,我还要继续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需要得到你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要再一次地感谢各位父老乡亲,祝你们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铁索桥的全部扫尾工程结束后,格达回到寺庙,首先把珍藏在佛龛里同朱德合影照片拿出来,久久地端详着、抚摸着,无比激动地自言自语说:“总司令啊!打金滩的铁索桥终于架起来了,要是你能回来看看,那该有多好啊!”说罢,他把照片贴到额前,祈祷一会后,放进佛龛。接着又放进一个铜币。 
  此后几年的时间里,每到藏历新年初一,格达照例往佛龛的抽斗里放进一个铜币。     
  格达活佛 第九部分   
  格达活佛 41(1)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消息传来,格达喜不自禁,彻夜难眠。一连三天,每天他都要把当年朱德同他的合影照片、红军给白利寺张贴的那份布告、甘孜苏维埃博巴政府的印章拿出来,凝视着、抚摸着,心里充满深深的缅怀之情。 
  一天夜里,格达躺到床上久久不能入眠。往事历历在目,不断在他脑海里浮现。末了,刚刚合上眼睛,朦胧中,他就仿佛看见一只罕至的喜鹊飞来站在住地前那棵两个人才能合抱的柏树梢上喳喳直叫。第二天一早起床,在还未打坐念经之前,他便急忙告诉益西群批说: 
  “昨晚上我做了一个好梦!近日必有贵客驾到。” 
  “这贵客仁波切估计会是谁呢?” 
  “葱本扎西!” 
  果然,就在这天下午,不知是巧合还是格达因思念老朋友扎西心切,扎西真的来到了寺庙。格达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 
  “扎西啊,你真的来啦,今天我不是在梦中吧?” 
  坐下后,为客人斟的酥油茶还未沾口,格达就迫不及待地对扎西说: 
  “辛苦了,看你满面红光,今天又给我带来了什么贵重礼物啊?” 
  “你猜呢?” 
  格达笑了笑说:“该不会又是你那些卖不出去的大茶吧!” 
  扎西笑道:“你要买大茶呀,我还没有呢!这次带来的礼物,准会让你大吃一惊!”说着,双手捧给格达两张挂像。 
  格达接过挂像一看—— 
  一张是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挂像;一张是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挂像。 
  格达激动不已。他端详着挂像,眼里含满泪花。他把当年朱德送给他的那张戎装照片拿出来进行比较说:“戎马生涯过了大半辈子的朱总司令仍然显得这么健康,这真是他的福份,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幸福啊!” 
  扎西感慨万千地说:“是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也就是当年的红军,解放了大半个中国,革命已经成功,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我们康区不知猴年马月才能重见天日……” 
  格达信心十足地说:“朱总司令当年说过,红军一定要回来的,严冬过去就是春天,等到明年冰化雪消,扎西啊,你一定会带来更加令人鼓舞的福音。” 
  扎西忽然想起了什么:“啊呀!我这里还给你带来了一封信呢!” 
  “谁带来的?” 
  扎西神秘地笑了笑:“一个朋友!” 
  “啊,快给我看看!” 
  扎西把信递给格达。格达一看,脸上浮现出抑制不住的喜悦。他对扎西说:“你现在不就带来了喜讯吗?” 
  这天,格达同扎西促膝长谈到深夜。第二天上午送走扎西后,他急忙把住持请到大殿观瞻挂在墙上的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挂像。两张挂像均已献上两条洁白的哈达。住持双手合十,端详了许久,感叹道: 
  “从画像上一眼就能看出,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真是一代伟人啊!” 
  “那还用说吗?”格达赞不绝口地说:“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为了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献旗致敬,前不久,我已分别给帮达多吉和夏克刀登去信,约请他们派出代表前去北京,如今帮达多吉已回信,你看,我们派谁去最为合适呢?”说罢,他把帮达多吉的回信递给住持。 
  “亚!亚!”住持看过回信后,一迭连声地说,“应该!应该!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喜事,仁波切想的真周到,一定要派人去北京。至于派谁去呢?我倒想到一个人 柏志。” 
  “柏志!我们真的想到了一起。” 
  “柏志这个人刚从内地回来不久,脑子也比较开化,他去最好。” 
  代表人选就这样定了下来,不日,帮达多吉的代表查良和夏克刀登的代表旺加来到白利寺,格达把他们请到大殿里来,对他们三位代表一起嘱咐道: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获得解放,新中国已经成立。为了向党中央、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献旗致敬,夏克刀登、帮达多吉和我,决定派遣你们经过马尔康、黑水、松潘,穿越国民党的封锁区绕道刚刚获得解放的甘肃,前去北京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报告当年红军走后甘孜的情况,并请求中央人民政府早发义师解放西康。”接着,他拿出一张照片对柏志说:“同时,请你带上这张当年我同朱总司令的合影照片,作为历史的见证。” 
  柏志双手捧过照片,久久端详着。 
  格达接着说:“你们这一去,路途遥远,鞍马劳顿,还要通过国民党的封锁区,望你们注意安全,多加保重!” 
  柏志坚决地说:“仁波切啦!你请放心吧!我们一定不辞万难,尽快去到北京,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表达我们藏族人民的热烈祝贺和早日获得解放的迫切要求!” 
  格达分别地握着他们的手说:“祝您们一路顺风、平安吉祥!” 
  送走致敬代表后,格达每天都翻看那部藏文历法计算日期,盼望他们早日归来。不过,致敬代表刚走不久,又传来一个喜讯:西康和平解放。他派益西群批火速前去甘孜县城借回一份《西康日报》藏文版。一看,真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报纸的头版头条明明白白地刊印着这样一个显目的标题:刘文辉主席通电起义,宣布西康省和平解放。西康省获得解放,这是他早已期盼之中的事情,但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他喜出望外,无比激动地翘起拇指对在座的住持、大管家说:“共产党、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一弹未发就使西康获得解放,使多少民众的生命财产免遭一场大的劫难啊!我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格达活佛 41(2)   
  住持热泪盈眶的说:“黑夜就要过去,黎明即将到来,多少人都在盼望这吉祥的日子早日到来啊!” 
  “我们应当把这一喜讯尽快告诉乡亲们!”格达说:“特别是那些过去与我们生死与共、支援和帮助过红军的人们。” 
  接着,格达给夏克刀登和贡曲牧场的呷玛写了信送去,又给沙马草原的多呷活佛写了封信派益西群批带着一个年轻扎巴专程送去。临出发时,把他们送出寺外,边走边对他们叮嘱说: 
  “你们到了沙马草原,先到沙马寺去。如果多呷活佛还健在的话,他一定知道白玛曲珍他们的下落。”他回忆着说:“大概在十一二年前,多呷活佛来信说,送去沙马草原的十二位红军伤病员,先后有八人养好伤后被送走,可白玛曲珍、志玛央宗他们已经在草原定居下来。不过,沙马草原那么大,方圆数百里……” 
  益西群批说:“请仁波切放心,那怕走遍草原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也一定要把他们找到!” 
  送走益西群批,格达怀揣那份《西康日报》急急去到桑登官寨,把西康和平解放的消息告诉了他。   
  格达活佛 42   
  时间就像雅砻江流水很快过去。十多天后,经过紧张的筹备,格达在甘孜主持召开有数千人参加的庆祝大会。这天,仍在当年中华苏维埃甘孜博巴政府成立大会的那块草坪上,搭起了主席台。 
  主席台上方,悬挂着用藏汉两文书写的“甘孜各界人民热烈庆祝和平解放大会”巨幅横标。两边贴着对联 —— 
  欢歌声声迎解放 
  锣鼓阵阵庆新生 
  广场上,席地坐满各族各界群众三千多人。广场周围柳树林里,星罗棋布地搭满各式各样的白布帐篷。一派盛大节日景象。 
  格达身披拉让巴格西袈裟,坐在主席台上。当他看见扎西快步向主席台走来,便迎上去紧紧握着他的双手,行过礼后,无比激动地说:“在今天这样激动人心的日子,我们不能没有你这位尊贵的客人啊!” 
  扎西说:“我准备今天就离开甘孜,离开前还打算去白利寺看看你,没想到今天就见到古学……” 
  “你常常把老朋友放在心上,实在令人感动。怎么样?明天就去白利寺住几天吧?” 
  “我要赶去雅安进货,改日再去贵寺拜访吧!噢!我可要最先见到解放军啦!” 
  “你总是幸运的,记得当年你也不是最早目睹了红军的英姿风采吗?”说罢,他拉着扎西的手在主席台上坐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