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筑北王府 >

第63章

筑北王府-第63章

小说: 筑北王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言不明白这些人怎会有这般龌龊心思,人都走了,还要编派!他们为的是什么呢?看见别人不好,看见别人遭了灾就高兴么?

“四虎七虎!把这个人给我叉出去扔到街上,再敢上来就打断她的腿!”

那远亲表婶被扔出去后气得站在她家门口谩骂。

静言在屋里听了片刻,一提裙子,抓起她送来的几叠纸钱和一把香烛就冲到了门口,劈头盖脸的砸出去,尖声喊道:“王爷和太守大人都上了折子要给我嫂子请贞节牌坊,你再胡言乱语我就告族长去!说你诬蔑章氏门楣!”

也真奇了,闹了这么一次之后,她家从门可罗雀变成车马盈门。胡子都白了的族长还亲自登门,细细问过:“贞节牌坊,可属实否?”

恰好那天卫玄也在,暗骂自己最近公务繁忙,除了即将带兵出征便只着意于探查那一夜的各种线索,竟把这些他眼中的“小事”但对于静言家是“大事”的事儿给忘了。

卫玄示意静言不要插话,自己对章氏族长说:“您请放心,我即刻便派人回府请王爷修书一封,向您讲明立牌坊事宜。”

静言待人走后颓然坐在椅子里。这些日来肝火上涌,嘴边起了一溜水泡。

卫玄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但离他出征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静言最近又极易激动,只怕他走了之后没人照顾。

于是,昨日王妃和姑奶奶将他招去交代的那番话卫玄不得不再次思量。

王妃的意思是只等七七一过还让静言回王府,毕竟她也算静言的一房亲戚,大家还能彼此有个照应。

姑奶奶虽话锋犀利了些,但也是这个意思。并且姑奶奶已着手从城内最有名的几位大儒中间挑选了一位请入府中,单独教授冕儿,不得不说是实心实意且用心良苦。

但出了这种事之后,静言十之八。九是不愿意回去的,所以这二位便将劝静言回来的差事交给了卫玄。

卫玄斟酌再三,刚想张口,却听大门外一声哀嚎,“我可怜的侄儿媳妇啊!”

静言现在是最不想见到潘三奶奶的,结果她还就来了!

潘奶奶存了什么心思,静言只听她说了几句话就明白了。先前母亲过世时就因为这个闹得不欢而散,要不是有大郡主和卫玄,那天还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

只是当时曾上前帮忙劝慰的嫂子,如今也不在了。

章家这一支只剩下静言和冕儿,静言又是个还未出阁的姑娘。按潘三奶奶的话说,没个妥帖的长辈在毕竟不像话,冕儿是个男孩儿,终日只有一位姑姑抚养,只怕长大了也缺乏男子气概。

“章家今后就指望他这一根苗儿,可得悉心教养将他抚育成才,有朝一日也能光宗耀祖。所以啊,我昨儿就跟我们三爷商量着把冕儿接进府里去,一来吃穿比家里更精细些,二来潘氏的家塾比章氏的不知强了多少倍。我们三爷说了,也不在意给冕儿多出一份束脩,毕竟潘氏家塾里的孩子不会非议冕儿什么,章氏的么……难免碎叨些有的没的。”

静言真是稀奇得很,她姑姑怎能在上次那般几乎撕破脸的大闹后还能像个没事儿人似的来说这些。

虽三奶奶这次的说辞合情合理,但纵观以往,也不能怪静言对她存了小人之心。上次母亲过世嫂子还在,她这姑姑就惦记上了家里的田庄地产,这次又要把冕儿接去!

静言终归是要嫁的,她和卫玄的事现今已算公开,潘三奶奶必然也是知道的。那她把冕儿接去后,不出几年,章家的产业必然都要潘三爷那边帮着打理。只怕这打理来打理去的,家里的东西就都拐进潘家的门了。

“多谢姑姑的好意,我和冕儿已另有打算。”

潘三奶奶撇着嘴笑道:“你又能打算什么?今儿屋里都是自己人,咱们关上房门不说两家话。姑娘和大总管的事儿我也听说了,正好大总管也在,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静言啊,不是姑姑数落你,你那点小算盘我心里明白得很,你必然是盘算着等孝期一满就带着冕儿嫁到卫氏去,但你可曾想过人家大总管的心思么?你一个姑娘还未给人家生养,就先带过去一个,这让旁的人怎么瞧你呀!”

静言怎么也没想到她姑姑竟能说出这种话来,而且是当着卫玄的面!

诚然,她是想过以后和卫玄成了亲就将冕儿一并接过去照料,但这是她瞒着卫玄最后的一点点小私心了,现下就这么一下子被她姑姑揭穿,恨得她几乎要拂袖而去。

但潘三奶奶这句多少带着点儿挑拨味道的话却正中了卫玄的心意。

原本他就有过这个打算,但顾及静言才刚失去两位至亲,这人又素来脸皮薄,才没敢提出来,现在一听潘三奶奶的话,心念急转,立刻来了个借坡下驴。

“潘三奶奶多虑了。此事我已和王妃以及姑奶奶商议过,王妃的意思是让静言等七七一过便带着冕儿一同去王府居住,姑奶奶昨日还替冕儿选了位西席。府中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在我出征的这段时日,王妃和姑奶奶也能替我照顾着些。等孝期一满,我就打算迎娶静言。府中的言先生您是知道的,他早就应了要当冕儿的师傅,只可惜这段时日边关不太平,不然冕儿早就进了王府。”

静言飞快的瞥了卫玄一眼,连日来苍白的脸上浮起少许红晕。

潘三奶奶被卫玄一席话噎得一愣,“这、这是王妃和姑奶奶的意思?”

卫玄淡淡一笑道:“是。”

“王妃也、也太仁厚了。”

兴许这次潘三奶奶来之前是满心以为能心愿达成,不料临了又突发变故,冒出来王妃和姑奶奶这两尊打死她也惹不起的佛,于是嘴上便没了把门的,一不小心把心里话就漏了出来,嘀嘀咕咕的说:“静言这丫头晦气啊,就是个丧门星!王妃还把她带在身边……”

卫玄眼中寒光一闪,“嗯?!三奶奶说什么?”

静言垂着头,心中五味杂陈,估计她姑姑得有段时日不敢再往她跟前凑合了。

看一眼地上还未打扫的渣沫,忽然扑哧一笑,看向卫玄说:“我倒不知你竟有这么大的力气,一把就将茶碗捏得粉碎。手上扎着没有,我看看。”

卫玄由着她拉起自己的手,心中依然义愤难平,“她竟敢那么说你!若她不是你姑姑,我立刻便带人把她家一并端了!”

静言用绢子擦了擦卫玄的手心,敛起笑意,眼中复又泛起哀伤,“其实姑姑说的也对,先是父亲,再是大哥,然后是母亲和嫂子,我真是个命硬的……”

卫玄抬手轻扣住她的嘴,“不许这么说!你不是。”

静言定定的看着卫玄,这么些天以来,她还是第一次这般直视着他。前几日即使看在眼里这人影儿也没落在心上,今日又多亏了他的维护,不然她都不知该怎么应对这一波又一波的烦心事了。

拉下他的手,静言摇了摇头道:“我是不是很没用?除了自己那点小事,什么大事都要旁人帮忙。”

卫玄反手轻轻抚摸着她的脸颊,“不,你这个念想要不得。过去的就是过去的,你日后还有好多大事要办,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的。而且,我也不是旁人。”

静言闭上眼,偏了偏头蹭着卫玄的掌心,“还好,我还有你。”

突然想起来一件“大事”,猛的睁开眼,双手抓紧了卫玄的胳膊,“你!你就要出征了!答应我,你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回来。我、我不能没有你,如果你有什么好歹,我也不想活了。”

话还未说完,鼻子先酸了。

静言扭开头用绢子掩着脸。她已经失去的太多,再承受不住失去卫玄。

一个宽阔的怀抱从身后慢慢将她围拢。

静言挣扎了一下,反身扑了过去。

卫玄紧紧的抱着她,“放心,我会平安的。听话,等七七一过,你就应王妃之邀,带着冕儿回王府去。府里绝对没人敢嚼舌,我在边关也能放下心。”

过了许久,静言才埋在卫玄胸前轻轻的点了点头。一只大手抬起她的下巴,卫玄盯着她的眼睛,“再十日我即将出征,我想……要一个祝福。”

初春季节,在章家的厢房内,卫玄单膝跪在静言身前。

静言双手捧着他的头,慢慢弯下腰,在他额前印下一个吻,“祝你凯旋。”

62、第六十二章

筑北王府漱石居内,姑奶奶扫了眼达森递上来的一对玉镯,眼中阴晴不定。

达森冷漠的说:“大世子身边的小厮双庆招供说是东院门上的刘二给他牵的线,也是刘二给了春。药让他下在大世子的酒里。但刘二得知双庆被抓后便落跑,至今还未发现其行踪。这一对玉镯,是属下在刘二房间里找到的。”

姑奶奶冷笑一声,“逃跑?他能跑到哪儿去?你且派人继续寻他,荒山野岭地垄沟子也多瞧瞧,这人啊,竟不知有过河拆桥一说么?保不齐已经不在了。”

达森听了并不意外,依旧冷漠的说:“属下以为,刘二既然是要卷了细软出逃,没道理会遗落这么贵重的手镯。不知大公主可从镯子上看出什么文章没有?”

姑奶奶拿过镯子端详片刻,低垂的眼让人看不透她在想什么。

过了许久才悠悠一声长叹道:“这个事儿对内对外都要有个交代,不然就算静丫头那边我能压住一时,王爷王妃也不会善罢甘休。但边关战况紧急,总不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在一件小事上耽误工夫。”

达森眯了眯眼,“大公主……”

姑奶奶一抬手打断了他,“这对镯子你就当没看见,你只管去抓刘二,是死是活没所谓。”

达森停顿了一下,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看了一眼姑奶奶的神色,终究没开口,只是弯腰行礼告退了。

姑奶奶斜倚在软榻上,只一个心腹大丫鬟采如在旁边伺候着。

这采如也是莫伊族与北疆人的后裔,对姑奶奶忠心无二,且因为从小便长在姑奶奶身边,看得多见得多,聪明机灵更在春巧夏菱等人之上。

现下看着自家主人眉头微皱的模样,便轻声问:“大公主是在为这镯子烦心?”

不问还好,这一问姑奶奶就腾的一下坐了起来,眉眼一立,抄起镯子往地上狠狠的一掼,好好的一副翠玉手镯就给摔了个粉身碎骨。

采如吓得赶忙跪倒:“大公主息怒!”

姑奶奶咬牙切齿的低声咒骂道:“好阴毒的手段!以为我会中计么?”

这副镯子她一眼就认出是顾夫人的东西。从前管了西院那么些年,王府里女人们的首饰哪一件不是经过她的手?

这对玉镯是在顾夫人入府第五年上置办的,当时是用一块老庆南王送的云城翡翠籽料一并做了六副。其中上好的两副分别是她和王妃的,三位夫人得了次一等的,还有一副小一些的给了才满三周岁的大郡主。

王府里的小厮丫鬟见惯了金珠玉器,哪一个会分不清好赖?这对镯子虽算不上极品,但放在外头也是上等的。刘二卷包落跑,听达森说衣裳都各带了三五套,偏偏会遗落下这个?

哼!分明是有人要栽赃!

姑奶奶站起身在房中踱步。

当年她逼着阿弟娶进来三房侍妾,为的是能让王府子嗣枝开叶散,却不想阿弟那痴情种子一味的跟她推来挡去,以至顾夫人入府第二年才圆了房。

要不是安夫人借着王爷进山秋猎使了些手段,恐怕王府如今就只文符一个男孩儿,这对于一个武将王府怎么能行?

且不说边关后来太平了这些年,当初她就是防着万一以后战事又起,王府世子必然领兵出征,战场之上生死莫论,只有一根独苗,万一有个好歹,王府怎么办?

朝堂上那帮子老不死的虎视眈眈已不是一年两年。世宗驾崩后,当朝内阁以谭氏陆氏为首,撤藩的折子隔三差五的就要闹一次。原本王府到了她和阿弟这一代就子嗣单薄,算上旁支的靳氏,也不过十几人而已。

镇守边关,北疆封地,全是靳氏祖先用鲜血捍卫的。

二十三年前,她的爹爹就……

姑奶奶停住了脚步,素来犀利的眉眼透出一股无法描述的悲戚。

“我原本是一心为王府谋划,却谋出了这么个孽障!难道我真的做错了么?!”

听着姑奶奶声音里带着丝哽咽,采如也红了眼圈。府里的人十个就九个恨着她家大公主,却没人记着大公主为了王府把自己都耽误了。

采如记得她在八岁上刚被送到姑奶奶身边时,她母亲曾告诉她,因为老王爷当年临终前的一句话,大公主终身不嫁,只为能扶持王爷。

那会儿北疆刚刚太平,百废待兴,除了男人们打仗的事,可以说筑北王府里里外外全是大公主一手操持,巴雅城的繁荣也是因为大公主一力促成了蒙州草原上各个部族与北疆通商。

母亲就是一名由莫伊族陪嫁来的侍女,曾逼着采如发誓:“你要尽心尽力的伺候大公主,这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是我们草原上的女勇士,是莫伊族的荣耀!”

采如跪着向前爬了两步,“大公主,您有什么难处尽可以吩咐奴婢去做。”

姑奶奶慢慢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